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牛长春:陈鑫太极拳思想与儒释道的情结
本人练习陈氏太极拳小架4载,深感陈鑫太极拳理论之高深、小架技术之精巧,尤对我修身养性、精进拳艺有莫大的作用。通过《陈鑫太极图说》的研习,我认为《图说》学拳须知、无极相图、太极相图,从心开始学太极,与儒家中庸之道、禅宗明心见性、道家的道法自然异曲同工、相得益彰,体现出文化拳的特色。

陈沛菊老师讲学太极要从心开始,告诫拳友要知道“敬畏、感恩、知足、勤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老话常讲的“要学做事先学做人”就是如此,不会做人,绝对不会成大事,也不可能做成事。学太极也是如此。儒家讲《中庸》之道, 待人接物必须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处理人与事,才会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与天地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达到自身修养如同美好善良的天一样的造福人类和自然理想境界。她说学拳要先明其理:学习太极拳通过有形的身体运动技术,来懂得太极之理,引申而用于生活工作中,处处都能用太极思维的方式来思考和处理问题。这个太极之理,就是敬畏和遵循自然之道。就是《道德经·道经第二十五章》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无极、太极、两仪、四象等诸多阴阳变化。《易经》用六爻一画卦象,每一爻用阴、阳两爻代表,每一爻阴阳变化形成六十四卦。《太极缠丝精图说》结合《易经》精髓,将一至六爻的阴阳分别黑白路替代,分别代表无极中阴阳、太极生的两仪、人人秉承五行阴阳之气而产生的生发、收敛、浩然之气与人之气血、道心与人心、克念与罔念,第一至三层的黑白两路代表人身体固有的大自然的本原,四至六层的黑白两路代表人在心念支配下,产生的一系列身体、心理变化,其根本就是阴阳变化、相互为根、体用合一最高深的道家理论。练习太极拳中每一个起心动念都可能引起每一爻的阴阳变化,影响到身心健康发展。至于太极拳技术中阴阳,一开一合、一蹬一踩,开合蹬踩互为其根,是一不是二,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分离的。太极十三式掤、捋、挤、按、采、挒、肘、靠,顾、盼、进、退、定,无一不是两个对立而有统一的劲力或方法。

练习太极拳,本质是性命双修,追求人体本源。习拳者通过练拳的合理运动与静心培元,“洗涤心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太极象图》),达到“心中无一物所著、一念无所思”(《无极象图》)的无极之象和内外(性命)兼修的目的。要存克心去罔念,去告子食色性之心,使一念之私永不发动,达到纯乎天。纯乎天,则打拳随天机动宕,莫非自然而然,活泼泼地太极原象从皆从吾身流露(《太极缠丝精图说》)。这和禅宗讲的明心见性,找其本源是一致的。禅宗讲“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真正的修行和修功德,是修念念无间的自性之功,修心行平直的立身之德。《图说》学拳须知中说,学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不可狂、狂则生事。不但手不可狂,言亦不可狂。外面形迹必带儒雅风气,不然则狂于外失于中。不可满,满则招损。” 因此,练习太极拳要通过存克心去罔念,常忍常让,常发感恩之心,使自己做到心平、行直,合乎自然之理。陈沛菊老师也强调,习练太极放松、平静、快乐是第一要素,具有一个平衡的心态是健康身心的需要,也是习练太极拳进步的重要基础。

刘正楷教练经常讲一句话,“练习太极拳就是做减法,通过克念、身体训练,达到身体本来就有的一种自然状态,不可人为的加意识、劲力等等”,最终的本质是要发掘我们心中身上本来就有的东西。《图说》学拳须知说,学太极拳,学阴阳开合而已。吾身中自有本然之阴阳开合,非教者可能增损也。拳友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量和强度,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步骤、有方法的练习,循序渐进。

这是本人一点拙见,敬请拳友批评指正。
作者:牛长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名言名谚之精选
练功小记28
知机明势
简谈陈式太极拳五层功夫
太极拳论经典语录
欲得太极拳的神髓,必先明太极妙道;而学习太极拳,则又为入道之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