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学能力的高低来自于.......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需要通过解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需要问题解决,这两者是可以结合一起。数学与教育良好结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适应现代化生产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从事创造性劳动。

一个新的数学问题出现,意味着我们还没有直接的解决办法,这是对问题解决者的智力挑战,对于解答者构成认知上的挑战这样一种局面。这就造成解题者的水平与客观需要的矛盾,所以问题从某个层次来讲就是一个矛盾。

因此在我们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教学问题必须注意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了解学生基础,问题要可接受性

学生在解决我们给出的数学问题时,必须要具有解决它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二、问题设置要有一定的障碍性

我们所设置的教学问题,不能让学生直接就可以解答,必须通过多层次思考或尝试,才能解决的问题。

三、问题设置要有一定研究价值、探究性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参透,对数学知识进一步发掘、探索和研究,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最终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要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那么课堂教学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发生相互碰撞、产生火花,最终构建形成知识理论。

因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么这个所讨论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争议的、能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的。

我们所要考虑或碰到的数学问题一般都有这三部分组成:

1、问题产生所给出的信息(已知条件、已知表达式等);

2、解决问题当中所需要的有关运算的信息(这些运算从一个或多个表达式推导出一个或多个新的表达式);

3、所解决问题的信息(以某种目标表达式进行表达)。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简单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需要学生参与知识建构形成的过程,要求学生不能是被动的接受学习,而是要学生参与一定问题情境,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到想要的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让我们的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最终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数学的知识和技能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不能说谁决定谁,而是谁都离不开谁,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才能达到一个良性循环。因为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式和方法,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数学开展自主探究教学的几点体会
数学学习,不是为了解题而解题
海西教育网 学习体会
打造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吴国平:知识和能力的因果关系
吴国平:“说数学”还是“做数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