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极下起“塑料雪”:一场早就到来的灾难
地球正在被塑料占领。
蓝色星球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白色星球”。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几天前,科学家在位于北极的挪威斯瓦尔巴尔群岛采集的雪样本里发现,每升雪里含有多达14400个塑料颗粒
海洋生态学家Melanie Bergmann表示,这些微塑料很可能是通过大气抵达北极。
大量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被运送到高空,再以“降雪”的形式落下。
就像大气里的颗粒物一样。
已有研究显示,在全球,人均每周会吃下的微塑料有将近5克之多。
这个量,足以制造出一张信用卡。
那些被扔进垃圾桶里的餐盒、塑料杯、吸管……正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回到我们的身体里。

地球已没有净土

在北极,不只有“塑料雪”。
研究发现,北极地表水的微塑料浓度也是世界上所有海洋中最高的。
科学家们还在加拿大北部的兰开斯特海峡四处地点钻取了18根冰芯,最长的有两米,结果冰芯里也发现了塑料。
北极如此,人迹罕至的亨德森岛也是如此。

这座位于智利和新西兰之间的小岛,过去6个世纪一直无人居住,是海鸟、海龟等野生动物的天堂。
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将其列为世界遗产。
但也是在那一年,岛上已堆积了18吨人类垃圾。
南太平洋环流就像传送带一样,其他大陆海滨的垃圾不停被卷入,再被亨德森岛拦截。
在岛上的一个农药桶里,能翻出500个生物的尸体。
数百只寄居蟹背上都背着瓶盖、化妆品罐子,还有洋娃娃的头。

海龟也在垃圾堆里产卵。

生态保护专家Jennifer Lavers说,“看到这些漂亮的动物在我们的废物中挣扎,真的很悲哀。
这还不是最绝望的。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文章表示,岛上的沙子本身也含有塑料。经过海水腐蚀、阳光暴晒和风吹,塑料垃圾随着沙子、岩石被撞破,被打磨成更细的碎片,和沙子融为一体,完全无法提取。
“地球上早已没有净土。”
人类没有到过的地方,他们的垃圾都到了。

有形和无形杀戮

早在漂上岛之前,海洋里的塑料垃圾就开启了“杀戮”之路。
每年,超过百万的海洋生物会因为塑料污染而停止呼吸。

无论是海里游的鲸鱼、海豚、海龟,还是海面上飞的鹱形目海鸟,无一幸免。

许多海洋生物会误把塑料当食物。
进入动物身体的塑料不能被消化,只会堵住动物的消化道,导致消化道撕裂、穿孔、溃疡,造成营养不良等问题,直至动物死亡。
被塑料缠住也会有致命危险。
今年7月,一批环保志愿者到素以美丽著称的希腊爱琴海清理垃圾,最终捞上来的垃圾袋竟达数千个,还有300多公斤的旧渔网。

海底的珊瑚都被袋子缠住,鱼儿在垃圾里穿梭。
珊瑚一旦被塑料袋、渔网覆盖,就很难呼吸、摄食或进行光合作用。
等待它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塑料垃圾还会带来毒素或病菌。

在纪录片《蓝色星球》中,一头年轻海豚离奇死亡。
科学家们怀疑,这头海豚可能是被妈妈的奶水毒死的。
“塑料入海,分解成微塑料后,和其他工业化学品一起,构成了一种有潜在毒性的液体。”
浮游生物吃了这些微塑料,再被小鱼吃掉,大鱼又吃小鱼,一环扣一环,毒素不断累积,最后影响到位于食物链顶端的海豚。

人类也不能幸免。
除了大量消费的海鲜,饮用水里也有塑料。
美国非营利机构Ormedia曾对14个国家的自来水进行过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含有塑料微粒的自来水样品达到平均83%。
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共卫生部职员称,相比自来水,瓶装水还含有更多的塑料微粒。
如果微塑料达到微米级或更小的尺度,就可能进入人体的血液和内脏。
 

做海洋垃圾“清道夫”

解决这些海洋塑料垃圾迫在眉睫。

早在2016年,联合国环境大会就宣布,海洋塑料垃圾问题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同等重要。
多年来,中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印度等国家和地区都相继颁布了“限塑令”。
在民间,不少企业和组织也在行动。
日本有企业推出可食用餐具,减少人们对塑料的使用。
英国有科学家用回收的塑料瓶制作假肢套,重量更轻,价格也更低。
荷兰的年轻人Boyan Slat研发了“海洋吸尘器”,用一条600多米长的黑色U型管收集垃圾,目标是在2040年以前,减少90%的海洋垃圾。
中国的公益机构也在试图解决问题。
像刘永龙带领的仁渡海洋,就悄然做了12年的海洋垃圾“清道夫”。
刘永龙,图片来源:一条
今年44岁的刘永龙直到大学才第一次见到大海。
1992年,他从宁夏到复旦大学求学,在当地看到了大海,却发现海水竟比宁夏的黄河水还黄。
工作之后他参与过很多志愿活动,后来辞职于2007年创立了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
截至到2018年,仁渡海洋共组织了2197场“净滩”活动。
10695位志愿者参与其中,累计清理了26.6吨垃圾。

但光是捡垃圾还不能解决问题。
到底是谁在制造海洋垃圾?
中国的海洋垃圾有多少?
“在我开始做监测之前,中国没有这方面相关的数据,所以经常在国际上无法对话。”
刘永龙曾参加过一次交流会,会上,韩国、日本的参会人员弄出一个模型,说多少垃圾是从中国来的。
“全世界都将海洋垃圾问题的矛头指向中国。我才发现,这一块是空白的。

为了让公众更直观地了解塑料污染,为了给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刘永龙想到了在海岸线做监测。
2014年,刘永龙发起了“守护海岸线”海洋垃圾清理和监测网络项目。
截至2019年,项目人员已在中国海岸线设立了50个监测点。

据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海滩垃圾占海洋垃圾的15%。
所以监测这些海滩垃圾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海洋垃圾的总体情况。
刘永龙和团队还首创并施行了品牌卡记录垃圾数据。
据仁渡海洋去年4月发布的《海滩垃圾品牌监测报告》,海滩垃圾中最多的就是塑料类和泡沫类垃圾。


点击“我要捐款”,让更多塑料垃圾得到清理


每个人都行动起来

海洋塑料垃圾问题不止关系到当下,更关系着我们的未来。
所以仁渡海洋还要身体力行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
刘永龙认为,不论是“净滩”还是监测,不仅是捡垃圾和记录数据,也是环境教育的过程。
“主流消费文化并未做好相应的消费者教育,环境面临今日的困境,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对此,仁渡海洋针对各个年龄的人群,推动中短程体验式教育,将海洋保育意识融合在活动及课程设计中,带领大众以展览、影像、实地体验等方式认识海洋。
他们将净滩时收集到的海洋垃圾创意改造,制作成“海洋垃圾移动博物馆”。

乍一看去,这些作品都是“美味的食物”——甜甜圈、面包、便当……
实际上,它们都是被抛弃的泡沫浮标、塑料瓶盖、鞋垫、打火机……
项目还走进小学校园,请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解《生活中的海洋》。
课后,孩子们用画笔描绘他们所认知的环保,他们画出“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不吃鱼翅,我们也可以活”。
他们同时设计了海洋保护倡导行动。
比如邀请小朋友成为“蓝色小侦探”,在海滩上搜集证物(海洋垃圾),进而破解“蓝鲸之死”的真相,让小朋友和家长在游戏中完成志愿者行动,了解海洋垃圾的危害。

做了这么多,仁渡海洋里的90后员工们仍然时有困惑:
参与活动的人往往在现场会有很大震撼,但回去之后,他们依然会“环保”吗?
“一百个人里面十个人下定决心说,我回去要改变,有一个人最后真正行动起来,这就是改变。
在刘永龙看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海洋的保护应该从生活的点滴做起。
每多清理1米,都是一片蓝色的憧憬。

参考资料:

The Guardian: 38 million pieces of plastic waste found on uninhabited South Pacific island
果壳网:我们辛辛苦苦爬到食物链顶端为了啥?吃塑料?作者:宋田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报告发布 | 数千志愿者在海边忙了一年,竟是为了……
国内快消企业的减塑行动,表现如何?
当心微塑料!这是海洋中的“PM2.5”
科学家在北极发现一大片塑料垃圾
塑料垃圾令全球海洋窒息
17岁开始辍学5年——只为还大海一片湛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