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现五千字整的道德真经文本

1、老子亲著文本的字数到底是多少?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中记载:“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道教的四大天师之一——太极左仙公葛玄在《道德经注》中写道“于是作道德二篇五千文上下经”,明确认为道德经是五千字整。对于“五千文”的词义,恐怕没有人怀疑葛天师竟然不知道“五千文”与“五千余文”是不同的概念吧。

那么到底是司马迁、还是葛玄说的对呢?

我们先来逐字比较分析一下河上公与道德真经两种文本的首章。

2、河上公文本的首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朱恩田断句)

3、五千字整的道德真经文本的首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两者同出 同出异名

异名同谓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4、河上公文本与道德真经文本首章的逐字比较

(上一行为河本,下一行为真本)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

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

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两者同出

而异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同出异名异名同谓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5、失真语段的语句逐字比较

(上一行为真本,下一行为河本。)

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有欲以观其徼

两者同出

两者

同出异名

同出

异名同谓

异名

6、道德经的两篇首章文本比较后的结论:

(1)河本为59字,真本为62字。误差9处。失真度为14.5%。

(2)河本多出的“故、此、而”,由于其破坏了“对偶、队

仗”的文体形式,去掉后并不影响其内容,因此,这三个字是后窜入的多余的赘字,应当去掉。并有古版本(包

括帛书)的首章的支持。

(3)河本少“同出、异名、同谓”6个字,破坏了“顶真”修辞格。其原因是由于后人不知道老子采用了“顶真”修辞格而错误地认为是重复多余的——因为出现了“同出同出异名异名同谓同谓”现象,而删除了“重复”的6个字。同时这也丢掉了重要的内容——“异名同谓”,所以应该予以补遗。

(4)通过“补遗去赘”后发现真经首章的文体形式是“两句对偶、三句队仗”及其采用了修辞格(顶真、隐喻)等表达方法。

7、对所有的、不同的道德经文本进行“多文本共时逐字比较”

为了通过确定道德经文本准确字数的方法来找到其复真本,我们先对经过中华书局出版社严格校对后的《老子》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二十种道德经文本,进行“多文本共时逐字比较”。由于样本的数量足够,又是经过严格校对的和其具有代表性,所以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科学可信的。

比较后首先发现道德经全文的文体形式都是:“两句对偶,三句队仗”。这对于道德经的文本研究来说,是最重要的、关键性的、里程碑意义的发现。因为这个文体形式的发现,为下一步采用复真混杂的道德经文本的“补遗去赘”方法,提供了科学的、可信的、无可置疑的依据。大家都知道:只有对复真后的道德经文本进行现代诠释,才能发现老子的真实思想,才能是有意义的。

8、依据老子的表现方法对比较后的文本进行“补遗去赘”可发现道德经的复真本——五千字整的《道德真经》文本

由于《老子五千文》全文都是“对偶、队仗”的文体形式,所以每一个语句的字数都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行”。这就保证了每一章的字数是不可改变的。

将《道德真经》中的全部81章的每一章的字数加在一起,其“总和”正“巧”是5000字整。所以《道德真经》文本的字数是至今与《老子五千言》误差最小——失真度为零的复真标准本。

同时,对道德经的文字意义进行了“玄之又玄”——反复进行逻辑分析、逻辑推理进行复真,从而发现了道德经复真本。

复真后的、五千字整的道德经文本,命名为《道德真经》,简称为“真经”。

(文/张敏学 图/来源网络 编辑/一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调整《道德经》第一章的理解方向,就别想领悟《老子》的真相
道德经.老子真本
4-道德真经集义卷之四
研读《老子》有感
温信子著《女道德经·众妙之门篇第一》(选载一)
中国国学网-- 道德经注解(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