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出原生家庭的魔咒


2016年10月24日 家庭抗逆力 重磅上线

每周二、四发布


走出原生家庭的魔咒



前两天有后台留言问FR(家庭抗逆力的主创们),如何看待原生家庭对性格的影响?当一个人想突破原生家庭不好的影响时,该如何转换才能更好地着陆?


这可能是很多人的困惑,“我被原生家庭挟持了,怎么办?”


恰巧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我身边。

  01 少年的渴望只是逃离的欲望

A是我的高中男同学,当年欣赏他那种永远对未知世界充满渴望的态度。


大学时,他去省会读书。专业是千挑万选的,甚至还想方设法调剂到了当时的热门领域。大一暑假的聚会,他告诉大家对专业不感兴趣,以后未必用得上。毕业前,他说要去上海,觉得那里才是属于他的。


之后四年,A辗转了五座城市,换了七、八份工作,国企、私企、外企、创业,通通体验过。不过每当工作小有成就时,他就辞职走人。期间住过地下室、租过农民房,感受过上海40多度没有空调的高温,也曾在东北零下30度的寒冷中跑业务。




即使这样,A还是没有停止换工作、换城市,直到有了孩子,才算是“安稳”下来。这几年,A没有原来那股“冲劲”了,只是偶尔换换工作,抱怨一下近况。


这两年,A呆过的公司都是行业内超牛的外企,虽然忙点、累点,也算收入颇丰。按常规,只要他在任何一家坚持干三、五年,混个大区总监之类的职位,都是可能的。

  02 被原生家庭挟持

和A聊起近况,开玩笑说:“你有一年多没换工作啦,我还有点不适应呢。”没想到A说:“我真的特别不喜欢目前的工作,强忍着。不过公司各方面的制度、模式在行业内都是非常领先的,换了其他工作,肯定不如现在。”


我不解地问:“既然现在公司还不错,为什么还不满现状呢?”


A说:“是我自己的原因吧,或者说是原生家庭的问题。当年大学毕业,我执意要去上海,周围人都说北京也挺好,为什么不去北京。我只是觉得上海离家远,根本没想过哪里适合我。”


“去了上海后,不断换城市又是为什么?”


A继续说:“因为不管走到哪里,好像都没有真正离开家,并没有走远。于是,我就不停地走,不停地换,直至从最北到最南,在国内不能再远了,才不得不停下来。”




“后来我才知道,是原生家庭一直在影响着我。即使我长大了,离家了,家庭的影响还是会如影随形地跟着我、操纵着我、控制着我。”


“父辈一直教育我,任何成绩都要靠自己超人的付出才能得到,没有付出的回报就不能要。这一观念已经深入到我的骨髓,就像现在的工作,有时候订单来的太容易,我就不敢要,感觉自己没付出,不踏实。这样的念头一出,我宁可放弃不签了,否则我就会觉得自己不道德。”


家庭价值观像紧箍咒一般箍住了A的观念,如果不遵从,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不安与焦虑。


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竟然是困在原生家庭里的鸟,想飞翔,但却飞不出心里的牢笼。

  03 原生家庭的魔咒可以破

原生家庭,说白了就是你出生、成长的那个家庭。我们怕被扣上家庭的烙印,但又无法摆脱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原生家庭成了各类问题的“元凶”,似乎所有的问题都能从原生家庭获得解释。但是,仅仅是解释,而不是解决。


很多人认为,原生家庭的问题根深蒂固,不是“我”能解决的,所以“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做一个“有问题的我”,“我”无须再自责、再内疚,因为我的问题与“我”无关,而是原生家庭的问题。


将问题的根源归结给原生家庭,能让很多人释然。但问题没有解决,你依然在重复原生家庭的模式,甚至将这一模式遗传给孩子,这就是代际传递的复制性。

 



于是,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


像A一样有能力、有资源的人,不停地换工作,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样的自我才令人满意。


一些到了适婚年龄的人,明明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就是不找对象,他们的心里恐惧家庭,其实是还陷在自己原生家庭的恐惧里。

……

等等现象,魔咒一样,让我们走不远、飞不高,心被禁锢。





难道我们真的无法逃离原生家庭的魔咒吗?


其实,我想说,逃离原生家庭的魔咒,你可以,努力自我重生,实现家庭重生。做到以下几步,会是一个好的开始。


第一步,了解原生家庭。这里介绍几种免费且易行的方法,阅读与学习、找值得信任的人聊天、看专业靠谱的公众号(比如我们)等,帮助我们对原生家庭的影响有正确的认知。这是一个重要的开始,但仅仅是开始。


第二步,提升觉醒能力。提升觉醒能力是让沉迷在无意识中的自我苏醒的重要过程。比如,A在意识到明明可以谈成的客户,却被他莫名其妙地放弃了,缘于掉进了父辈教导的魔咒,也许会促使他采取另外的行动。


第三步,调整原有认知。认知是对事物的认识,认知可以指导行动。原生家庭的某些认知已不适于当下,就要及时调整。上辈人多是体力劳动,挥汗如雨才算付出。当代劳动日趋复杂,包含的非体力因素越来越多,如技术能力、沟通水平、交往方式等等,也是劳动付出。如果A能够看到自己所具有的智力因素、情商优势,付出同样很多,只是转换了方式,就不会被父辈的理念挟持了。


原生家庭无论好坏,不要仅仅停留于解释,而要推动原生家庭重生。


我们都将为人父母,将成为子女的原生家庭。要积极转换并安全着陆,成为健康原生家庭的塑造者。



原创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别装模作样的看育儿经了,你根本就是只选自己认同的
不要忽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包括你和你的那个ta
亲密关系——老婆大人生日快乐
别再抱怨原生家庭,你才有通过努力变好的可能
九五后不要将自己的不如意完全怪罪于父母
父母教养模式会被神奇遗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