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者之声:应用技术大学资源整合及其过程优化策略

王绿原(1990- ),女,河南漯河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古翠凤(1972- ),女,广西柳州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职业教育。

一、引言


在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是一种类型大学的总称,在办学层次上,与其他普通本科高校并行;在办学方向上,以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的实际应用为导向;在人才培养上,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由于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是由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而来的,面对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技术型师资不足、实训基地短缺、多平台课程资源缺失以及产学研合作机制运行不畅等成为制约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重要因素。2015 10 月,《教育部 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号)提出:“转型发展要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台,建立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的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要积极争取地方,行业及企业经费、项目和资源在学校集聚,合作推动学校转型发展。”除此之外,各地方政府在遴选示范应用技术类本科的计划中,同样将项目的可操作性、“双师双能”教师的聘请,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合作发展平台的组建等作为遴选示范性应用技术大学的基础条件。

作为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重要办学实体,根据社会需要提供相应的科技服务,加强与外部社会组织的积极合作,是弥补应用技术大学办学资源短缺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应用技术大学特色化发展的重要路径。这就要求应用技术大学在未来发展中转变资源获取途径,改变过于依赖国家有限资源的办学现状,把握其作为办学主体的主动权,将稀缺资源和关键资源的获取从政府转向市场,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组织资源在学校内部的集聚,提升自身办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是,应用技术大学在建设过程中,如何保证有效的社会资源在学校内部集聚,如何实现资源集聚后的合理化配置和价值增值,是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重点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均离不开资源整合。

二、应用技术大学资源整合的内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高校以国家有限资源作为其办学资源的主要来源,已不能够满足其特色化发展的需要。高等院校从外部社会环境中获取教育资源,已成为高等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式。高校资源整合水平直接影响高校的治理水平和治理效果。应用技术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要紧密对接市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提升其资源整合水平,实现应用技术大学的内涵式发展。关于应用技术大学资源整合过程的研究,有必要从资源整合的内涵进行探讨。

(一)资源整合


目前,我国关于资源整合的概念,有较为普遍性的一种解释:“资源整合主要是指某一组织对不同来源、不同结构、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选择、汲取、配置、激活和有机融合,改变其组织结构,使其具有更强的柔性、系统性、价值性,并创造出新资源的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①从资源整合的概念来看,资源整合作为一项连续性的过程,主要具有激活性、动态性、系统性、价值增值性的特征。激活特征能够帮助组织及时发掘资源的价值和效用;动态特征能够确保组织对资源获取方式、资源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保证所整合到的资源与环境变化需要的匹配性;系统性特征确保资源整合效用的最大化;价值增值性特征保证各类资源通过整合产生相互促进作用,放大效用。但是,目前在高等教育领域,关于资源整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资源整合方式、内容以及模式的研究。例如,资源整合方式有结构优化法、资源共享法、组织再造法、目标管理法;资源整合的内容有人力、物质、知识、科技、信息等方面;资源整合的模式有合并扩张、校企共建、资源转换、网络化等模式。而关于资源整合研究,较少注重于资源整合的过程性。在国外,资源整合是一项连续的过程,亦可被视为通过某一组织或个体执行的一系列活动。在早期的研究中,资源整合主要是指个体、组织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共同创造价值。从外在结果导向来看,资源整合所期望的目标是满足所有参与者的利益;组织和个体对资源整合的系统性了解少;关于资源持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调整的方式,组织和个体也知之甚少。就资源整合的描述和定义,也是关注资源本身,而不是资源持有主体、资源执行组织以及组织为实现价值增值而做出的努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发现整合需要相应的过程和主体之间的相互协作,但在过去的研究中,针对资源整合实践、资源整合过程设计和配置方式的研究少。随之,关于资源整合的研究,不断地从关注资源本身的整合转向资源整合的相关要素,以及资源整合过程。

(二)应用技术大学资源整合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关于资源整合过程的研究较少,但在企业管理中,资源整合过程的研究却呈现上升趋势。例如,马鸿佳在对新创企业绩效的研究中,认为资源整合过程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资源识别、资源获取、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姜晓丽在对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资源整合的研究中,同样提到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以识别、获取、激活、配置、利用资源作为其关键内容。企业作为自主经营的利益群体,要想取得长久发展,就必须积主动地投身研究与探索于社会大环境中,积极争取社会大环境中的各组织资源在企业内部集聚;而要实现各组织资源集聚效用的提升,就必须关注资源整合的各个环节。同样,这也是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在未来发展中需要注意的。我国应用技术大学要服务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就必须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加大技术型师资、设施设备、实训基地以及合作发展平台的建设,同时改变过于依赖政府资源的现状,明确社会资源在其发展中的重要性。应用技术大学资源整合,不仅要关注社会资源本身的价值与意义,也要关注资源持有主体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外部社会资源在学校内部的配置和利用。这就意味着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资源整合,要关注与资源相关的具体过程,突破资源整合内容、方式,以及模式研究的局限性,加强资源整合的过程设计。

我国应用技术大学资源整合的过程同样可以分为识别、获取、配置、利用四个环节,通过这四个不同阶段的相互衔接,形成动态的资源循环过程。首先,明确应用技术大学发展所需的资源,从外部组织环境中识别潜在的资源持有主体;其次,应用技术大学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和 途径,主动与资源持有主体建立系,获取应用技术大学发展所需的资源,实现社会组织资源在学校内部的集聚;再次,根据应用技术大学办学需要,将获取的资源与学校内部资源进行激活、配置、融合;最后,将融合后的资源,通过学校内部各组织的实施和利用创造出新资源。

三、应用技术大学资源整合的具体过程


对应用技术大学资源整合过程进行研究,一方面能够保证资源整合工作的深入、细化,另一方面能够确保资源整合过程的每一阶段工作均落到实处。因此,应用技术大学需要明确每一具体环节在资源整合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其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一)应用技术大学资源整合中的资源识别


对高校发展来讲,资源是高校作为一个办学实体所拥有的或者能够支配的各类要素以及要素的组合。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从外部获取资源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生存之道”。这些外部资源,“如市内教育资源、省内外教育资源乃至全国教育资源都归不同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所占有、控制、支配,导致资源的分散性②”。所谓识别,就是从这些众多分散的资源中识别出可用的资源。应用技术大学要从外界社会组织中识别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资源,既要对资源持有主体进行评估,也要对资源本身进行评估。对资源持有主体的评估,主要是对该主体参与协同育人的意愿、双方合作的共性以及资源持有者之间的关系等进行评估,确保后续工作开展的可能性。对资源本身的评估,主要是对资源本身的特点、价值以及可操作性等进行评估。增强高校对自身资源需求的敏感度和对内外部资源的识别度,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对内外部资源整合的匹配度。资源识别能够帮助应用技术大学在未来发展中对所需求的稀缺资源和关键资源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及时从外部社会环境中筛选出真正能促进其内涵提升的优质资源。同时,资源识别能够从源头上筛选出适合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和发展的优质资源,有效识别不同合作伙伴资源持有的实际状况及合作发展的动机,避免合作发展中趋利动机的产生。

(二)应用技术大学资源整合中的资源获取


应用技术大学资源获取,主要是指应用技术大学在确认并识别出自身所需的资源和资源持有主体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式或途径获取该资源,或与资源持有主体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过程。如果说资源识别是应用技术大学资源整合的前提,那么资源获取应是应用技术大学资源整合的核心。资源是受资源持有主体所占有和控制的,应用技术大学要想从资源持有主体中取得自身发展所需的关键资源和稀缺资源的使用权,就需要采用交换或者合作的方式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共用。目前,我国高校主要是利用人才资源、技术研发、品牌、社会声誉以及社会合法性等优势,从外界社会环境中获取所需的资源。应用技术大学作为办学实体,既要保证所获取资源的可操作性,也要保证资源获取的可持续性。因此,对资源持有主体相关权益和职责的划分,也是应用技术大学在资源获取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一方面,资源持有者权益和职责的划分能够确保资源在后续配置和使用中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另一方面,资源持有者权益和职责的划分能够为合作双方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三)应用技术大学资源整合中的资源配置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对国家有限资源的争夺依然激烈,一方面受我国高等教育政府资助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与我国高等院校资源获取途径有关。应用技术大学作为资源整合的主体,同样面临这样的竞争。应用技术大学资源配置,主要是指大学将内外部的各组织资源,置于学校内部不同组织环境,对投入产出绩效比进行横向比较,权衡之后选择最优的方案分配到不同组织领域中,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减少资源的耗费。由于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正处于示范建设阶段,政府为推进其发展,相应的资源也会向其倾斜。但是,应用技术大学在获取国家、行业、企业以及社区资源的过程中,不能将资源获取数量的多少作为自身办学质量或办学水平的标志;而应将获取到的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保证资源的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一致,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可替代性的资源,减少对稀缺资源的依赖,保证重点专业、重点项目对资源的需要。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过度依赖外界有限资源,必然会对其发展有所限制。因此,应用技术大学资源配置要求应用技术大学将学校内外部资源通过激活和有机融合,实现资源的价值增值,减少闲置和浪费。

(四)应用技术大学资源整合中的资源利用


资源利用是资源整合的最后环节,是将前期资源整合工作落到实处的保障,同时也是创造新资源的过程。国外应用技术大学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内外部组织环境资源利用最大化,并通过合作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创新。在资源利用过程中,由于资源运用的主体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实施方式和途径若资源运用方式或者途径与资源本身的价值不匹配,容易出现资源未能被充分利用、价值未被充分挖掘的现象。除此之外,高校教育资源有时会出现主体运用能力缺乏,导致资源处于被闲置的状况。例如,由于经费原因或者师资水平所限,某些物质教育资源不能被有效利用,或者在运用过程中不能实现资源本身价值的最大化,从而导致资源的进一步“短缺”。因此,应用技术大学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资源利用水平的提升,不仅包括学校资源管理人员,也包括学校各学科或部门的资源使用者,应保证在资源利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本身的价值。

四、促进应用技术大学资源整合过程优化

的策略


由于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正处于试点发展阶段,相比于国外较为成熟的应用技术大学,其资源建设能力还有待提高。促进我国应用技术大学资源整合水平的提升,具体可从筛选界定、政府监督、组织共治以及联盟构建等方面,就整合的各个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

(一)筛选界定,促进资源识别的最优化


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主要合作对象是行业、企业,筛选界定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外界合作对象、合作内容和合作方式的标准化管理。对行业企业进行筛选,一方面可以发掘潜在的合作对象;另一方面可以使合作对象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使合作工作明确开展。有筛选,就会有相应的准则和标准来对筛选条件进行界定。企业的筛选界定,具体可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筛选标准和科学评估准则来实现。筛选标准主要是针对外部资源持有组织的规模、布局、层次等进行前期调研,挖掘潜在的合作对象。科学评估准则主要是针对企业与高校潜在的合作内容和合作方式,对其资源的可操作性和合作成果进行前期预测。企业筛选标准和科学评估准则的建立,可以从源头上筛选掉一部分趋利组织,降低资源识别的难度,避免工作开展的盲目性,实现资源识别的最优化。

(二)政府监督,确保资源获取的合法化


应用技术大学从外部环境中获取资源,资源持有组织与应用技术大学均是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其生存发展需要依靠社会系统的支持,外界组织与应用技术大学在资源获取过程中所涉及的目标和活动应当是合法化的,或者是对社会系统有价值、有意义的。在这里,“合法化是一个过程,一个组织向同级的或者高级的系统证明它有权利存在,也就是说能够继续输入、转化和输出能量原料或者信息。”③应用技术大学在从外界组织环境获取资源的过程中,必定会通过某种方式或途径,达到双方组织均认可的资源共享或共用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监督。一方面,可以确保应用技术大学资源获取的社会可接受性,给其资源获取带来更多的机遇;另一方面,可以对组织双方合作的方式及合作内容进行相应的保护,避免某些趋利行为的出现。除此之外,政府监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合作企业在教育领域中的知名度,从而提升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的认可度,为今后企业的发展赢取更多的机会,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教育事业中来。

(三)组织共治,提升资源配置的合理化


组织共治主要是指应用技术大学选择长期依赖的资源持有组织中的代表人员作为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共同就学校的资源问题进行管理协调。芬兰应用技术大学董事会的成员来自于不同的组织,既包括学校组织成员,也包括社会公共组织成员、行业企业成员以及学生等,通过不同组织成员的共同治理,提升应用技术大学的吸引力。不同组织成员共同参与到学校治理过程中,有助于外部组织深入了解应用技术大学资源需求的现状,帮助应用技术大学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获取最优化的配置方案。任命外部组织的管理人才为组织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对于学校内部的治理来说,能够有效避免因学校管理人才缺乏所造成的专业体系与产业链、创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等对接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资源不能有效配置的现象。同时,外部组织的管理人才对潜在的可替代性资源有着敏锐的把控能力,这类人才参与到学校资源配置管理中,能够为耗费性资源和稀缺性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更全面的指导。另外,外部组织的管理人才由于长期处于动态的市场环境中,对所处领域中的各种资源的“性能”有着清晰的了解,能够使资源配置过程更灵活和多样。

(四)联盟构建,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化


联盟构建是指不同组织之间为达到同一目标而建立的相互合作关系。应用技术大学的联盟构建包括校际联盟构建和校企联盟构建,主要目标是实现联盟内部资源(人才、物质、信息、技术等)共享,提升资源利用率。校际联盟是指应用技术大学之间、应用技术大学与其他类型大学之间,共同为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而建立的合作伙伴联盟。校际之间资源共享联盟的建设,可以实现资源的动态化运作,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同一资源在不同高校内部出现过剩或短缺的现象。同时,校际联盟可以实现人才的相互流动,提升资源被熟练运用的可能性。校企联盟,既可以是一所学校对多家企业,也可以是多所院校对多家企业。校企联盟主要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将高校和企业的特有优势通过合作共享的方式,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例如,高校擅长知识创新、技术开发,企业擅长技术转化、设施设备运用,因此学校可以在企业相关人员的指导下,将行业、企业中的新技术、新设备运用到教学,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几乎所有的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实践课程时,至少使用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 ERP)进行教学。校企合作共享联盟的建设,能够通过校企人员及知识技术的共享共用,解决技术和人才匮乏方面所造成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促进资源利用和实施的高效化。

五、总结

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应用技术大学要实现其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过于依赖政府资源的现状,将资源的获取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环境,积极主动地争取各组织环境资源在学校内部的集聚,从而实现市场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对接。这既是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其办学质量的重要方式。资源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应用技术大学进行资源整合的过程。应用技术大学要想保持资源持续不断地被供应,以及资源在高校内部的合理化配置和最优化运用,就要加强对资源整合过程的设计和研究,确保资源整合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规范化和具体化。优化应用技术大学资源整合的过程,是提升应用技术大学作为办学主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关键,也是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实现自身特色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来源:《教育与职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构建中国的大学联盟
建设优质智慧校园,错过这些技术后悔一辈子
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措施与策略分析--余胜泉
甘肃省迎来喜讯,两所职院拟合并组建本科院校,当地学子有福了
云计算环境下财务流程再造的三大优势
浅谈信息资源整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