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俄罗斯电影《危楼愚夫》的隐喻符号透视

苏晓棠、李雅君 / 文

导  语

众所周知,当代电影通常惯用的表达方法有三种:符号、象征和隐喻。隐喻不仅是语言的一种修辞方法,一种认知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来源于历史文化、语言、宗教等。在现代隐喻体系发展中,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比如:权力,国家形象,自我和他人观念等,[1]隐喻已经成为电影不可或缺的表达手段,一切具有符号意义的事物、现象、行为都可以纳入隐喻的视域中,电影中的镜头、场景、人物表情,画面,甚至灯光背景这些非语言符号都能隐性地表达影片叙事的内涵、意图、思想和情感,实现文本与现实的有效对接。

影片《危楼愚夫》故事情节从一幢随时都可能倒塌的楼房展开,中心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小事情引发大问题。一个正直固执的管道修理工德米特里·尼基金(Дмитрий Никитин)发现一幢危楼随时会倒塌,危楼里住着820位居民,他奔走呼号,希望政府能关注居民生命这个大问题。二是小人物引发大矛盾。德米特里·尼基金因为危楼与腐败政府官员纠葛在一起,差点引来杀身之祸,同时又与自己的家庭矛盾冲突,让他欲哭无泪。影片剧情围绕着这两条主线,环环相扣,具有极大情感的冲击力。在电影中,隐喻现象通过恰当的艺术手段营造出情景交融,唤起反思的意境,通过对影像符号超越具象涵义的阐释,可以探寻到由具体意象抽象出来的深层意蕴,[2]本片隐喻符号运用就是一个极好的诠释。

1. 文化隐喻符号

《危楼愚夫》片名中文翻译十分精彩、切题。危楼即危险快倒塌的楼房;愚夫即蠢货、傻瓜。片名体现的是一个人始终与有约四十年历史的危楼纠结在一起,岂不是愚蠢,但其深刻含义在于愚夫的“愚拙”和“舍弃自我”精神,而这两种精神源于俄罗斯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

罗斯的宗教源于基督教,在基督教的旧约中“愚拙”是“为了基督的愚”[3],苦修的人被誉为“圣愚”。据古罗斯的《古史纪年》记载,古罗斯最早的修道院是基辅洞窟修道院,在不同时期都有“圣愚”,比如:伊萨基、普罗科比、西蒙、安德烈等等,随之产生了“圣愚文化”、“圣愚法规”等,“圣愚文化不仅表现为文化生活中的实践性行为,并且浸透在广大民众的精神构成和伦理规范之中。”[3]

本片中主人公德米特里·尼基金和他的父亲都是“愚拙”之人,儿子每天坚守岗位,一心一意地干着自己的工作,收入微薄,常常在母亲的鄙视和讽刺中度日,但工作之余依然努力上大学,勤奋学习;父亲开吊车工作了三十年,疾病缠身,但只靠自己的力量生活,拒绝向别人一样偷盗国家财物,一家人的主劳力看起来都有些“愚蠢”,但这恰恰符合了俄罗斯民族传统的“愚拙”(немудрое),体现的是“智慧的羞愧”[3]的隐喻文化,遵守着道德的法则,在面对阴冷的境遇展现出的是勇气和不屈精神,诠释着俄罗斯民族的“圣愚”(Юродство Христа ради)精神[3]

此外,在俄罗斯文化传统中,有许多“舍弃自我”的表现形式,比如:平民的流浪,贵族的舍弃等,他们可以舍弃财产,舍弃权势,甚至舍弃弥足珍贵的爱情,但很难做到舍弃自我,只有俄罗斯传统文化中的“圣愚”才能舍弃自我,苦修自己。影片中的主人公德米特里·尼基金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有爱自己的妻子和乖巧的儿子,有支持自己的父亲和关心自己的母亲,在危楼要倒塌的一昼夜里,脑子里全是如何想尽办法拯救危楼里的居民,为此他奋不顾身,抛开一切,舍弃了安稳的生活,甜蜜的爱情,甚至舍弃了自我去拯救诸多生命,隐喻了传统圣愚文化中的“舍弃自我”之精神。

从艺术表达上看,导演在许多细节上隐性地呈现着自己的深层表达。首先是影像风格。导演用长镜头式的固定机位表达了深刻的主题,影片开篇在危楼昏暗的走廊使用隐喻长镜头,摇镜头穿过悠长的走廊和两旁每一个房门,房门里的生活百态映入观众眼帘,最后落在一家毒瘾发作前的男人身上,在激烈的打斗中,管道爆裂,引发了楼房岌岌可危的主题探究,这一切都在愚夫德米特里·尼基金的眼前发生,长镜头画面展现主次分明、虚实转换的视觉效果,配合画面传来的不堪入耳的打骂声,昏暗的的灯光,肮脏龌龊的楼道和摇摇晃晃的人......,这些令人产生了惊奇又强烈的真实感和纪实性。

其次是细节的隐喻。整部影片都是在黑夜拍摄的,当迪马·尼基丁发现危楼要倒塌时,急忙去找女市长,他从家到市长的生日宴会地大约走了三分钟的路程,这黑夜里漫长的道路预示着他将走上一个充满艰难曲折,甚至危险之路,在紧凑的音乐伴奏下,他的脚步越走越快,越走越坚定,令观众产生对结果强烈的紧迫感和好奇心。

《危楼愚夫》表达了解体后俄罗斯人迷茫而沉重的心理状态如危楼一样可怕,但依然留有传统文化中人性的“善”没有泯灭,正像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圣愚的特点是美德的最高结果”。[4]

2. 政治隐喻符号

美国当代政治科学家Graber在论述隐喻在政治语篇功能时指出:“政治现实本身就是由隐喻组成的,进而以政治修辞来传递信息。”[5] 电影中借助隐喻能生动形象地引出抽象复杂的政治问题,借助隐喻的方式说明政治现象,因此,政治隐喻往往起着治国为政、劝君洁身等作用。

影片《危楼愚夫》在管道工德米特里·尼基金向市长报告危楼要在一昼夜倒塌时,正在庆祝生日的女市长卡拉卡诺娃在核实其真实性后,召集各部长开会应对,这是常规之道,但之后的剧情戏剧性变化,借着酒劲演绎成了一场撕逼大战。影片借用了一些典型政治符号充分体现了隐喻的政治主题,稳准狠地批判了现实社会体制。

1. 女市长


女市长卡拉卡诺娃(Галаганова)来自一个小乡村,家里有六个子女,从小就没有了父亲,她原来是一个小秘书,借助于现任情夫副市长巴卡乔夫(Богачёв)的支持坐上了市长宝座。在救与不救危楼里的820条生命的抉择中有过努力,有过动摇,情人的一番话最终使她做出了不救的决定,之后想尽一切办法,保全自己。影片中巴卡乔夫的一大段独白,一连串咄咄逼人的反问,隐射了市长美丽外表下的自私和贪婪,无情和虚伪,社会的黑暗和无政府。

---什么时候你开始关心民众了?仅仅当他们中的820人可能立刻丧命?

---当他们一个个死去的时候你担忧了吗?

---当你从预算的每一个项目拿走你的一份?路烂得跟狗屎一样,一处是洞,一处是凸起,每天都有事故,人们酗酒到死,互相残杀,因为没有正当的工作给他们,工资还不如乞丐,孩子们浪费着他们的生命,在地下室里快速长大,学校也是一片混乱,老师和医生都买不起食物,老人和残疾人也就比死好一点,你的整个生命都是我供养,想想那漫长的日子,你想和他们还是我们在一起?

表面上女市长做出了一些看得见的业绩,大家都亲切地喊她:“妈妈咪”,但事实上她却是一个唯利是图,贪婪虚伪的“正人君子”,女市长隐喻着政府腐败的整体形象。

2. 住宅与公用事业部长


住宅与公用事业部长费多托夫(Федотов)是一个老社会,经验丰富,但责任心很差,对自己主管的工作马马虎虎,从不关心那些老旧楼房,但自己却住着四层小楼,在莫斯科还有一套私人住宅,有一个很操心的儿子,儿子开豪车去上学,多次打架斗殴,为非作歹,强奸抢夺,六次被捕,而每次其老子都能行贿保儿子平安无事,化险为夷。费多托夫部长老态龙钟,不理政务,自私自利,隐喻着官僚机构的臃肿和不作为。

3. 内务部长


内务部长萨亚宾(Саяпин),人高马大,颇有些威风,与市长关系紧密,他领导的内务部简直就是一个黑社会,手下人想的不是公正办案,而是想着如何搞点钱。萨亚宾为了自身的利益,无视法律,无视生命,杀人灭口,主持参与了枪杀住宅与公用事业部长和消防部长的勾当。内务部长隐喻着公检法机构的知法犯法,无法无天,监管缺失与混乱。

影片塑造的时代背景是解体后俄罗斯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法制缺失的混乱时期,这里的人物群体分为三个层面:危楼里居住的那些吸毒者,退伍兵和流氓无业游民们,他们偷盗,赌博,每天浑浑噩噩,像危楼一样随时会倒下。还有政府官员们表面代表着政府的形象,背地里干着肮脏贿赂,钱权交易的勾当,唯有主人公德米特里·尼基金格格不入,他继承了父亲的诚实和善良,守护着自己道德的底线,挑战腐败的官僚体制,它代表着人性不泯的良知,未来的希望。

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和思维方式,隐喻频繁地运用于政治实践中,政治隐喻能够为政治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供思路,直接或间接地为某种政治利益服务。[6]影片中的隐喻形象和比拟能让普通观众易于理解,更掌握那些政治话语背后的意义,能与潜在的符号陈述意义层面上引起共鸣。

3. 情感隐喻符号

人类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情感就是给事物带来变化或使遭受痛苦的东西,它同人身体的运动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指引起痛苦感的激动、运动或冲动,从而带有“心灵的疾病”之意,蕴含了后来心理学所谓的激情和情绪的涵义。[7]影片《危楼愚夫》展现的主要是“恐惧”和“愤怒”的情感主题,在这两个方面隐喻符号表达了深刻的“恐惧”和“愤怒”情感。

首先是“恐惧”情感。影片中当主人公德米特里·尼基金知道危楼要倒塌时,“恐惧”是通过一连串不连贯的紧张动作和语言表达的,它使恐惧的气氛更加浓郁。德米特里·尼基金半夜里突然起来查找危楼要倒塌的证据,几分钟里急急忙忙穿上内衣、外衣、带上帽子,跑出家门,这让家人十分恐慌,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另外,当两个部长被枪毙时,死里逃生的德米特里·尼基金冒着寒风大雪狂奔到家,让家人赶紧收拾东西逃命,短时间里又上演了一连串的紧张动作,东西乱塞进箱子里,把孩子拽起来胡乱穿上衣服,父亲准备汽车,急急忙忙上了车;与动作配合的是交流语速加快,语气加重,升调提高,语句超短。

其次是“愤怒”情感。当女市长知道危楼要倒塌,多方求助无望时,面部表情变化由惊恐变成了愤怒,她歇斯底里地愤愤诉说,阴冷愤怒的目光扫荡着每一个人的脸,不时地停留在谁那儿,灼灼逼人,令人产生恐惧,不敢应答。在红酒的作用下,她脸色变红,像马林果色般的深红色,而在俄罗斯文化中常常用“红色”直接隐喻愤怒,这是俄罗斯人愤怒时面部色彩变化的习惯表达,它表明颜色在给予我们视觉刺激的同时,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情,暖色具有充满活力、情绪激昂的感情色彩附加含义。[8]

影片中人物的情感与故事情节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情感隐喻是剧中人物所处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社会状态的深刻表达,影片中谋杀两位部长时,并没有再现枪杀的现场,只听见两声枪响,加剧了恐惧的气氛,使剧情更加吸引眼球,观者情感不知不觉地融入了剧情之中,这就是本片的魅力所在。

4. 人性隐喻符号

人性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表现,是表现出来的人的本质。[9]人不能只靠本能行事,责任意识、责任担当是人的社会性战胜本能的一个过程。影片不是依靠美丽的画面、复杂的蒙太奇组合和明星的“粉丝效应”使电影出彩,而是运用了丰富的隐喻手段透视人性和社会状况,突出“人性道德的回归”思想,艺术家在不断地引领读者感知和体验艺术美、产生诧异情绪从而启迪灵感。[10]

电影《危楼愚夫》中展现了危楼里人性的本能,是人性之“愚”,政府官员黑吃黑是人性之“恶”,而主人公积极救人是人性之“善”,影片形象地阐释了人性的常与变,反映了社会的真实写照,隐喻视角独特,人性的本质昭然若揭。

1. 隐喻人性的“愚”


影片危楼里人的“愚”与主人公德米特里·尼基金表现出的“愚”形成了鲜明对比。危楼里的人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生活没有目标,没有原则,愚昧无知,你看到的是一些喝的烂醉,光着膀子,摇摇摆摆、浑浑噩噩的一群人,像猪一样的活着,然后像猪一样的死去的一群人。

主人公德米特里·尼基金没有逃出城,而是冒着生命危险,单枪匹马地去叫醒危楼里的人们,这些人无所谓的表现和讽刺谩骂,最后对一拥而上,对德米特里·尼基金拳脚相加,真是愚蠢透顶,这些场景隐喻着这个国家从根基开始就坏了,这个民族没救了,这个地方永远不会有希望了。

2. 隐喻人性的“恶”


影片表现的诸多社会丑恶现象,并没有血淋淋的厮杀、幕后交易以及醉生梦死的画面或场景,而是巧妙地在一个部长级的紧急会议上,通过“对白”这种“潜台词”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观众似乎看到了背后一个庞大而充满罪恶的网,它在侵蚀着整个社会,揭露着人性“恶”的本质,让人震惊,此处是影片隐喻的绝妙之笔,精彩之处。

3. 隐喻人性的“善”


主人公德米特里·尼基金大智若愚地追踪危楼线索,认真汇报,认为危机会解除,结果招来危楼里的人和政府官员的双重打击,凭借个人洪荒之力的冰冷结局更像是一场对现实社会的呐喊,他那几乎天真幼稚的乐观,却是这个社会最弥足珍贵的人性之光,人性之善最终可以战胜一切丑恶与不公,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曙光。

影片结尾高空的长镜头聚焦地上被打得昏死过去的德米特里·尼基金,画面让人五味杂陈,铿锵悲愤,回味无穷,电影以此种绝望来唤醒对未来的希望。

结语

电影《危楼愚夫》导演尤里·贝科夫是俄罗斯继梁赞诺夫(Рязанов)、米哈尔科夫(Михалков)、索科洛夫(Соколов)和塔可夫斯基(Тарковский)后又有一位杰出的电影导演。影片借助隐喻将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深层意义隐含在叙事之中,带有传统俄罗斯圣愚的影响,带有对人类信仰的普遍崩溃,道德坍塌和人性唤醒。[11] 

影片的经典之处在于创作者没有直白地展现官僚和腐败各种百态,正常的应急反应,百姓齐心合力应对,而是剧情一路失控,越来越黑暗,最后的讽刺已经超越了政治,上升到人性的层面,从文学艺术和现实角度看,通过各种隐喻符号表达思想,尤其在文化、政治、情感和人性隐喻方面表达更为突出,它使剧情与观众产生了真切的共鸣,达到了超凡的艺术张力和效果。

苏晓棠,辽宁铁岭人,齐齐哈尔大学副教授

李雅君,黑龙江逊克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博士

原文载于《电影评介》2018年第18期,49-52页




注释:

[1] Л.В.Балашова .Русская метафорическая система вразвитии:XI-XXIвв.[M] Москва.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Знак,2014:443.

[2] 赵春霞.电影中的隐喻与象征艺术—以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为例[J].电影评介, 2009(14):24-25.

[3] 王志耕.圣愚之维:俄罗斯文学经典的一种文化阐释[M].北京:北进大学出版社,  2013:16,32,60,320.

[4]Berlin,James A. Rhetoric and Reality: Writing Instruction in American College[M]. Carbondal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87:44.

[5]Thompson,Seth.PoliticswithoutMetaphorsislikeaFishwithoutWater.InMetaphorImplicationsApplications(Ed.)New Jersey, [M]. Mahwah:Lawrence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rs, 1996:54.

[6] 曹春春,周青.政治隐喻的劝说话语意图探析[J].东岳论丛,2010(3):82-84.

[7] 陈勇,刘肇云.隐喻政治与政治隐喻:论美国政治家的政治隐喻[J].外语教学,2009(6):25-29.

[8]雅君.符号学视阈下俄罗斯电影《回归》的解读[J].俄罗斯文艺,2017(4):12-19.

[9] 温建辉.人性与人的本质新解[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5(2) :100-102.

[10] 赵晓彬.纳博科夫与什克洛夫斯基诗学对话探微[J].外国文学研究,2017(1) :140-149.

[11] 张晓东.塔尔科夫斯基电影与“俄罗斯理念”[J].俄罗斯文艺,2013(3):131-13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6部限制级电影,开局即高潮!燃炸了!
俄罗斯-德米特里 .Sevryukov
俄罗斯【危楼愚夫】中文字幕
俄罗斯《危楼愚夫》:举世皆浊我独清
反乌托邦、宗教隐喻和人格解构:来自1927年的《大都会》全部都有
景观、符号与仪式:少数民族电影中的原型隐喻与认同建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