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贵州苗族刺绣特征以及色彩分析研究

摘要

苗绣

是我国民间艺术中一朵奇葩,它古老朴实、纹样生动、造型稚拙、色彩斑斓,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原始艺术的嫡系传承,作为民族文化被传承和保留下来,形成特有的风格。

苗绣造型具有区域性、传承性、互渗性,是原始意念下的感知性造型,理念观察下的寓意性造型。苗绣的色彩特征与中国传统色彩研究

1、三色、四色和五色 

2、中国的五色观 

3、中国传统色彩研究

4、苗绣设色特征及运用。

苗绣的服饰图案和色彩中的图腾、装饰艺术符号成为苗族最直观的“文字”, 感觉出它所承载的重量。苗绣色彩特征及其民族特色经过不断的发展丰富,为当代时尚设计中色彩的分析及处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具有传承色彩文化传统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区域性、传承性、互渗性、五色观、设色特征、图腾、装饰艺术、符号

 Summary :Miao embroidery is a wonderful flower in Chinese folk art. It is ancient and simple, vivid, naive, colorful, with strong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s the inheritance of primitive art, as a national culture is inherited and retained, forming a unique style. Miao embroidery modeling is regional, inheritance, mutual permeability. It is the perceptual modeling under the original idea and the implied meaning under the concept observation. The color characteristics of Miao embroidery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olor research. 1, Three, four and five color.2, China's five color concept.3, Chinese traditional color research.4, Miao embroidery color design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Miao embroidery clothing patterns and colors in the totem, decorative art symbols become the most intuitive Miao “text”, feel the weight it bears. Miao embroidery color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enrichment, provides a good background for the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color in contemporary fashion design, with the academic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inheriting color culture tradition.

Key words: regional, inheritance, mutual permeability, five-color concept, color characteristics, totem, decorative art symbols.

中国的刺绣文化源远流长,作品也十分广泛丰富,这些刺绣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某种经典文化意义,通过时间的沉淀,它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刺绣工艺在明末清初时、就逐渐形成了不同地方体系,每个地区有着本地区明显的地域特色,尤其以苏、粤、蜀、湘等地刺绣最为突出,称之为“四大名绣”。

苗绣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民间手工艺,是苗族生活不可缺少的实用品,作为民族文化被传承和保留下来,形成独特风格。蜚声中外的“四大名绣”, 针法细腻精湛,常常因为他们绣的“像”“活”,博得人们阵阵喝彩。但是如果说汉绣是绣给人的礼物的话,那么苗族传统的苗绣是绣给祖先和神灵的礼物,区别在于灵魂、精神、意义,一个是“物”,一个是“灵”。

 一、苗绣概念及区域性、传承性、互渗性

苗绣是我国民间艺术中一朵奇葩,它古老朴实、纹样生动、造型稚拙、色彩斑斓,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原始艺术的嫡系传承,苗绣造型具有区域性、传承性、互渗性,是原始意念下的感知性造型,理念观察下的寓意性造型。

 1、苗绣的区域性

苗族主要分布于我国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广东、四川等地区,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苗族刺绣也因为地区不同而有着明显的地域性,例如黔东南地区、湘西地区等等,色彩、图案都有不同。

黔东南地区是我国苗族聚居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苗族文化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地区,苗族几千年文化传承,除了口头文学以外,最为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服饰刺绣图案,这些图案也都大多保留下来,刺绣上的纹饰也成了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让服饰上的装饰性图案具有承载文字与图像功能,已经不仅仅是装饰性的意义了。

2、苗绣的传承性

苗绣造型是苗族妇女共同创作的一项艺术活动。分布在不同地域的苗族部落的妇女们,人人能织布,个个会绣“花”,苗女自幼开始习绣,姐妹、母亲是最初的老师,首先是描红式的摹写,描摹上辈衣物上的图案,精美图案被大家争相传摹、节日集会时又相互交流,共同认可的作品得以流传,并不断推陈出新,从而演变成相对稳定的观念性符号,这种观念性的符号通过民众集体意识的渗透作用深入到个体意识当中,成为民众共同使用的语汇,并约定俗成,家喻户晓。

使得苗绣千百年来盛传不衰,形成一种稳定的民俗文化元素,不断承传后世并得以延伸。

3、苗绣的互渗性

我国苗族主要聚集在贵州、湖南一带,与汉、土家、侗、壮等多民族混居,使苗绣造型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各族文化的渗透。

如:“鲤鱼跳龙门”、“连中三元”、“麒麟送子” 、“凤戏牡丹”、“狮子滚绣球”等图案造型,显而易见是受到汉族文化影响。湘西苗绣造型中最常见的“八宝图”,即八吉祥,是佛家的八件宝物,此八件宝物中依次为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

苗绣“八宝”将几件主要宝物进行平面化组合;通常将法轮放居中心,法螺用声音传播时、放射性抽象表现手法表达,莲花衬托并包围着法轮与法螺,而花瓶则用鲜花概括,盘长似肠子,因“长”与“肠”谐因,取长之意,表达长久不断、种族繁衍,源远流长之意。

八宝图可以说是佛教文化与苗族文化互相渗透的一幅经典之作,它所表现的精神内涵则是远远超出佛家八宝之本意。

二、苗绣的色彩特征与中国传统色彩研究

 1、三色、四色和五色

(1)光学三色

光学三原色:红(red)、绿(green)、蓝(blue),一般简写做RGB。若将这三种色光混合,便可以得到白色光(日光)。而日光在三棱镜的折射下会分成七色;红橙黄绿蓝靛紫,也就是俗称的彩虹色。(图1)

(图1)   

(图2)

(2)印刷四色

现代全彩印刷术中(CMYK四色印刷),主要应用四种基本油墨颜料,即青蓝(cyan)、品红(magenta)、黄(yellow)和黑(black),若按照不同的CMYK混合调色比例,经由叠印,即可印刷出千百种的色彩。(图2)

(3)中国五色

色彩源于大自然,华夏先民从观察天地运行间,日出日落和时序更迭的自然景色中,得出赤、青、      

(图3)

黄、白、黑为滋生宇宙大地色彩的五种基本色调观念,从而建构出“五色观”色彩理论。(图3)

2、中国的五色观

古人另外又根据土、木、火、水、金(五种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的五行法则而定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并与之对应的颜色关系;又把权势地位、哲学伦理、礼仪宗教等多种观念融入色彩中,渐渐整合出一套独树一帜的色彩文化系统,最后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尚书》里写:“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赤、黄、青、黑、白,五色观是中国色的基础。

中国自周朝开始,赋予色彩特殊的含义,把色彩分为“正色”和“间色”两类;其中“正色”即前述的五色,而“间色”则由不同的“正色”以不同比例调和而成,归属为次要颜色,故又称为“闲色”。

以“正色”为主“间色”“闲色”相互搭配,贯穿了中国传统服饰、建筑、绘画、书法、玉器、瓷器、工艺、家居摆设,以至生活饮食及汉医药理……中国传统颜色色彩缤纷,色泽涵盖领域宽广细腻,且各色又分别传递不同的思想和意义。

3、中国传统色彩研究

(1)-赤-

赤者,火色也。——《说文解字》

赤色代表火与太阳,是原始社会先民最早膜拜的颜色。燧人氏“钻木取火”发明了生活的技术而被尊称为炎帝。

同时,炎帝尤为日神的形象:“炎帝者,太阳也”(《白虎通义·五行》)因火与太阳均呈红色光泽,所以炎帝也被尊称为赤帝,这也开启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色彩中的单色崇拜。

从周朝开始,“朱色”就成了中国正统色。后来又有了天子朱批、贵胄朱门,抄写佛经也要用朱砂。中国建筑中宫门红墙均以朱色表示富贵。

(2)—黄—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千字文》

“天地玄黄”是中国最早认定为盘古开天辟地之时的原始色彩。黄色代表大地,因而黄土也是先民敬畏和膜拜对象。黄色五行属中,象征中正帝统。

又是土地颜色,十分尊贵。所以中国皇家建筑里常用黄色做顶,以示对天地敬畏。在服饰中,黄色则代表了权力,唐代开始就只有皇族可以使用,而且黄色越纯,权力越大。

 (3)-青-

 “青,取之于蓝,而青胜于蓝”——《荀子·劝学》

 在古汉语中,“蓝”原本并不是颜色名词,而是一种可以染布的植物(蓝草)。古人习惯把蓝色统称为青色;在五行色中,青色属于正色之一,属木,方位代表东方,象征万物萌生的春天。

(4)-黑-

  “黑,火所熏之色也”——《说文解字》

黑色原指物质经烟火熏后产生一种暗沉色泽,但黑色也是中国历史上单色崇拜时间最长、以及含义多元化的一种色彩。

在古汉语中,黑与玄、幽、早(皂)字义想通,是古人泛指北方天空长时间黯然深邃的色调。在古代,黑白两色被引申出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的重要色彩与哲学思想——道家“阴阳学说”。

老子又从颜色的观点中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但黑色能让人心静目正,白色则代表光明纯洁。如今的道观里,道士们穿着的道袍仍是黑白两色。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遵循了前朝帝王单一选色的传统,选择了黑色为秦朝代表色,国内上下都穿黑色衣服,又同时规定百姓的头饰只能用黑色头巾。到了隋炀帝时期,规定商人与屠夫只能穿黑色衣服,而到了宋代黑色开始有了“下等”贬义,是平民服色之一。

(5)-白-

 “白,启也,如水启时色也”——《释色》

 “白”字本意为虚空,无色之色。在《易经》中日光的白色与晚上的黑色分别代表阳极和阴极。在五行中,白色代表西方及秋收的色彩。

古人常常以白色的骏马比喻品行高洁的贤人。“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小雅·白驹》),意思是说有一位隐居的贤士,如同空谷幽兰一般,品德高洁如玉。这里白色是操守坚贞的象征。

 4、苗绣设色特征及运用

(1)红色系

苗绣——破线绣(图4、5、6)色彩以红色系为主,纯度较高的蓝、绿作为色彩间隔中的点缀,配色以暖色系为主。

破线绣是苗族最精美的一种刺绣,主要盛行与施洞、老屯一带。其绣法是将一根普通的线破成若干根丝线,少者5、6根,多者10余根,刺绣时一边绣一边用皂角泥润滑线使丝线色彩光亮细腻,绣面平整光滑、细腻圆润,以手触摸,如同绸锦。

(图4)       

(图5)

(图6)                       

(图7)

苗绣——辫绣(图7)大面积的红色主色,小面积的黑白、粉色间隔装饰产生精致细腻的效果。辫绣的特点是丝辫交错,线眼清晰,色彩分明,辫条行云流水,别有风韵。

(2)黄色系

苗绣——平绣(图8)图案色彩以橙黄色系搭配变化较为突出。在大面积黑色底子上搭配丹色、柿色、茜色、赤铜色的暖色系图案色彩,作为冷暖对比、又以高明度“水色蓝”点缀其间产生柔和的对比变化,色彩调性分明。    

(图8)

(图9)

苗绣——辫绣(图9)以明度较高黄白色系的色彩间隔出装饰构图的架构,明黄色勾勒出植物藤蔓结构,画面清晰富于变化。配以红色系花朵、明度较高的蓝、绿作为色彩点缀,画面中每种色彩都带有玄黄色典雅搭配,拥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图10)  

(3)蓝色系

苗绣——辫绣(图10)纯度较高的桔梗蓝为底色、再配以纯度较高若草绿作为纹样色彩,配色以冷色系为主,画面形成弱对比调子,色彩协调。

苗绣——破线绣(图11)纹样的主色搭配以 “蓝色较高纯度的新紫色”,采用绿蓝、黄紫在色彩纯度、面积上形成对比形式,使得画面色调产生既对立又统一,整体颜色沉稳,和谐之效果。

(4)黑色系

苗绣——挑花绣(图12)黑色的深邃、凝重、神秘,多作基本色和底色。以淡黄、枯草色、水色蓝、紫红、深绯、浅葱绿色配置出图案纹样的色彩,此色彩搭配故多彩绚丽成为苗族服饰的显著特征。

苗绣——破线绣(图13)妇女盛装色彩绚丽、工艺精湛,在黑底色上配以鬱金色、若竹色、勿忘草色、红色、露草色等明度较高的色系,给人以华丽、热烈、吉祥、喜庆、和谐之感受。

(5)白色系

苗绣——破线绣(图14)以白色、蓝白两色为底色,配浅柳色、水浅葱色、堇色、蓝色等花纹图案,出色的色彩搭配体现出色彩感觉的敏锐,色彩典雅风格不失奢华感。

综上所述苗绣色彩分析集中体现在主要有朱红、品绿、青、粉红、桃红、天蓝、黑色、金色等,色彩以红色系为主,粉色系为辅,纯度较高的蓝、新紫、绿作为色彩间隔中的点缀,配色以暖色系为主,中间以纯度较高的粉色、金色形成对比,色彩协调,配色通过大面积的主色,小面积的肤色间隔装饰产生精致细腻的效果,常常会使用绿蓝、黄紫的对比形式,颜色既对立又统一,整体颜色沉稳,温柔和谐,典雅生动,拥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三、苗绣的服饰图案和色彩

1、服饰图案中的图腾符号

服饰是传递文化信息的特定符号, 它记录了民族历史和信仰,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中国文明发展史初始阶段, 图腾符号不断地出现在氏族成员的衣饰上,作为祖先的象征以祈求保护。苗族的宗教信仰、神话传说、地理环境、民俗历史等诸多文化因素为苗族服饰艺术提供了创作源泉,

他们崇拜鸟兽、草木、虫鱼等自然物,认为这些动物、植物与自己的祖先有着亲缘的关系,并以龙、鱼、牛、蝴蝶等为图腾符号,将它绣满衣裙,甚至用故事的图式叙述苗族神话传说和迁徙历史。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装饰艺术符号成为苗族最直观的“文字”,有些逐渐淡化,而有些则一直传承至今。(图15、16、17、18、19)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2、苗族服饰中的装饰艺术符号

苗族地区的服饰色彩浓艳鲜丽,形象古朴夸张,纹样造型保留了远古祖先的痕迹,图案内容想象力十分丰富,大多都保留了传统图案和色彩。

湘西地区的刺绣图案、色彩以及表现题材都受到了中原文化影响,其中多为带有装饰性的写实花鸟,也有吉祥、长寿、喜庆等表现题材;包括:蝴蝶纹、鱼纹、饕餮纹、太阳纹、万字纹、乳钉纹等。(图20、21、22、23、24)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3、苗绣色彩特征及其民族特色在当代时尚设计中的应用

苗绣传统的色彩观念,其象征、寓意极具内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视觉审美效果呈现出斑斓多彩的热闹景象。

可以这样说,苗绣色彩特征及其民族特色是观念的、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审美的,它不仅诉之于视知觉,同时也受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环境的制约。苗绣色彩特征及其民族特色经过不断的发展丰富,为当代时尚设计中色彩的分析及处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当代时尚设计,应在对传统东西有所保留的情况下,将其转化为现代人更容易接受、能够读懂的符号;苗绣色彩特征及其民族特色具有传承色彩文化传统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图25、26、27)

(图25)

(图26)

(图27)

结语 :人类只有文化的留存才能穿越无情岁月的消融,成为积累文明的重要载体,苗族在几千年的动荡中,没有留下文字记载的历史,但是却用苗族妇女的一双双巧手留存下历史痕迹,是苗族妇女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通过苗族服饰上的纹样符号,能感觉出它所承载的重量,其精美难以用语言形容。

苗绣特征以及色彩分析研究,让苗绣服饰在保持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创新,已经成为我们美术工作者应尽责任和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吴仕忠.《中国苗族服饰图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2. 腕志贤.《苗族盛装》[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0.

3. 彭德.《中华五色》[M].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输入

王志惠 女 1965年9月,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染织艺术家,在服装研究,染色及油画,水墨画等诸多艺术领域中有作品获奖,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7 篇。

1993年1月获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学位,

2004年1月作为国费派遣客员研究人员在东京艺术大学进行了1年的研究。

2009年12月,第13届全日中东京国际创造大展获得“金奖”;

2010年9月、2014年4月,第14届、第20届全日中、国际美术大展获得“特别奖”“艺术金奖”;

2018年4月第28届全日中东京国际美术大展获得“国际艺术创造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苗绣:以针代笔、以线取色。
文山苗绣的色彩让人想入非非
来看中国比爱马仕贵的衣服
大山深处的艺术,苗族刺绣技法大全
浅论苗族服饰图案纹样艺术
贵州苗族刺绣文化内涵初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