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徽名茶有哪些 安徽十大名茶有哪些

  安徽名茶有哪些?安徽十大名茶有哪些?安徽名茶有安徽四大名茶、安徽八大名茶和安徽十大名茶之说。安徽地处华中腹地,位于南方和北方中间,境内有长江、淮河流过。安徽是个茶叶大省,特别重要的是,名茶特别的多,除了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外,还有屯溪绿茶、涌溪火青、霍山黄芽、岳西翠兰、泾县特尖、敬亭绿雪等。


安徽茶区

太平猴魁

尖茶为安徽特产,出产于太平、泾县、宁国一带。各种尖茶的外形和采制技术相似,而内质却各有差异。太平猴魁是尖茶中的极品,久享盛名。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在明代以前就盛产尖茶。清末有茶农王老二(王魁成)挑选肥壮幼嫩的芽叶,精制成王老二魁尖,即现在的"魁尖".因猴坑所产魁尖质量超群为其他魁尖所难以企及,遂称"猴魁".1915年,太平猴魁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一等金质奖章和奖状,因而蜚声中外。 ?

太平猴魁对鲜叶的采摘十分讲究。一般在谷雨前后开采,临近立夏停采。采摘标准是一芽三叶初展,并且要求做到"四拣":一拣山,即选择高山、阴山、云雾笼罩的茶山;二拣丛,即选择树势茂盛的柿大荼品种的茶丛;三拣枝,即选择粗壮、挺直的嫩枝;四拣尖,就是折下一芽带二叶的"尖头",作为制作猴魁的原料。"尖头"必须芽叶肥壮,匀齐整枝,老嫩适度,叶缘背卷,并且芽尖和叶尖长度相齐,从而确保形成"二叶抱一芽"的外形。"拣尖"有八不要,即芽叶过大、过小、瘦弱、弯曲、色淡、紫芽、对夹叶、病虫叶不要。"拣尖"时,剔除的芽叶、单片,都做成"魁片".一般是上午采摘、中午拣,当天完成。

太平猴魁要求在晴天采摘,雨天不可采。"拣尖"过程,同时也是鲜叶摊放过程。短时间摊放,其实是一种轻度的萎凋,让少量的水分失去,方便杀青,这也有利于内含物的转化,对猴魁香气、滋味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

太平猴魁仅出产于猴坑一带,因而产量不多,周围其他地区所产均称魁尖。魁尖制法和外形虽与猴魁基本相同,然而品质风格却不能相比。过去是按照品质分等级确定名称,"猴魁"是上品,"魁尖"次之,再往F依次是贡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亨尖等。现在是按照品质划分, ?"猴魁"是极品,分为1~3等,"魁尖"次之,也分为l~3等,即上魁、中魁、次魁,其余统称"尖茶",分6级12等。

太平猴魁具有两叶抱芽的外形,平扁挺直,自然舒张,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说法。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为"红丝线".花香高爽,味道甘醇,有独特的"猴韵"香味,汤色明净清绿,叶底匀亮嫩绿,芽叶肥壮成朵。品饮之时可领略到"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妙处。

屯溪绿茶

屯溪绿茶是我国极品名茶之一,主要于安徽省的休宁、歙县、施德、绩溪、宁国等地。这一区域的茶历史上因从屯溪集散、输出而得名,也简称"屯绿".

屯溪有着1200多年的制茶历史。《清史稿-地理志》记载屯溪为"茶务都会",徽州六县、浙西、赣北的绿茶都在这里集散。根据《皖南茶叶概述》的记载,太平天国时期( 1851-1854年),徽州的婺源东乡有俞德和、俞德昌、胡源馨、金泰隆四家茶号,各自生产精制眉茶千百箱不等,销售到香港,获利丰厚。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屯溪福和昌茶号对精制技术进行改进,从眉茶中提取出了"抽心珍眉",销售到欧洲各国,一举闻名于世界。

"屯绿"品质优异,这得益于其产地的优越自然环境。该地区除了像…般茶区气候温润,雨水充足,土质松疏之外,还其有一些其他有利于茶树生长的条件,如山高谷深,云雾多,溪涧遍布,湿度大,树林茂盛,水土好等。黄山山脉蜿蜒150多公里,崇山峻岭,峰峦美丽的黄山 ?黄山,属于安徽省黄山市,面积1078平方公里,分属市内的黟县、体宁县和黄山区、微州区。黄山是常说的"三山五岳"中"三山"(另外两个是庐山和雁荡山,这是说法之一,三山的另一说法是瀛洲、蓬莱、方丈)之一。黄山有"五绝":日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素来为海内外的游人叹为观止。黄山有著名的八十二峰,有的崔嵬雄浑,有的峻峭秀丽,分布错落有致,天然巧成,且以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三大主峰为中心向三面铺展,或跌落为深壑幽谷,或隆起成峰峦峭壁。叠嶂,新安江、青弋江、昌江三条大河于此发源,这里有成百上千条纵横交错的溪流,400多万亩保土保水的山林,是一个"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的蔽荫高湿的环境,非常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大多分布在海拔300一1000米的山坡上,长期处于云滋雾润之中,没有寒风烈开的侵蚀,叶片长得肥厚而经久耐泡,另外,茶区还遍生香花,采茶季节同时也是山花烂漫的时候,受到花香熏染,屯溪绿茶因而特别清香。

"屯绿"外形纤细美观,条索匀整而壮实,色绿中有灰且带光泽,香气清高而持久,滋味醇和浓厚。"屯绿"按大类区分可分成炒青、烘青两种,特珍、珍眉、贡熙、秀眉、针眉等是其中的珍品。这些茶叶虽然外形不同,汤色不同,但一经品用,均感香气馥郁,滋味醇厚,饮过之后仍令人神驰心怡。其中,产于祁门县凫峰乡的"凫绿"是"屯绿"中的极品,有"屯绿之冠"之称。其外形纤细美观,条索厚实紧结,色泽绿润光鲜,香气馥郁而持久,蕴藏着兰花香或熟板栗香,冲泡后,汤色嫩黄明亮、叶底嫩绿厚实柔软,较之一般"屯绿"更香高、味浓、耐冲泡、不涩嘴,使人回味无穷,有"绿色黄金"的美名。

涌溪火青

涌溪火青长期享有盛名。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王巢林,在品尝涌溪火青之后,顿感六腑芬芳,崔即诗兴大发,挥毫赞道:"不知泾邑山之崖,春风茁此香灵芽;两茎细叶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一瓯芽;两茎细叶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一瓯瑟瑟散轻蕊,品题谁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芳芬;长空蔼蔼西林晚,疏雨湿烟客忘返".这是对涌溪火青茶的高度评价。

经考证,涌溪火青出现于明代。有这样一个关于涌溪火青来历的传说:古时候,涌溪有一位秀才,名叫刘金,外号叫罗汉先生。一年春天,他在涌溪弯头山找到了一株"金银茶"(半边黄叶半边白叶的茶树),于是采回细嫩芽叶精心制作成茶,命名为"涌溪火青",后将其进贡给皇帝,因而受到嘉奖,火青也因此闻名天下,另有《泾县志》记载,说清顺治二年(1646年)"南磨盘山南起至涌溪,广阔三十余里,多产美茶并杉术".可见在300多年之前,涌溪茶就已经十分有名了。

涌溪火青出产于泾县涌溪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尤其以丰坑的团结岩、阴上岩、岩脚下,盘坑的鸡爪坞、兰花坑、饭井石,石井坑的鹰窝岩等地出产的茶叶自然品质最好。产区境内有雄峭山峦、奔放的溪流和苍翠的竹木,风景秀丽。这里气候温暖,雨量丰沛,乌沙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和氯磷钾,是得天独厚的茶树生长环境。

火青的采摘之期一般从清明开始到谷雨结束,采摘标准为"两叶一心,身大八分,枝枝齐整,朵朵匀净".也就是采摘八分到一寸长的一芽二叶,个头要求均匀,芽叶必须肥壮而挺直,芽尖要和叶尖拢齐,并有锋尖,第一叶稍微开展但仍抱住芽,第二叶柔嫩,叶片略微向背面翻卷。涌溪柳叶种是制作涌溪火青的最佳品种。采摘下的鲜叶,要进行严格拣剔,有"十二不要",即鱼叶、病虫叶、阔叶、芽叶不井齐及节间长的叶、"半边翘"的叶、对夹叶、老叶、团叶、破碎叶、单片叶、受冻叶、芽头萎缩及超过长度的叶,统统不要。鲜叶需要经过6小时左右的摊放后付制,当天采摘的鲜叶要求当天制完。

火青的制造工序有杀青、揉捻、炒头坯、复揉、炒二坯、摊放、掰老锅、分筛等。全部过程需要20小时左右。

涌溪火青茶有1-3等之分,其外形上,颗粒浑圆,重实紧结,色泽油润墨绿,隐伏白毫,显露毫光,浓郁的花香鲜爽而持久,醇厚的滋味爽口而甘甜,嫩绿微黄的汤色鲜艳而明亮,嫩匀的叶底呈杏黄色,有光泽。

敬亭绿雪

敬亭绿雪始创于明代,它的产地是敬亭山,而敬亭山自古以来就是宣城近郊的名胜。

敬亭绿雪是在清明至谷雨的时节进行采制,采制期一般在15天左右。这里流传一句茶农的话:"清明采的小,谷雨抹不了".意思是要早采嫩摘。在《宣城县志》上还有一首绿雪采茶歌:"一榻松荫路,因贪茶候间,呼朋争手摘,选叶人云还。竹色翠连屋,林香清满山,座看归鸟静,月出半峰间".可见,对敬亭绿雪的采摘一是要争取时间,二是要上高山,三是要进行选叶。采摘敬亭绿雪的标准是一芽一叶初展,大小匀齐,芽齐叶尖,形似雀舌。采制敬亭绿雪的技术有四点,一要不采夹叶、老叶、鱼叶、紫芽、病虫叶和焦边叶;二要轻采轻放,勤采勤放,防止茶的鲜叶发生变质;三要及时摊放茶叶,将采回的鲜叶薄摊后等待制茶;四要当天制完当天所采的鲜叶。制造敬亭绿雪分为杀青、做形和烘干三道工序。杀青时的锅温在130-140℃之间,每锅要投200~ 250克的茶叶。先将茶叶抖炒2分钟左右之后,再将抖闷相结合。杀青适度后,起锅摊凉。做形时的锅温应该在60℃左右,手法分为搭拢和理条。搭拢就将四指并拢与拇指并用,让杀青叶在敬亭绿绿茶名的传说

有关敬亭绿雪茶名的由来,一共有三种传说。第一种传说是有一位名叫绿雪的姑娘,她心灵手巧,采茶时不用手摘,而是用嘴去衔。但有次她在悬崖上采茶时,不章失足身亡。为了纪念她,敬亭山的茶就得名为"绿雪".第二种传说是,开汤之后,茶杯上就会云蒸雾蔚,冉冉升起团团祥云,杯中如同雪花飞落一样,犹如天女散花,这位关女就是绿雪姑娘。第三个传说是,人们冲泡该茶后,杯中就会呈现出茶叶朵朵,垂直下沉的现象,而伴随着翻滚的白毫,就如同"绿树丛中大雪飞"一样,因而得名。掌心内做形,而不滑出虎口,成为雀舌雏形。理条就是运用腕力和指力,将茶条在锅中来回往复地理直。做形手势的要求为"轻、重、轻"和"快、慢、快",以免发生茶叶出现黑条、脱亮、碎芽和焦点的情况。当茶叶形成雀舌形时,约为四成干后,就可以出锅。烘干是最后一道工序,分为毛烘和足烘。毛烘是采用四只烘笼,开始的温度为110℃,以后依次下降。下烘之后要摊凉半个小时左右,就转入足烘。足烘是采用暗火,进行低温长烘,温度在60℃左右。足干之后,过个两三天就再重复烘一次,最后装罐封口。

老竹大方

老竹大方在明代创制出来,清代时就已经将其列入贡茶之列。根据《歙县忐》的记载: ?"明隆庆( 1567-1572年)年问,僧大方住休宁松萝山,制茶精妙,群邑师其法。然其时仅西北诸山及城大涵山产茶。降至清季,销输国外,逐广种植,有毛峰、大方、烘青等目".可见大方荣,相传是比丘大方创建的,始于歙县的老竹岭,所以称之为"老竹大方",距今已经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老竹人方出产于安徽歙县东北部的昱岭关附近,集中的产茶区有老竹铺、三阳坑和金川,茶的品质以老竹岭和福泉山两地所产的"顶谷大方"为最优。茶的产区境内多是高山,属于天日山脉。群峰竞翠之间常流涧水,茶树大多生在高崖石隙和山间幽谷中。该地区的年平均温度是1 6℃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800毫米,气候温和且雨量充沛,十壤肥沃富含有机质,生态条件非常优越。

一般采摘大方的时节应于谷雨至立夏时间段内进行采摘,以一芽二三叶为主。在鲜叶加工之前,还要对茶叶进行选剔和摊放。大方茶的炒制分为杀青、揉捻、做坯、拷扁和辉锅这五道工序。杀青的手法与制手工炒青基本相同,在每锅投入1公斤左右的叶量,杀青程度的要求是稍嫩。揉捻,就是多用手去揉茶叶,现代也有用小型机去揉茶叶,揉捻的时间较短,压力应轻,初步形成匀直的条形就行。做坯,锅炒做坯需要用桶锅,锅温在120~ 140℃,每锅要投入1.5-2公斤的叶量。茶叶下到锚之后,就要用双手对其进行勤翻快抖,促使水分尽快散失。当炒到茶叶不粘手的时候,就在锅壁上涂抹少量的菜油或豆油,让锅壁保持光滑并开始拷拍。用双手沿着锅壁拷拍茶叶,结合整直茶条,就让茶叶的外形逐渐变得扁平紧直。当水分散失到可以基本定型的时候,就起锅摊放。等到茶叶的叶质回软之后,就开始拷扁整形。拷扁时的锅温为90 -100℃,在每个锅中投入约为1公斤的茶叶。需要先在锅壁上涂油,将叶子下锅之后,就伸直手掌来带动茶坯,在锅壁上下扳拷搭炒,并且用手掌在锅壁上对茶坯进行拍打,结合并理顺茶条。当茶坯呈现如非菜边一样的紧直平扁定型时,就可以出锅,摊放后就开始辉锅。辉锅的温度在60-70℃,辉锅的方法与拷扁方式基本相同,但是动作需要轻,手掌要随着茶进行拷荡,促进茶的表面光滑,防止茶梗断碎。当茶叶中的含水量减少到5%左右时,就可以出锅冷却,然后装罐密封贮藏。

大方茶还可以精加工成"花大方",如"珠兰大方"、"茉莉大方".因为大方茶的自然品质较好,吸香能力强,当被窨成花茶之后,更是颇具特色。近年来,日本医药界宣称大方茶具有减肥健美的功效,而被冠以"健美茶"的美名。

休宁松萝

松萝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明代时就已经盛名远播。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对松萝茶有所记载: ?"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明代沈周在《书芥茶别论后》中也有对"新安之松萝"的记载。明代徐渭在《刻徐文长先生秘集》中,把松萝茶列为当时的名茶之一。

松萝山的最高峰海拔为882米,与琅源山、天宝山、金佛山相望,茶园大部分分布在海拔600-700米之间,山势非常险竣,崖悬壁峭之间交映着连绵数里的松萝,风景非常秀丽,尤其是"松萝雪齐"更为体宁海阳八景之一。松萝山的气候较为温和,雨量非常充沛,土壤肥沃,山上的生态环境适合茶树的生长。采制松萝茶的技术早在三四百年前就已经达到精湛的程度。根据明代闻龙在《茶笺》中的记载:"茶初摘时,须拣去枝梗老叶,惟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萝法也。炒时须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否则色香味俱减。予所亲试,扇者色翠,不扇色黄。炒起出铛时,置大瓷盘中,仍须急扇,令热气稍退。以手重揉之,再散人铛,文火炒干人焙。盖揉则其津上浮,点时香味易出".可见,人们在谷雨前后就要开园采摘松萝茶,要求采一芽二三松箩茶名的由来

清代宋永岳(亦复如是)提及松萝茶名的来历,记载了一个神奇的传说。有一位制艺名家来到松萝山时见到此荼,就问这种茶产于何处,僧将其引到后山,只见在石壁上盘曲着古松,这古松高达五六丈,但是看不见茶树:茶在松桠,系乌衔茶子,堕松桠而生,如桑寄生然,名日松萝,取茑与女萝施于松上意也。复叩其摘采之法,借以杖叩松根石罅而呼日老友何在,即有二三巨猿跃至,饲以果,猿次第升木采撷下".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根据当地老人们的回忆,在1920年之前,松萝山的寺庙中有众多的僧人来主持佛事活动,并且栽培和采制松萝,热闹非凡。每年的清明谷雨时节,茶商就会齐聚于此,采购松萝做药,用以疗疾。叶,采回鲜叶后要对其进行验收,其中不能夹带有鱼叶、老片和梗等,并做到现采现制。松萝茶的条索紧卷匀壮,色泽呈现出绿润,香气高爽且滋味浓厚,带有一些橄榄香味,汤色是绿明状,叶底比较绿嫩。明代熊明遇在《罗芥茶记》中认为,松萝茶与其他名茶不同之处在于"三重",即色重、香重和味重,就是色绿、香高和昧浓。松萝茶分为1~3等,它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古医书中对其多有记载。

瑞草魁

唐代诗人杜牧在《题茶山》中写有"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剖符虽俗史,修贡亦仙才"的诗句,用以赞誉茶的佳品--瑞草魁。瑞草魁茶树品种的主侧脉交角偏大,外形好像是横向纹理,所以也称为横纹茶。义因为瑞草魁产于鸦山,也被称为鸦山茶,这种茶早在千年之前就已经名噪全国,是我国历史名茶中的奇葩。

瑞草魁作为古代的贡茶,产于鸦山的阳坡。鸦山的土壤是古砂粒黄棕壤土,富含有机质,昼夜温差较大,是茶树良好的生长环境。人们在清明至牢雨这段期间采摘瑞草魁,开始是采一芽一叶,芽要长于叶,制成一等茶;中期时是采一芽二叶初展,芽叶基本一样长,制成二等茶;后期时是采一芽三叶,制成二等茶。在采摘叶子时,不能采鱼叶、害叶、紫色芽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采茶的时候要轻采轻放,以防损伤芽叶。一般是在上午采茶叶,及时送回之后要摊放4一6小时,就可以进行付制。

制造瑞草魁的工序是承青、理条做形、烘焙。杀青时的锅温为120℃左右,每锅的投叶量是0.25公斤,炒茶叶的时候,动作要轻快,并且捞净扬高抖开,切忌不要用过重的力量,避免在锅中磨破茶叶,以免叶色变得暗黑而不翠绿。当炒到叶色变得深绿无光泽,青气消失时,嫩茎就会折而不断,茶香透露之后就是适度杀青。当一等茶出锅之后,就可以直接上烘,而二三等茶就要理条做形。理条做形时的锅温是70 - 80℃,开始要以抖茶为主,适当失水之后,大约炒上2分钟,含水量下降至40%左右。当茶条变得不粘手时,就边理边搓和边抖散,这三种手势应该交替进行。搓条的手法是用双手合抱茶叶。向前单向进行搓滚,搓滚数次之后,茶条就逐渐变得干燥。理条、搓滚的用力应该灵活掌握,必须茶条保持完整、挺直和略扁。当茶叶的含水量降到25%左右时,就可以将茶叶出锅并进行烘焙。烘焙分为头烘和二烘。头烘要求一只锅配有四只烘笼,烘的温度是从90-80℃,再到70℃,最后为60℃,每次只烘3~4分钟,全程的时问约为12-16分钟。等到烘得茶叶比较刺手,就可以下烘摊凉,剔除劣质和异质的茶叶后,再进行二烘。二烘时,要采用文火进行低温慢烘。为了发展茶香,烘温最好是60℃左右,投叶量是0.5公斤,烘到足干之后就可以摊凉装罐。 ?瑞草魁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显得挺直略扁,叶片肥硕且饱满,大小匀齐而形状一致,色泽呈现出翠绿,隐现白毫,清香的味道比较持久,汤色呈现出淡黄绿色,清澈明亮,滋味非常鲜醇爽口,叶底是明亮的嫩绿,均匀成朵。

本文(安徽名茶有哪些 安徽十大名茶有哪些)来源:互联网书籍资料,由仙人茶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http://www.xianrencha.com/chachangshi/857.html),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没喝过的小众徽茶之——敬亭绿雪
老竹大方的故事
中国“名茶”鉴别法
安徽最好喝的茶叶前十名,你知道几个?一支...
安徽名茶这么多你知道多少?据说喝过其中三种就是资深茶客了
休宁松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