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海沟沉——春秋三传有公羊

史海沟沉——春秋三传有公羊

原创 2017-02-26 桃李堂主人 桃李堂

从高二以后,我的语文老师换成一位胖胖的夫子,他们那个年代的人,从小私塾出身,古文功底深厚,写得一笔好字,哪怕是粉笔板书,也漂亮之极。


从中学开始,我在写字时就一直有意学老师的字体,可惜画虎不成,始终没学到老师的韵味,反而把自己的字写坏了。


一、吾师趣联教文章,春秋三传有公羊。


记得老师是个慢性子,说话慢条斯理,至今还记得他给我们讲古文课时提到的趣联——“ 典礼一篇无母狗,春秋三传有公羊。 ”


此联出自清朝梁单矩、梁恭臣父子所编著的 《 巧对录 》 ,他们也是 《 楹联丛话 》 等书的编者。


在《巧对录》一书中,收录了不少巧对妙联,其中,记录了清朝第十四位状元,苏州韩慕庐的一则小故事。当时韩还是秀才,正在某家私塾做先生,东家虽然识字不多,但很喜欢卖弄,经常主动要求替韩慕庐给学生上课,以炫耀自己的学问。


有一天,东家替韩慕庐教学生读 《 礼记 》中的 《 曲礼 》一篇,读了白字,将其中的 “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  (  意思是:面对财物不可随便拿取,面对危难不可苟且偷生 ) 这一句,读成了 “ 临财母狗得,临难母狗免 ”。


此时,正巧一位饱学之士由学堂窗前经过,误以为是韩慕庐所读,感到很好笑,就在窗外高声诵出 “ 曲礼一篇无母狗 ” 的上联,以此嘲笑。


当时坐在堂下的韩慕庐一听,立即应声对出 “ 春秋三传有公羊 ” 的下联。那人听后大惊,随即登门求见;二人见面交谈,方知念 “ 母狗 ” 者并非韩慕庐。


“曲礼一篇无母狗;春秋三传有公羊 ” 一联,堪称妙对、奇联。


首先,上联中,那位学士将错就错地利用飞白的修辞方法,用 “ 母狗 ” 直接替代了 “ 毋苟 ” ,已经妙趣横生。


而在下联中,韩所说的 “ 公羊 ” ,是指《 春秋 》三传—— 《 左传 》 、 《 公羊传 》 和 《 谷梁传 》 中的 《 公羊传 》,以 “ 公羊 ” 对 “ 母狗  ” ,字面极为对仗工整;另外上联中的 《 曲礼 》属 《 礼记 》,与下联中的《春秋》,均属于儒家最根本的典籍 “ 五经 ”—— 《 诗经 》 、 《 尚书 》 、 《 礼记 》 、 《 周易 》 、 《 春秋 》 ,简称 “ 诗、书、礼、易、春秋 ”。联合起来读之,既为妙语,又极为风趣。


高中语文老师在课上说完此趣事,我就把春秋三传是哪三个,牢牢记住了,直到今日,记忆犹新。可见教学之道贵以趣,只要有兴趣,自然学之不厌。


二、单史细修定儒经,多传分释轻谷梁。


《 春秋 》 相传为孔子所作,是在鲁国的国史基础上修订而成,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历十二代,计二百四十四年。


《 春秋 》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因此被后人称为 “ 春秋笔法 ” 、“ 微言大义 ”。


孔子老先生这种春秋笔法、述而不作可害苦了后来历代的学者们,如同老子的《 道德经 》被翻来复去解释出很多版本一样,后人也对《 春秋 》进行了大量的注释和翻译——称之为 “ 传 ”。


汉初之时,有影响力的尚有五家之 “ 传 ”,但流传到今的作品只余下三家,那就是被称为 “ 春秋三传 ” 的 《 左传 》、 《 公羊传 》和 《 谷梁传 》,这三传侧重于对 《 春秋 》所记载的内容进行补充、解释、和阐发,其中最不被重视的是《 谷梁传 》。


《 左传 》的作者为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侧重于对《 春秋 》 的历史进行补充和阐发。比如《 春秋 》一开头有这么一句:“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 而《 左传 》就针对这九个字,写出了五百四十多字的著名古文 《 郑伯克段于鄢 》,被列为 《 古文观止 》 第一篇。


《 左传 》 解释阐发了 “ 郑伯克段于鄢 ” 微言背后的大义,一共有四层: “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


意思是指: ( 1 ) 共叔段欲谋哥哥 (郑庄公 )的王位,其所作所为不符合做弟弟的本人,所以孔子记为 “ 共叔段 ” ,而不说 “ 弟 ” 字; ( 2 ) 兄弟互相攻打如同两个国君之间互相攻打,郑庄公胜利了,所以称 “ 克 ”; ( 3 ) 称郑庄公为“ 郑伯 ”,是讥讽他对弟弟失于教诲,表明整个事件出于郑庄公的老谋深算,故意放纵弟弟让其犯下大错,再出手攻击,提示了郑庄公的本来用心; ( 4 ) 不说共叔段结果 “ 出奔 ”  ( 逃亡到外国 ),是由于史官记述时不便直说其事。


笔者每每读到此处,就会联想到我们的大会公报、新闻联播、各种官方文件之类,也都是微言大义,普通人真的看得是直欲昏昏睡去,内行人却看得津津有味、兴奋不已。看来真是文化传统上承《 春秋 》,两千余年以降,一以贯之呢。( 此处文字笔者实无贬义,纯属中性评论和感慨,请勿误会  )


其实,这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种强项,以及文化高端之所在。像特朗普这样发推特直接怼人的作风,其实在孔子看来,最多也就是其弟子子路的 “ 下士杀虎捉虎尾 ” 水平罢了。。哈哈 。。


所以司马迁说:“ 文王拘而演 《 周易 》,仲尼厄而作 《  春秋  》 ”;孟子说: “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 ,可见 《 春秋 》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



除了《 左传 》之外,另外两传分别是《 公羊传 》和《 谷梁传 》,其中,前者相传其作者为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起初该传只是口口相传,到了西汉汉景帝时期,传至其玄孙公羊寿,才由公羊寿与著名经学家胡母生 ( 字子都 ) 一起,将 《 春秋公羊传 》着于竹帛。胡母生也作胡毋生,可见 “ 母 ” 、 “ 毋 ” 两字,原来在古文的流传过程中确实容易混淆,怪不得前文中清朝韩慕庐的东家也读错。


《谷梁传》古代原作 《 梁传 》,“ 穀 ” 字为 “ 谷 ” 的古体字,其左下方的 “ 禾 ” 上应还有一横,只是目前电脑和手机字库中一般没有此字,往往变成没有一横的另外一个字,此处就不过多讲究了。古人就容易搞错,所以多用 《 谷梁传 》称之。


《谷梁传》相传也出自孔子的弟子子夏,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了谷梁赤,代代相传后,其成书时间也是在西汉。


相比于 《 左传 》,《 公羊传 》 与 《 谷梁传 》更加侧重阐发《春秋》中的 “ 微言大义 ” ——大家不要被吓到,哈哈。——只是侧重完全不同。


一直到西汉汉宣帝之前,春秋三传之中,《 谷梁传 》是最不受重视和影响力最小的一部。


三、罢黜百家尊一统,微言大义强中央。


在西汉武帝之时,武帝甚喜《 公羊传 》。只因该传提出了 “ 大一统 ” 的历史政治思想,恰恰符合汉武帝的执政需求。


其实,《 公羊传 》强调拨乱反正、大义灭亲,对乱臣贼子要无情镇压,这客观上为汉武帝强化中央专制集权和 “ 大一统 ” 提供了思想路线上的帮助。



在汉武帝时代之前,西汉已经扫灭开国以来分封的几个异姓王和诸侯,文景两朝,又通过平定 “ 七国之乱 ” 大幅削弱了各地的刘姓诸王实力,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为汉武帝最终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创造了客观上的政治条件。


所以汉武帝通过开办太学,讲习《 公羊传 》,使其成为对春秋的解释主渠道和主流声音,牢牢地占据了意识形态和思想理论的制高点,形成思想统一之后,就很容易把不服从中央政令的诸王,以春秋大义定为 “ 乱臣贼子 ” 。即使他们是皇室亲戚,但在《 公羊传 》的精神看来,在大义面前,为了国家的大一统,为了由乱入治,从 “ 乱世 ” 向 “ 太平世 ” 过渡,这都是不足道的。


正是在统一思想之后,汉武帝才能够举全国之力出兵西域、终于重创了汉之大敌匈奴,为汉宣帝时代最终彻底分化瓦解敌人、平定西域,奠定了极为重要的根基。


我们都知道,汉武帝的太子最终因 “ 江充案 ” 被迫自杀,详情可参见笔者的文章 “ 史海钩沉——起于阎闾的中兴之主 ”。这其中固然有很多原因,但太子不喜《 公羊传 》,偏好《 谷梁传 》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这代表着在意识形态和思想路线方面,太子不仅不符合汉武帝接班人的要求,甚至还与汉武帝背道而驰。


四、石渠阁会辩异同,今世将见新风向?


在汉宣帝时,为了进一步统一儒家学说,加强思想统治,于甘露三年 ( 西元前51年 )诏令萧望之、刘向、韦玄成、薛广德、施雠、梁丘临、林尊、周堪、张山拊等儒生,在长安未央宫北的石渠阁大会,讲论 “ 五经 ” 异同,并由汉宣帝亲自裁定评判。

历经激烈的辩论之后,在汉宣帝的强烈暗示和大力引导之下,大臣和博士们多数醒悟过来,普遍表示赞同 《 谷梁传 》对春秋的解释阐发和相应的观点。


汉宣帝此时表态,说自己更喜欢《谷梁传》的解释,于是设立 《 谷梁春秋 》 博士, 《 谷梁传 》开始大兴 。


西汉后期的 《 谷梁传 》大兴,是有新历史条件下深层次的政治背景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与《公羊传》相比,《 谷梁传 》强调礼乐教化,尊王而不限王,力主仁德之治,恰恰适应了西汉后期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汉武帝之后,随着大规模对外战争的取消,以及人民要求安居乐业和休养生息呼声的高涨,《 谷梁传 》的思想精神恰恰符合了时代的需要。

(2) 与《公羊传》的大义灭亲、坚决镇压乱臣贼子相比,《 谷梁传 》强调宗法情谊。这可以利用来缓和当时西汉统治阶级内部,特别是皇室宗亲之间的矛盾。这是《谷梁》学在汉代一度兴盛的又一原因。


比如:在解释《 春秋·昭公八年 》 “ 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 ” 时,《 谷梁传 》认为,称招为弟,不合王朝礼制,但《 春秋 》故意如此书写,是为显其恶行;用来讥讽陈侯的弟弟招,杀害骨肉之亲的极端残忍。这些思想都对宣帝的现实政治统治意义重大。


其实,细究起来,从西汉立国之初开始,出于政治需要,不断地发生皇室宗亲同室操戈事件。其中,《 公羊传 》思想和信奉 《 公羊传 》思想的人,都实际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汉宣帝身世可怜,自蒙其害。其祖父——汉武帝的太子——因江充一案全家遭害,当时还在襁褓之中的汉宣帝就下入狱中,在汲黯等人的保护下侥幸得生。后来又历经坎坷,才登基为帝。


在宗室内讧中深受其害的宣帝,追思祖父和汉武帝时代的家庭悲剧,也不想再让《 公羊传 》作为意识形态的主流思想延续下去。


所以,西汉自从汉宣帝之后,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宗室残杀事件发生。



综合起来说,《 公羊传 》 的思想适合开国之初,由乱入治之时;而《 谷梁传 》的思想更加温和,适合政治稳定和休养生息之时。


因此,每个时代都必须寻找或发明适合这个时代的思想理论与主流意识形态,这就是所谓的 “ 世异时移、变法宜矣 ” 。。以古鉴今,也许,今年开始,就是我们所处时代的新理论和意识形态全面形成及阐发的历史时期


届时,大家可以仔细体会其中的微言大义,即使一时半会我们难以理解,可也切不要轻率作出 “ 故意拔高、无用、折腾、换汤不换药 ” 之类的结论哦 。 。 。


仍然是集每段标题,打油诗一首结尾:

吾师趣联教文章,春秋三传有公羊。
单史细修定儒经,多传分释轻谷梁。
罢黜百家尊一统,微言大义强中央。
石渠阁会辩异同,今世将见新风向?


欢迎点赞和留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汉宣帝临死之前,召开的一场学术会议,结果却为汉朝续命两百年?
朱维铮:为何从汉武帝起周公身价陡涨?
桓公六年(2):春,正月,寔来(二)
《春秋左氏传》/左丘明
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集】 |左传(翻译、译文)| 儒家思想
​【觅经记】石渠阁:论辩五礼,《谷梁》得立(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