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读懂“暗示效应”,用行动影响思维与潜意识,逆天改命!
userphoto

2023.04.17 贵州

关注

​许多人都做过这样一个“梦”!

“如果我能回到当初,如果我能回到过去某个时间点,如果我能回到做某个关键时刻前——哪怕只有一秒钟……相信结果一定会与今天不同”!

如果我告诉你:即使回到当初,你还是会选择如今这条路,混成今天这般模样。你信吗?

不论你信与不信,朋友,这就是事实!大部分人其实改变不了任何结果。

我们总说“性格决定命运”,大概你会觉得这句话太笼统,那如果我说:

“你的潜意识决定了你的思维模式,你的思维模式再而决定了你的行为方式”。这样是不是就能理解了!

你做的所有决定或选择,无关时间,再重来一次你依然还是会这么选!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

尽管过程与形式会有些不同,但结果不会变。

有朋友可能就会说了:从前我太傻,太年轻,太年少,如今的我不同了,我“已经醒了”!

嗯,醒是醒了,大概还是不够彻底!

如果真的“醒了”,大概也说不出这般言语!

大概也不可能否定过去的自己——试图把过去的自己从自己的生命中剥离出去。甚至,一度贬低、嘲笑过去那个“无知”的自己!

两个问题!

1、过去的你,也是你,是如今的你的一部分,试图剥离,只能是自寻烦恼!

做了什么决定,和谁在一起,身处什么样的环境,留下了怎样的遗憾,最后怎么逃,又逃向了哪里……

这些东西都不会改变,但它会使如今的你懊恼或悔恨,这是必然!如果你偏要去想的话。

人生不论怎么选都不会如意:走东,你会好奇西边的风景;向西,你会“心痒难耐”想往东边走一走、瞧一瞧。

泰戈尔曾说: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

同样的道理!

如果你因为去往了东边而悔恨错过了西边的风景,必然也将失去东边的美景!

2、如今的你,成长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只与未来有关!

今天之前,你的潜意识里有一个“剧本”,你的一切都是按着这个剧本在走,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哪怕再重来,依旧不会变。

今天之后,你的潜意识里依旧有一个“剧本”,或是另一部不同的剧,或者和从前一样,这就要看你是“真的醒了”,还是“假的醒了”!

在“人性”专栏中,我们不断强调几个点:1、人偏爱自以为是;2、人总爱自欺欺人。

自以为是也好,自欺欺人也罢,都是“认知偏见”的结果,说好听点就是“不够客观,忽略事实”;说难听点就是“愚蠢无知,且不自知”!

认清现实,看见自我。才能走得更好,才能选择一条相对正确的路!幸福与否,也与此有关!

聪明人,从不否定过去的自己,而是会站在过去的自己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而是会承认命运与现实,而后昂首挺胸,自信向前!

不聪明的人会怎么样?

会陷入过去的回忆中,会因为内在的冲突而焦虑不安、而痛苦、而抑郁、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妄想症、社交恐惧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等。

自我疗愈最关键的点在于:懂得让自己静下来!

只要静不下来,不论向外如何寻觅,大概也难找到一个完美的方案解决自身的困惑。

许多人为了解决某个心理或性格上的问题,寻觅一生,终无所获,兜兜转转还是回到原点,就是从根本上没有意识到“静”的作用!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一切问题,说到底都是心的问题!

心静了,世界也就静了,所有的烦闷忧愁也就消失了;心安了,一切也都安了,生活也变得舒适与惬意。

只有“静下来”,你才能接纳潜意识层面那些不被满足的欲望、没有实现的价值!

也只有“静下来”,心中那些模棱两可的感觉、说不清楚的愿望,才能被引导到意识层面,才知道如何解决、从何处着手解决!

“接纳不能接纳的完美,才能改变不能改变的习性”!

读过我的“思维”专栏,你就知道这个“不能”,实际上也是一种“错觉”,是大脑机制的误判。

偏偏,我们许多人,都陷在了这种错觉之中,深信不疑,难以自拔!

注:本文5000余字,建议收藏,空闲时再细细品读!

潜意识——"暗示效应”

在人们的观念中,普遍存在这么一个“刻板印象”!

人,高兴了会笑,难过了会哭,想不开了会焦虑抑郁,想通了于是精神充沛……事实上,这些心理和表现,反过来同样适用!

人,笑了,就会高兴;哭了,就会难过;

焦虑抑郁,所以想不开;精神丰富,所以想通了;

逃避,所以恐惧;发火,所以愤怒;悲伤,所以无能;幸福,所以各方面条件越好越好……

大概你不能理解以上这些话,但这不重要!

能试着理解就试着理解,实在理解不了,说明目前的你不该知道这些问题!那么,顺其自然就好。

人的心理和躯体反应,以及“外在环境或表现”是相互影响的,且有追求“一致”的倾向!

微表情心理学中提到:你的内心,将真实的反应在你的每一个表情当中;任何一个表情或细节,时刻都在出卖着你的内心。

个体心理学中也有类似的表达:你内心的真实反应,藏在你的行为动作中;你的言行举止,无不在暴露着你的潜意识。

吸引力法则也明确表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眼中看到的就是什么样的世界;你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你终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类似的表达其实到处都有,只是有的人察觉了,并刻意自我控制,自我暗示,自我影响,把自己引导向心中想去的地方、想走的路。

还有的人从未察觉:或许只是当成一句“玩笑话”,笑一笑就忘了;也或许时常挂在嘴边,但从未放在心上。于是浑浑噩噩,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好比说:一个人,尽管内心再恐惧,但他只要昂首挺胸,就能把眼前的事情坚持做完!(如:阅读、演讲、表演、谈事等)

但如果他不能从外在使自己充满了自信,大概率就是望而却步或打退堂鼓。因为他的内心存在深刻的恐惧与自卑,必然会使他想要逃避!

再比如:一个人心中充满了悲伤,但只要他脸上挂着笑容,再讲上两个或冷或热的笑话,依然能给人一副充满了正能量的感觉,使人发自内心地随他一起笑。

还比如极端一些的情况:你这个人长得很凶,那么即使你“内在”再怎么胆怯、温柔,别人一样会怕你,一样会觉得你不好惹。

反过来,你长得很稚嫩,内心再怎么凶狠往往也镇不住人!

……

学会给自己输入正向的暗示,贴上正向的标签,你的生活就会向着“正”的方向越来越好,你也终将成为你想象中的模样,具有你想要的品质、特点或情感。

生活影响人没错,富裕的生活决定人的发展与前景也没错!

反过来,人影响生活,人决定了生活的发展与方向以及(精神或物质)富裕与否,一样没错!

心理暗示的根本目的,是把“潜意识”的内容引导到意识层面,通过改变外在的行为,影响内在的情绪或者看不见的“命运”!

例如:脸红心跳,这是内在的原发(生理)反应,不是说我们不想紧张、不想脸红、不想颤抖、冒汗,它就不会出现。

而是即使紧张、颤抖、慌张,也要硬着头皮去改变外在的行为——使自己看起来尽可能地大方、从容、自信。

例如:当众讲解PPT这件事,昂首挺胸,大胆发言,你就能把这件事完成。

但如果你不能鼓起勇气,没有“必死”的决心与信念,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魄力,外在行为与内在表现一致——唯唯诺诺、畏首畏尾,大概你就完不成这件事!

对于生理反应而言,我们要明白一件事:任何的压抑或掩饰都没有用,甚至会适得其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唯有直面它、正视它,你才能“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如何表现”,这也是困扰许多人的问题!

1、对于内在力量薄弱——自我价值感低,或者缺乏安全感、内心自卑的人来说:表现,永远比如何表现来得更加重要!

2、“你不需要去想如何表现”,这只会让你陷入焦虑情绪!

“你只需要表现即可”——哪怕这个表现会让人把你误认为是“精神病”,也无关紧要!

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在大街上自言自语,在人群中大声呼喊的人?

或者,是否遇见过对某个人死缠烂打的客户、推销员、小店老板?

不知道的,大概会以“这个人有病、这个人真不要脸”来描述;

知道的,就会说“这是在锻炼自己的胆量,是在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在预想即将到来的社交情况,是敬职敬业、尽职尽责,是为了生活而在尽力推销自己的产品”;

再或者,有人会说:他们接着“蓝牙耳机”,在打电话呢!

……

如何表现不重要,大可不必畏首畏尾、思前想后,尽可能地去“表现”就好!

敢,会,能,是表现的三个阶段,讲究的是“积累”!

先“敢”,在大量的练习中才能“会”,才能不抗拒、不恐惧、不逃避;最后才能自然而然、游刃有余。

该专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将会向你揭露心理学、精神学上的各种病症!

仔细阅读你会发现:一切心理障碍的根源就在于个体的“内在力量薄弱”:内向、自卑、胆怯。

因为内向、因为自卑,因为害怕,所以不敢表现,所以不能表现。

最后,只能逃避社会、回避社交,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以为是“自我保护”,殊不知,是“自我折磨”!

怕什么,来什么——“墨菲定律”

你想压抑敏感,就一定压不住;

你想压抑悲伤,就一定更加悲伤;

你想改变缺点,缺点必然就会一直都在;

你想纠正错误,错误必定也会一犯再犯。

……

我们总是太“敏感”,对许多事情都过分在意、过度解读,还总喜欢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但内心却又不允许自己存在“不完美”,于是压抑,于是悲伤,于是更加悲伤!

心理问题就是如此:越压抑,越悲观,最后就成了“灾难”,使得生活雪上加霜,使得情绪更加糟糕,心理障碍也愈演愈烈!

“接纳不完美,才能完美”!

如果可以,希望你把“活着”当成你一切行为的准则,就像“余华”说的一般:为了活着而活着。

敏感?那就让自己敏感好了,不纠结就好!

纠结?那就让自己纠结好了,不自责就好!

自责?那就继续自责下去好了,不沉迷就好!

沉迷?那就继续沉迷下去好了,还活着就好!

要死?朋友,你连死都敢了,还有什么是不敢的?还有什么是不能面对的?不要本末倒置!

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心理上的所有病症,从你“接纳”开始,也正在慢慢向着更好发展!不论你见与不见,是否觉知。

但如果你刻意压制、改变,事情就一直都在,“病”也一直不会好!

例如:躺在床上,你害怕失眠,你想早点入睡,你就越难入睡,甚至脑子还会越来越清醒!

例如:生了病,你想早些康复,往往病情就会越来越严重,如何吃药、求神拜佛都不管用!

再比如:你害怕贫穷,你想吸引财富,想出人头地,想锦衣玉食,想腰缠万贯……越想,往往也越穷!

还比如:你总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总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会让自己“掉了身价”……

你想要被公平对待,想要在他人面前获得应有的尊重,想让自己光环加身,想让自己备受关注,往往越想,就越没有,也越做不到!

……

“生活允许不完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认识!

不要试图通过大脑解决各种心理或生活上的问题,请让你的潜意识和思维被行动影响!

想没有用,动起来,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动,也不一定需要想,就像“仇人”在你面前,你根本不需要思考怎么报复,边上有什么就抡起什么往上砸就完了!

大脑向外界追求“安全感”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的“逃避”,身体也会做出“逃避反应”!

偏偏,大脑每时每刻都在需求安全感!

大多数人习惯向外求,小部分人习惯向内求。便也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当你回到了当下,在行动中重建自己的思维体系,安全感自然而然也就回来了!

你甚至能看穿大脑制造的骗局,你的自信度也会越来越高,生活也将越来越如意!

大脑只会误判本能的需要,制造一个又一个的骗局,使个体逃避现实、压抑本能!

压抑、逃避,就是大脑认为的“绝对安全”!

事实是:压抑与逃避,解决不了任何现实中的问题,唯有面对,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

面对,就要行动,而不是“原地空想”;

行动,也不是向他人寻求安全感,而是学会自己给自己安全感!

自我救赎——“关注当下”

在谈事情的时候,就专注谈事情;

在展示文档的时候,就好好解说;

在发表言论的时候,就好好发言。

……

全神贯注做好正在做的事情,不胡思乱想、不东张西望,就是“关注当下”!

是一种“自我救赎”的“正确行动”,区别于“脱离行动的向内空想”以及“向外、向他人寻求关注或安全感”!

为什么我们总是不能“关注当下”?

因为我们对自己“绝对的不信任”!

因为不信任,所以试图通过大脑去追求“安全感”,去“幻想”安全的感觉!

例如:转移注意力。

遇到不想面对的人,不想处理的事情时,我们会试图强迫自己转移注意力,忽略当下。

再比如:依赖。

我们总试图寻找一个可以依靠的人,在遇到困难时,这个人会向我们伸出援手,能让我们“坐享其成”!

显然,这样的人是不存在的!于是,许多人学会了“烧香拜佛”,渴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这就是一种“依赖”!

朋友,你应该知道,能帮助你的永远只有你自己,你才是你自己的“救世主”!

例如“强迫症”:你总是反复确认已经紧锁的门窗,已经洗干净的手脚,已经做完且再三确认过的工作内容……

因为你对自己绝对的不信任,所以沉浸在了幻想的“未完成”中,于是你只好不断确认,以满足自身的“安全感”!

再比如“依赖型人格障碍”:你总是不敢自己做决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人拍板才敢去做;什么事情你都想找一个参考,任何决定你都要参考别人的意见……

因为你对自己绝对的不信任,所以总渴望有一个“权威”的人或事,成为你的行动准则、参考坐标,只有如此,你才能放心、安心!当然,也能在犯了错时“推卸责任”!

……

朋友,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你应该知道,你所恐惧的许多事物,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它们只是你脑海里推演的“虚拟灾难”,而你却把大脑中的真实感受传送到了本体。

不信,你真的去做看看!

大部分事情其实你都能很好完成,小部分事情结果或许不如意,但绝对不至于天塌地陷。这就是事实!

愿你懂得“放过自己”:不要沉浸在大脑的“虚假幻象”中,伤春悲秋、难以自拔。天塌下来也不过如此,何况天没那么容易塌!

愿你醒了,“真的醒了”,成为那为数不多的小部分人。祝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催眠是通往潜意识的神奇大门
受益一生的5个心理学方法,赶紧实践起来!会让你变得越来越强大
不以情绪症状作为疗愈目标,觉知潜意识的真实,心理疗愈才能发生
心理问题是头脑被驯化的结果,要回归当下生活,重新驯化头脑思维
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 你却称其为命运
购物瘾、囤积癖,爽完又悔:5000字心理长文,深度剖析剁手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