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国农村不见“农”,满目尽乡俗

作为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德国的农村状况已经超越了我们的传统认知。半月谈记者近日走访德国波恩的波西村、卡塞尔的黑西施利希特瑙村等村庄,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图景。

少地少农,农业正在淡出

波恩的波西村位于波恩郊外不过六七公里,全村有4500多人。记者走进波西村,大多都是“小洋房”式的建筑,全村约有三分之一的家庭都有独栋住宅。村里大树林立,鲜花盛开,整个村庄就像是一座公园。

刚从村长岗位退下来的克劳斯告诉半月谈记者,波西村已经没有什么农业,仅存一点水果、蔬菜和鲜花种植,村里剩下的耕地已经很少,村民早已不把农业当成主业。

德国中部卡塞尔市的黑西施利希特瑙村也是如此。整个村庄就像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的一角,相比于波西村建筑风格更为古朴,传统风格的半木框架屋比比皆是。

村长米夏埃尔·霍伊斯纳说,黑西施利希特瑙村有1.2万村民,下辖12个自然村。当地农业存量并不大,主要是种植一些玉米、小麦和油菜花。近些年来,由于机械化和规模化种植,从事农业的人员明显减少。提到农田面积和一年的农业产值,村长表示“不清楚”。

霍伊斯纳说,制造业、服务业、旅游业是全村的主产业。例如,村里有一家生产医疗护具的企业,吸纳了上百人就业。还有很多村民到附近的城市上班,或是在村里的超市、饭店、药店等生活服务机构里工作。

为探求该村的农业状况,记者驱车来到了几公里之外的雷特罗德村,这是黑西施利希特瑙村的一个自然村,现有村民370人。村长京特·布伦斯特说,村里只有7个靠农业谋生的职业农民。村里大片土地只适合种草,所以人们因地制宜将其用作牧场。现在,多数村民都把土地出租给承包商,规模化种植。

此前记者还走访过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多个农村,这些农村曾经主要以农业为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农村已改头换面,农业被旅游业取而代之。在春夏时节,所有村落几乎每月都有民俗活动,村里男女老少共同参与,既吸引了大量游客,也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

满目乡俗让村民引以为傲

此外,在德国农村,记者的另一个直观感受就是当地都特别重视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努力固化、传承自己的风土人情。

德国著名童话作家格林兄弟曾经到访过黑西施利希特瑙村,并在这里写下了霍克大妈的童话故事。如今,“霍克大妈”在全村家喻户晓,村委会还专门建了霍克大妈博物馆,多年来已经有几任“霍克大妈”担当形象大使。

61岁的安娜原来是村里一家超市的收银员,退休后自愿接任“霍克大妈”。她经常穿着18世纪格林兄弟时期的农妇服装,给孩子们和游客讲解霍克大妈的故事。“7年来,我们已经为7000多人讲了这些传奇故事。”安娜说。

波西村有着800多年的历史,每逢正午12时,村中心建于1889年的老教堂的钟声便长响不停,这是村子的一个传统。“波西村悠久的历史就是最大的财富。”村长克劳斯说,这辈子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护并延续波西村的风俗传统。

波西村祖辈流传下来的“五月节”,让年轻人通过种树收获友谊和爱情,至今仍在举办并受到大家的欢迎;在村子成立800周年的时候,村里举行了狂欢节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村子的“农味”虽然淡了,但传统的“土气”却愈发浓郁。(半月谈驻柏林记者 徐扬 朱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二批) 安徽省—-— 黄山市休宁县陈霞乡里庄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究竟从哪里着手?
点亮路灯为村民圆梦
世外桃源悬空村:生活在悬崖峭壁上的人们
关于驻村工作的几点思考
海南黄花梨苗 种植技术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