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潮汕非遗的匠人、匠造与匠心——专访广东省非遗中心原主任苏章鸿



“潮汕非遗项目项目众多、含金量高,潮汕非遗传承人大师名人辈出、影响力大。”这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主任苏章鸿对潮汕非遗的点评。对此,《时代潮人》编辑部专访苏章鸿先生。

苏章鸿来自潮州音乐世家,是“南派筝王”苏文贤先生之子,有着20多年基层文化工作管理经验,对潮汕非遗既如数家珍,又满怀关切,他精辟地总结了潮汕非遗的五大特点,并希望潮汕非遗传承人能肩担传承责任,活态传承,让非遗融入生活,融入市场。


独树一帜的潮汕非遗


潮汕文化与广府文化、客家文化三大地域文化鼎足于岭南大地,滋养着一方水土。在广东省非物质遗产保护实践中,受潮汕文化培育的潮汕非遗独树一帜。潮州工夫茶、潮州音乐、木雕、抽纱、英歌舞……无一不是闻名遐迩的文化遗产。


截至2017年,我省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4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147项、省级60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4人、省级传承人729人。


其中,潮汕地区非遗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7项,分别为潮州市15项、汕头市13项、揭阳市9项;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4项,分别为潮州市34项、汕头市29项、揭阳市 51项;认定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3人,其中潮州市16人、汕头市6人、揭阳市1人;认定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74人,其中潮州市70人、汕头市54人、揭阳市50人。


潮汕平原,地少人多,人均耕地不到三分田,渐渐形成了“耕田如绣花”的精耕细作型地域特性。在这种特殊的生产生活条件下,为生计所需,潮汕地区发展起了精细的手工业。


另外,因地处东南一隅,潮汕地区长期远离战乱,相对稳定的环境使得各项文化传统经受住时间的洗礼,磨砺出深厚的历史底蕴,一些重大代表性的潮汕非遗项目的起源还能追溯到唐宋时期,如名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潮州手拉壶,在潮州枫溪境内就有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池湖贝丘遗址及周边地区有唐宋陶器遗迹。








▲分别是潮州手拉壶制作过程、辜柳希在制作潮州木雕、潮州抽纱运用在婚纱上、谢华在韩山师范学院设立“韩窑·谢华大师工作室”,向大学生传授手拉壶制作技艺



活态传承是关键


苏章鸿表示,真正来衡量一项非遗的价值,除了考量它的历史文化内涵外,它的艺术造诣和技艺精湛的程度也是非遗价值的构成内容。“潮汕非遗的技术含量之高是有目共睹的,你看潮州木雕、潮绣、潮剧,没有几年打磨的基本功,根本就做不起来。”因此,能把这些璀璨的文化艺术传承下来,对每一代传承人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在一块整木上雕刻出多层镂空物象的潮州木雕,七十道工序方可烧制而成的手拉朱泥壶,全凭裸眼书写如蚂蚁大小的微书……都属于潮汕匠造,其背后的匠人匠心,对潮汕非遗的前途和命运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潮汕非遗大师名人辈出,受人尊敬。他们不仅把一项绝技传承下去,更重要的是弘扬了一种本土传统文化,用非遗的文化内涵唤起族群共情,凝聚人心,凸显社会价值。在传承方式上,非遗传承人不遗余力地寻找变革和出路,还要着力应对现实的瓶颈,如何在提高市场接受度和避免功利化的天平两端寻找一个平衡法则成为传承人焦虑的重点。苏章鸿认为,关键是做活态传承,要让非遗融入市场、融入社会。


在工业化和信息化飞速崛起的大背景下,传统手工艺日渐式微,非遗同样面临当下工业化社会的挑战,但如果一味迎合时代,用现代工业技术取代一些传统的手艺,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人文精神,这也是辜柳希一边把新研发的4D成像立体模仿机投入教学,把行业内流行的新技术教给学生,一边在其经营的木雕厂里90%以上的作品依然按传统工艺制造,让新技术与传统手艺并存发展的原因。


费孝通先生之弟子、著名人类学家方李莉博士曾提出非遗传承保护有三个层级:非遗1.0是确立非遗保护名录;非遗2.0是在名录体系建立起来后确立非遗传承人,并为他们传承非遗文化和技艺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经费;非遗3.0则是深入挖掘非遗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或艺术上的创新,发展出具有原创性的科学或艺术的成果,贡献给全世界,这是非遗保护所带来的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层级。种种迹象表明,潮汕非遗传承保护已经进入3.0阶段,我们更要努力抓住创新驱动的苗头,开发和提炼蕴藏在身边的非遗,让属于本土和民族的非遗在新时代谱写更璀璨的篇章。



传承人的综合素质关系到非遗的未来。

——苏章鸿



对话



时代潮人:非遗与当地的社会人文、自然等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在您看来潮汕非遗的区域性特点是什么?


苏章鸿:在我看来,潮汕非遗有五大特点:一是潮汕非遗项目众多、含金量高;二是历史悠久、香火不断;三是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四是大师名人辈出、影响力大;五是群众基础好,普及率高。


我们的潮州木雕、潮绣、陶瓷以及抽纱等,在潮州一个小城市就遗留下大量文化项目,而且含金量很高,这在全国范围内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但为什么潮汕非遗如此特别,我们都知道,潮汕地区地少人多,为了谋生,一部分人搭乘红头船下南洋经商,同时,擅长精耕细作的潮汕人又发展了手工艺,大大降低对土地的依赖性。我小时候在家乡就常看到,上到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下至七八岁小姑娘都会绣花,有的男人也会,从早到晚,她们围坐在一起,一边绣一边说说笑笑,非常祥和。当然,潮汕非遗之所以独树一帜是受到历史、文化背景各方面的影响,但我认为经济、环境、人文等因素对潮汕非遗的影响也很大。


另一方面,潮汕自古远离政治经济中心,少战乱,社会环境稳定,这对那些珍贵文化遗产的流传是比较有利的,所以潮汕非遗有很多项目都能追溯到唐宋时期,历史悠久,生命力强。群众很有文化保护意识,比如潮州抽纱的设计文稿,建国以来就储存了非常完整的资料。这种自觉性我认为也很难得。



时代潮人:非遗一方面需要保护传承,另一方面也要创新发展,潮汕非遗传承人的传承工作有何亮点?


苏章鸿:传承人的综合素质对他所传承的非遗项目是有重大影响的。我觉得国家级非遗(朱泥壶)传承人谢华在传承工作上就做了很好的表率。这么多年来,他为发展潮州手拉朱泥壶,跑遍各地山野,找了1000多种泥料做化验,而且他研究宜兴紫砂壶,希望从各方面来提高潮州手拉壶的品质。其实,朱泥壶在紫砂壶中是属于上品的,潮州手拉朱泥壶成型工艺难度比较大,想做好,手艺是很重要,但潮州手拉壶不如紫砂壶受主流市场欢迎,紫砂壶在历史上因为各路文人的把玩加持,知名度更高,但谢华正在通过许多努力来打破地域特色。传承非遗,热情和能力都很重要。



时代潮人:在潮汕地区,非遗传承人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哪些?


苏章鸿:一般而言都是家庭传承或者师徒制,但在具体的方式方法上,潮汕非遗传承人也做了很多改革的尝试。我们刚才说谢华,他除了对手拉壶进行工艺提升,更令我佩服的是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潮州朱泥壶制壶工艺原来有传儿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传统,但谢华敢于打破老规矩,开门广收门徒,免费授艺,并在高校开设工作室,大力培养高素质工艺人才,担起一个传承人应有的责任。当然,这样无私传承的性格在潮汕很多大师身上都能看到,比如国家级传承人木雕大师辜柳希设立了木雕培训基地,在补贴不及支出的情况之下,他依然坚持开班授课,保证这门手艺香火不断。



时代潮人:当前还是有很多非遗项目面临断代的困境,潮汕非遗传承人有无应对措施?


苏章鸿:关键是要活态传承,不能故步自封,要让非遗融入市场、融入社会。潮汕抽纱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自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起,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大力推广潮汕抽纱,汕头市还成立了国营抽纱公司,各类精美的抽纱品远销海外,到1981年潮汕抽纱品出口额就已经过亿美元,但后来在工业机器代替传统手工生产后,以手工为主的抽纱业就走下滑坡。不过,也有好消息。近几年,一些传承人开始摸索出一种传统抽纱与现代服装结合的模式,他们有的在绣制方法上做突破,有的在设计上创新,把繁杂的抽纱针法和设计布局运用到婚纱晚礼服上,随着潮州婚纱产业发展一同复苏,所以潮汕抽纱似乎又活起来了。希望这个利好的信号。也能给予其他传承人坚守传统手艺、积极探索出路的信心和启示。



★ ★ ★ ★ ★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击分享让更多人知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遗丨潮州金漆木雕:一刀刀雕刻的是匠心
文化在于传承与发展,从此再不提潮州文化与潮汕文化了
今天,第一个大数据意义上的新匠人评价指数出炉了 | 茶匠榜
《正好遇见你》!于正请来四大女神,诠释“缂丝”匠人的匠心
非遗纪录片《天工苏作》北美上映 《舌尖上的中国》配音团队匠心打造
邬学强:匠心传承三千年蜀绣文化 创新是硬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