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舍悲情背后:风流背叛的代价
1930年,老舍早已经出名了,他的短篇或是长篇小说在期刊上大获好评,累积不少忠实读者,同时当年的老舍还曾游历英国做讲师,属于稀缺的海归人才。
各种的经历与文采加持,让读者们对老舍未见其人,也芳心暗许。
胡絜青便也是这大流中的一员,她爱读老舍的文章,觉得老舍字里行间的抒情与故事都与自己有着莫名的共鸣点。在胡絜青心里,老舍是她相见恨晚的知己,也是她崇拜不已的男儿郎。
1930年,老舍结束在新加坡的任教,回到国内齐鲁大学担任教授,暂住在好友白涤洲家中。
而与此同时,在北师大念书的胡絜青,因热爱文学,便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女同窗办了一名叫“真社”的文学社团。
她们听闻老舍此次回国居住在白涤洲先生家中,便想拜访两位文豪,请他们给予一些意见,若是能来一趟北师大做讲学,那就是再好不过。
不过,这项任务该交给谁最合适呢?
几位女同学思前想后,觉得胡絜青是最合适的选择。原因有二:一是胡絜青对老舍的文学作品熟稔于心,不至于在人前丢脸;二是胡絜青和老舍同是满族人,应该更有共同话题。
胡絜青听闻这个决定,心中是乐开了花,能见老舍一面,不正是自己几年来日思夜想的事情吗?
如今机会摆在面前,就算胡絜青紧张万分,也不想错失了去。
那年,25岁的胡絜青,登门拜访了住在北京西城烟筒胡同的白涤洲先生,以及自己思慕已久的老舍先生。
她准备了几日,前夜甚至激动得不能合眼,所幸会面当天没有纰漏,他们相谈甚欢。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许多人只适合存在于想象中,至少那样他的全部都是合自己意的,若是非要相见,现实恐怕会伤得你满目苍夷。
然而,老舍从胡絜青的脑海里走进现实,不仅没有幻灭,还完全对上了号。
他文质彬彬、谈吐风雅有趣、举止大方得体,活脱脱的是从文章中走出来的人才形象,应了那句: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经过此次拜访,胡絜青与老舍算正式认识了,加上两个人对彼此的印象都不错,所以日后也经常往来。
在当年,车、马、信件都很慢的年代,书信交流是最为普遍却也最为浪漫的方式。
老舍与胡絜青开始频繁的通过书信交流,他们讨论广阔的天、荫绿的地、流淌的河,情愫在白纸黑字中攀升,暧昧在字里行间萦绕。
不仅是文学爱好上两人有着极其的相似,就连生活习惯上,两人也不谋而合,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双。
几乎不久之后,两人便心照不宣地坠入爱河,徜徉的万般柔情之后。
1931年,胡絜青从北师大毕业,同年的四月份,赢得了准岳父岳母欢心的老舍带着聘礼上门提亲。
老舍曾写:
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
春天,意味着生机勃勃,意味着焕然一新,也意味着他与胡絜青婚姻的开始。
七月份,两人大婚,携手柴米油盐的生活,同看人情冷暖的世间。
胡絜青,接受过先进的教育,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但是在婚姻中,她还扮演着一往情深的妻子形象。
与老舍结婚后,相比较从前在北师大忙碌的生活,胡絜青的日子虽然还是紧凑凑的,可是却枯燥乏味许多。
老舍当年正值事业上升期,全国各地的讲学教书、还要挤时间完成创作。
胡絜青心疼老舍,便也不管老舍去哪里都跟着,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照顾。她洗手做羹汤、生儿育女,活成了一个最标准的妇人。
在与老舍写信谈恋爱的时候,老舍就曾在信件中写过这样一句:
我们“约法三章”:第一,要能受苦,能吃窝窝头,如果天天想坐汽车就别找我;第二,要能刻苦,学一门专长;第三,不许吵架,夫妻和和睦睦的过日子。
对于老舍提出的这三条约定,胡絜青每日有任何异议,因为老舍所期望的,也正是她自己所憧憬的。
不管日子清贫或是富有,和睦的婚姻、充实的自我,才是生活的真谛。
和老舍刚结婚的那几年,他们的日子还当真是吃窝窝头过活。战火纷飞、百姓颠沛流离,文人的待遇并不可观,老舍能拿的薪酬仅够勉强糊口。
他们生育了三个孩子,生活成本以及教育成本都大幅度上升。
1937年,抗日战争正式爆发后,日子便更不安定起来。
那一年,考虑到在北京独居的婆婆,胡絜青决定带着三个孩子回老家照顾,就不随老舍四处讲学了。
老舍深以为意,感叹胡絜青是一位孝顺的媳妇。
然而,任劳任怨的胡絜青仅仅是得到了老舍口头上的一句感激,并没有看到老舍实质上的付出,反而因为这段异地,把原本美满的婚姻推向了深渊。
1938年,文协大会上,已经名声鹊起的老舍出席其中,与众人相谈甚欢。
成功文人的吸引力,往往比初出茅庐的小年轻更甚,他的年龄与经历是成熟与魅力的彰显。
会上,老舍与赵清阁相识,一个影响他后半生的、牵肠挂肚的女子。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若是抛去伦理来讲,老舍与赵清阁的相遇,是不合时宜的,是相见恨晚的,也是命中注定的。
39岁的老舍,与24岁的赵清阁,犹如一棵历经风雨雷电的木棉树,在温婉的细风拂过后,终于开出繁花、结出硕果。
和胡絜青的文静不同,赵清阁是一个跳跃的女子。
她出生于一个小资的官僚家庭,母亲早逝使得她自小没有安全感,心思也更敏感。
母亲离世后,为了得到父亲全部的爱,赵清阁甚至要求父亲不再续弦。
然而几年后,继母仍旧出现在这个家中,这让赵清阁几近崩溃。
不知道是真的性格不合,还是从心底里的抵触,一直以来,赵清阁与继母的关系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犹如一根绷紧的弦,随时随地都可能断裂。
15岁那年,赵清阁脑子里的弦没能撑住,还是断开了。
起因是赵清阁偷听到父亲与继母的谈话,他们商量着让赵清阁退学嫁人,毕竟女子读再多书也是别家的人。
这让赵清阁怒不可遏,也让她对家庭最后的一点儿期望消失殆尽。
连夜整理了行囊,赵清阁离家出走了。稍微有些孤僻的赵清阁,性格上却是如同寒冬绽放的腊梅,暴风雪愈是狠劣,她便愈是芬芳。
从老家信阳到开封求学,是赵清阁对抗命运的第一步。1933年,赵清阁考上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期间学杂费与生活费都靠自己勤工俭学。
十七岁,赵清阁第一次向报社投稿,顺利的得到赏识并发表,这让赵清阁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及憧憬。二十岁,赵清阁将自己创作的诗文寄给鲁迅,意外的得到了鲁迅的关怀和亲切接见。在创作上面赵清阁得天独厚、天赋异禀,且显然比老舍更有运气。1936年,她二十二岁,因为剧本文学《模特儿》而走上文坛名流圈,而老舍的《骆驼祥子》也在同一时期面世。
1938年的文协大会一见,赵清阁对老舍还只是敬仰之情,前辈老舍也只把赵清阁当小辈关照。
不过,缘分使然,在周恩来的推荐下,老舍当了文协总务部主任,赵清阁则当了他的秘书。
起初,两个年龄差了十五岁的上下级,心思根本没有往爱情那方面靠一分,他们本本分分做着自己的工作,一边祈祷着战争早日过去。
赵清阁当时是月刊《弹花》的主编,在前辈们的建议下,赵清阁的创作方向已从散文小说转变为剧本。
《弹花》上面,就刊登过赵清阁的《女杰》、《反攻胜利》、《此恨绵绵》等多部话剧剧本。
后来,赵清阁与老舍合力创作了《桃李春风》,老舍也逐渐成为了《弹花》的主要约稿对象。
一见钟情大约都是见色起意,而日久生情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老舍与赵清阁朝夕相处,那些该有的、不该有的情感,都在期间慢慢生了出来。赵清阁是个孤僻的人,在工作与生活上却是大大咧咧,偏向男子的风格。而这,倒正顺了老舍的意。
作为文人,老舍也不爱与女子打交道,他虽写出:一个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的告白。可实际上,老舍根本不擅长和女性交流。
若是碰上矫情、做作或是敏感一点儿的,老舍更是手足无措。与赵清阁相处,老舍完全可以放松下来,也不必字字斟酌地说话。
渐渐地,他们从普通的上下级,变成了知己好友,身边的人还夸赞他们是“珠联璧合”。
老舍生病,衣不解带在身旁照顾的,是赵清阁;赵清阁遇上麻烦,马不停蹄跑来撑腰的,是老舍。情愫在两人之间发酵、膨大,在山城重庆,他们热烈地相爱了。

鉴于当时胡絜青远在北京,二人还十分大胆的同居生活,仿若他们才是名正言顺的一对夫妻。尽管他们之间有爱,可是在爱之上,还有伦理作为标尺衡量。
老舍出轨的事情,最后是被老舍的朋友捅到胡絜青那里去的,想必这位朋友也希望老舍能及时止损,不要让事情发展到不可挽回的那一步。
1942年秋天,北京沦陷,得知消息的胡絜青按捺不住心中的悲切、委屈与愤怒,带着三个孩子来到重庆。
这一路是艰辛的,也是煎熬的。当胡絜青历经万难终于抵达重庆安顿好之后,明明知道一切动向的老舍却并没有赶来团聚,此时的老舍纠结万分。
他已过不惑之年,既不是冲动的毛头小子,也不是豁达的耋耄老朽,他能坦然地放下许多东西,却也有不肯放弃的许多东西。正如在胡絜青与赵清阁之间,老舍都不愿意放弃。
话说回来,老舍这样的纠结,其实也不是不愿意放弃,他只不过在面临这样的选择问题时逃避了。他愧对胡絜青,因为自己是婚姻的背叛者,同时他也愧对赵清阁,因为他无法给赵清阁百无一失的承诺。
在感情上,老舍就是一个失败的士兵,也可以说是一个临阵脱逃的士兵。
转眼,胡絜青来到重庆已经20余天,这期间,她连老舍一面也没见到,老舍也未曾托人送来关心的信或者话。胡絜青一颗心慢慢凉下来,七年时间的朝夕相处,她已经明了了老舍的意思。
而另一边的赵清阁呢,同样不好受。

赵清阁做话剧创作,在她的笔下有悲壮的故事,有凄凉的故事,也有浪漫的故事,她是执笔人,掌管着这些虚构人物的生死。
可是如今,她的“生死”就掌管在老舍的一念之间。
赵清阁以为,凭借她与老舍的感情,老舍定会与胡絜青离婚,与自己在一起。然而,她到底是高估了老舍的胆量,也低估了社会对于世俗道德的审判。
老舍一连逃避20天,和赵清阁闭口不谈离婚的事情,赵清阁伤心欲绝,也不对老舍抱有任何的幻想。
她对老舍的逃避表示失望,也对自己插足者的身份表示唾弃。
胡絜青追来重庆的举动,令赵清阁无地自容,默默退场。很快,赵清阁离开了重庆,她与老舍之间也仿佛正式画上了句号。
关键时刻,赵清阁的离开替老舍解了燃眉之急,因为这相当于是赵清阁替老舍在两难之间做了决定。
没了赵清阁,老舍自然回到胡絜青身边,与子女团聚。或许是出于愧对的心理,老舍回归家庭时,对胡絜青几近百依百顺,两人也鲜少有红脸争吵的时刻。可是这和好如初的表象下,却藏着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
胡絜青心中有一个疙瘩,老舍的心中有一位得不到的恋人,他们貌合神离,维系着岌岌可危的婚姻。
赵清阁走后,老舍将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不给自己一丁点儿的空隙去想乱七八糟的事情。然而,落笔前、月光下、入睡的刹那,赵清阁的模样总是见缝插针地钻入老舍的脑海,让他片刻不能安宁。
是了,他忘不了赵清阁,他还深爱着赵清阁……
离别的煎熬陪伴了老舍三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赵清阁迫不及待回到上海,她的思想启蒙地。期间三年,赵清阁无心开始新的恋情,一直坚持做着对革命有益的工作,此次回到上海后,也立马投入了创作与任教的事业中。
然而她没想到的是,自己刚到上海安顿,听到风声的老舍便追随而来。老舍想续前缘,更想弥补当年的懦弱,他向赵清阁提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私奔。相比较被爱情与思恋冲昏了头脑的老舍来说,赵清阁显然更镇静也更清晰。私奔,只是换了一个地方苟且,是掩耳盗铃,是自欺欺人!
经过长达三年时间的思考,对于爱情的求而不得,赵清阁已经豁然开朗了。她不接受自己做第三者,也不埋怨老舍的无法取舍,更不怨恨胡絜青的阻拦。
在赵清阁拒绝老舍私奔的邀约后,胡絜青后脚也赶来了上海,胡絜青应该是感觉到了,老舍在筹谋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不放心的追来。
幸而,赵清阁的拒绝,让事情没有酿成大错。
老舍再一次妥协跟着胡絜青回到家中,不过他开始变得冷淡,他的精神世界已不再向胡絜青展开。后来,老舍不死心,把私奔的大小事宜都计划好了,写信寄给赵清阁,企图让赵清阁回心转意。然而,看完信的赵清阁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1946年,老舍接到邀请赴美讲学一年,但是情场失意、国内发展趋势又不乐观的时期,直到1949年,老舍也未回国。
老舍去美国,一开始就打着在美国定居的主意,他没有带家眷,甚至写信给赵清阁:你来美国吧,我们在美国买房子。比起之前计划的私奔,直接留在美国不就是最好的选择吗?
然而,赵清阁依旧没有回信。
在倡导知识分子回国的时期,包括老舍在内的许多文人都踌躇,迟迟不肯做决定。知道内情的周恩来明白,这时候不管是谁劝说老舍都无济于事,唯独赵清阁出面能有一线转机。于是,赵清阁勉为其难,与老舍重新联系上,并且写信让老舍回国。
收到信的老舍,心情激动万分,他以为,是赵清阁回心转意,同意与自己私奔的请求了。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老舍当即定了回国的机票。
然而,等老舍降落到国内,赵清阁并没有前来接机,甚至没有一句问候,只托人送来一封信,上面写: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老舍恍然大悟,让自己回国根本不是赵清阁的意思,她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
殊时期中,老舍与赵清阁都未能豁免地成为了洪流中遭难的一员。
1966年,老舍最艰难的一年,经常鼻青脸肿地回到家中,身体与精神都遭到了强压力的折磨。
而此时,妻子胡絜青以及三位子女对于老舍的关心却未能达到老舍的预期,他们爱答不理,甚至敷衍,企图用这样的方式,来抚平以往老舍给他们带去的伤害。
赵清阁有肺病,在这一时期内还因为精神压力过大而患了脑血栓,瘫痪在床几年时光……
以前意气风发的时候,哪里曾想过,晚年会是这样的光景?
不忍受辱的老舍心灰意冷,1966年8月24日,早秋时节,他于傍晚溜达去了太平湖,在湖边坐了一整夜。
谁也猜不到老舍在这一夜中,想了什么?回忆起什么?
人世间的几十年光景,一夜的时间哪里够回味,不过次日凌晨,索然无味的老舍投身太平湖,自尽而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舍与女作家私奔后,妻子赶来,她留书与他: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舍字
老舍跳湖自尽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老舍的私情,女作家留书与他: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她与有妇之夫相爱,因不忍破坏他人家庭,选择永不相见,孤老终生
抛下妻儿独自去重庆,却爱上23岁才女,才女: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