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调查
编者按:昨日推送的帖子《被挡在医院门外的运动康复专业毕业生》,在其留言板中就“体育领域康复教育和医疗领域康复教育”的话题,引起了激烈的碰撞与讨论。下文就目前中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现状的调查报告呈现给大家。
作者|王定宣,陈巧玉,彭博(西南医科大学)
医学与运动都是以实现人类的健康为共同目标,两者交叉结合能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无论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备受瞩目的健康产业,还是国家正在深入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战略,都迫切需要运用“体医结合”知识的观点与方法以实现人类健康的共同目标。
近年来,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人为本”、“全面康复”、“全民健康”等理念的推广;伤病患者重返运动、重返社会、提高生活与生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运动康复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对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需求以及培养现状的调查和研究,为政府和高校开设运动康复专业培养运动康复专门人才提供参考。
一、我国运动康复专业教育发展历史
我国运动康复专业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国务院批准发布的《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中的“运动保健(试办)专业”;1978年,部分院校招收运动医学5年制本科专业学生;之后,在1989年,教育部《增补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首次增设“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成为今天“运动康复”专业(代码:040206T)的起源。1998年,教育部再次审定专业目录时将体育学专业中的原体育保健康复专业与体育生物科学专业进行整合,更名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04年,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立了一个在少数高校(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和天津医科大学)试点的目录外专业,即“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代码:100307W),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教育学/理学学位。此后,由于社会的极大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申报开办该专业,2012年教育部将该专业定为特设专业,并更名为“运动康复”(代码:040206T)。由此可以看出,运动康复专业虽然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在体育学专业中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
二、我国运动康复专业教育发展现状
康复医学作为新兴的医学学科已成为国内医疗卫生事业重点发展的新领域,康复医学事业大力发展,康复医疗机构成倍增长,社会对康复人才的需求直线上升。2011年,卫生部将康复治疗人员列为急需紧缺人才;2013年8月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加快培养康复治疗从业人员。但我国康复医学教育发展延迟,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不足、人才培养滞后。当前,我国康复人才队伍的建设正面临严峻的考验和难得的机遇。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目前,我国康复人才培养涉及两个专业:“康复治疗学”和“运动康复”,三个学历教育层次: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主要在体育、医学和师范类院校开设。其中,“运动康复”专业学科门类属于教育学/体育学。
从走访部分开设运动康复专业的院校来看:(1)目前,我国运动康复专业教育层次以本科和大专为主;(2)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还有待完善统一;(3)高校引进高端人才十分困难,大部分的师资由其他相关专业如运动人体科学、康复治疗学转行而来;(4)教材方面,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运动康复专业国家级规划教材;(5)专业相关的实验室等配套硬件设施相对较为薄弱,学校多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
全国体育院校运动康复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2015年5月,成都)
全国体育院校运动康复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会议(2015年7月,天津)
值得庆幸的是:2015年5月和7月,“全国体育院校运动康复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2015年全国体育院校运动康复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会议”分别在成都体育学院和天津召开,完成了运动康复二级学科设置和运动康复专业硕士学位论证工作;同年8月,在沈阳召开了“2015年全国体育院校运动康复研究生招生工作会议” ,会议主要围绕全国体育院校运动康复硕士研究生统招考试大纲和优秀运动员运动康复硕士研究生单招单考工作方案两大议题进行了研讨。
经自主申报、专家评议、网络公示等环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等10所体育院校成为了第一批增设运动康复学二级学科的院校,经教育部备案审核通过后,将在2016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这将进一步推动运动康复学科专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升级学科条件奠定基础,有助于运动康复高层次人才的发展,规范并加快运动康复治疗师的培养,促进健康产业发展。
三、运动康复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对健康服务业的促进,社会对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从2001年到2020年中国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年人群体大幅增加,中国将进入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2011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其主要任务中指出老龄服务要优先发展护理康复服务; 2013年10月份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规划了美好的未来,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健康服务领域的投入,并向低收入群体倾斜,完善引导参保人员利用基层医疗服务、康复医疗服务的措施”。为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社会对康复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成为了政府和社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现代康复医学的治疗以非手术药物治疗为主。国际上在通常的物理治疗康复工作中,运动疗法占绝大比重,往往把物理疗法等同于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已成为核心的康复治疗手段。运动康复其特色在于以运动作为主要康复手段,主要研究运动在各类身心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方法、效果,研究运动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改善与提高。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在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引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意见》中明确了六方面任务,其中包括:“促进康体结合,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积极研发运动康复技术,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提倡开展健身咨询和调理等服务”。这更加肯定了运动康复在人类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运动康复在体育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为我国运动康复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科学发展和人们健康理念的转变中,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必将成为众多从事康复治疗和健康服务专业人才的重要来源。
(二)国家卫生事业整体发展规划对运动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标准要求:三级、二级医院应设康复病床(30床/医院、康复医生0.25人/床、康复治疗师0.5人/床)。截至2014年11月底我国三级医院1898家,二级医院6807家,应配备康复医生65287人、康复治疗师130575人。另据统计,目前我国有省级康复中心34家,地区级98家,县级4000多家,社区康复中心3600多家……全国共有各类各级残疾人康复机构19000多家。这些机构和单位都需要大量的康复专业人才。此外,国家卫生部还明确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备社区康复(社区服务1人/社区)的功能,运动训练机构、大型专业健身中心等健康服务相关产业,都需要运动康复等专业人才。综合以上,目前我国至少需要专业康复人才超过35万人。
但从我国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总体情况看来,高校招生规模并不大(平均不到100人/年),据中国康复教育专委会调查统计,2014年实际新上岗康复专业人才不超过6000人。而运动康复专业,根据统计:目前全国招收运动康复专业本科院校总计42所,按照各高校招生平均60人/年计算,年招收运动康复专业人才2520人,据此推算,到2025年运动康复专业人才也不超过10万,与之前所述社会当前的需求至少35万相比,也不到30%,人才缺口巨大。另一方面,2010年9月6日,卫生部等5部委就正式下发《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将运动疗法、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脑瘫肢体综合训练等9种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这在促进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需求的同时,使得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发展进入机遇期。
(三)人类疾病谱变化与医学模式的转变对运动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疾病谱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生物因素引起的传染病逐渐转变为非生物因素或生物因素较少的非传染病。2014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全球疾病状况的评估报告中显示:非传染性疾病导致死亡的概率已经占到了全球死亡概率的60%以上,主要为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肺疾病。目前对人们健康威胁最大的,不再是传染病,而是慢性病!当今世界的医学模式也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近年来,更是提出了“4P” 医学模式(4P medical model) 的健康医学新观念,即预防性(Preemp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旨在有效地抗击慢性病。可以看到,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到4P医学模式:消灭疾病已经不是主要目的,更强调预防和控制疾病;更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主动性,需要个人参与到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和维护过程中。运动疗法能够选用合适的体育方法和手段,制定专门的运动量来防治疾病。无论从慢性疾病的早期预防,疾病的治疗和控制,乃至疾病的后期康复,运动疗法都是不可替代的预防和治疗手段,体现和强调人的个体化、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推动全民健康覆盖目标中,运动康复无疑是积极的、十分重要的途径。
在我国,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资料显示:我国慢性病患者就有2亿多人,有生活能力障碍需要康复服务的老年人约有7000多万人。当前慢性病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构成的85%以上。慢性病不像传染病会瞬间爆发,我们虽然可以有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进行防范,但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已是必然趋势。社会需要大批运动康复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健康科学的康复手段让老龄化群体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通过合理的运动和科学的康复方法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加速功能和劳动力的恢复,既防又治,提高全民综合素质。
(四)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对运动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根据2006年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在这8000多万残疾人中,有康复需求者接近5000万人;另外,我国因交通、工伤事故致残的伤残者,每年增加约为100多万人,其中大部分人都需要康复服务。残疾人康复作为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200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等6部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实现全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社区康复无疑是最佳的一种方式,到2014年底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34339个,这些社区康复站对康复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成为运动康复人才培养和发展的一个良好机遇。
运动康复强调把选用合适的体育方法和手段,制定专门的运动量来治疗疾病和创伤,使许多患者“伤而不残”或“残而不废”。这使得运动康复在残疾人的康复中具有重要而不和替代的地位;同时与发达国家在针对残疾人康复中提出的重要理念“适应性体育”相一致,是经过修改使其适应各种残疾人的体育活动,包括特殊体育教育(盲、聋哑、弱智体育教育等)、伤残人体育活动、伤残人运动竞赛和残疾人的康复,目的在于促进残疾人身体和精神的康复。可见,运动康复为残疾人实现身心健康,参与社会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运动康复专业技术人才。
(五)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对运动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还有待统一和完善,但大部分本科院校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都涵盖了:培养具备康复医学和运动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康复诊疗技能;毕业生能在各级医院、康复机构、疗养院等,从事肌肉骨骼损伤(尤其是运动损伤)、慢性代谢性疾病等的康复治疗;能在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社区等,从事运动伤害防护、健康指导等工作。因而站在体育运动的视角来看,竞技体育和大众健身将是运动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两大主战场。
我国奥运医疗保障小组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运动损伤预防重点必须由被动的伤后康复向主动的康复训练转移;必须更好的将改造运动员的身体的机能、身体的结构与损伤预防有机结合;必须将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与预防运动损伤的康复训练有机结合。可见,所需的专业人才的教育背景须涉及医学和体育运动两大领域,必须将康体结合。如:运动伤害防护师、物理治疗师。值得一提的是:运动伤害防护师作为一种促进运动安全的新职业已经正式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对参与健身锻炼的人群开展运动风险评估、运动能力测试、科学健身方法指导、运动伤害防护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不管是竞技体育还是大众体育,对运动康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持续增长,通过康复治疗、健康管理与运动干预等服务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情况
(一)全国高校运动康复专业开设情况
目前,我国康复专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国内开设运动康复专业的院校大体分为四类:体育专业类院校、医学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和其他综合类,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理学或教育学学士学位。截至2015年5月调查统计显示:全国已有42所本科院校开设该专业,其中,体育类15所,医学类14所,师范类6所,综合类7所(表1):
表1  全国运动康复专业开设院校统计
院校类别
教育部审批(备案)运动康复专业院校名单及获批年份
体育类
(15所)
(2004)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2006)天津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
(2007)沈阳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
(2008) 南京体育学院;
(2012)首都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2013) 河北体育学院;
医学类
(14所)
(2004)天津医科大学;
(2009) 潍坊医学院;
(2011)辽宁医学院、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赣南医学院;
(2012)成都中医药大学、泰山医学院;
(2013) 湖北中医药大学、遵义医学院、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
(2014) 山西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学院;
师范类
(6所)
(2005)玉林师范学院;
(2011)河北师范大学;
(201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3) 鞍山师范学院;
(2014) 哈尔滨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
其他及
综合类
(7所)
(2006)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2) 大连理工大学、齐齐哈尔大学;
(2013) 绍兴文理学院;
(2014) 苏州大学、济宁学院、重庆文理学院
可以看出,运动康复专业的开设主要集中于体育和医学类院校:国内全部15所体育类专业院校均开设了运动康复专业,占运动康复专业开设院校总数的35.7%;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统计,我国现有79所医学本科院校,有14所(17.7%)开设了运动康复专业,占运动康复专业开设院校总数的33.3%;其余开设运动康复专业的院校集中在师范类和综合类,占总数的31%。
2004年,我国首批获准开设运动康复专业的院校仅3所(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天津医科大学)。此后,运动康复专业教育在国内得到快速发展。从教育部历年审批运动康复(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院校数量看来,呈明显增加趋势,特别近3年来,获批运动康复专业院校数增加到平均8所/年(图1)。其中,2014年获批的9所院校中,医学类院校就有4所,所占比例接近50%,体现了医学类院校开办“运动康复”专业的发展趋势。虽然开设“运动康复”专业的院校逐年增加,每年培养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数成倍增长,但由于我国康复医学教育发展延迟,加之受到师资、教育条件及教育理念等因素的限制,面对社会对康复人才如此巨大的需求,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人才培养仍然相对滞后。早在2008年8月18日召开的第二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建军就指出:严重缺乏康复人才,是制约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瓶颈”。
图1 教育部历年审批运动康复(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情况
(二)全国本科院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招生情况
通过访问全国开设运动康复专业本科院校主页的招生信息相关栏目,调查统计了各院校2014年运动康复专业招生情况(表2),并分省、直辖市、自治区统计了2014年全国运动康复专业招生数量,结果显示:2014年全国运动康复专业招生人数总计1421人;其中,四川省116人,云南省22人,贵州省25人,广东省40人,江苏省40人,浙江省40人,湖北省150人,山东省250人,河北省110人,陕西省35人,黑龙江省66人,吉林省60人,辽宁省116人,广西省60人,北京市150人,上海市50人,天津市60人,内蒙古40,各省市自治区招生数量基本与相应区域招生院校数量成正相关;各类院校招收运动康复专业人数所占比例如图(图2)。
表2  全国高等院校2014年运动康复专业招生情况
地区
院    校
招 生
(人)
四川
成都中医药大学
67
成都体育学院
50
云南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22
贵州
遵义医学院
25
遵义医学院医学院与科技学院
0
陕西
西安体育学院
35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
120
首都体育学院
30
天津
天津医科大学
30
天津体育学院
30
广东
广州体育学院
40
上海
上海体育学院
50
江苏
南京体育学院
40
浙江
绍兴文理学院
30
湖北
湖北中医药大学
60
武汉体育学院
60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30
山东
泰山医学院
60
潍坊医学院
60
山东体育学院
100
江西
赣南医学院
30
河北
河北体育学院
20
河北师范大学
30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60
黑龙江
齐齐哈尔大学
45
哈尔滨体育学院
21
吉林
吉林体育学院
60
辽宁
大连理工大学
36
鞍山师范学院
20
辽宁医学院
30
沈阳体育学院
30
内蒙古
内蒙古科技大学
40
广西
玉林师范学院
60
从目前看来,体育类专业院校在我国本科运动康复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位置。根据2014年运动康复专业全国招生数据:全国15所体育院校共计招收716人,超过了全国运动康复专业招生总数的50%;医学类院校方面,14所医学类院校共计招收384人,占全国运动康复专业招生总数的27%,师范类院校共计招收170人,占约12%,其他综合类招收151人,占11%(图2)。虽然我国医学类院校总数远远超过体育类专业院校,但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医学类院校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也有部分医学类院校同时开设了“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学”两个专业,如:成都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昆明医科大学、贵阳中医学院、泰山医学院、赣南医学院、潍坊医学院;有少数体育专业类院校除“运动康复”专业外还开设了“康复治疗学”,如:成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这是符合“运动康复”专业的特点——新兴的运动、健康和医学交叉结合的前沿学科;体现高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学科的发展趋势,促进运动与康复两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同时,也看到了医学类院校开办“运动康复”专业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图2  全国运动康复专业招生院校分类比例
五、结论与展望
当前,我国的康复医疗、健康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社会对康复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国家政策层面的导向支持,康复人才的培养进入关键的机遇期。通过增加运动康复专业开设院校数量和扩大人才培养规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才数量的需求,但同时更应该从制约我国运动康复专业发展的因素出发,解决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输出中存在的问题。
(一)加强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条件建设
运动康复专业教育中的软件与硬件问题,主要集中在:(1)国家运动康复专业发展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业内虽一致看好该专业前景,人才培养层次以本科和大专为主,通过去国外进修学习或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才数量极少,远远满足不了高校教育师资配备的需求,高校引进高端人才十分困难,造成了教学经验不足、师资匮乏的现状。(2)虽然卫生部已决定开设康复治疗师职业培训和资格考试项目,国内也成立了康复医师协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等组织,但康复治疗师资格认证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始。(3)有关专业设置、职称系列、业务领域、诊疗科目等方面的政策还不够完善,这对康复人才队伍的发展很不利,以至于学科专业建设不受重视,学校配套设施跟不上。对此,与国外知名的大学联合培养是一条捷径,可以适当解决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经验缺乏、教材不够系统、实习基地太少等问题,也有利于加强与国际康复领域的交流。此外,还应尽快建立康复治疗师资格认证体系和制度:建立中国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协会,创造条件加入世界物理治疗师协会(WCPT)和世界作业治疗师协会(WFOT),在康复治疗师的资格认证上与国际接轨。
(二)树立全面康复与差异化发展的康复人才培养理念
(1)全面康复的理念与趋势。据教育部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我国分别有“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学”两个康复相关专业,此后又新增开设“教育康复学”和“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这正是体现了全面康复的理念与趋势——从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层面去培养专门的康复人才;利用大学或医学院校的护理系、体育系、教育系、管理系等开设相应的专业培养各类康复人才。
(2)高校应通过办学“层次”与“特色”创造差异化发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目前“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学”等相关专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培养计划、人才准入等的国家标准等都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对于运动康复专业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是什么,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等问题,各高校可依托各自办学特色和优势,采用多层次的学生培养模式,首先满足社会大量康复人才的需求,以本专科培养为主,同时鼓励硕士、博士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利用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如:办学空间和地域特色、办学体制与制度特色、办学思想与理念特色、办学方案与目标特色、办学模式与课程特色、办学方法与手段特色、办学评价与效果特色等。长期促进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等专业的协调与差异化发展。
文献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总编随笔】体医融合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十大职校“冷门”专业,其实是被误解了
天津体育职业学院(Tianji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ports)
读大学也能主修“打游戏”!广东这些高校今年将开电竞专业
体育生可以选择的专业有哪些?2023体育生最吃香的专业
高职电竞专业排行榜!撕掉“玩物丧志”的标签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