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世“兰亭”今何在

 

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魏晋显赫家族名士共42人,聚会于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名士们共成诗37首,想要编成一部集子以流传后世,提议集会发起人王羲之写一篇序。王羲之拿起鼠须笔,乘着酒兴,现场挥就了一篇《兰亭序》(又称《兰亭集序》)。这篇书法共324字,凡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堪称神品,其文辞也隽永非凡,被后世作为古文典范来吟咏背诵。

经典的诞生往往就在转瞬之间,却凝结了创作者半生的功力,贯通了当世与后世的文化血脉,让历史的瞬间变为永恒。历代书法家和文学家在谈到兰亭集会时,都会有一种悠然神往的意绪。

 


王羲之(303—361年,一作321—379年),字逸少,汉族,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

 

李世民不仅仅是一个书法迷,也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只不过他政治上的巨大成功掩盖了其书法上的成就。当代书法家徐利明评论初唐四家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世民,而将薛稷替换掉了。虽然是一家之言,但李世民的书法造诣可见一斑了。但凡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有过人技能,必定是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李世民的某些疯狂举动了。

 

李世民搜集王羲之真迹的举动可谓如痴如醉。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知道李世民爱王羲之书法,长安城一夜之间就冒出成千上百件王字真迹,外地的收藏也潮水般涌向京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几位老臣昏花着老眼,一边鉴定真伪,一边奉诏临摹。有时为了争论真伪还争得面红耳赤。最后由褚遂良拍板,鉴定王羲之真迹二千二百九十纸,号称一网打尽,献给李世民。

 

真的是一网打尽吗?当然不是,因为少了神品《兰亭序》!

 

在唐朝之前,家一直是单传的,王氏家传之宝应该是传到了王羲之七世孙智永那里,李世民顺藤摸瓜就摸到了智永那里,但此时智永早已作古。李世民又打听到智永的一位徒弟辩才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临摹一卷神秘书法,据推测这卷神秘书法很有可能就是《兰亭序》真迹,于是李世民又打起了辩才的主意。

 

李世民召见了辩才,辩才拒不承认,说自己临摹的只是师父智永的摹本,不是真迹。兵家出身的唐太宗没有强行索取,他认为:若得一智略之士以计取之,庶几必获。,于是决定智取《兰亭序》真迹。

 

有文献记载,当年陪葬昭陵的只是《兰亭序》的一个摹本。真迹让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调换了,陪葬在李治和他的皇后、大周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之中。因为温韬盗墓事件,使得很多研究者对于《兰亭序》陪葬昭陵产生了怀疑,而乾陵又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没被盗过的陵墓,埋存《兰亭序》的可能性最大。

 

直到今天,《兰亭序》藏在哪里仍是一个谜,但如果有一天《兰亭序》真迹现世,也不要惊讶,因为它可能就在某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静静地沉睡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兰亭序》失传的真相是什么?为何大家搜寻千年,至今仍不见踪迹
《兰亭序》真迹到底藏在哪里?
文史宴:《兰亭集序》的出现与消失,都跟六朝的社会传统息息相关
李世民的书法朋友圈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书圣出临沂》
行书《兰亭序》到底是不是王羲之所写?郭沫若在60多年前就已看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