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算法时代的到来· 电机的多工况多目标优化
引子·当前电机设计的痛点
电机不是新事物,无论科学理论还是工程技术已经发展相当成熟。但随着应用要求的加速提高,电机设计难度却与日俱增。   我们这个时代的工程师,面临问题的复杂度和难度要远远超过90年代的从业者。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兴起,对电机的要求达到了新高,传统的“留大余量”、“类比设计”等设计手段已不再适用。可以从两个方向去理解这种处境:
一方面现在的电机电机设计目标增多,2000年以前永磁同步电机能转起来,额定电流和效率差不多就可以了。而现在的电机,还需要满足最大转矩、最高转速、NVH、散热等多目标、多维度的要求。因此我们一开始设计时就需要平衡高低速的性能、就要平衡噪音和电磁性能,反复调整权衡使得我们设计周期变长。
另外一个方面,现在已经全面进入极限设计时代,不断提升的转矩密度、功率密度和成本的要求使得设计不断超越以往经验极限。在最近的一些项目中,最大转矩时齿部和轭部磁密取到2.0T,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在以往的设计中,找到一个“过得去的解”就可以了,而现在仅仅“过得去”是不够的,还得保证是极限最优解。追求极限不仅是没法留余量,还会产生“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的问题。这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设计难度。
设计周期变长、设计难度变高已经成了当前电机的设计痛点。痛则变,变则通。奋斗者总是不会安于现状,总是想找到突破的方法 。这条路必然是困难和喜悦并存,每有突破总是:”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下面介绍我们的最新的技术进展:用多目标算法优化方法来追求极限设计, 克服“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的问题。
案例和目标
我们用一个具体的案例来阐述方法和过程,这个案例是一款A0车驱动电机。峰值功率60kw,扭矩250Nm,10000rpm,采用经典8极48槽结构。具体方案结构如下:
在我们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做优化, 电机的优化路线有两种,一种是相同的成本,提高电机性能。另外一种是相同的性能降低成本。我们采取第一种优化路线。结合当前车用驱动的竞争焦点,我们再细分为四个优化方向。
第一类是 优化系统NVH性能,降低转子侧引起的传导噪音, 以优化转矩脉动、降低齿槽转矩为目标;
第二类是降低电机本身辐射噪音,以优化关键阶次电磁力为目标;
第三类是提高效率,提高最高效率点和高效面积;
第四类是提高转矩和功率的输出能力,以最大转矩和输出功率为优化目标。
这四类目标的精进是驱动电机发展的内驱力, 驱动着技术不断更新迭代。但这四类目标往往是相互冲突的,靠传统的优化方法经常出现优化了这个,恶化了那个的问题,比如说NVH和输出能力之间往往不可兼得。即便是同为NVH目标,也是分布在不同工况下的,容易出现低速下性能优化了,高速下就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尝试着采用多工况多目标优化的方法来毕其功于一役。
具体的设计工况和优化目标如下表所示,分为4个工况,12个优化目标。优化时不改变定子和绕组,仅作转子磁极结构优化。计算时才用等电流幅值激励,因此铜耗不变 ,但提高转矩,或者降低单位转矩下的铁耗,就相当于提高效率。
工况
优化目标:
空载
齿槽转矩、线反电动势THD
最大转矩
最大转矩、  转矩脉动
最高转速
铁耗, 最大输出转矩、转矩脉动、电磁力、感应电势THD
额定转速(已弱磁)
铁耗, 最大输出转矩、转矩脉动
优化设置和过程
为了实现上述优化目标,需要 设置多工况下的目标函数。 如下图所示,不同的工况下对转矩脉动、最大转矩、铁耗、电磁力、感应电势的THD 都作了目标定义。
其中最高转速下最易出现辐射噪音问题,因此专门作了以该工况下 24阶、48阶、96阶电磁力作了加权和作为电磁力优化目标函数,反复的实践证明,对8极48槽的电机这三阶电磁力是最易产生阶次噪音的成分。
我们的优化变量为转子的磁极结构,以极弧系数、V角、磁桥参数、辅助槽参数等作为优化变量,总计11个优化变量。如果采用参数化扫描的方式,每个参数取10个步长,则需要10^11次计算。而用优化算法,则会自动寻优,计算量可控制在千数量级内。
设置好优化变量后,还需要对优化算法进行设置。我们采用了遗传迭代算法。这是一种类似于生物进化的算法。把每个方案定义为一个体,假设一个初始的种群中,有28个个体,有的较优,有的较差。以优秀的个体为种子,稍加基因变异,让他们产生下一代种群,在这个种群中,有些变异有益,有些变异有害,保留有益的个体,让他们产生下一代,如此循环,进化16代,优异的特性被不断增强,接近最优解。当然具体的个体数和进化代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微调。
优化目标、优化变量、算法设置完成 后软件会自动进行迭代计算,不需要人再来干预。每一代的种群分布会绘制在下图中。
总共历经16代,每代耗时64分钟左右,总计耗时1047分钟,约18个小时。计算cpu为I7-9700K,24GB内存。
解集选择
算法将每一代的最佳个体保留下来,最后所有优秀个体全都放在解集中,视优化代数和优化目标数,最后保留下来的优秀方案在几十个到几百个不等,如何从众解中,选出最符合要求的方案,成了一个新的问题。
我们采取了一种基于目标策略的方式来过滤方案。最简单的一种策略就是:所有的指标都优异于原方案,姑且称之为策略A,但这可能会使得我们的方案变得平庸。因此会备用NVH性能最优,牺牲一定输出能力的策略,称之为策略B。也可以采用牺牲一定NVH性能,保证输出能力最优的策略,我们称之为策略C。策略不同,筛选出的方案也就不同。
策略A的最优解:按照全面优于原方案的策略,我们能够找到一系列解,其中ModeA1 综合性能最优。ModelA1方案的转矩、弱磁时单位转矩电压都优于原方案,因此其输出能力会更强。而谐波畸变率、电磁力、转矩脉动都优于原方案,因此NVH性能会更好。但缺点是每样的优势都不明显,比较中庸。
方案号原方案MODELA1MODELA2
最大转矩-245-247.2-250.3
最大转矩下的转矩脉动0.06560.0530.058
高速单位转矩铁耗72.7867.1365.15
高速单位转矩反电动势4.64.544.52
高速转矩脉动0.37910.2960.226
高速线感应电势THD0.370.3530.336
高速电磁力234631598719216
额定单位转矩铁耗13.6210.87810.791
额定单位转矩感应电势4.34.2874.285
额定转矩脉动0.18320.1460.126
齿槽转矩1.961.2271.867
线感应电势THD0.03840.03730.0382
策略B的最优解:牺牲一定的空载谐波畸变率,突出最大转矩和高速下转矩能力,是策略B的基本原则,在该原则下 我们能找到ModelB1方案,其转矩比原方案大9Nm,高速下单元转矩电压小3%,输出能力在各方案中处于较佳水平。但缺点是空载反电动势的谐波畸变率大于原方案。
方案号原方案MODELB1MODELB2
最大转矩-245-254.5-251.8
最大转矩下的转矩脉动0.06560.06740.0551
高速单位转矩铁耗72.7866.54465.653
高速单位转矩反电动势4.64.4904.490
高速转矩脉动0.37910.2700.193
高速线感应电势THD0.370.31380.3114
高速电磁力234631617017870
额定单位转矩铁耗13.6210.840810.9054
额定单位转矩感应电势4.34.29474.2952
额定转矩脉动0.18320.15940.1125
齿槽转矩1.960.78471.0812
线感应电势THD0.03840.05210.0428
策略C的最优解,该解的原则是牺牲一定的转矩,保证NVH性能突出,这也是当前很多厂家优化的思路。按照这种思路,我们能获得ModelC1这样的方案。其电磁力几乎只有原方案的一半,各工况下转矩脉动,都优于原方案。但缺点是最大转矩减小了6Nm,高速下的电压转矩系数也小于原方案,也就意味着,输出能力会有所下降。
方案号原方案MODELC1MODELC2
最大转矩-245-239.1-241.0
最大转矩下的转矩脉动0.06560.0580.061
高速单位转矩铁耗72.7867.10765.163
高速单位转矩反电动势4.64.6404.613
高速转矩脉动0.37910.3310.343
高速线感应电势THD0.370.3990.386
高速电磁力234631251412235
额定单位转矩铁耗13.6210.80410.722
额定单位转矩感应电势4.34.3004.300
额定转矩脉动0.18320.1410.168
齿槽转矩1.960.5451.026
线感应电势THD0.03840.0380.041
三个方案和原方案的对比如下图所示,ModelA1是中庸型优化方案,ModelB1是加强输出能力的优化方案,而ModelC1为NVH加强型方案。可以发现每个转子的极弧系数、V夹角、辅助槽设计都略有不同。
方案 验证
为了证明各优化策略的有效性,需要作进一步的验证计算。我们先对比ModelA1和原方案。
相比较原方案,ModelA1方案效率map图分布基本相同,最高效率94.3%超过原方案0.1%个百分点。
在输出能力上,ModelA1最大转矩比原方案略大2Nm,峰值功率82.2kw略大于原方案80kw,最高转速下最大功率60kw略大于原方案2kw,因此该优化方案在输出能力上略优于原方案。
在转矩脉动方面两个方案各有优点,ModelA1在高速弱磁区域占优,而原方案在低速轻载区域占优,在低速高载区域两个方案相当。优化时未考虑到低速轻载区域的特性,因此出现该区域的转矩脉动大于原方案是容易理解的。
对比ModelB1和原方案,我们能发现前者的最大转矩 超过250Nm,大于原方案的246Nm,而最大输出功率ModelB1要大3kw,峰值转速下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大4kw,可以见算法优化是有效的,输出功率得到了全面的加强。
在优化时, ModelB1比ModelA1在额定和高速时的铁耗更优于原方案,所以在效率map图中,发现最高效率点得到明显提高,从94.2%提高到了94.4%,这也是符合预期的。
对比ModelC1时,一如我们预期的那样,ModelC1的输出能力要弱于原方案,无论是最大扭矩还是输出功率ModelC1都要略小于原方案,最大扭矩小了6Nm,而最大输出功率小了1kw。
ModelC1以输出能力降低换取了NVH性能的提高,下图是高速工况的电磁力数据,可以发现ModleC1方案的电磁力最低,无论是24阶、48阶还是96阶都远低于原方案。而ModelA1和ModelB1在不同程度优于原方案。
通过数据对比还能发现很多信息,限于篇幅不一一罗列了。从数据验证的情况看,多目标优化是有效的,基本做到了所见即所得。
总结·算法时代的到来
行文至此,大家也许多少感觉到了算法优化的恐怖。算法优化至少在三个层面上是强于人脑的。
第一个是计算效率,算法能够在短时间内计算几千个方案来寻优,而且算法设计不需要关心过程,更不需要关注设计方法。这使得设计和决策变得高度简洁, 这是人脑难以企及的。
第二个是数据的完备性,算法优化的解集中,包含了各种侧重的解,可根据我产品侧重筛选出合理解。这点在做多方案评审论证时特别有用,而人脑优化做不到如此全面和高效。
第三个是 极限设计能力,人脑设计时:把握“最大转矩的极限值是多少”比较容易,而“保证高速转矩脉动控制在10%以内时,最大转矩的极限值是多少?”我们就很难回答上来。而算法恰恰擅长这一点。其在多工况、多指标下约束寻找极限解的能力是人脑无法比拟的。
算法的强大使得我们一旦掌握了算法设计,就很难逆转,再也不想回头。蜗牛好歹也是有十数年经验的工程师,但无论设计质量和速度上,都无法和算法相媲美。两次PK败下阵来后,从3月份开始,我们就再也没有一个项目不是靠算法来设计了,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失落。《未来简史》的作者 尤瓦尔·赫拉 这样描述人类的未来:“将把工作和决策权交给机器和算法来完成,大部分人将沦为‘无用阶级’ ' 。
也许也不用太过悲观,至少现阶段我们还能够在 如下三个层面上有所作为:
制定优化目标和策略,没有好的目标函数,算法也无法发挥作用,而这依赖我们在应用层面加深对产品需求的理解;
校核方案,使之和后续的制造工艺相兼容,理解算法解背后的物理机理,一旦出现问题可以确定原因,寻找解决方案。
不断设计和改善算法,使得算法成为我们的工具,而不是被工具所驾驭。但这对人的要求较高。
最好的结局是:人归人,算法归算法,各安其位,期望算法时代到来我们都能找到安身立命所在。
死磕自己,服务大家,我是核动力蜗牛,每周分享技术干货。
如果需要交流计算,扫下面的二维码联系我。
【关键技术】永磁电机PWM谐波噪音的原理和优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某电动汽车车内噪声改进与声品质提升*
fluent 对电机油冷分析
国外新能源汽车电机研发和仿真方向探讨(下)电磁场仿真发展新动态(主讲人:陈天赠)
上海大学黄苏融:高性能驱动电机开发要有多目标、多体系创新
天际汽车张帆:整车电驱系统NVH问题挑战和解决方案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动力学控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