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年不涝古城的大功臣——福寿沟

福|寿|沟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曾说:“甚哉,水之为利害也。”那么,既然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为什么又会出现水有害有利的说法呢?这就得说到水涝了,江南多雨,很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并不科学,所以经常会出现水淤积淹没街道和低矮地方的现象,人们戏称“看海去”“捉鱼去”,以表示对这种现象的自嘲和无奈。

但是,在江西境内,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却在这多雨的世界屹立千年,未曾遭受过一次水涝的烦扰。这座古城就是赣州城,而福寿沟就是古城千年不涝的大功臣。

在赣州有一个顺口溜:“喝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雨季想起建沟人,至今感谢刘知州。”前面这句话大家都能够理解,毛主席当年带着工农红军求解放,在江西境内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红军每到一个地方都不忘帮助老百姓打井,方便当地百姓用水,所以人们都感念于毛主席对百姓的贡献。那么这个刘知州是何许人也,能够和毛主席一样被百姓铭记,和我们今天所要讲的福寿沟有什么关系呢?

瑞金市沙州坝镇著名的“红井”,毛泽东曾在这里带领当地群众开挖水井,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问题,当地百姓为感谢主席,在井边立碑“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众所周知,赣南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东面是武夷山,南面是南岭,西面是罗霄山,赣南水系因此从东、南、西三面发端,向赣州盆地汇合,就像是被三面围攻的军队一样,岌岌可危。同时,出于古代军事功能的考虑,赣州古城区更是建立在章、贡两江之间,不仅发挥了在冷兵器时代的防守优势,更是成为当时章、贡两大流域物产的集散地。但是,这样的地理位置,同样使得赣州古城成了洪涝灾害多发的地段。据水文部门的资料,赣州章江,28年中有26年最高水位超过洪水警戒水位(99.00米),贡江28年中有25年最高水位超过洪水警戒水位(97.50米)。在洪水季节,江水高出城市地面数米,城市内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因此防洪和排涝是赣州城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宋城公园古城墙边的刘彝铜像

刘彝(yí),是北宋时期的一个水利能人。据记载:刘彝,字执中,福建长乐人,登进士,善于治水,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任虔州(今赣州)知州。北宋元祐年间(1086年前后),刘彝被北宋朝廷提拔重用,调入京城任“都水丞”(相当于现在的水利部副部长)。在调入京城任“都水丞”之前,便是在江西的赣州任知州,据《赣州府志》(清同治版)记载,刘彝在虔州担任知州期间做了三件大事。其一,针对虔州百姓迷信神鬼,有病不求医的恶俗,他专门编著了《正俗方》两卷,痛斥巫医,并强制推行医药,为虔州营造了清明风气。其二,针对当时饥民甚多,多有弃子的恶俗,他张榜于关衢,鼓励收养弃子,并以每日补助两升粮食的政策吸引平民百姓,使虔州有“甘露普降,瑞莲绽放,瑞粟之应”的新气象。其三,当时的虔州城三面环水,尤其是贡江洪水暴发时,城外江水每每倒灌入城内,严重危及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刘彝根据城区地势,在城内筑福、寿两沟,解除了虔州城的水患,刘彝也因此被称为赣州的“李冰”。

既然福寿沟有这么一段来历,相信大家一定对它更加好奇。它是怎样成为水利史上的传奇,又是如何为赣州古城区保驾护航的呢?

福寿沟是赣州古城区的“福沟”和“寿沟”的合称,打开福寿沟古地图,我们会清晰地看到在龟形的赣州古城图上,南北向一个清晰可见的古篆体“寿”字形结构下水道平布在其上,东西向也是一个古篆体“福”字形结构下水道平布在其上,正是因为两条下水道“纵横纡折”,形似古篆体“福寿”二字,方得名“福寿沟”。它和宋城墙、古街道和古浮桥并称为赣州古代城市建设中的四大工程。

唐时,因风水宗师杨救贫为当年唐末虔州刺史卢光稠扩城做规划,虽然留下了一大批古老的城市建筑文明,但由于扩城工程浩大,加上城西北地势低洼及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建设不合理等原因,此后的一两百年中,赣州城人民屡屡遭受洪涝灾害的侵袭,老百姓苦不堪言。有了前面的这些弊病,对于刘知州来说,水利工程的建设就更加困难了。因此,福寿沟工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首先便是将原来简易的下水道改造成长方形的沟渠,这样更有利于雨水的流通,沟渠由砖石砌垒,宽约90厘米,高约180厘米,沟顶还用了砖石垒盖,既扩大了沟渠的容水量,也使得沟渠的坚固性得以保证,让它能够承受更大的雨水的冲刷力。这些沟渠纵横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分别将城市的污水收集排放到贡江和章江,也成为古代污水处理水道建设的经典案例之一。其次是将福寿二沟与城内的三池(凤凰池、金鱼池、嘶马池)以及清水塘、荷包塘、蕹菜塘、花园塘、铁盔塘等几十口池塘连通起来,让池塘与池塘之间有了连通,一方面增加城市暴雨时的雨水调节容量,雨水分散到每个池塘中,减少街道淹没的面积,也缩短了雨水排放的时间,另一方面不但充分利用了池塘的养鱼功能,同时也利用了池塘中足够富营养的淤泥种菜,形成生态环保循环链。最后还建设了12个防止洪水季节江水倒灌,造成城内内涝灾害的水窗,这种水窗结构由外闸门、度龙桥、内闸门和调节池四部分组成,主要是运用水力学原理,江水上涨时,外面的水比较多,那么外部的水将外闸门自动关闭,外面的水就不会灌入城区内;如果水位下降到低于水窗,那么城区内的水就可以借水窗内沟道之水力将内闸门冲开。

福寿沟水窗

为了保证窗内沟道畅通且有足够的水压力(冲力),刘彝采取变化沟渠的方式,加大坡度的方法来加快水流速度,进入水窗的水增加流速2~3倍,水窗的坡度是4.25%,比正常下水道大4.1倍,这样就保证了水窗内的水保持强大的水压,相当于我们现在因为地势原因无法解决类似问题而采用的抽水机排水方法的功用,既可以冲刷水中的泥沙和杂物,又可以冲开外闸门,排入江中。

福寿沟工程正是通过这种科学合理的设计,利用城市地形的自然高差,全部采用自然流动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和濠塘(护城河)内。在减轻由地势原因带来的三面而来的水压力的同时,充分利用地势的自然导向,将水压力转化成水动力,发挥它的生态功能,排洪净水。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刘彝的这项水利工程建设是利在当时,功在千秋,而这样一个以自然地势为导向的水利工程,必然也需要后人的维护修葺,才能一直保持完整和运转。遗憾的是,福寿沟在其建成后曾一度失去排涝功能。明代天启元年(1621年)因一些民房建于福寿沟之上,福寿沟个别路段倒塌、堵塞等无法及时修理,使得其排水功能得不到发挥,给城内居民带来了不便。清朝历任地方官也曾尽力想使福寿沟发挥其作用,但“工大费繁,非万金不可,以无筹此巨款而止”,或曾“下令挑浚,但因民间贫富不齐,未必人人尽力,此通彼塞,胡能四达,卒使前人毕智竭虑之经营,至委泥沙溷秽而莫之或续也”。

清朝时期的福寿沟图

直至清末,沟道堵塞严重,使得污秽之物不能及时排出,造成了城内疾病蔓延,严重危害了市民的生命健康。清同治八年(1869年)福寿沟迎来了一次较彻底的修复,并留下了较为完整的福寿沟图。清同治八年十一月,赣州知县黄德溥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对福寿沟进行了修复,共修缮6个出水孔。此次修复历时9个月,于次年七月工程完工。此次修复留下的福寿沟图为我们研究福寿沟提供了较为翔实的资料,同时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了解福寿沟的分布、走向。

1932—1942年,国民党执政时期,赣州城区开始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规划,古宋城历史街区被大规模改造,“三山五岭”(三山:笔峰山、东胜山、夜光山,五岭:田螺岭、百家岭、慈姑岭、金圭岭、桂家岭)的城区丘陵地貌被渐渐削平,在古宋城街区被重新规划的同时,福寿沟也遭到空前的破坏。

福寿沟内部结构

历史上还提及两次对福寿沟修复的记录:1919年和1953年。1919年的这次修浚并未有具体的记录;1953年的修复工程规模较大,至1957年,工程才基本完成,恢复了福寿沟的排水功能。赣州解放后,城市建设开始恢复,修路疏沟作为当时市政建设的重点。在勘察了解福寿沟的分布、各路段排水能力等情况后,对赣州福寿沟开始进行清淤、补缺、改建工程。当年修复了厚德路下的767.7米长的福寿沟排水干道。修建过程中还有些沟段年久失修,倒塌淤积严重,1.5米深的砖拱沟道,淤积深度竟超过了1米。对有些路段排水道进行了改建。姚衙前、均井巷、八境路、中山路等一些路段的福寿沟在民房下,为了便于管理和维护,从1954年开始,将11条街穿越民房的沟段改用直径为0.6~0.9米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埋设在街道上,总长1662米。出水口在整个福寿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修复改建沟道的同时,市政管理机构也根据城市需要对其做了一些改建,1956年,将八境公园内的古水窗改为由涌金门出水,并一直使用至今;1964年在东门口增加了一个出水口,使五道庙一带的水由东门排出,减少蕹菜塘下水道的流量。

2010年夏天,也就是五六月份,大雨弥漫了整个江南地区。据央视网发布的关于《新闻1+1》栏目的报道,主持人率先播放了几组图片,分别展示了6月7日至7月中下旬,广州东、广西梧桐市、安徽安庆市、武汉城区、江西赣州等地区受雨水影响的现场图片。并且播放一段赣州城区受雨水灾害时城区现状和人们生活的短片,解说词是这样的:“广州、武汉、贵州、重庆、梧州,就在一个又一个城市接连陷入暴雨内涝的困境时,《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蒋昕捷却把视角投向了江西赣州。他发现当洪峰到达江西省第二大城市赣州时,遭遇的却是这样一幕情景:儿童在城门口水滩里嬉戏钓鱼,买卖人在滔滔洪水边安然地做着生意。看起来,他们丝毫没有把洪涝当作灾害”。

国内外新闻媒体以及水利专家纷纷将眼光投向赣州,投向福寿沟,称之为“一颗跳动千年的城市良心”。

如今的福寿沟在赣州相关部门的关注下,安排专门的护沟人,对福寿沟进行清理和维护,并且依据福寿沟的建造模式,对新城区也进行了科学的地下排水系统的规划,砖石建筑的沟渠将换上巨大的钢铁管道,以便更好地发挥它的功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的一座城市,老城用宋朝排水系统千年不涝,新城却时常被淹
当洪水来临时,你还会淡定的买鱼吗?
赣州古老“福寿沟”的风水内涵和排涝作用
给赣州带来“千年不涝”传说的福寿沟,到底是什么?
古代怎么防涝
广州被淹,深圳被淹……中国修了啥样的下水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