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木芙蓉

化学成分:叶显黄酮甙、酚类、氨基酸、鞣质、还原糖反应。

 药理作用:1、抑菌:抑菌试验:花的水提取物,对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叶对溶血性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有人试验:花10%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伤寒杆菌、大肠村菌也有抑菌作用;叶10%浓度对上述5种细菌仅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2、抗炎:本品对小鼠巴豆油性全身性水肿、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趾肿胀及小鼠毛细胞血管通透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效。其作用不完全依赖垂体-肾上腺系统。

  性味:微辛、凉。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

 主治:肺热咳嗽,月经过多,白带;外用治痈肿疮疖,乳腺炎,淋巴结炎,腮腺炎,烧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用及用法:内服3-30g;外用适量,以鲜叶、鲜花捣烂敷患处或干叶、花研末用油、凡士林、酒、醋或浓茶调敷。

 临床运用:用于疖痈等化脓性感染—因本品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之功。本品花或叶外用。末成脓时用叶,可促使炎症消散;将成脓时用花,可使炎症局限;溃后用花,可抽脓拔毒,加速愈合。

  1、痈疖脓肿:(1)木芙蓉叶粉末加凡士林调成25%软膏,外敷患处。(2)鲜芙蓉花,捣烂如泥,敷患处。(3)芙蓉花研极细末,蜂蜜调敷。(4)芙蓉花、犁头草等分,研极细,调蜂蜜外敷。(5)芙蓉花、野菊花或叶等分,研细末,蜂蜜调敷患处。以上5方用于未化脓者可消散,已成脓者可促使早溃,初溃红肿灼热不退者亦可用。

  2、对口疽:芙蓉根、丝瓜叶、鱼腥草、蛇含、马兰共捣烂,酒调敷患处。 

  3、阑尾炎:用芙蓉鲜花或叶500g,加水1000ml,文火煎成500ml,1日分3-5次内服;外用芙蓉鲜花或芙蓉叶,加少许食盐捣烂敷局部,药干时再加煎剂湿润。

  4、小儿黄癣(瘌痢头):先用马尾松叶及杨柳细枝煎汤洗头,然后取芙蓉干根皮细末用麻油调敷,每日换药1次。

  5、脚癣:芙蓉取根皮研末,用50g浸泡在80%的乙醇400ml内,两天后过滤得药液380ml。另将苯甲酸钠120g及水杨酸60g溶解于95%乙醇600ml内(不能全部溶解,但不可过滤),再将上述芙蓉酊360ml加入药液内,所有未溶解的药物至此都有可溶解,即为复方芙蓉皮酊。涂药前,局部用温开水洗10分钟,擦干,以棉签蘸药液涂患处,干后,再涂1-2次,每日治疗3次,连用1周。

  6、带状疱疹:木芙蓉叶阴干,研细末,用米浆适量,调涂患处。 7、外伤出血:木芙蓉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8、烫火伤:(1)木芙蓉叶500g(鲜品加倍),加凡士林1000g,文火熬至叶枯焦,纱布过滤,制成碧绿色软膏。摊在消毒敷料上或制成芙蓉叶软膏纱布外敷。对于1度烧伤亦可直接涂搽。(2)木芙蓉花适量,麻油适量,将芙蓉花研末,麻油调涂伤口。若起泡溃破,调鸡蛋清涂患处。

  9、肺痈:芙蓉花20-30g,(鲜者30-60g),煎水服,加冰糖15g服。

  10、小儿高热不退:鲜芙蓉嫩叶适量,同鸡蛋1个,搅和煎饼,贴脐上,冷后再换。

  11、腮腺炎:(1)木芙蓉叶,同夏枯草捣烂,鸡蛋清调敷。(2)鲜芙蓉花或叶适量,野菊花叶适量,捣烂,加砂糖水少许,调敷患处。亦可用上药末,调红糖水,外敷患处。

  12、急性结膜炎:木芙蓉适量,研细末,水调敷太阳穴。

  13、血栓闭合性脉管炎,尚未溃烂者:芙蓉叶、菊花叶各15g,先将此2药研细末,加水与大麦适量共煮烂,捣成膏,在患处经隔蒜灸后,敷以此膏,每日换1次。

  14、宫颈炎:芙蓉叶90g,白毛夏枯草60g,研细末,每用适量撒于子宫颈,隔日1次。

  15、月经不止:芙蓉花,莲蓬壳等分,研细末,每用5g,每日1-2次,米汤调服。

  16、乳腺炎:鲜芙蓉花或叶适量,鲜紫花地丁适量,捣烂,加白酒少许,加热,于晚间敷患处。暴露乳头。17、胃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癌、皮肤癌:芙蓉叶散剂、粉剂软膏或煎剂10-15g,外敷或水煎服。18、肺癌:芙蓉叶、铁树叶各30g,泽漆15g,水煎服,日服1剂。

文献摘要:木芙蓉叶:1、《本草图经》:“敷贴肿毒。”2、《滇南本草》:“可箍疮出头。”3、《本草纲目》:“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4、《玉楸药解》:“清风泄热,凉血消肿。”5、《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外用接骨。”

木芙蓉花:1、《本草图经》:“主恶疮。”2、《滇南本草》:“止咳嗽,解诸毒疮。”3、《本草纲目》:“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木芙蓉花并叶,气平而不寒不热,味微辛而性滑涎粘,其治痈疽之功,殊有神效。近时疡医,秘其名为清凉膏、清露散、铁箍散,皆此物也。其方治一切痈疽发背,乳痈恶疮,,不拘已成未成,已穿未穿,并用芙蓉叶或根或花,或生研或干研末,以蜜调涂于肿处四围,串间留头,干则频换。初起者即觉清凉,痛止肿消,已成者即脓聚毒出,已穿者即脓出易敛,或加生赤小豆末尤妙。”4、《生草药性备要》:“消痈肿,散疮疡肿毒,理鱼口便毒,又治小儿惊风肚痛。”5、《分类草药性》:“治目疾,女人白带,补气和血。”6、《贵州民间方药集》:“通经活血,治妇科崩带之疾。”7、《本草推陈》:“外敷打扑伤,肿痛。”8、《上海常用中草药》:“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止痛。”

木芙蓉根:1、《滇南本草图说》:“敷疮。”  2、《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目疾,补气,和血,女人白带症。”  3、《岭南采药录》:“治乳痈,好酒煎服,即内消。”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解热毒,治臁疮及咳嗽气喘。”

  按语:木芙蓉原植物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以其花、叶及根供药用。性味微辛、凉。其叶与花功能清热解毒,排脓和肌,止痛止血,花尚能润肺止咳。其花、嫩叶及根皮临床主要用作外敷药,用于各种疮疡肿毒,如疖、痈、蜂窝组织炎、深部脓肿、急性淋巴腺炎等有显著疗效。本品敷后有清凉舒适之感,早期使用能消肿、止痛、促进吸收;中期及晚期使用能加速炎症之限及溃破排脓,随后硬结而愈;其次能治烫伤与跌打损伤。其花能治肺燥咳嗽、久咳、咳血、肺痈等症。 《本草纲目》尝谓:其治痈疽之功,殊有神效。近时疡医,秘其名为清凉膏、清露散、铁箍散,皆此物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春花
广佑公传草药——芙蓉花(轻松学花茶)||学堂日报10.27
木芙蓉的功效与作用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转载】
急性脓肿、痈当代妙方验方
《本草纲目》木芙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