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莞市中医院发文悼念全国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名誉院长何炎燊
9日,东莞市中医院官方微信发布《【悼念何老】丨悬壶济世七十八载 泽被莞邑万千家庭》推文,悼念全国著名中医临床学家,省名老中医、东莞市中医院名誉院长何炎燊。全文如下:
他年近期颐,92岁还依然坚持出诊;他眼睛虽然近乎失明,却把病人的疾苦时刻放心上用心诊治;他力主创办的东莞市中医院,逐步成为岭南岐黄之术的学术重镇,60年来惠泽莞邑数百万市民——他就是全国著名中医临床学家、省名老中医、东莞市中医院名誉院长何炎燊,被东莞当地人尊称为“何老”。
何老1922年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既无祖传又无师授”的他通过自学成医,20岁起就以医术闻名,其后与人组建新生中医联合诊所,1958年东莞县中医院(现东莞市中医院)成立后,在东莞市中医院工作至今。县中医院(现东莞市中医院)成立后,在东莞市中医院工作至今。
何老经近80年的临床实践磨炼,终成一代中医名家;他刻苦钻研、博采众长,创立“伤寒温病融合论”,对肝硬化、尿毒症、冠心病、癫痫等病疗效显著。根据其临床验方研制出的人参胃康片、肝康片、健脾开胃饮、清肺止咳糖浆等中成药,疗效甚佳;他发皇古义、融合新知,创立了肝、脾、胃并重的脾胃学说思想,扩大了中医下法在危重病抢救中的应用。其运用育阴潜阳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屡起沉疴,为岭南温病学的主要发扬者;他勤于著述、终成方家,至今出版专著10余本,发表论文 60多篇,部分论文多次发表在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医学专刊。
何老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的杰出贡献,先后荣膺“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被国务院批准为“有突出贡献中医药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当为良医:做拯危济急利世便民的良医
何老历经立志难、读书难、求识难等三难,最终踏上医学路,下定了一辈子做中医的决心。
何老生于东莞莞城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少年时代,他就读于当地宿儒李仲台先生专家馆。在李先生的指导下,何老遍读了《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汉乐府、魏晋南北朝骈文及唐诗宋词,为他日后阅读大量中医古典医籍打下坚实的古文基础。他曾在父亲的“强迫”下,以步上仕途为目标。但启蒙者李先生从何老的举止言谈中,看出这位性格和缓、文质彬彬的学生,根本不是当官的料,在摸透了何老的性格后,为何老指出一条坦途。李先生时常教导他:“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医虽小技,但能拯危济急、利世便民。”这对少年何老影响极大,于是他啮指为誓,矢志学医,悬壶济世,救人于病痛。
16岁时,何老家道中落,加之日寇入侵,学习条件愈加艰苦,一是没有足够的医学书籍,二是没有老师从旁指点。何老先是向收破烂的寻求帮助,日积月累,书架上的医书颇是可观。此外,何老还自制许多纸卡片,把读书遇到的“惑”,分门别类地记下来,并自以为是地作一些注释。在别的书上遇到同样的“惑”,便把它记在一起。记得多了,前后互参,许多“惑”竟给解决了。何老通过异常认真的学习,慢慢地也就掌握了脉理。随后何老开始挂牌行医,并自撰一联“愿掬仁心布仁术,懒为良相作良医”以自勉。
1940年代,既乏祖传、又无师授的青年中医,要立足医林,必须要治见效快的外感热性病。为此,他把伤寒、温病作为钻研重点。1943年夏,21岁的何老初试啼音,在诊治暑湿热症崭露头角。当时,莞城暑湿热症流行。在敌伪铁蹄下生活的群众十分艰苦,有病难以得到医治。何老将叶天士的甘露消毒丹制了好几斤,送给暑湿病人服用。群众普遍称赞这药的效果比西医开的方子好得多。从此,他的医术渐为群众所深信,求诊者日众。
发展中医:力主创办东莞中医院
东莞历来中医名家辈出,求诊中医者甚多,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初出茅庐的何老除了日常应诊之外,还时而与同行交往,深得前辈的支持,被推为中医公会秘书长。1952年初,中医公会与医师公会等合并为医联会,何老被选为副主委。同年6月,何老又联络谭燊等人组织建立了东莞第一间联合诊所(新生中医联合诊所),直至1958年合并入莞城卫生院。
无论是在中医公会,还是在联合诊所,何老身体力行,做了大量而有效的工作,推动了东莞中医界的整体发展,得到同行们的赞许。
1958年,为了中医学界的权益和中医事业的发展,何老积极反映,诊所的规模还是太小,东莞应该有家中医医院。要求成立东莞中医医院,得到上级同意,设在莞城卫生院之内。直至1965年,何老又与邓志彭、李亦农等老中医联合上书省卫生厅,极力要求成立中医院,后经批准,于该年12月正式成立东莞县中医院,当时只有30张病床,30名职工。他被委派主持留医部(相当于现住院部)工作,后被委任科研组长,身兼医疗、科研、教学三大任务。尽管医院规模不大,但大家干劲很足,连续三年东莞中医在全省各县排第一。1978年,何老担任医院副院长。
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中医药事业不断壮大,何老毅然上万言书给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力陈设立中医药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经省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广东省中医药局
何老深知为医者责任之重大,也深感医海无涯。他不赞成中医门户之见,认为中医学术是不断发展、互为完善、修正和补充的,他主持病房工作先后共20年,治愈许多疑难重病。又坚持在门诊第一线40多年,四方求诊者日踵于门。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他刻苦钻研、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不拘一格,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撰写了大量医学论文。几十年间,他先后撰写《常用方歌阐释》、《何老临证试效方》、《何老医著选》等10余本专著,为中医学界留下了宝贵财富。
七十年代初,中医院新领导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委任何老为科研组长,并主持住院部工作。何老又提出主办中医学徒班。这样,他一身兼任医疗、科研、教学三大任务,每天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连假日也很少休息。他常开玩笑:“这六七年间,我一天干了两天的活。若按工作量计算,不仅把失去的两年半夺回来,而且已多活几年了。”
德技双馨:“三个一样”体现医者仁心
何老在70多年的中医生涯中,医人无数。他有个原则,而且至今一直在坚持着,对待病人,力求做到三个一样:城市人与农民一样,有钱人与贫民一样,领导干部与平民一样。对待求诊者他都尽心尽力,都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即使外省甚至华侨来信求医的,他也不例外。对一些文化较低的病人,看病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病情及注意事项,交待非常清楚。为贫困的人看病时,注重他们经济承担能力而考虑用药,甚至自己拿出钱给病人买药。
何老也从不收受“红包”。一次,一位患病多年的澳洲华侨,经何老治愈,非常感激,要送何老5万元人民币,何老对她说:“看病治病是我的天职,感谢的钱一分也不能要”。于是,那位华侨将这钱捐给了“东莞市振兴中医药基金会”作为发展基金。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前几年,一名甘肃省的儿童因患癫痫,由其父带到东莞找何炎燊诊治。经他一段时间的用药治疗,病情大有好转。他们返回甘肃后经常与何炎燊联系,将其病情变化告诉他,何炎燊每次开完方子自己花钱买好药邮寄到甘肃。年关之际,其父寄来家乡特产以示感激之情,而何炎燊却请人将邮包退回,并写信表示感谢。这些事例不计其数。“无能随骥尾,不屑逐蝇头”,这两句诗道出了他一生明镜如水的心境。
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当前,不少人更加怀念何老——他经历了多次流行病肆虐的挑战。每当有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他都挺身而出,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他的各种流行病防治方也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2009年,东莞出现全国第一个甲流聚集性疫情。在防治甲流中,他不顾耄耋之年,虽然目昏手抖,步履蹒跚,还是带领东莞市中医药防治甲流专家组攻坚克难,献方献策,制订了东莞市防治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诊疗规范和指南;并不顾年高体弱,主动请缨,亲上讲坛,在东莞市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知识培训班上,亲自为全市近200名中医药人员授课,受到社会各界好评。根据其方配制的中药汤剂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开创了全国使用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先河。2012年,东莞万江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他再次勇挑重担,开出中医药方,以协助基孔肯雅热防治。
何老生活非常节俭,数十年如一日。而对公益的捐赠,却尽其所能。据不完全统计,何老曾为“希望工程”“救灾扶贫”等各种公益事业共捐赠了30万多元,充分体现出了一名医者的仁心。
薪火相传:先后培养了230多名中医人才
何老深感中医断层、后继乏人的危机,他在领导的支持下自办中医学徒班,自编教材,亲自教学,培养本地中医人才。他深知,成中医之路,不只祖传师授一条,只要师父教得其法,徒弟学得其道,就可以让更多有志于中医之人成才,为此,他改变中医传统授徒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实践上手能力,他让学徒半日分散从师,半日集中上课。这种大而广之的方法,打破中医因祖传师授而造成的人才稀少的局面,为中医的传承立下汗马功劳。至1976年,共举办了四届中医学徒班,一届中医赤医班,两届西医学习中医班,传艺授徒,先后共培养230多名中医人才,现在都成为省内各地医院中医的顶梁柱。
到今天,何老已桃李满门,当年的学生分散在香港、广东的各级医院工作,已经成为当地中医的顶梁柱。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在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带徒拜师大会上,何老应邀出席,并受到国务院领导的接见。他对分配到自己身边的学徒,视之为“入门弟子”,精心培养,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何老门徒中出现了许多后起之秀,如第二届学徒班毕业的刘石坚,现已步入杖朝之年,是东莞市中医院的支柱之一,是该院门诊量最多的中医之一。1991年,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带徒,刘石坚作为第一批学徒,重新跟着何老学习了3年,大大提高了中医学术水平。刘石坚现已是全国第三批师承工作的指导老师之一。
第三届学徒班的马凤彬,于1976年出师后一直在何氏身边工作,还勤学苦练,通过自学考试,她取得广州中医药大学自学考试中医学本科毕业证书,现在是主任中医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
70多年来,何老“勤读书和善读书”,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渊博的学识,但从不自秘。他继承了历代中医学术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点的学术经验,如伤寒温病融汇论、霸道王道分施治、古方今用巧化裁,他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一代。在培育学徒中,他只要有新的收获和新的体会,便立刻传授给徒弟,让他们获得更多营养。
何老对徒弟除了在中医知识方面授业,解惑,还重视培养他们为医、为人的高尚情操。他经常教导弟子:“医生是高尚的职业,要当好一名医生,首先要有高尚的品格和职业操守,要有乐于奉献、淡泊名利的精神,心中要永远装的都是病人。”
高风亮节:获评为“东莞最具影响力优秀共产党员”
何老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效益至上,把人民的健康事业作为人生追求。1983年6月,他以61岁高龄被批准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何老92岁时,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仍伏枥驽骀,壮心不已。长期劳累工作,致其视力模糊,搀扶行走,但他依然没有离开临床一线的工作岗位,坚持每周上班三个上午。他认为,共产党人,虽有残年,但无闲年,只要党和人民需要,只要一息尚存,定当战斗不止。
何老晚年一直住在市区一个很普通的小区,每年订阅7种报纸和11种杂志,视力允许时每天借助高倍放大镜阅读报刊。市中医院几次提出为何老换套大一些的房子,但他都拒绝了,他说自己一个人够住就行;并且也不让医院派人来照顾他的生活,说有弟弟一家照顾就可以了,不给医院添麻烦。何老还将家中的简陋书室自命为“双乐室”。所谓双乐,就是他自己常讲的“知足常乐,为善最乐”,这正是他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的真实写照。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当年,何老作为“老先进、杰出英才”的杰出代表,被中共东莞市委评定的“东莞最具影响力优秀共产党员”,褒扬他为东莞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来源:东莞市中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医何炎燊:生命之火点亮岐黄大爱
【岭南名医】东莞市中医院何炎燊:不为良相 当为良医
“一代大医”呼吁给力中医
一号难求的“广东省名中医”董明国,调理脾胃“秘方”大公开,真管用!
东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何世东: “只要还能走, 我都会坚持看病”
广东省名老中医何炎燊的自学中医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