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西太原都有哪些美味面食?看完后直流口水!

说起山西,首先可能会想到的就是山西陈醋,其次就是山西的面食,因为小编当年上大学的时候,寝室里有一个山西的妹子,每年寒暑假回家,回来的时候,都要给我们带上两桶山西陈醋回来,那味道就是不一样。而且,这个妹子十分喜欢吃面食,什么刀削面、油泼面、手拉面、炒面啊,虽然不全是山西的面食,但是她对面食简直可谓是情有独钟。

下面小编就来说下山西的面食,好吃的面应该在晋中,不过作为省会的太原汇聚了省内的面食,可以去试试。秋季是华北地区最美的季节,而在华北的城市中,太原一直是小编很喜欢的城市,有文化积淀和人文景观。太原是一座历史名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人类在此活动的记载。隋末时候李渊、李世民父子驻守太原,因晋阳古有唐国之称,李渊父子定都长安后,遂以“唐”为国号,因此,唐文化发源于太原。'

历史悠久的城市更是少不了美食的相伴,和许多的古城相似,随便走进一条市井小巷都能够找到地道的美食,文化与美食就这样完美结合。随着城市的发展,美食也会慢慢集中,形成特色的美食聚集地。在太原柳巷、新食品街、桃园巷、老军营、体育路、文兴路、许西都汇集了很多当地及全国各地的美食,边逛边吃再好不过。'

说到山西太原的美食,相信许多朋友和小编一样最先想到的就是面食。而最具特色的面食就是各种各样的面条,可以说山西将面条发挥到了极致。太原的面条主要材料以小麦粉、荞麦粉、莜麦粉、杂粮面粉为主。太原面条种类繁多主要是因材料不同、做法不同、面条形状多样。 刀削面刀削面几乎已经成为太原乃至整个山西的美食名片。刀削面主要是用小麦面粉制作,和好稍硬的面团,用薄刀片削出中间厚两边薄的柳叶形条形面片,面条直接入锅。淋上卤汁,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

刀削面诞生也很有故事,相传蒙古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起义,将老百姓家的金属全部没收,每10户只有一把菜刀,各家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一天,一位老婆婆准备做面条,结果刀被别家先取走了。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一块软铁皮,于是就用铁皮将面团“砍”入锅内,家人一吃赞不绝口。后来慢慢就形成了专门用薄刀片制作的刀削面。'

刀削面的汤头卤汁种类也很丰富,主要的有猪肉、三鲜、西红柿鸡蛋等。以肉为主的汤料卤汁都是用老汤熬制,香而不腻,咸鲜可口;素菜的卤汁会用到木耳、黄花菜、西红柿等蔬菜炒制而成,鲜美营养,配上山西老陈醋,味道更是百吃不厌。'

除了汤面之外,干炒也是一种很常见的一种吃法,炒刀削面也可以选择荤素,小编喜欢鸡蛋炒的刀削面,拌点辣子和陈醋,一次能吃一大碗。吃完再来一碗煮刀削面的面汤,满满的原汤化原食的满足感。'

剪刀面剪刀面也是太原的面条小吃,用剪刀在面团上剪出面条而得名,又因剪出的面条呈鱼形,亦叫剪鱼子。相传一次武士彟慕名拜访李世民,正值晌午,李世民留他吃饭。正在裁衣服的长孙氏来不及备饭,急和面团用剪刀细细剪下,煮后面条很好吃,于是得名剪刀面。'

剪刀面一般做成汤面,烧开水之后将和好的面团用剪刀煎成细条下锅,煮制八分熟;再将肉和蔬菜炒熟,放一碗煮面的汤水,再将剪刀面下锅煮制全书即可。爽滑顺溜,鲜美可口。'

剔尖儿面剔尖儿面也叫拨鱼儿面,用白面、高粱面或者杂粮面都可以做的面条。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到山西绵山祈福,皇八妹八姑随同前往。一天八姑在做饭时将面和的太软,而水已经滚开,情急之下,八姑就将面团放在板子上,用筷子往开水锅中拨面,拨出了一根根面条,吃起来十分劲道。因为拨出的面条两头尖,所以慢慢的就叫成了剔尖儿,同时这种两头尖中间鼓的面条,很像鱼,所以叫做拨鱼儿。'

剔尖儿面的吃法可以是在煮好的汤中下面做成汤面,也可以白水煮好盛出来,拌卤或者炸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来吃,劲道美味。'

擦尖儿和抿尖儿擦尖儿和抿尖儿都是用一种叫做擦床和抿床的工作制作的面条状的面食。二者的区别在于擦尖儿的形状是扁宽,而抿尖儿的面条形状是圆形的。有些地方也不会严格区分。'

制作擦尖儿和抿尖儿的材料一般是白面、豆面或者高粱面混合和面制成的,颜色暗红,口感爽滑,很有嚼劲。配上各种浇头或者卤汁,非常好吃。'

饸饹面饸饹面也叫河漏面,一般使用荞麦面制作,当然用白面、莜面、杂粮面也可以制作。与擦尖儿、抿尖儿类似,也是使用特质的工作,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挤轧成长条在锅里煮着吃。'

关于饸饹面,传说是当时苏妲己去朝歌时候,她的嫂子算出苏妲己会有危险,于是用面加镇邪之物做了一碗面以保苏妲己安全,但是还没来得及吃面,苏妲己就被九尾狐害死并占了肉身。苏妲己的嫂子见状大喊“活了,活了”,于是这种面就传成了饸饹。'

饸饹面一般加上臊子做成汤面食用,常见的臊子有猪肉、牛羊肉,搭配上油辣子和老汤,辅以八角、茴香、等佐料,吃起来香而不腻,暖胃去寒。'

包皮面包皮面也叫夹心面,用两种不同颜色的面粉制作,一种面包裹另一种面,切成面条,达到夹心的效果。相传古代有位婆婆经常给儿媳妇出一些难题。她让儿媳用白面和豆面擀面条,条件是不能将两种面事先和匀,而在吃的时候要有均匀感。这位聪明的媳妇并没有被婆婆的题目所难倒,做成了两种面粉组成的包皮面。小麦面面包裹红高粱面制作,外白内红,叫做红面包皮面;包裹荞麦面做成夹心的叫做荞麦包皮面;包裹玉米面做成夹心的叫做玉面包皮面。'

包皮面一般是用荤素汤卤做汤头做成盖浇面食用,颜色透亮好看,两种不同口感的面融为一体,外爽内脆,很奇特。'

揪片和掐疙瘩这两种面的形状与其他面条不同,是呈现块状的,一般是用白面制作。揪片要比掐疙瘩大一些。揪片是先活好面擀成裤袋状,然后用手揪成小块下锅煮食;掐疙瘩是在活好的面团上直接用手掐成小块下锅。有一些地方也把揪片叫掐疙瘩。相传明末清初,有一个叫刘三的庄稼汉不满妻子没有及时准备午饭,于是和妻子换班,他在家做饭,妻子下地干活。这天,刘三中午睡过了,着急忙慌地准备午饭时,把面和软了,他就顺势用手揪成薄片投入锅中。谁知煮熟捞出后,配以浇头,软绵筋道,非常好吃。揪片和掐疙瘩就这样诞生了。'

揪片和掐疙瘩一般是做成配卤汁或者炸酱来拌食,或者用肉和蔬菜炒食。由于面团和得比较硬,所以揪片和掐疙瘩吃起来更有韧性和嚼头,爽韧脆滑,很好吃。'

猫耳朵猫耳朵也是太原的一种变形的面条,顾名思义外观很像猫的耳朵,很受小朋友的喜欢。制作猫耳朵的材料也有很多种,白面、荞麦面、莜面、高粱面都可以做。做猫耳朵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面和好后,切成指节大小的小块,用大拇指的指肚压住一颗向前推捻,一个猫耳朵就做好了。'

相传猫耳朵诞生于清朝,一次乾隆下江南坐上一个船家的小舟,肚子很饿。船家没有擀面杖,于是船家的小女儿就用手将面捻成卷曲的薄片给乾隆煮食,因外形和船家的花猫耳朵很像,所以就取名猫耳朵。猫耳朵一般是做成汤面或者炒制来食用。喜欢肉的,可以先煮好肉汤,然后依次下入猫耳朵和蔬菜,淋上香油和辣子,连汤带面一起吃,暖胃驱寒,很有满足感。'

蘸片子蘸片子也叫蘸尖尖、菜疙瘩,是一种以各种蔬菜蘸面煮食的面食。先把小麦面粉或高粱面、豆面加鸡蛋逐步加水绞成糊,再选取菠菜、豆角、茄子片、土豆、白菜叶、胡萝卜等蔬菜蘸面糊下锅用水煮熟的一种面条形式。有点类似于日本的天妇罗,不过天妇罗是油炸,而蘸片子是水煮。'

蘸片子的吃法也从名字上可以看出,就是蘸取各种卤汁和酱料食用,有菜有面,营养均衡,口感脆爽还有蔬菜的香味,很有趣的一道美味。'

炒不烂炒不烂也叫不烂子,其实就是在切好的土豆丝上裹上面粉,然后上锅蒸,再用蔬菜一同炒制而成,因其坚韧爽滑不易断,所以取名炒不烂。进阶版的炒不烂可以用其他蔬菜代替土豆,味道也很好吃。'

炒不烂一般也是炒制食用,外软内糯,外咸内香,菜饭一体,简单的美味。'

这些面条在太原的面馆中都可以找到,而且味道地道。除此之外,常见的拉面、手擀面、手切面等在太原也都很受欢迎。

还有哪些小编没有介绍到的,你喜欢的山西面食,请留言给小编吧

平台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省中国面条的圣地,带你了解面条不一样的身世
手把手做被誉为“天下一绝”面食——山西刀削面
看看山西的面食文化
中国五大面食
山西面食有哪些品种
舌尖上的山西 盘点面食之乡不得不说的美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