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新读本” | 《明夷待访录》
 

3

6

农历五月

初一

星期一

图 书 推 荐

 《明夷待访录》

  作   者:赵轶峰(注说)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6年10月

  分   类:古籍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推荐

本书是《国学新读本》第三辑之一种。本书是对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进行注说。书中共分通说和简注两部分。通说部分主要对原著的作者、成书过程、原著的基本内容、历史影响等作了简要介绍,并讲述了如何读这本原著。简注部分主要帮助读者疏通文字,对难解的文字进行注释,并兼顾校勘。以期为中等文化的读者提供一个集学术性、科学性、通俗性、可读性为一体的读本。

作者简介

赵轶峰,中国明清史、史学理论研究学者。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亚洲文明研究院院长,东北师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古代文明》杂志执行主编,中国明史学会特邀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客座研究员。

图书目录

书 摘

七、如何阅读《明夷待访录》

本文节选自《明夷待访录》通说

文 | 赵轶峰

《明夷待访录》篇幅虽然不长,所涉史事、典故却很多,相关的思想内容分析起来也很复杂。用这本书作为研究文献的学者,自会通过各种学术研究的手段把史事、典故、文本的表层含义等梳理清楚,在深层思想解读方面,则又可能人见人殊,那是学术研究者的事情了。为了解国学而读这本书的读者,最好的阅读方法,还是依照本书内容的次第,一步步读下来,不要跳跃翻览。如此读罢,应该就能把握全书的要义并增加关于中国历史,尤其是明代历史,以及17世纪中国思想史的知识。对这本书已经有所了解的读者,要注意的是,先要摒弃成见。因为这是一本经过海内外许多学者做过分析的书,表达的见解有的方面一致,有的方面不一致,甚至在一些重要的思想内容方面存在一些争论。如果先存了定见,阅读的时候反而增加滞碍,不如“虚怀若谷”,先通体掌握本书的解释体系,有兴趣或有疑问的话,再去与其他不同的解释体系比照揣摩,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本书,还能形成自己独到的看法。本书提供了一些其他学者研究《明夷待访录》的信息,可以作为参考。

(图片来源:https://image.so.com)

无论对《明夷待访录》的深层思想内容采取怎样的看法,凡读了这本书的人,都应该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懂得中国古人的理想主义。《明夷待访录》在总结明朝灭亡教训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重建理想社会基本制度的蓝图。无论对这幅蓝图做何评说,都要从中看到,中国的思想家是不乏理想主义的。我们知道,个人缺乏理想,就缺乏进取的恒心和目标,就可能浑浑噩噩。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如果缺乏理想,也难以保持进步和发展的自觉与动力。我们特别地尊重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承载着人类以往的追求。理想通常是难以完整实现的,甚至可能长期无法实现。但是这并不抵消理想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价值。黄宗羲设想的社会也从来没有实现过,但是他在感受社会黑暗的时代保持对光明的信心与渴望,坚持为新社会提出建构的思路,体现出中华文明自强不息、阳刚健朗的气质,并且在晚清革命的时代,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资源。

第二,要品味中国思想传统中的天下意识和批判精神。黄宗羲苦心孤诣地写作《明夷待访录》,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利,是为了“天下万民”的福祉。一个花甲之年的人,早已斩绝了荣华富贵、封妻荫子、光宗耀祖的念头,却念念不忘人民的苦难,社会的不平等与不合理,为未来人们建构良好社会苦思冥想,建言献策。这种心情,正是古人常说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我们常常会说社会发展,但社会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自然发展,变得愈来愈好的,否则历史上怎么会有一些社会消亡呢?社会总是需要人的努力,才有可能保持发展;总是需要有一些人把自己的私利做些牺牲,来思考社会的改进、社会的命运,才有可能把握社会演变的前景。所以,我们理解任何人追求自己幸福的努力,同时更尊重那些为天下万民的福祉而努力的人。黄宗羲的天下情怀,其实就是中国儒家的仁心。因为有儒家“仁者爱人”的长久传统,有许多前贤往哲的典范活泼在胸臆之间,黄宗羲才会觉得自己的天下情怀理所当然。所有研究黄宗羲的人,都看到黄宗羲对君主专制主义进行批判的果决锋锐。须知,批判不仅需要有勇气和笔力,还需要有理念和知识。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的理念核心,就是他的“天下万民”为社会合理性尺度的信念。用这个尺度去衡量,就显露出君主“家天下”的荒谬,就看到改革的总方向。

黄宗羲(图片来源:https://pixabay.com)

第三,要关注中国古人偏重历史的思维取径。黄宗羲进行现实批判和理想社会构想的思维路径主要是历史。黄宗羲开篇讲君主的本义,就是从上古时代的君为客说起,衬托出后世之君成为天下主人的不合理性。他讲田制、赋税、货币等问题,也都从远古的情形一步步辨析出现实状况的由来,从而呈现出合理的制度应该如何。这种论证方式并非黄宗羲所独有,而是许多中国古代思想家思考和论证问题时常用的方式。所以我们知道,历史知识对于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说来,是第一重要的知识,历史思维即推原沿革的思维,是他们最重视的思想方法之一。这种方式,可能带来中国古人的一些保守倾向,但并没有完全束缚他们的创新精神,因为历史知识是被调动起来认识现实问题和帮助读者使其信服关于现实的主张的。而且,历史思维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朴素思维方式,比易于眩人耳目的各种名人论说更有据可查,比追随大人物的言论更少盲目性。我们现在的思维方式虽比古人丰富得多,但依然要珍视历史知识,珍视历史思维的功用。

第四,要注意了解明代的典章制度与治乱得失。《明夷待访录》是在总结明亡教训的心境中撰写的,各个章节都涉及明朝的史事和制度,而且黄宗羲又是对明朝历史了解最详尽的人之一。所以,这本书可以被看作是明代典章制度与治乱得失的一部浓缩史,仔细地梳理之后,对明代最主要的典章制度及其运行的演变与得失就有了基本的了解。每一个关注明代历史的人,都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形成对明代制度和历史的比较可靠的印象。

(图片来源:https://www.pexels.com)

第五,要重新思考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中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历史学著作,都是把明清时代解释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这种解释基本是通过套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5种社会依次递进的理论模式展开的,但与中国历史的实际情况有多方面的不吻合。近年来,中国史学界的学者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来做史事的重新梳理和理论方面的辨析,正在努力探索以其他概念、其他方式对明清时期社会形态做更合理的判定,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但已经基本肯定,明清时代的中国社会并不是封建的生产关系或者封建的政治架构为主导的社会。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要注意黄宗羲是把“封建”作为一个往古的制度而不是现实的制度来讨论的,在黄宗羲看来,他自己时代的基本政治特征并不是层级分权的“封建”,而是中央集权的帝制;人民的负担主要不是来自地主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家对人民的剥削以及赋税不公平。还要看到,明清时代并不是一个凝固或者停滞了的社会,与其以前的时代相比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但是各种变化的总趋向,并不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思考这些问题,就是思考中国历史上的国情。

(图片来源:https://image.so.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名词解释考试重点简版
明清之际封建与郡县之辨再探——权力、利益与道德之间
《明夷待访录》作为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著作,今人该如何解读?
《明夷待访录》
杂论《明夷待访录》黄宗羲(1610-1695)目录
鄢一龙:“公天下”之治 --中国传统善治观及其当代意义(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