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读书”的意义:读书“有用论”的谬论
userphoto

2023.03.14 福建

关注


光“读书”,永远只是读者

很多人都很迷糊: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呢?

说(读书)“有用”的人夸夸其谈,自圆其说;说“没用”的也泛泛而谈,比比皆是。他们各有各的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不能给出让对方满意的答案。

你坚定你的看法,我坚持我的想法,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孤芳自赏(主观意识)。

而事实上,读书不管是说“有用”还是“没用”,从某种角度来说都是谬论(唯物辩证法,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主观或客观),是不形成观点的,是伪命题

之所以这么去说,最主要的因素还在于人本身。

而且就人而言(人本身属性而言),千奇百怪(性情、性格、背景、经历等),各有不同,这也导致了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有了自己的局限和偏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和偏见,不一定是因为无知,更多的是在于站的位置和看事物的角度,以及习惯、思维、经验、经历等)。

今天,我就说说:“有用论”的谬论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同一事物(读书),往往也是如此。

所以,这就自然而然的有了各自的理解,最关键的是,别人还没办法说你什么,因为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呀!最重要的是,别人并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所以,你说的就“真伪”不说(这已经够复杂了,谁知道你说的是部分还是全部真相,谁知道你是故意夸大还是自己的偏见呢),更关键的是这究竟和事物本身是否有直接的关联呢(别人怎么去判断你说的就是你理解的那个样子,事实和你说的是否有出路呢?逻辑关系成立吗?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概然性还是全部)?

我们都知道,人要做到绝对的客观是不可能的(这是人的本质属性所导致的,主要在思维方式的高级与否)。有科学的方法论是没错,但事物本身的意义,却不是科学方法论能够完全整理出来的,其中信息(数据)有历史的,现代的,经验的,还有逻辑上的等等,对于信息的处理尽管能够推出一般性结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一概而论(以偏概全是不准确的)

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认为,“从逻辑的观点看来,无论从多少单称陈述中,都不能推论出全称陈述来,因为用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总是有可能错误的。不管我们看到过多少只白天鹅,也不能证明这样的结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

确实如此,从过去经验中归纳出来的事实并不能保证必然适用于未来,多次重复的经验也不能保证今后一定会重复。

就像“乌鸦皆黑”,这样的结论是不可能查证的,也无法查证。

综合以上的信息,由此可以推断,读书“有用论”自然是谬论(概然性,而非绝对性)。

接下来就说说“读书”的“有用论”的谬论:

首先,从科学的角度,从文化传承的角度,“书”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知识载体,工具),然而“书”却不是谁都看得懂的!(说几个在我看来的“天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红楼梦》、《资治通鉴》

所以,一昧的宣扬“读书有用”其实是很荒诞的

其次,就现阶段的时代而言,“价值”比“知识”更受用!

就算你懂得再多的知识,看过再多的书,那么你就能活在天上?就能高人一等?就能肆意妄为吗?当然,不读书也做不到。

需要用人的情况下,知识可以不存在,“书”读不读没关系。

尤其是丢进生产线,丢进工厂,丢进“程序里”,简单操作,不需要多高的文凭,不需要多厉害的知识,不需要提问和思考,不需要你读多少书,人手够了,程序上完善了,这就够了(经验主义是不是比读书更能符合企业文化的需要呢?)。

所以,“读没读书”关键在于你是什么位置上的人,做好自己位置该做的事和读书与否有时候压根没关系(你不会的,别人教你,至于教你的人事读书还是经验主义?无从考究,但也不能就此认定一定是读书比你厉害)。

再者,所谓“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书读得多自然有书读得多的好处,坏处呢?

在历史上,出现过“坑儒焚书”,近现代有“文化大革命”,这些可都是“文化份子”整出来的呢(好的时代是不是比读书更重要呢?)!

再者,诸葛亮算是才智双全,读得书自然不再少数吧!刘备与之相比呢?江山是刘备的,诸葛亮撑死就是军师。若以成败论英雄,孰轻孰重?(有时候是不是领导才能比知识重要呢?

现代,面试官是问你读过多少书还是问你都做过什么工作呢?(从价值上认可还是从学识上认可?能力重要还是读书重要呢?经验重要还是理论重要呢?

还有,之前有一股这样的清流,他们说“既然你说差生那么好,干嘛不支持你儿子当差生呢?”,同样的,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读书那么有用,我们干嘛还要做作业,还要思考,还要工作,干脆全国都去读书,全世界都去读书?……这是谬论,也很荒诞和不现实,这种纯理论的话是很极端和无意义发的。简单的说,大家都去看书,书从哪里来?没有写书的人就看不到书,没有利益,大概出书的人都不会有!还有,只读书,我们拿什么来生存?来强国强身繁衍后代(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利益比读书更有价值呢?生存比读书更重要呢?)?

很多人说读书“有用”,无非是帮助了自己理解生活,或解决生活问题。

试想一下,如果压根没有“书”这玩意儿?我们就不能解决了吗?我们不能,别人也不能吗?这和读书真有什么本质的联系吗(那没“书”之前怎样繁衍后代,我们又怎么会存在?难道是书先存在,然后人才存在)?

再试想一下,那些书从哪里来的?是人撰写的,然后成书;内容出自哪里?自然也是人撰写的,不是天生的;可这人有好坏,有卑劣,学识上,道德上等均是如此,怎么能肯定这“书”就一定有用呢?指不定还深受其害呢!而且出版书的人,他是以什么为准绳呢?出书的目的和利益呢?(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书”就只能沦为赚钱的工具或赔钱的买卖)

所以,一昧的说读书“有用”,我还觉得你是骗子,想要骗我花钱买无用的书呢!

当然,还有一些人非得把读书吹的会上天,会入地,无所不能,通常我是嗤之以鼻的!

什么书能起到什么作用?这是客观事实还是主观推断?(性质尚不明确,怎可轻易断言

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那我就要问了,那没有《论语》怎么治?还有说这话的人,既然这么自信,那么天下治的怎样了?怎样的天下才算是《论语》治的?是否和《论语》有本质联系呢?在还没有《论语》之前又是靠什么治呢?在不懂《论语》之前他是谁?在哪?怎样知道《论语》的?《论语》是怎么来的?能用来做什么?(如果没有自己的智慧,也只是一本书而已不是吗?所以,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自己的才识,智慧比书远远更重要呢?不然,怎么懂书?怎么懂得用书?

有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觉得这句话是中肯的,如果不经求证,永远不知道此事和书中所言是否一致(由此,是否可以理解为:书中的知识主要来自于现实,我们应该去现实中找答案。书不过是人在现实中的产物,书中的也未必确定和不一定准确可行)。

这一点,可以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简单理解(如果不存在的事物,怎么知道呢?书里说的又怎么知道是不是作者亲眼所见呢?又怎么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此呢?)。

还有,要我说,那些个“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类的话自己意淫一下就好了,别整的大家都光读书光做学问,连现实中有黄金,现实中有美女视而不见了。

再者说了,不与人交谈怎知别人不是有趣的灵魂和有趣的人呢?既然书中有,现实中有,说书有用的人会怎么选择呢?何况这书是人写的书,不是又回到了人身上吗?(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有趣的灵魂还是有的 ,至于对书的看法不过是个人主观臆想,和事物本身只是相关性而非必然性,或者是并非客观存在

最后,从书的属性上看,“书”本身不过是信息的载体而已。说它有用者,借鉴的也不过是书里的“信息”,而“信息源”还是“人”。(两者之间是属于被作用关系)

所以说,读书“有用”的实质是:别人能够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世界,或启发,或引导,或作用等,而非客观主体书本身给你的作用,它只不过是被作用于你这不过是个人主观看法,和读书这个形式或仪式客观主体本身没有必然联系,这是思想之间的关联,思维之间的,而非“书”本身而言

所以,不要动不动就说读书“有用”或者读书“无用”,那只会显得你很无知!(幼稚)

自己会“读书”了不起吗?你既然觉得读书“有用”,那你倒是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些,再好一些,把自己变得再好一些,让身边的人更好一些,让社会更好一些呀!别只会说“有用”,结果却什么也不作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就算你认识到再有用,没去作用,怎么算有用呢!没有具体表现,怎么算有呢?

对我来说,不用的东西就是没有,不用的东西就是没用!(不需要和不必要,不要的类同)

那些不会“读书”就不配拥有生活吗?怎么能这样看自己看“书”呢!书的核心还是人呢!只要能过好自己的生活,安放好自己,为社会为人类为世界贡献自己的价值,尽自己的努力去让世界变得更伟大,这就很了不起了!而且,“书”还不是人写的嘛!读书的人也不过是读书,还不是要生活,要吃喝拉撒睡,人与人之间本就是平等的嘛,哪来的那么多高低贵贱不是。何况这是个人与自然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这就是“书”也书写不出来的圆满不是!何况,在疾病、死亡、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面前,大家不都一样要经历的依旧要经历,无可避免的依旧无法挣脱。

这是个人与自然的社会,人与人的社会人与自然的交流,人与人的交流才是最核心的“读书”好吗?

所以,别动不动就说读书“有用”,那是没有必要的,如果真的觉得“有用”,那你多读几本,然后让自己“有用些”,为社会,为自然,为人类多一些贡献和价值。这比什么“理论”都来得直接,有力。


朴童

2018年01月于厦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对学习的理解
侯氏谬论七——能一心两用者做事容易分神
当代大学生读书的意义、误区及要诀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90%的人都说不清楚
谈婴儿读经与提早认字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抢跑没有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