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找回“不插电”的生活(图)
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住在乡下,爱到处乱跑,身上也就难免有磕磕碰碰留下的伤口。爷爷每回要帮我处理这样的小伤口,就往屋角和门后找积着尘灰的蜘蛛网,把它们扯下裹成团,敷在我流血的创口上。这样个方法的治疗效果如何,已经记不清了。现在看来这种治疗方法好像很不卫生,而且也不确定有没有科学性,但却是我童年一个很有意思的回忆。而《图解物类相感志:不插电的生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就是一本能勾起你关于童年、关于“不插电”时代的温暖回忆的书。
“不插电”,最早是指音乐会中摒弃全电声乐队效果,通过尽量使用原声乐器获得纯净音色来达到一种更原始朴实的效果。而当它与日常生活结合,则意在倡导人们回归简单质朴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四库提要》对《物类相感志》的相关记载有:“旧本题宋苏轼撰。凡分身体、衣服、饮食、器用、药品、疾病、文房、果子、蔬菜、花竹、禽鱼、杂著十二门,共四百四十八条,皆疗治及禁忌之事。”而本书就是作者通过绘本插画的形式对《物类相感志》的重新诠释。全书依旧是十二章,但需要强调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不插电”的宗旨,作者将原著所包含的以动物为材料及杀生的部分删去了。
“物类相感”一说,其实是古人不清楚物理化学现象的笼统模糊之言,但是这种概括在另一个角度看来,就是人性和情怀的体现,是因为古人对大自然怀抱着一颗敬畏之心。在“禽鱼”一章中,提到了三种关于防蚊的方法,其中的两种是避蚊而不杀蚊的,剩下一种则是与今天“蚊香”的功能类似:“水中浮萍,干焚烟熏蚊虫则死。”
可以说,这是一本小型的日常生活百科书。虽然内容算不上宏大,但涉及面很广,对于衣食住行等生活中常见和必需的现象和问题,它都做了小窍门式的解答。自然,这些小窍门是古人通过生活观察和经验积累而总结得出的,例如,“夏日衣蒸,以冬瓜汁浸洗其汁自去。一云大蒜亦妙”;“冬日唇燥裂痛,不可以津润,只用香麻油抹之,二三日便可。素油尤妙”;“醉中饮冷水手颤”等等。像这些生活常识,有些可能早已被现代科学否定了,有些可能是还在民间流传的一些偏方。不论这些方法在今天的生活里是否还能派上用场,重要的是你能从书中得到什么,或者说从“物类相感”延伸,你能从这些条条目目中感应到什么。
三百多幅质朴素色的插画,配上简明扼要的古语,跟“不插电”的主旨,再一次有着很好的契合。作者的插画特色在于毛笔的线条简单流畅,画中人物朴实亲切,能够看出其画风以及对自然和纯真的追求,都深受漫画大师丰子恺的影响。而从作者的自序和后记中,你会发现,她在画中所传达给读者的那种生活的情趣和温度,正是爱与仁慈的流转。这或许也是现代生活中正在逐渐消逝,而在《物类相感志》中能够找到的东西。
古语云“道在伦常日用之中”,想来这道大概就是生活原本的样子和本来的温度。
梁 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物类相感志
谈人生与我   作者:朱光潜
散文百练:谈人生与我(朱光潜)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写景状物散文
松香热聚物类引气剂如何配制?
治愈系生活插画 作者:Chihiro Kawai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