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师从名家,一心向武,却在34岁隐退江湖,一生遵守拜师誓言

“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真正的中华武术虽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飞檐走壁,无所不能,但也让我们无比向往。谁小时候还没个大侠梦啊。但我们只知道李小龙、叶问这些在电视上广为流传的武术宗师却不知道现实中也有这么一个人。

他就是李仲轩大师。他放得下功名富贵之心,脱得了凡尘俗世。他见证了原汁原味的中华武术。我们现在所知的中华武术只是徒有其表的表演罢了,而真正的中华武术已经因为老一辈人的逝去而渐渐消亡,很难见到。但我们却可以从李仲轩大师身上窥探出当年中华武术的盛景。

师从名家,成就斐然

李仲轩名軏,出生于天津,师从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三位大师都是那个时代武林中的名人,李仲轩是他们的得意弟子,武林名号“二先生”。李仲轩出生于官宦世家,父母不求他有多大的成就,就希望他可以继承祖业,但李仲轩一心习武,且武林规矩“武林人士不能有官场身份”,所以就放弃做官。

正因为他想要不一样的人生,不走父母安排好的人生路,我们今天才有现在的一代形意拳大师,才可以从李仲轩的事迹中看到当年的武林,给我辈减少一些未生在同代的遗憾。

他年少时就拜入唐维禄大师门下学习形意拳,年轻人总有些心高气傲,他听说自己的师叔薛颠和同门师兄傅剑秋比试武学,他心中对薛颠无比好奇,他认为自己的武学已经没有人可以匹敌了,想要和自己的师叔薛颠比试比试。跟师傅说后被师傅唐维禄骂醒,潜心学习形意拳。

李仲轩19岁时实在仰慕薛颠大师的武术,就求自己的师傅将自己引荐给薛颠大师,而唐维禄大师也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教的了,就将他引荐给了薛颠大师。薛颠大师为人温和,对于徒弟们管的不是很严。这也让门下弟子的心性有些欠佳,而李仲轩认为自己师从两位大师就变得有些恃才傲物起来,觉得自己无人可比。

薛颠大师

这时另一位大师尚云祥看李仲轩天资聪颖,但为人有些自负。担心这样有天资的人会因此夭折,就想给李仲轩一个教训,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谁知比试后,李仲轩的确反省了自身,尚云祥大师的武艺高超也让李仲轩起了拜师的想法。

尚云祥一开始并不想收李仲轩为徒弟,两人相差51岁,会乱了武林辈分。但是禁不住李仲轩的请求,唐维禄大师的劝解和他的爱才之心还是收下了他。他为了不乱武林辈分,就只能让李仲轩发下誓言---永不收徒

尚云祥大师

这样李仲轩就跟着三位大师后面潜心学习武术了,后成一代形意拳大师。李仲轩成为大师的路上,少不了三位师傅的批评与指导。是他们将那个心高气傲的小伙子锻炼成了现在内敛谦虚的大师。当然也少不了李仲轩本身的悟性。不得不说有天赋,能听得下建议,肯吃苦这些品质造就了现在的李大师。人的一生就是在不停的学习中,而李仲轩大师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不停的反省不停的学习才走上了武学巅峰。

生于巅峰,传播武学经典

李仲轩大师出生的年代正是我国被侵略的时代。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间习武的禁忌被打破。为救民族,孙中山先生和冯玉祥先生号召武林人士参加救国,很多武林人士响应号召中华武术的又一个巅峰时期,也是最后一个巅峰时期。

这是这时四大中华传统拳术中的形意拳一门风光无限,代表着武术实战的最高水平。由于易学易实战,很多人学习形意拳。后来的中华武术逐渐变得表演化和商业化,也就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可能大师们已经料到后世武学无继的情况吧。他们肚里没什么墨水,苦于无法表达出武学秘籍和经验,而他们的徒弟李仲轩却是官宦子弟,有着一定的学识,可以将这一盛事表达出来。而李仲轩大师也没辜负大师们的期望,他晚年在《武魂》上发表文章,给武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珍贵的资料和拳术理论。

并且口述出版了《逝去的武林》一书,让我们后世之人可以通过这本书看到往昔中华武学的盛况。他在书中还原了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学,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武林风貌。他的书中记载武学技术,武学经验,传达了中国武师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这本书的出版引起了海内外武术界的震动。他一生虽为收徒,却以著书立说的方式让中华武学传播的更远,传承的更久。

壮年隐退,心念武学

李仲轩大师在他的师傅去世后便退隐了。这时他才34岁,正值巅峰时期。但因当初在拜师时立下誓言:永不收徒。即便心中的武术之魂熊熊燃烧,他也不曾违背誓言。对于后辈们的武术学习也仅是指点而已,让他们少走些弯路,而《逝去的武林》的整理者徐浩峰就是其中的一位。

《逝去的武林》的整理者徐浩峰

时间流逝,前辈们相继去世,和他同辈的武林高手也日渐凋零,中华传统武学的传承者十不存一。他也就成了中华武术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个见证者,也代表了中华武学的最高水平。但总有些只有一人站在巅峰的孤寂感吧。可能他也会遗憾中华武学的没落吧。现如今,中华武学虽在文化输出,但是已经失去它本身的意义,只余花花架子了。这也难怪大家向往那个武学纯粹的年代了。

他一生不慕名利,不爱钱财,只一心向武。他早年潜心学武,终成一代大师。巅峰隐退,返璞归真,但也心念武术前景,晚年著书立说,给后辈留下真实的武林。很少有人像李仲轩大师一样可以做一件事做一辈子的,他就像是为武学而生为武学而死一样。为一人而忠一城,为一事而忠一生。他有恒心,有毅力最终才成一代武学宗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岁拜师,34岁隐退江湖;他见证武学巅峰,为何却一生不收徒?
他隐退江湖,遵守誓言,从未授徒,却是中华武学最高峰的见证者
中国最后一位武学宗师,见证了武术巅峰,晚年为何说我永不收徒
少林第一武僧不敌美国警察一记摆拳
此人是中国最后一位武术大师,遵守诺言从不收徒,见证了武学巅峰
寻找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