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之四-肝及血液毒性

多数靶向药物在肝脏内代谢, 从而诱发肝毒性。 

                                             

 肝毒性具体表现为:胆红素及转氨酶升高、 纳差、乏力,甚至黄疸等。

在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最初 3个月, 通常会发生转氨酶升高, 而 3 ~4 度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为 1%~1. 5 %,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埃克替尼经肝脏代谢和胆道分泌,治疗过程 中易发生肝损伤。

处理:  

1、建议对使用靶向药物的患者进行肝功能监测,特别是 Chi ld— Pugh B 、 C 级和使用 CYP3A4/ CYP3A5抑制剂(酮康唑、 伊曲康唑、 环丙沙星等)的患者, 若转氨酶值高于正常值上限5倍 , 应先中断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治疗, 待转氨酶恢复正常时可继续治疗,但应减低剂量;    

                  

2、当转氨酶值高于正常值上限 5倍时, 应终止靶向治疗;                                 

3、联合保肝治疗,如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葡萄糖醛酸内酯(肝泰乐)、水溶性维生素等。                         

第五节-血液学毒性


舒尼替尼的不良反应包括具有与化疗药物类似的血液学毒性, 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 。

有研究指出舒尼替尼在与其他靶向药物联用时, 血液学毒性加剧, 因此不推荐舒尼替尼与贝伐单抗联合使用。在治疗期间应叮嘱患者注意休息、 减少会客、 减少感染机会 , 同时建议复查血象 , 以便根据患者情况对给药剂量进行调整 。

与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治疗相关的血小板减少见于大多数患者, 一般在用药的第 1~14天下降, 第 l 1天降至最低值 , 在第 15 ~ 21天恢复用药前水平。

其中3 度和 4 度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 20 %和 17 %。血液学毒性发生率较高, 特别是在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时, 但也易于控制,可通过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减少出血风险,而无需减量治疗, 但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 4度以上血小板减少, 则应暂停使用硼替佐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培唑帕尼不良反应管理策略
克唑替尼诱发急性肝衰竭,复治后PFS高达9个月!且无肝毒性
NCCN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实践指南2017.2版(3)
ADC的副作用
发现就“判死刑”的晚期结直肠癌,有新希望了
前方高能烧脑:讲解“地西他滨”治疗MDS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