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北欧回到景德镇,这些做手艺的年轻人有着不同的思考




陶瓷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素材,养活一个传统手工艺城市——景德镇。然而,今天的景德镇最为人称道的,除了悠久的陶瓷制作历史,还有近年来在工艺文化上体现出的开放性。不同国度、年龄、专业背景的人涌入,不同的见解碰撞交流,使陶瓷这个传统行业能有新血常注。以景德镇为探索原点,Wallpaper*卷宗关注一批具有北欧设计学背景、又归国从事陶瓷手工业的年轻设计师、艺术家群体的创作表现,试图在传统工艺与当代美学、西方逻辑与东方心性之间,寻见不一样的器物。


冉祥飞:新的玲珑 


冉祥飞在景德镇迎来自己的而立之年,相应的,他也步入生活在这座手工艺城市的第五年。开年新气象,除了把位于雕塑瓷厂、乐天大空间边上的工作室面积拓宽一倍,将会客、作品展示区和工作区分开,他在陶溪川有了一处新的办公地。三月初,在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展会“Design Shanghai设计上海”上,除了自有品牌“一样一生”的作品发布展示,他还推出了一个专注于玲珑瓷工艺的新品牌,他是品牌的联合创始人兼设计总监。


品牌筹备时间不长,首发的是水具系列。直筒型水壶、水杯施影青釉,一款以大块面米粒状图案为通体装饰,另一款局部镂出飞扬疏朗的柳叶图案、其余留白。前者现代恬静,后者诗性婉约。还有些尚在实验中的样品,如在陶瓷薄板上镂出图案,并不填釉,这在开发时的设想是作为空间装饰、茶道具中的茶漏或杯垫使用。


冉祥飞在工作区绘制刷银山水杯;他于江南大学工业设计系在校期间曾获红点设计至尊奖,2013年底在景德镇创立陶瓷品牌“一样一生”,曾两度赴荷兰皇家代尔夫特陶瓷工厂驻场,2017年在荷兰代尔夫特王子纪念博物馆举办个展,2018年联合创立基于玲珑瓷工艺的新品牌


为数不多的几款产品,部分还略有变形,尚不稳定的品质并不影响它的意义。在当代玲珑瓷领域,这是一个由设计驱动的全新生命体。玲珑瓷作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是一种拥有500多年历史的传统工艺,在日本被称为“米通”,西方人将其叫做“嵌玻璃的瓷器”。透光性是它的一大特点,其制作放法是在陶瓷素坯坯体上镂雕出若干米粒大小的玲珑眼,然后用特制釉将眼填平,施釉后放入窑炉,高温烧成。玲珑瓷成品表面在光照下晶莹通透。按景德镇的传统制作方法,玲珑瓷通常配有青花图案,也叫青花玲珑。


国际上出现过关于玲珑瓷东风西渐的好例子。芬兰著名陶瓷品牌 Arabia 曾在1950至1990年代推出过 Rice Porcelian 系列,由芬兰著名女设计师 Fried Holzer-Kjellberg 设计,产品线涵盖餐具、咖啡具、花器等日用器皿,用稻穗、树叶等自然图案来组成玲珑眼,别有一番装饰趣味。近年来,国内及港台地区,也有品家家品、哲品等设计品牌也在玲珑瓷工艺方面有过尝试


搁架上摆放着制作用的模具和素烧后的坯体



开窑后一段时间,窑炉内的温度依然很高,需要带着工作手套取出器物


景德镇目前专营玲珑瓷的陶瓷企业不多,主要以生产餐具、茶具等日用器皿为主,在工艺上普遍思路还是把它当成装饰纹样使用,在传统风格上略作调整,并没有在器物的功能性上有所突破,也没有去研究更多在材质搭配上的可能性。冉祥飞理解中的陶瓷创新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首先是材料或技术的创新,这些作为基础,引发出设计、概念和功能性上的创新,每个点延伸下去,完全可以形成一个全新的体系,有太多可以做的内容。尽管介入玲珑瓷领域时间不长,他的第一组产品已能说明愿景:要在传统面之外,拓展出更多可能性


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改进技术。相对于以前的全手工作业,现代的玲珑瓷工艺已在批量生产的要求下进行改良,玲珑眼的制作由手工镂空打洞变成了以硅胶皮做蒙版、机器打洞(填釉和修坯的手工作业依然被保留了下来)。从设计大块面镂空玲珑图案开始,冉祥飞需要面对玲珑眼会在撕下蒙版时变形的问题,由这个点出发,他设想是否能改进工艺,用其他方式制作蒙版,降低成品变形率,这已经在实验中。


在刷银杯上绘制山水图案,将金属工艺运用到陶瓷制作工序中




通透轻巧的玲珑瓷


从大量设计图纸里,能看到将玲珑与不同材质、色彩组合推出的年轻化搭配,以及针对商务人士推出玲珑茶具系列。针对不同层面受众的方案,是冉祥飞从品牌合伙人和设计总监的角度出发,用设计对商业做出的回应。新品牌的产品规划保证一部分产品符合市场要求,一部分略高于市场,在设计、工艺上有创新点。他为实验性产品预留了十分之一的空间,不要求批量化生产,但要在观念、技术和创意上引领整个品牌的发展方向,比如是否能将玲珑工艺拓展到空间装饰领域,制作大型屏风、灯具等物件。突破功能性边界,对材质、工艺发起挑战,对未知领域的大胆介入也意味着将有机会塑造未来生活的样貌。


方静峰、董谧:开放之美


mattersofseeing 工作室的方静峰和董谧把办公室设在建国西路的一栋共创空间内,地方虽小,两位造景专家发挥所长,依然快速将需要拍摄的器物布置出了大片气场。方静峰新剃一个板寸,运营工作室和陶瓷品牌太忙了,他不想在打理头发上花费太多时间。


mattersofseeing 联合创始人方静峰在瑞典哥德堡大学获得艺术设计硕士后,曾在斯德哥尔摩、上海多家设计和建筑事务所工作,2012年获瑞典青年设计师奖,作品展览于纽约 Maria Larsson,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作品被授予哥德堡手工艺协会 Lyckholms fond 奖,并收藏于 HDK; 合伙人董谧获得了米兰理工大学设计硕士后,也在米兰、阿姆斯特丹的设计事务所工作,并与意大利、荷兰多位艺术家进行跨领域合作


方静峰最早接触陶瓷是在瑞典留学期间的研究生毕设阶段。他的作品《一石一山》试图从人的三个层面出发,探索设计的文化属性,最后呈现出一个由木、米、石头构建的“记忆盒”。用陶瓷注浆的方式制作完成的石头,也让他初步介入认识陶瓷。


2015年他与董谧联合创立 mattersofseeing,工作室主要承接商业空间设计项目。开展工作时,他们发现很难找到合适的空间配饰来搭配家具。恰好两位设计出身的年轻人迫切希望找到一个能稳定发展、形成体系和表达主张的业务,遂萌生了自创品牌的想法。选择陶瓷,是因为这个材质在他们眼里富于生命,有着水火既济的天然,也有不可预料的神秘。


办公桌上摆放着“合”系列圆盘和多种釉色试片


新成立的陶瓷品牌叫 OPEN OBJECT,工作室在上海,落实生产在景德镇。董谧在意大利留学时曾有过对身份认同的挣扎。她与方静峰有着海外留学、回国创业的相似经历,在经过一轮追问、挣扎、反思后,创立品牌时两人达成共识,即放手去做,做出来的便是中国的东西。因为产品制作地在瓷都景德镇,使用的材料和技术都是中国的,产品里自然会流淌出属于中国的气质。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出发,不在外观上刻意强调东方印记或去表现某些中国的传统视觉元素经简化提炼的东方传统器型与现代利落的几何块面造型,组成品牌的不同系列。无论是口径相异、叠加组合出的管、瓶、筒状“集”系列,呈倒锥形的“笠”系列,还是由传统朝鲜月亮罐简化而来的“满”系列,容器在造型和线条表现上体现出基于建筑空间的体量感,也被赋予一种可重新被定义功能的开放性。包容开放,有想象空间,这便是品牌命名的由来。


“线”系列设计灵感源自建筑细节


在跟随 OPEN OBJECT 进入市场的过程中,董谧注意到了东西方消费者对陶瓷在文化理解上的差异。西方使用者大多从视觉角度来理解陶瓷,没有想过要与它发生交互;而东方使用者的普遍想法是希望陶瓷与他们有实际生活上的连接。OPEN OBJECT 的产品系列在设计时没有赋予特定的功能性,这是为品牌进入市场预留的开放性缺口,他们正试图引导中国的消费市场用另一个视觉角度和使用习惯来观察陶瓷。


方静峰则感受到了目前在中国创意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专业细分不明确的现象,艺术家、设计师、手工艺人之间身份概念混淆,且可以因为需要瞬间进行转换。这更像是一种基于生存需要的艺术,它难以构建出创作者的审美体系,因为审美是理解世界的特殊形式,必须对自己诚实,态度纯粹。


左起顺时针,“笠”棕色杯状容器、“满”罐状容器、“集”白色管状容器、“线”深灰桶状容器、“合”盘状容器


品牌目前由两位创始人确定基调,整合统一形象。之后,他们会邀请不同国籍的设计师、工匠和艺术家合作,通过当代语言制造出符合现代生活的陶瓷产品。他们坦言中国现有的陶瓷消费市场依然还是高端艺术品和低端日用类产品各成一派的局面,在大环境上,希望有更明确的体系给到现代陶瓷产品,体现设计的价值。


从接触西方教育开始,先学会形式化的表达语言,而后思维变抽象,放弃对表面情感的诉求,更关注文化内在的意义,认知层面的不断加深,也是不断探索自我的过程。方静峰和董谧希望他们所呈现的 OPEN OBJECT 会在与人相遇的过程中产生情感,让人们自信地去定义和拥有美,这才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张剡锋:“线”是当下,也是逻辑


张剡锋在景德镇的日常状态是一个人在工作室,有时埋头创作,有时发呆磨蹭,不变的是不出门。她在陶阳新村租下一套毛坯房,制坯、上釉、烧窑等工作都在那里完成。除了柜子上已开始为人熟悉的纯色或刻线筒状陶瓷瓶罐,她也搜集各类零星小物,将它们与自己的一些局部实验或手稿组合。视线所及,桌上、墙面、地面皆为素材。可以想象寻常生活里她是如何慢悠悠伸出手去,轻轻抓取一闪而过的灵光。


张剡锋花大量时间在工作室研究材料表现、工艺特性。2016年在景德镇成立 The FF. ceramic studio,2017和2018年分别在 Ubi 画廊、和光陶社、荃二举办个展


张剡锋拥有双硕士学历,国内的陶艺专业教育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完成,之后赴瑞典哥德堡设计工艺学院学习。在东西方陶艺文化教育上,她是有明显感受的,其中重大的差异在于感性与理性间的碰撞。在国内教育体系里,她接触到的很多老师通常在表述喜好,欠缺对学生的逻辑性指导,这也导致了她在瑞典的第一年学习无法适应,由于不知该如何建立思考体系,她不断与导师讨论,花大量时间改变思维方式,尝试主动寻找问题。


瑞典是见证她自我觉醒的国度。留学期间张剡锋接触到很多艺术家作品,其中带给她较大影响的,一位是英国艺术家 Rachel Whiteread,另一位是美国艺术家 Agnes Martin。虽然角度不同,但相近的创作思路让她深感鼓舞。在她看来,有别于东方创作体系中无法言说的意境,那些优秀国外艺术家的创作脉络会呈现出清晰的线状结构,从作品中能感受到其研究方向及下一步的创作路径,这些也让她感觉特别真实。


搁架上不同时期与“线”主题相关的创作,能够察觉到创作者的思考逻辑


研究生毕业后,她在斯德哥尔摩郊区的 Gustavsberg 独立工作两年,那也是瑞典一个老的陶瓷厂,现开放为艺术家工作室,她个人进步最快的时候也在那里。自我觉醒的过程特别漫长,独自一人,几乎不与外界交流,在极为孤独的状态下,不断内省,反将之前散落的想法体系化地联系在一起,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创作方向。


回景德镇已经四年,2016年成立个人工作室,张剡锋保持着静默隐居的状态。她回国后的创作也与自己感兴趣的线有关,最初做的是圆筒系列,高低、口径不一的圆筒外观简单利落,错落组合形成统一的整体语言环境,它们是张剡锋想要表达的:模糊物体的功能性,关注于自己内心的感受,抓住、强化转瞬即逝的美


作品中三维的线和二维的线穿插于立体和平面之间


从线出发,观察空间体块之间的变换,观察线与线、线与块面之间的关系,然后开始尝试深入细节和肌理的表达,进行各种材质的实验。这些在国外留学时建立起的思考体系,有别于之前她在国内倾向于表达个人喜好、没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创作。现在的她,更明白该如何循序渐进,走向纵深


张剡锋喜欢研究制作方法,平时爱逛五金店,观察那里的工具和小配件。而生活里的各种小细节——不论是水果泡沫网套,还是条纹色织布——都能引发她对制作方式的思考。制作方式会带来全新的创作语言,材料和方法所赋予作品的,比通过作者的主观想象更接近自然,也更有活力,比完全通过主观控制的结果更趋向于真实与准确。


纯色系列陶瓷筒状容器,口沿处层层叠叠滴釉的肌理,筒身变化的色泽痕迹,是精心安排后的 artificial nature


在简单的造型背后,蕴含了大量制作时间:作品如纸片般的薄度,口沿部通过一次次手工滴釉形成的层叠制作痕迹,还有回浆时自然流淌形成的表面纹路,看似细微若无,自然而然,却又经过无数实验、反复推敲,张剡锋热爱这些精准的小细节,把它们称为“artificial nature”。


直筒系列后,她接着做了罐子系列,有盖子的罐子更接近大家对于器物功能性的要求,这也是面对市场所作出的一个调整。慢慢梳理好自己的心态和系列语言后,她转向了作品的创作。三月底她在上海的“荃二”空间举办了回国后的第三个展览,将对线的运用进一步拓展纵深,通过一遍遍刻线、上色、打磨的方式,在光滑的筒形上呈现不同颜色、粗细和肌理效果的线的对话。短线、弧线、轻快的线、粗笨的线、充满变数的线,它们塑造定义空间,构建起创造者的精神世界。


工作室地上,各种制作过程中留下的细节


四月初张剡锋飞去瑞典,在哥德堡成立个人工作室。今后她也想保持中瑞两地往返,生活工作的节奏。景德镇的优势在于制作条件非常便利,但瑞典毫无疑问是她创作的灵感源泉。不少观者会把她的创作定义为北欧风,对此她并不同意。安静简洁、体块化呈现、多彩又柔和,这些或许是北欧风格的外在表象,平衡适度才是她理解中北欧风格的精髓,一切都刚刚好,这也意味着无限接近准确


朱迪 摄影

Lily Zhao 造型

顾青 撰文

邓圆也 编辑

saltypink 微信编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年“瓷都”景德镇造!用它拴住男人那颗驿动的心,自此爱上回家吃饭!
丹麦陶瓷的传奇色彩
她是景德镇匠二代,为坚守仿古瓷器的根,走上孤独的创业路
“景漂”火了,年轻人为啥扎堆这里?
中国陶瓷:工艺篇. 玲珑
宋代瓷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