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伤寒论》看桂枝汤


桂枝汤


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因配伍精妙、疗效确切、应用广泛,被后世誉为“群方之祖”,亦称“经方第一方”。






方剂解析
桂枝汤仅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五味药组成。方中桂枝辛温,解肌祛风,通调营卫;芍药味酸微寒,敛阴和营,活血通脉;桂枝与芍药相配,一辛一酸,一散一收,向外发散,向内收敛。炙甘草味甘,补脾益气,调和诸药;桂枝、芍药与炙甘草配伍,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外可调和营卫、祛风除邪,内可调和阴阳。生姜味辛性温,开腠解表,和降胃气,温中止呕;大枣甘温,益气补中,养血润液;生姜味辛入胃,大枣、炙甘草味甘入脾,辛甘化阳可和营卫、调脾胃;生姜、大枣、炙甘草三药合用,调脾胃、治中州。

本方虽小,却包含另外两个经方:桂枝、炙甘草相合,组成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能温通心阳,生阳化气,治疗心阳不足之心悸;芍药、甘草相配,组成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疏络益阴,补阴不滋腻,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

经方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灵活加减,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已有明确垂范:
①药量比例变化。如条文第117条增加桂枝的用量而成治疗奔豚气之桂枝加桂汤;第279条增加芍药的用量而成治疗太阴腹痛之桂枝加芍药汤。

②药味、药量增减。如条文第21条去芍药变成桂枝去芍药汤,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增加芍药用量,并加大黄而成表里双解之桂枝加大黄汤;以及增加生姜、芍药用量,再加人参而成治疗血虚外感之桂枝新加汤等。






原方应用
桂枝汤在《伤寒论》中的应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1.主治太阳中风证。

原文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这两条原文说明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为桂枝汤证的常症、常脉。

而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可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为桂枝汤证的主症、主脉,对比前两条原文可知临床上患者的证与候常有不齐,故临床只要见桂枝汤主证即可使用桂枝汤,不必要求症候齐全。

2.作为轻汗剂而发汗解表。

一般认为桂枝汤主治太阳中风证,不能用于治疗太阳伤寒表实证,如原文第16条“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此条脉浮紧放在症候首位,强调寒邪重且正气较强,而桂枝汤发汗较轻,病重药轻,故不能使用。

但原文中也有多条条文说明太阳伤寒证可使用桂枝汤,比如:
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此条脉象浮弱,提示体虚外感,虽是伤寒证宜用桂枝汤加减

第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及第45条“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此两条外感兼有大便不通,大便干有化热伤津之势,解表宜用桂枝汤轻汗解表,以防峻汗伤阴、化燥成实。

第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此条头痛发热兼有不大便,可是阳明内热证,也可是伤寒兼里实证,关键看小便情况,小便清利者则表证仍在,只能用桂枝汤微发汗。

第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此条已服麻黄汤发汗,伤寒证解后复发,宜用桂枝汤防止过汗伤津而致变证。

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此条阳明病脉迟,胃肠邪热渐盛,兼有表证者,只宜用桂枝汤轻剂。

第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此条太阴中风,脾胃虚弱外感者,不可峻汗,只宜用桂枝汤解肌发表。

3.治疗自汗证。

原文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此乃营卫不和常自汗出,宜桂枝汤调和营卫

第54条“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此条阵发性自汗出并伴有发热,脏腑无病,仅营卫不和,宜先其发作时服用桂枝汤治疗。

4.治疗大病后营卫不和身痛证。

原文第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及第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此两条无明显营卫虚,乃大病下利后,内证已平,营卫不和所致身体疼痛,宜用桂枝汤消息和解之。

此外,原文还论述了服桂枝汤后的不同情况及处理,如第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因病重药轻,患者服桂枝汤后出现烦躁,但无内热及阳虚见症,宜针药并用,杂合以治;第25、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此两条患者均是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但25条病机不变,可继续服用桂枝汤,以量变达质变,第26条已经出现烦渴等内热炽盛之证,则应及时更方。


总结


可见,临证当仔细诊察,在辨治准确的前提下,若患者病机未发生变化,可待量变而致质变,故无效亦不更方;若患者病机已变,则应及时改方。

临证运用桂枝汤也是如此,应灵活化裁、举一反三,如治外感病时,既可治有汗之中风,也可治无汗之伤寒;治杂病时,则可用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疾病。
原文刊载于《医师在线》杂志2019年6月10日第16期总第374期
张喜奎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博士生导师

全国中医高校名师

《医师在线》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

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福建中医药大学首届名医

福建中医药大学首届优秀导师

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

全国及省级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指导老师

国家中管局全国中医经典理论师资班授课教师

国家中管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

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伤寒论学科带头人

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治未病专科学科带头人

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第5、6届副主任委员及第7届名誉副主委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副会长

师承陈亦人、杜雨茂等中医伤寒大家,践行经方理论近四十载。主编、副主编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伤寒论》等教材7部,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出版专著12部。完成了一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等。
   值班编辑:吴王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伤寒论》心得
伤寒论习题及答案
庄礼兴教授运用方药经验(二)| 巧用桂枝汤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27
三部六病解读《伤寒论》马文辉《中》
《康治本方证药证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