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明教授断言 心理学工作者必须有自己的人性观

《心理学从业者的内在导航》

李明教授公开课文字实录(二)


心理从业者的工作有四个类型,工作对象、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差别都很大,但都是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帮助别人的工作。
李明教授亲传:
心理学从业者的内在导航

关于我们这个行业

有很多疑问

“建立咨访关系”的步骤可以省略么?
来访者很着急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干预么?

怎么判别结束个案的时机?
学一个流派,除了学技术,还能学什么?
一个行业的发展方向,还是应该有一个参考的方向,就像地图。如果我们有一个地图,我们对行业发展的规律、方向以及是否偏离了道路,都会有比较精准的评估。这就好比用地图去导航,目标清晰,路径尽管可以有很多条,但是都大差不差。

所以我想和大家分享这个题目:“心理学从业者的内在导航”。这是个比喻的说法。有很多关于行业的困扰,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是我们对行业的宏观框架不够清晰。

第二个导航:五个步骤

心理学工作分为4个阶段,也可以说心理学工作有4个类型,分别是心理教育、心理陪伴、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这4个阶段的任何一个阶段的工作中,都有一个自然的过程。一开始建立关系、深化关系;形成目标;评估也就是根据目标评估进程;然后采取行动到结束关系;这是这个流程中的五个步骤
大家有这么一个结构在心里作为参考,在工作中就不会混乱。你跟那个来访者在哪个阶段,就要用哪些不同的方式去互动。不是一开始就要做干预,或者一开始就要谈很深的问题。
很多来访者很着急,他的着急就容易引诱咨询师也着急,从而引发咨询师的焦虑。咨询师心里要有一杆秤,你要能评估你正在哪个阶段跟他工作;你知道你在哪个阶段跟他工作,你就不会那么轻易被他的着急带走了。
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咨询师都要学会忍住不说话,能够用倾听的方式、用共情的方式先去建立关系。只要能忍住,我们就能够建立比较不错的关系,就可以就这个问题和来访者产生更深入的了解,理解了问题之后,才可以分析问题,从而提出有关这个问题的改变方向。
对这个理解的方向有了共识,才谈得上怎么去改变、做干预。干预的最后一定要记得,第四步是要采取行动。在这个行动层面达成共识之后,其实疗效就已经开始发生了。等到来访者关于这个问题已经没有多少话对你讲的时候,就可以结束咨询了。

每一段心理工作的关系,都有一个这么起承转合的过程,有一个开启和终结的过程。我们心里有这个准备之后,就比较自然地可以面对这个工作。所以说,这也是一个导航:你知道你自己在哪里,你知道你自己要去哪里,这样的话,心里就不慌了。
心理教育工作实际上就是提供与心理学有关的信息,帮助工作对象直接面对他的心理困扰并且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工作方式基本就是提供建议、理论、观念和信息
在这个层面,心理学工作者的身份更像是一个教师、一个提建议的人。在学校里,有一些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的一些工作,非常接近心理教育工作。
这类工作面对的人群,肯定是健康人、正常人。他面对一个心理困惑,不太能够理解,这个困惑并没有更深层次的心理根源,不需要治疗,甚至不需要陪伴。他的诉求非常简洁,获得一个“他应该怎么做”的信息。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种工作当然是可以提建议,可以去做指导。很多人可以从这种建议和指导当中获得帮助。
所以,面对这类求助者的时候,你的工作非常简单,就是告诉他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这些群体是心理工作对象中极大的一个群体。恰恰在这点上,有很多同行有误解,认为这类工作不是心理工作。
不对!这类工作不但是心理工作,而且是心理工作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这类工作处于心理问题的预防阶段他如果事先知道这样一些信息和方法,就可以预防产生更严重的、需要更深层次干预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群体,我们心理学工作者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整理成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给广大的受众,就可以达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第三个导航:一个观念

从行业发展和案例发展这两个角度讲,你只要有心中有这两个框架,就不会太慌。接下来,我们说第三个导航,观念的导航。

我之前在一些别的场合也说过:心理学工作者不单纯在心理层面工作,我们实际上是在心性层面工作。
心理和心性怎么区分呢?
简单地讲,心理工作不是一个单纯讲道理的工作,要能够改变心性才行。你能够帮助别人改变心性的前提,是你自己要有心性上的改变才行。这个怎么理解呢?
我们学了一些心理学的理念,这个理念要能够成为我们内化了的、内在的自我功能,然后我们才能用得出来。我们学了些理念,你不能恍恍惚惚的,若有若无,又信又不信,这样你用不起来。怎样才能用得起来?你要经过融会贯通之后,形成你自己的人性观。这个“自己的人性观”就好像一个指南针,它在你的整个心理工作里面就像一个磁石,当你偏离了这个方向的时候,你就会立刻有觉知。

心理工作者对于人性要有自己的理解。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个要求有点太高了。也有人可能会觉得:每个人都会有对人性的理解,这种理解一定会有帮助么?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对于人性的理解,和经过了心理训练的人对人性的理解,是不同的。
具有疗愈作用的人格,对人性虽然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有一些共性的成分在。去学习某一个流派的时候,你不但要学习技术,还要学习他的人性观;就是在这个流派的理论底层,对于人性是怎么界定的。
比如说,有的流派会把人性理解成是善的,是积极的,是总处在一种不断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当中的,是有自由意志的。有的流派认为,人是没有自由意志的,人总是处在环境决定的链条上边。都是心理学流派,差别竟然这么大,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依靠的哲学思想是不同的。

所以,我说“在观念上要有一个内在导航”的时候,我是鼓励大家不但要学各个流派的心理学上的理念,还要学这些流派的理念所依靠的哲学体系。如果大家去读读人类思想史,你可能会对这些心理流派关于人性的理解有更为深刻的认识。那时候,你就不会偏执于某一种对人性的认识。
进而,你在跟来访者工作时,就不会那么急于去说服别人接纳你的人性观。这样你的工作才是多元的,才是对“可能性”做工作的,而不是对“必然性”做工作的。这个过程可能会有点难,我们会在“明塾”和“明塾精进”课程设置里面就考虑到这个因素。我在后面也会再跟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导航总结


我稍微总结一下:
在我看来,从事心理工作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导航:一个是关于这个行业的宏观的地图,就是心理行业宏观架构;一个是微观的,一个咨询关系的发展历程,以时间层面的框架做为导航。再一个就是观念层面的,就是人类思想史的这样一个图谱做为导航。
在观念当中,你不迷失自己;在个案当中,你不迷失自己;在行业发展当中,你不迷失自己;你就会对行业充满信心,对自己充满信心,甚至你会对人性充满信心。在那个时候,从事心理工作时,你就会更加自如、更加笃定、更加有希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咨询持证人员,如何进行职业成长和实践呢?
2022年心理从业者执业指南汇总(建议收藏)
心理咨询导论(第二讲)-壹心理读书会-心理学书籍推荐
分享九个你绝不知道的人性心理#人性#心理学#涨知识
认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区别是什么?
如何入门学习心理学这么学科?七种心理学流派先了解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