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希特勒两大致命错误第三帝国就此破灭

以战养战,后继乏力


1942年年初,希特勒不得不承认,闪电战没能击败苏联。同时,德国占领区开始缩小,所能获得的战略资源已达极限,“以战养战”后继乏力,重工业原料和人力资源短缺严重,不得不实行国家经济的总动员,“战争经济”真正开始。



1942年2月,施佩尔被任命为军备与军需部(1943年9月改组为军备与战时生产部)部长,开始德国工业的大改组。在集中权力的同时,施佩尔也鼓励私人企业的自治、委托代理和联营,这些措施使德国军工管理中的种种争权夺利和随意性有所克服,大规模生产体系得以标准化,无论是克虏伯大型兵工厂,还是西里西亚只有十来个人的家族小厂,都可以协作起来,这对在盟军轰炸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保持产量有特别的意义。另一方面,德国加紧了掠夺,1942年从仆从国获得物资20.08亿马克,1943年从西欧被占领国运走物资42.3亿马克。


应该说,这一时期德国军火工业显示了惊人的适应与生存力,1944年保持了增长,7月武器生产达到顶峰,比1939年扩大5.3倍。这一年的飞机厂从1943年的80家增加到550 家,上半年飞机产量增加19.4%,全年飞机产量39870架,其中战斗机30511架,分别是1941年的3.4倍和6.6倍,坦克产量增长 33.9%,达到2.7万辆,火炮增加50.3%,达到8.7万门。


杀鸡取卵,经济畸形



然而这一结果也是杀鸡取卵,战争经济畸形发展,1943年德国产品有4/5为军用品,农牧业生产不断下降,工业生产在1943年短暂地达到顶峰后开始下滑,钢铁、煤炭和电力等重要基础产业陷入停滞,到1944年上半年,除电力、钢和铝外,德国多数重工业产品产量下降,战略物资储备越来越少,加上运输困难,都从根本上动摇了军工生产的基础。



1944年4月,苏军打出了战前边界,6月盟军登陆西欧,两线受敌的德国进一步陷入困境,战火很快进入德国本土。双方战争经济的实力对比迅速倾斜,1944年,苏美英三国军火产量与德国之比达9∶2。以空军为例,1943年下半年德国生产作战飞机11395架,修理5144架,1944年上半年分别为15299架和5491架,但战场的损失使实际飞机保有量反而从19932架下降到15233架,整个空军只能为本土防空疲于奔命。盟军不断升级的战略轰炸将潜艇厂、飞机厂、滚珠轴承厂、炼油厂、合成橡胶厂和汽车厂依次作为六类最重要目标,施佩尔后来承认:“抢救空袭造成的破坏动用了数十万士兵。”戈培尔在经历一个相对平静之夜后写道:“真是荒谬绝伦,只不过十架喧闹的轰炸机,就足以把1500万到1800万德国人从床上赶下地来。”战前德国人平均每人每天食品配额可得到热量约3000卡,到1942和1944年分别降至2500和2200卡。到1945年3月,柏林战役前夕,德国钢的平均月产量只有1944年的15%,煤为16%,坦克月产量也从705辆跌至333辆。至此,德国已谈不上战时经济问题。


来源:网易新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纳粹最后的挣扎之E系列战车的起源
1939~1945年德国战时工业(下)
第三帝国:噩梦沉沦
化学武器
纳粹政权覆灭前,希特勒曾颁布毁灭德国的命令,为何最终没实现?
希特勒的接班人:为何抛弃亲信而选择邓尼茨?【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