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说|一灯能灭千年暗


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庄子用了一段话来描述: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这段话排比铺陈得很美。道,真实而有信验,无为也没有形迹;可以心传而不可口授,可以心得而不可目见。它自有本根,没有天地之前,它就存在着了。它可以神化鬼帝,可以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却算不上高,在六合之下,却不算深,先于天地,却算不上久,比上古还长,却算不上老。

道就是这样一个东西,说它没有吗?它却真实存在,万物的变化已经体现了它的信验;说它有吗?它却看不见也摸不着,不刻意不做作。想描述它吗?却不能口授而只能心传;想捕捉它吗?不能目见而只能用心感受。它的作用能够化鬼化帝为神,创生天地。它高深莫测,用太极和六极都无法衡量,它存在久远,用天地和上古都无法形容。空间上无限广大,时间上无始无终,内涵上取之无尽,特性上无限包容。

道,这个东西这么伟大,那么,人要怎么才能得道?

庄子讲了一个故事:

南伯子葵问女偊:你年龄那么大了,脸色却如孩童,是怎么做到的呢?

女偊回答说:我闻道了呀。

南伯子葵又问:道可以学得到吗?

女偊回答:不可以。你也不是学道之人。卜梁倚有圣人的才质,却没有圣人的根器,我有圣人的根器,却没有圣人的才质,我想教他,或许他可以成为圣人吧。

不是这样的。以圣人之道告诉具有圣人之才的人,容易领悟。我告诉他持守,持守三天而后可以遗忘世故;忘了世故,再持守七天,而后不被物役;心灵不受物役,再持守九天,而后就能无虑生死;将生死置之度外,心境就能清明洞彻;心境明彻而后能体悟无所依傍的道;体悟到道之后,就能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时间限制,就没有生死的观念。将生的念头杀灭,自然就不死了,生的念头一旦产生,反而就面临生存困境了。

道这个东西,一面有所送,一面有所迎;一边有所毁,一边有所成。这就叫撄宁。

撄宁的意思,就是在生死成毁的纷纭纠缠中保持心境的安宁。

庄子笔下的圣人并非儒家的圣人,其实是得道之人的概念。与儒家“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不同的是,在他看来,并非什么人都可以学道的,它不仅得具备学道的悟性才力,还得具备学道的资质。二者因缘际会才可以学道。因此,学道的过程非常复杂曲折,女偊所说的三天、七天、九天都不是具体的时间,而是指其时间之长。

南伯子葵再问:那么,你又是从哪里闻道的呢?

女偊回答:我是从副墨之子(文字)那里得来的,副墨之子是从洛诵的孙子(口传诵读)那里得来的,洛诵的孙子又是从瞻明(见解)那里得来的,瞻明则是从聂许(心得)那里得来的,聂许又是从需役(实行)那里得来的,需役是从於讴(歌吟)那里得来的,於讴则是从玄冥(静默)那里得来的,玄冥是从参寥(虚空)那里得来的,参寥则是从疑始(迷茫)那里得来的。

女偊的回答真的令人喷饭,看上去有些故弄玄虚,仔细一想,却让人顿悟,充满禅机。庄子不过是给文字、口传、见解、心得、实行、歌吟、静默、虚空、迷茫取了一个个有趣而荒诞的名字而已。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天人视界:先秦诸子发生学研究》

人民出版社

事实上,这一个过程充分表明了道来自于迷茫疑惑甚至怀疑,既合乎历史真实,又寓意十分深刻。庄子显然是要告诉人们,道是学不来的,道与学,本身就是矛盾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一加一减,南辕北辙。学的目的是为了致用,道的目的是为了撄宁。因此,古人不说“学道”,而称“闻道”,“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

庄子一语,真是禅宗所说的“一灯能灭千年暗,一智能解万年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善忘,是一种大智慧
庄子大宗师意译1
《道德经》第七章:忘我,即天长地久
道德经圣解(六十四)
《道德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如何理解?
庄子讲记·大宗师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