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威汉墓医简探秘

1972年11月,甘肃武威旱滩坡在修建水利工程时,意外发现了一座东汉时期的古墓。考古人员发现,墓中有一座炕形的陈棺台,台前立着一根顶部装饰着鸠鸟的木杖,棺木打开,墓中仰卧着一位老人,胸口下覆盖着彩绘的布匹,头前的布袋中装着一卷折叠起来的简书。

甘肃武威磨嘴子18号墓出土鸠杖

据《后汉书》记载,“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 ……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欲老人不噎。”

墓主人身份

甘肃武威地区的汉墓中多次出土了鸠杖,可见对七旬老人赐以鸠杖的优抚制度在东汉时确实存在的。旱滩坡的墓葬中出土的鸠杖也证实了墓主人是一位年过七十的老者。

墓主人头前布袋中所装的简书必然是这位老人生前常用之物,经学者研究,这批简牍共92枚,简文结尾有“右治百病方”尾题,是一部医方书。由此可见,这位墓主人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医生。

《治百病方》

这部《治百病方》中保存了比较完整的医方30余个。如“治风寒逐风方”、“治久咳逆上气汤方”、“治金创止痛方”、“治妇人膏药方”、“治目痛方”等,共 30 多个,涵盖了内、外、妇、五官、针灸等各科内容。

医简中所列药物近百种,其中69种见于《神农百草经》,11种见于《名医别录》。

治病所用的剂型有散剂、膏剂、丸剂、栓剂、汤剂等,对于药物的炮制加工也有不少论述。医简将炮制加工称为“治合”,其中颇为具体地介绍了半夏、狼毒这两种有毒药物的炮制方法,与今天所用的加工方法十分相似,显示古代医家对于炮制毒性药物已有不少经验。

根据墓中所出五铢钱、墓葬形制、随葬品及简文字体和写法判断,《治百病方》的成书时间是东汉早期,正处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之间的特殊历史时期。

书中治疗方法已初步体现出辨证施治的精神。如简79、简80甲、80乙所述病名、主症基本相同,但所用药物却大相径庭,前方以热药为主,如桂枝、蜀椒等,后方以寒药为主,如石膏等,体现了“同病异治”的施治原则。

武威汉墓医简中的78枚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它们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湖北张家山汉墓医简一起,见证了中国医学的早期发展。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仪礼》木简——甘肃博物馆藏简长35~56厘米、宽0.5-0.8厘米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
中国近代十大中医类考古发现
中国百年简牍发现一览表
古竹木简书的历次发现情况统计
西汉末至东汉《甘肃武威汉简》
秦汉时期 陇原艺术家把乐舞绘画玩到了极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