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青龙汤证学习心得

大青龙汤证学习心得

作者/贺光明

3月19日,在北京弘医堂国际医疗部,聆听了裴永清老师讲解的《详解伤寒论及临床应用》第五讲,能够现场参加裴老师的讲课,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收获频多。课堂上裴老师逐条逐句的详细讲解了“大清龙”汤的条文,由浅入深,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病例,以加强学生对方证的理解和认识。并联系麻黄汤,麻杏石甘汤,以及白虎汤就四方证之间的关系做了比较,使我对“大青龙”汤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使我对以上四方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和理解。以下是我对《大青龙汤》证的理解和认识,总结如下,以求同大家共同学习,探讨和总结。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38)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39)  

麻黄六两   桂枝二两   炙甘草二两   杏仁四十枚

生姜三两   大枣十枚    石膏如鸡子大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着,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通过学习大青龙汤证使我掌握了以下几点:

1、病因病机及治法

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外有表寒,内有里热,因风寒外束,闭郁肌表,所以阳郁而化热。其中条文(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就说明病因是外受风寒之邪,致风寒外束,闭郁肌表,是典型的太阳伤寒表实证。所以治疗上,用了发汗解表,外散风寒或外宣湿郁,以开表气之闭的“麻黄汤”为底方,并加重了麻黄的用量,有原来的三两加用为六两。以加强发汗解表,外散风寒的作用。条文“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其中“烦躁”为本证最重要的主症,说明寒邪闭表或湿郁肌表,都能使阳气郁遏而不得宣泄,阳郁化热,郁热扰心,所以可见里有邪热,外无宣泄出路,则产生烦躁。“烦躁”为内热所致,内热缘于表闭阳郁,阳气无从宣泄。故“不汗出是烦躁之因,烦躁是不汗出之果”所以治疗上在“麻黄汤”中,重用麻黄的基础上加入大辛大寒的“石膏”以清里热,除烦躁。诸药和用,既能发汗解表,又可清热除烦,为表里双解之剂。药后汗出表解,热除烦解,犹如龙升雨降,郁热烦躁顿除,故仲景喻以大青龙而命名。

2、禁忌症及误服后的不良反应

(38)条所说“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本条文指出,大青龙汤,方中用麻黄六两,其发汗之力较麻黄汤更为峻猛,是表里双解之峻汗剂。故只能用于表里俱实之证,如果临床证见到脉微弱,汗出,恶风寒,为表里俱虚之证的时候,切不可服大青龙汤。如果对虚证用大青龙汤,就可能因大汗出,而亡阳又伤阴,致肌肤、经脉无所温养,而出现手足冰凉,四肢厥逆,经脉肌肉跳动等坏病的症状,所以正虚之人不可妄投,不可不知。

3、大青龙汤可发散在表的水湿之邪(水气病)

(39)条所言“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本条文在临床中不易被人重视和解读。条文中“伤寒脉浮缓”裴老指出虽为伤寒之证,而有其兼变之情,“浮”主表,说明病邪和病位在表,“缓”主湿、主水气,“浮缓相合”则主外邪闭郁于表,水湿之邪郁阻于表。“身不疼,但重”指出身不疼,只是身体沉重。“但重”是本条的主要症状,因其有水湿之邪闭郁故觉身体沉重。“乍有轻时”因为其水湿之处结,闭郁之势尚轻浅,尚未形成真正的水肿,所以身上虽觉沉重而“乍有轻时”。“ 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指出只是有在表的邪气闭郁,水湿凝聚,绝非真正的阴寒性水肿,“无少阴证者”这是本条辨证的关键所在,否定了里虚寒证的存在和可能。既然邪气在表,病位在表,就应当遵“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旨,治疗以大青龙汤。既散表邪,又发越在表的水湿之气。故谓“大青龙汤发之”。“发”是发越、发散在表的水湿之邪。

4、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

(1)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2)温服一升,取微似汗。大青龙汤为发汗之峻剂,因此在临床应用时要注意,以取微微汗出为佳,切勿过汗。(3)“汗出多着,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这条临床应该重视,是指如果服用一次大青龙汤后,如果汗出邪解,就不要再服第二次药了,再用就很容易过汗,导致亡阳。

5、大青龙汤与麻黄汤,麻杏石甘汤,白虎汤四方证中“麻黄”与“石膏”用量的关系

麻黄汤主治太阳伤寒表实证,临床以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脉浮紧等为主要临床症状。证属寒邪束表,卫闭营郁,肺气不得宣绛,故治疗以麻黄汤发汗散寒,宣肺平喘。方中“麻黄”用量为三两,用桂枝,麻黄桂枝和用,则发表散寒之力更著。因本方证寒邪在表,还未入里化热,所以没有用石膏。(麻黄三两,无石膏)

大青龙汤证病因病机为,外有表寒,内有里热。因风寒外束,闭郁肌表,阳郁化热。所以临床以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 不汗出而烦躁,或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为主,故治疗以大青龙汤发汗解表,清热除烦。所以方中重用“麻黄”为六两,并加入大辛大寒的“石膏”以清里热,除烦躁。(麻黄﹥石膏)

麻杏石甘汤证病因病机为,邪热壅肺,临床表现以发热,汗出而喘为主,治疗以清热宣肺平喘。方中石膏半斤,辛寒以清肺中壅热。方中麻黄四两,石膏半斤,石膏用量倍于麻黄,可以监制麻黄的辛温之性,使之宣肺平喘而不助肺热。(麻黄﹤石膏)

白虎汤证病机为,阳明病表里俱热。临床表现以脉浮滑,身大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烦渴,以及三阳合病,腹满,身重,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等症。治疗以辛寒清热为主,方中用“石膏”一斤。石膏味辛甘寒,辛能解肌,甘能守中,寒能清热,故可清解表里上下内外之热,尤以清胃热弥漫见长。(石膏一斤,无麻黄)

以上四方证可以用病证发展,传变的关系来看待,病情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法。从太阳病到阳明病的传变过程。

风寒表实证(麻黄汤)—→入里化热表里同病,外有表寒内有里热(大青龙汤)—→邪热壅肺,汗出而喘(麻杏石甘汤)—→阳明病表里俱热(白虎汤)

以上认识,是我听裴永清教授讲座,关于《大青龙汤》证的心得,限于水平有限,错误和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斧正。  


作者:贺光明,男,中医主治医师,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东沟镇卫生院,于2004年在山西省中医院进修学习1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青龙汤
3.大青龙汤:风寒两解。外感风寒,不汗出而烦躁,身疼痛,
柯韵伯解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证
大青龙汤组成配方,方歌方解,功效与作用 | 道医网
太阳病兼里热烦躁证:大青龙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