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呼市历史上有几条鲜为人知的街道名称您知道吗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原名绥远省归绥市,是由绥远城和归化城组成的。据记载,1913年(民国2年),两城合并。归化城与绥远城各取一字,定名为归绥县(市),成为一座双子城。绥远城,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满清政府用作屯兵戍边的,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归化城是明万历年间建成的,位置在绥远城的西面,两座城池距离只有5里。原先它们是两座各自独立的城池。由于绥远建城年代晚,被称作新城,归化建城在先便是旧城。

      新城最主要的街道有四条,钟鼓楼是四条街道的中心。依照方位,钟鼓楼四个门洞相对应的便是东街、西街、南街、北街。这四条主要街道,是新城的主干道,平直而宽敞。钟鼓楼上面有钟也有鼓,据说早年间,钟鼓声都有定数,早晚是三通鼓,鸣钟108下,兵丁眷属每天依此号令作息。直到五十年代,每天早、午、晚、悠扬的钟声,依然是全城市民作息的时间表,不过每次撞击次数仅有十几下。据记载,1932年(民国21年),爱国将领,晋绥军35军军长傅作义(字宜生)出任绥远省主席,兼保安司令部司令。这四条街道曾经改名为宜生东街、宜生西街、宜生南街、宜生北街。五年后,日本人占领绥远,便不许再使用这位抗日将领宜生的冠名了。现在呼市人,大多数不知道四条街道曾经用过这一称谓,而习惯的在街道名称前加上新城二字。只有一些呼市居住的老人,解放初还会称它们为宜生路。

      (新城北街当年的宜生北街)

    (新城北街)

    (新城南街当年的宜生南街)

      (新城南街)

新城东街多是文化单位,路北有绥远日报社、省出版社、东街小学,路南是父亲工作的单位,“绥远省民间艺术研究会”和“绥远省群众艺术学校”。初到新城我家暂住在父亲单位,后来搬离,住进东街路北的仁普巷。说来非常有意思,该巷子早年间,是因为一个姓任的开了间肉铺而取名任肉铺巷。谐音人肉铺巷,既不好听又容易引起人们误会,于是改成了一个比较文雅的名字;仁普巷。

       (仁普巷离这里近在咫尺)

   (五十年代位于新城西街的将军衙署)

新城西街的“将军衙署”最值得一提,这座历代绥远将军府第,历史上被誉为漠南第一府。“绥远省人民政府”解放后曾经驻跸衙署。后来还一度作为“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办公的地方。将军衙署至今保存完好,成为宣传内蒙古与呼和浩特市的一张名片。

     (东落凤街小学)

 (上世纪五十年代东落凤街居民们在修路)

新城南街最出名的是这里有条落凤街,东西走向,横贯南街。东侧叫“东落凤街”,西侧叫“西落凤街”。原先它们可不叫这个名字,那时候叫“庆丰东街”和“庆丰西街”。后来传说归绥兵备道台惠征和他15岁的女儿兰儿住进庆丰街,兰儿就是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于是庆丰东西街便改名为东落凤街和西落凤街。南街不同于其它三条街的地方是有较多的商业店铺。

     (苏虎街小学开运动会)

(原绥远省干部子弟一小,现名苏虎街小学)

新城北街的东北区域,是内蒙古的党委大院。在北街路西有条街叫“苏虎街”,据说早年间,因为巷子里居住着一个叫苏老虎的官员而得名。我来绥远时刚好7岁,我的第一母校“绥远省干部子弟一小”就在苏虎街。

1956年我家从新城搬到旧城之前,听人们谈论最多的便是旧城的大南街与大北街。因为居住在新城的居民,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要去旧城的两条大街购买所需物品。那些年,北门城楼还没有拆除,从北门往南行,便进入最繁华的大北街,再往南就是大南街,中间以大什字为界。

        (如今旧城大什字)

          (如今的旧城大南街)

(当年大南街曾用名民生南街)

街道两侧商铺林立,酒楼、茶馆、车来人往繁华异常。旧城人喜欢这两条街,那年头,逛大南街,恰似北京人逛王府井一般。人们对于旧城的“大召”、“席力图召”、“南文庙”、“财神庙”、“议事厅”等名胜古迹;“人民电影院”、“民众剧场”、“大观园”、“共和剧场”、“同乐剧场”等影院戏楼;“麦香村”、“凤麟阁”、“德兴源”、“天香饭店”等酒楼饭店;如数家珍,了如指掌。殊不知,这么多好的去处,原来就分布在大北街、大南街、街道的两侧和它周边的街巷之中。

      (如今的旧城大北街)

   (当年的旧城大北街曾用名民生北街)

1937年日寇占领归化城,这里百业凋零,民不聊生。1945年抗战胜利,大北街改名为“民生北路”,大南街改名为“民生南路”。然而除了官方行文时使用这一称谓,老百姓依然习惯地叫大北街、大南街。

(旧城弯弯曲曲的老街道旧照)

   (圪料街旧照)

   (圪料街今照)

旧城的街道大多数是弯弯曲曲的,人们形容旧城的街道是:三湾,四滩,一圪料,十八道半街。而大南街、大北街两条街是十八道半街的龙头,相互连接最宽最长,从北门里的大北街到大南街、延伸到小南街、再到南茶坊,只是在靠近小南街的一个叫做皮裤裆的地方拐了个小弯。周边农村、旗县、凡是来过归化城的人们,都要逛一逛这两条街,人常说,不逛大北街、大南街就等于没有进过归化城。

从新城到旧城,这几条街道便是当年归绥市的缩影。新城旧城的这几条街道,记载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荣辱。如同抗战前冠名的新城宜生东街、宜生西街、宜生南街、宜生北街一样,抗战胜利后改名的旧城民生北街、民生南街的名称都是短命的。前者因为日寇入侵不得不放弃。后者则是在归绥解放前根本没有民生可言。

在上世纪的1958年,相隔不到一年的时间,坐落在新城四条主街中心的鼓楼,坐落在大北街北端的北门城楼,先后被拆除。

      (新城鼓楼旧照)

    (新城鼓楼立交桥)

     (旧城北门旧照)

    (如今旧城北门十字)

然而这几条大街,仍然是这座古老城市无可替代的标志。38年后,新城鼓楼这一位置上修建的立交桥,仍然冠名“鼓楼立交桥”,成了新城的地标性一大景观。新城东街、新城西街、新城南街、新城北街、四条街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现在的呼和浩特市,已经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的都市。虽然市区的面积增加了数十倍,然而在人们眼里,城市的中心依然是新城与旧城。位于两城中心区域的这六条街道,永远是呼和浩特市最繁华的主动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找呼市老街巷——将军衙署街巷系列之关帝庙街
【珍藏版】呼和浩特老照片100张 ——消失的记忆
掌故|呼和浩特老照片100张 ——消失的记忆
旧时光里的县城底蕴 || 李光彪
呼和浩特老照片
呼和浩特老照片 - 我爱内蒙古 - 同城友约 - 搜狐圈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