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姜道宏、王维国‖《唐代百家诗谱轻吟绝句350首》之二


    编者按:当代军旅诗人姜道宏、王维国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精心创作了《唐代百家诗谱轻吟绝句350首》,对唐代175名最具代表性的诗家,分别用七言绝句的形式作了同题咏诵。同时,还编撰了每位诗家的简要生平及诗风评介。这样一组纵贯三百年诗歌发展史,熔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炉的专题歌咏诗家的力作,使我们仿佛穿越千年时空,置身于星光灿烂的大唐诗者行列中,饱览大师们的迷人风采……。他们的勇敢尝试,也填补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项空白,堪称为可喜可贺的创举!因此,本刊特以连载形式,分18期予以刊发(每十天一期),以飨诸方家和海内外读者。


    本期咏诵的是:11崔液、12王勃、13杨炯、14李峤、15刘希夷、16沈佺期、17乔知之、18韦承庆、19宋之问、20苏味道。



    王维国,当代军旅诗人。男,1956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绥滨县。1973年12月入伍,历任排长、干事、军校教官、某部政治委员等职,2004年在部队光荣退休,现居大连第一军休中心。戎马半生,痴心舞文弄墨,尤爱硬笔书法和近体诗词,现为解放军红叶诗社会员、原解放军西安政院学子诗社“铁血狮群“秘书长。



    姜道宏,男,1956年生于河南省范县,现居郑州市。中共党员。1973年12月入伍,历任报道员、营部书记、干事、学员、教员、营教导员、讲师职务。1997年转业到河南省粮食局工作,2000年起任粮油市场报社副社长、副总编、高级编辑。撰写刊发了大量的新闻报道稿件。2016年退休以后开始学写近体诗词。现为郑州诗词学会会员。



七绝  崔液(押先韵)

姜道宏


上元春色胜常年,火树银花不夜天。 

汉转星移灯渐渺,踏歌乐笑弄琴弦。


2017.10.2于郑州


 七绝 · 崔液(新韵)

王维国


王谢楣高满俊才,崔家兄弟庙堂排。

上元夜放花千树,耀目独妍百代开。


2017·12·3于深圳


    注:崔液,唐代诗人。字润甫,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人。擢进士第一(状元),官至殿中侍御史。是贞观朝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次子。他与长兄崔湜、弟崔涤、崔莅都因才学而同朝担任要职。崔门兄弟们饮宴时,尝以东晋时的王谢旺族自诩。崔液尤擅五言诗。曾在当朝百官上元夜比诗中夺魁的《上元夜六首》及《代春闺》、《踏歌词》等是其代表作。


七绝 · 王勃(押寒韵)

姜道宏


秋水长空雁阵寒,落霞孤鹜蓼花滩。

天涯海内存知己,歌赋诗词尽紫丹。


2017.10.2日于郑州


 七绝 · 王勃(新韵)

王维国


未冠修书正史名,滕王阁序世人惊。

 哪堪薄命春花落,秋水长天共忆卿。


2017·12·3作于深圳 


    注: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文学家,名居“初唐四杰“之首。出身儒学世家,王勃自幼聪敏好学,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朝廷命官。可惜的是他在随后的仕途上却连连受挫。先是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又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并入狱。在遇赦出狱后的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最主要的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春思赋》、《七夕赋》、《庙山赋》、《采莲赋》等,这些名赋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初唐赋体的繁荣。王勃使骈文变繁缛为清丽,变滞涩为流畅,创造出气象高华、神韵灵动的时代风格,使骈文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滕王阁序》是其不朽名篇。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风格壮阔明朗,慷慨激越。在描写手法、诗境开拓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并取得显著的艺术效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送别诗、《羁春》等相思诗、《郊兴》等园林山水诗皆是其代表作。王勃作为古代一位最年轻而又极富才华的作家,未及而立之年(27岁)便溺水而亡,实在是中国文坛的千古之憾!



七绝·杨炯(押庚韵)

姜道宏


塞北峰南战鼓声,牙璋铁骑绕龙城。

风多雪暗关山远,明月流星斩寇兵。


2017.10.2日于郑州


七绝 · 杨炯(新韵)

王维国


官微亮眼四童星,劲扫文坛妩媚风。

雪冻旌幡嘶战马,豪吟出塞有书生。


2017·12·3作于深圳


    注:杨炯(约650—约693),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唐代文学家,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自幼聪敏博学,唐显庆四年(659年)应童子举及弟,翌年待制弘文馆。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补秘书省校书郎,唐永淳元年(682年)擢为太子(李显)詹事司直,唐垂拱二年(686年)因受亲属株连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唐如意元年(692年)任盈川令,约如意二年(693年)卒于任上。杨炯文学才华出众,善写散文,尤以五言见长。现存诗30余首,边塞征战诗《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是其代表作,气势轩昂,风格豪放,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在艺术上,对仗工整,音韵合律,既有律诗的严谨之风,又有乐府诗的明快特色。杨炯诗以“骨气”、“刚健”之风劲扫此前宫体诗的绮媚之音,在诗歌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明代童佩辑有《杨盈川集》十卷。


七绝·李峤(押灰韵)

姜道宏


秋山望月独徘徊,细雨滋园桂蕊开。

黄叶西风迎晓夜,竹林翠玉覆长台。


2017.10.2于郑州


 七绝 ·李峤(新韵)

王维国


少有才学老有成,三居相位鲜嘉声。

文章四友堪称霸,百二杂诗巨匠功。


2017·12·8于深圳 


    注: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他在唐初历仕五朝,三度拜相,先是依附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继而又追随韦氏一党,其人品多受诟病,史家评价,贬抑居多。但其在文坛上的地位则毋庸置疑。李峤生前就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他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其前期与王勃、杨炯相接,后又携“四友'并驾深耕,为时人所宗仰。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秋山望月酬李骑曹》、《奉和春日游苑喜雨应制》等是其代表作。另其所作的120首《杂诗咏》,也颇显功力,在唐中期传往日本后,因有当时的嵯峨天皇亲手抄本而传诵甚广。



七绝·刘希夷(押侵韵)

姜道宏


叶茂花开《白首吟》,《捣衣》《春女》弄瑶琴。

《从军行》走黄尘路,《嵩岳》《归山》醉暮阴。


2017.10.3于郑州 


七绝 · 刘希夷(新韵)

王维国


擅弄琵琶斗酒酣,多依古调赋情弦。

白头吟曲堪绝唱,岁岁年年众口传。


2017·12·3于深圳 


    注:刘希夷 (约651年-约680年),唐朝诗人。 名庭芝,字延之,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饮酒数斗不醉。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其最为著名的是《代悲白头翁》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名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己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时年还不到30岁),此句因而成了刘希夷的千古绝唱。其代表作还有《从军行》、《采桑》、《春日行歌》、《春女行》、《捣衣篇》、《洛川怀古》等。


七绝 · 沈佺期(押阳韵)

姜道宏


流黄明月忆辽阳,少妇含愁恨夜长。

遣戍十年唯缈梦,空留玳瑁郁金堂。


2017.10.3日于郑州 


七绝  沈佺期(新韵)

王维国


及第少年不舍功,玉台捧月沐泽风。

羞说两贬天涯恨,龟鉴律诗沈宋名。


2017·12·8于深圳 


    注:沈佺期(约656 — 约715),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世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弱冠即擢进士第,后长期在朝廷中做文学侍臣,尤其在武周、中宗两朝因附于权贵最为得宠,也因此连坐被贬流放。沈宋之诗,较其前者尤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史论以为是律诗体制定型的代表诗人。他的《独不见》、《夜宿七盘岭》、《杂诗三首》等是代表作。总之,前人论及沈宋,大抵薄其为人,又一致肯定他们在律诗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七绝·乔知之(押阳韵)

 姜道宏


十年流落戍渔阳,照月闲花夜未央。

北墓南山分对处,粉颜珠绿殁红香。


2017.10.3日郑州


七绝 · 乔知之(新韵)

王维国


左司半百壮边关,雅和豪吟聚友贤。

真爱横夺双玉碎,惜君泪洒绿珠篇。


2017·12·8于深圳 


    注:乔知之,唐(生年?至697年)名不详,同州冯翊人。与弟侃、备并以文词知名,知之尤有俊才,与陈子昂友情甚笃,同王无竞、沈佺期、李峤等初唐诗人曾有唱和。乔知之早年曾隐居,北征时年已近半百,颇有平边壮图,为御史监军同城时,陈子昂为其草《为乔补阙论突厥表》。武则天时,累除右补阙,迁左司郎中。其宠婢名窈娘,美丽善歌舞,为武承嗣所夺。知之怨惜,因作《绿珠篇》以寄情,密送于窈娘。窈娘感愤,投井自杀。承嗣于衣带中见其诗,大恨,因讽酷吏罗织诛之,并没其财产。


七绝·韦承庆(押支韵)

姜道宏


南中咏雁寄愁思,回首长安悔恨迟。

万里边城观翠柳,夜空残月望风吹。


2017.10.3于郑州


七绝 · 韦承庆(新韵)

王维国


旺门三相有公名,孝子慈心厚道称。

一念差池成永恨,谪途咏雁寄心声。


2017·12·12于深圳 


    注:韦承庆(639—705)字延休,唐代河内郡阳武县(今河南原阳)人,在武后、中宗朝都曾官拜相位(其父韦思谦、弟韦嗣立也任过唐宰相,同为原阳“十二名相之列“)。性谨畏,事继母笃孝。第进士,后仕在朝屡进谠言。转天官侍郎,凡三掌选,铨授平允。长安中,(公元703年左右)拜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张易之诛,承庆以素附离,流岭表。岁余,以秘书员外少监召,兼修国史,封扶阳县子。迁黄门郎,未拜卒,谥曰温。承庆著有文集六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全唐诗》存其诗七首。其有名的《南中咏雁》诗当作于被贬发配途中,借咏雁抒发离乡之苦,失足之恨,遭贬之痛。



七绝·宋之问(押庚韵)

姜道宏


夺句亡亲遗骂名,求荣害友悖人情。

逢迎谄媚攀皇后,唯有诗才传后生。


2017.10.3于郑州


 七绝 · 宋之问(新韵)

王维国


乃父三绝各子承,文辞书剑宋家风。

诗开律体彪青史,卖友诛亲恶狗名。


2017·12·3于深圳


    注: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人(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宋之问政治上无足称道,品行更多有可讥,但却是知名当世的诗人。沈宋之诗,较其前者尤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史论以为是律诗体制定型的代表诗人。他还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等称为“仙宗十友“。史载其父亲宋令文矢志于学,交友重义,多才多艺,不仅“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唐高宗时做到左骁卫郎将和校理图书旧籍的东台详正学士,饶著声誉。在父亲的影响下,宋之问和弟弟之悌、之逊自幼勤奋好学,各得父之一绝:之悌骁勇过人,之逊精于草隶,之问则工专文词,成当时佳话美谈。之问有一个外甥名叫刘希夷,写了一首题为《代悲白头翁》的诗,宋之问尤其喜爱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遂请求外甥将这首诗让给自己,刘希夷起初答应了,可不久又反悔,因为他实在难以割爱。宋之问恼羞成怒,为了将此诗据为己有,竟然命令家奴用土袋将外甥活活压死,可怜才华横溢的诗人刘希夷去世时还不到30岁。宋之问还卖友求荣,为依附武三思,告发了赖以藏身的朋友张仲之使其全家被杀。其所作所为,为时人所不齿。由于其几番依附恶逆而不思悔改,最终被唐玄宗赐死于贬斥途中。 


七绝·苏味道(押东韵)

姜道宏


火树银花明月夜,彤云细雨隐飞虹。

模棱两可持章奏,卵石圆珠不倒翁。


2017.10.3于郑州 


七绝 · 苏味道(新韵)

王维国


少年得志马蹄轻,四友文章炫彩虹。

拜相模棱千古笑,三苏俊裔耀门庭。


2017·12·14于深圳 


    注:苏味道(648—705)初唐政治家、文学家。九岁能诗文,少与李峤以文辞齐名,号“苏李”。青年时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初唐文章四友。其诗清正挺秀,绮而不艳,咏物居多。代表作有《正月十五夜》、 《咏虹》、《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等。曾先后三度为相达七年之久,深得武则天赏识。苏味道谙练台阁故事,善章奏。由于武则天时期复杂的政治环境,而常常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处事模棱两可,世号“苏模棱”。北宋著名文学家“三苏“即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是其后裔,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天下诗林欢迎您!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姜道宏、王维国‖《唐代百家诗谱轻吟绝句350首》之五至六
《唐代百家诗谱轻吟绝句350首》之十六——姜道宏、王维国原创
杂诗(六)[七绝(中华新韵仄韵)]
七首绝美小诗 (中华新韵)
《诗家天地期刊》 第 464期:​流年岁月又匆匆,叶落花残莫怨冬。
【原创】七绝.诗花(中华新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