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版的“隆中对”:先西后东或先陈后张、先南后北,统一全国
浙东“四先生”到达应天的当天,朱元璋就迫不及待地予以召见,开口便说:“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这段话的前一句是客套话,后面才是朱元璋所要问的核心主题:如今天下纷争,狼烟四起,什么时候才能天下重新一统、社会安定?章溢当即回答道:“天道无常,惟德是辅,只有不嗜杀的仁德之人才能统一天下。”

  尽管上述对话在明代国史的记载中极为简洁,同时也充满了阿谀的色彩,但朱元璋的问话与“四先生”中章溢的“抢答”来看,多少让人感觉有点答非所问。朱元璋是个绝对功利主义者,他的问话含有有何良策迅速平定天下的意味,但章溢的回答怎么看都有点“迂”。什么是德?尽管他解释了“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可这样的解释能否让一个没什么文化甚至是个半文盲的人完全理解呢?只有天知道了。还有浙东“四先生”名声很大,到底拥有什么样的杰出才能,能不能给我发挥好呐?一向疑心病十足又似懂非懂的朱元璋在召见“四先生”后偷偷地将自己早期心腹辅臣陶安找来回话:“陶先生,你以为这四个浙东人怎么样?”陶安十分谦虚地说:“论谋略臣不如刘基,论学问臣不如宋濂,论治民本领臣不如章溢和叶琛。”听了这样的评价,朱元璋终于心里有谱了,随即任命宋濂为江南等处儒学提举,后来兼任朱标的老师;章溢为佥营田司事,“巡行江东、两淮田,分籍定税,民甚便之”;叶琛也被授予营田司佥事,后升为洪都知府,辅佐大将邓愈镇守南昌,最终殉难于保卫战中。只有刘基被留在朱元璋身边,参与高层事务的讨论与决策,即任后来人们所说的军师。

  但一开始似乎朱元璋还是没有完全意识到刘基的才能和本领。有一次他正在用餐,有人来报,刘基求见,朱元璋立即招呼,赶快请他进来。二人见面后,先是一番嘘寒问暖,比如身体可好,老母亲怎样,等等。待到谈话进入正题时,朱元璋问:“刘先生平常读什么书?能作诗吗?”刘基当即回答:“做诗啊,是知识分子最基本的基本功。哎,雕虫小技,怎么不会?”此言一出,不是狂妄就是大气魄。这时朱元璋手里正拿着筷子,就要求刘基即兴作一首。刘基看了一下那双筷子,发现筷子上竹节斑痕,乍一看就像是泪痕。筷子是竹子做的,灵感来了,开口诵上:“一对湘江玉并看,二妃曾洒泪痕斑。”朱元璋一听,直蹙眉头,原来天下人人称奇的刘先生居然这么儿女情长,这么酸气,他顺口就说:“太秀才气了!”哪想到,他话音刚落,刘基又吟上一首了:“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留侯一借间。”这诗是说,汉朝四百年江山的根基,就是张良刘邦两人用筷子比划而定的。朱元璋听到这里,连说三声“好!好!好!”峰回路转,不得不称奇啊!大有相见恨晚,激动中的朱元璋随即问起了平定天下之策,刘基后陈《时务十八策》,分析道:“张)士诚自守虏,不足虑。(陈)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

  这就是被人称为明代版的“隆中对”。刘基高瞻远瞩地把握了当时的时势,对于全国实力诸方做了大略的描述,这里边告诉了朱元璋全国实力派决斗主要在于江南三雄和北方的元王朝了。而在这样的形势下,朱元璋面临最为危险的敌人,不是他一直欺负的张士诚,而是西线过来咄咄逼人的陈友谅。他认为眼下的张士诚已经失去了当年的那副英雄气概了,仅仅是“自守虏”而已,不太可能构成对朱元璋政权的很大威胁;倒是剽悍轻死的陈友谅很有可能主动发出攻击,而他的实力又是几倍于朱元璋,一旦处理不好,不仅不能实现统一大业,就连自身政权是否能存在下去都可能成为问题。因此刘基的战略思路是先设法打败一路不断东进的陈友谅,歼灭西线敌人,回过头来收拾张士诚,然后再北伐中原,统一全国。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3)[转载]刘伯温为何会加入朱元璋团队
刘伯温的传奇人生
刘伯温的悲剧:自知“疾恶太甚”仍“口无遮拦”
朱元璋请刘伯温出山经历了哪些波折?
三句话,朱元璋决定杀掉刘伯温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为何朱元璋才封他个诚意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