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海洋药物筛选准确率超60%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领衔实施的“中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以采集的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分离获得的化合物为基础,构建了我国首个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基础库。日前,记者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采访时获悉,该团队创新运用超算技术,一改过去盲试方法,将把海洋药物筛选准确率从不足20%提升至60%以上。

  在打造“蓝色药库”过程中,海洋药物筛选难度大是“卡脖子”的老问题。原因是海洋生物样品资源珍贵,天然产物含量极微,往往只能做非常有限的实验。在确定其有药用价值前,一般不进行大规模人工制备。因为海洋天然产物结构复杂,人工制备难度大、成本高,一旦没有药用价值,大规模制备产品就会白白浪费。在这种情况下,海洋药物筛选准确率一直不足20%。

  2016年至今,管华诗团队依托实验室,建立了包含约3万个海洋天然产物的三维结构数据库,初步构建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所有药物分子靶点数据库。在药物筛选中,改变过去的盲试,创新应用超算技术,把海洋药物筛选准确率从不足20%提升至60%以上。

  “我们将海洋产物三维结构与药物分子靶点数据进行比对与计算,就像是‘钥匙’和‘锁’进行比对与计算。”管华诗介绍,他们先通过超算虚拟技术海选,然后用高通量技术再次精选,每天的筛选能力可达1万个化合物以上,而且原料的使用量很少。超算技术彻底颠覆了海洋药物的传统研发手段。两年来,实验室发现了数百个具有成药前景的海洋化合物,相当于走完了过去需要几十年才能走完的路。

  据悉,目前人类已发现了3.5万个海洋天然产物,其中一半以上都有生物活性,远比陆地上动植物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要高,而且还有很多未知的海洋天然产物,因此海洋能提供大量药物先导化合物。但迄今为止,只有13个海洋新药上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潜力巨大。其中,管华诗1985年研发的藻酸双酯钠,是从天然海藻中提取出的多糖硫酸酯类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这也是我国贡献的唯一一个海洋新药。

  进入21世纪后,海洋药物的开发和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十几年间,先后有8个海洋药物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欧盟欧洲药品评估局批准上市。到2016年,海洋药物的全球市场达到86亿美元,成为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极。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纷纷制订相应计划,斥巨资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已经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竞争的热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海洋生物的药学研究思考
微生物天然产物的药物开发方兴未艾
独家专访:基于天然产物的创新药,6点研发新思路
克利夫兰癌症研究中心天然植物抗癌研究
用现代科学“尝”百草寻新药
甘西鼠尾草,用放线菌生产药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