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大师董廷瑶:儿科用药六字诀,治从内外五原则



小道按

一位儿科医生,一位国医大师,他将生命谱写成了一首首愉悦的儿歌,在儿童的世界里,叮叮咚咚,撰写了一曲中医“儿科用药六字诀”。让我们带着崇敬,一起聆听他对中医儿科事业的生命之歌。


想获取更多中医干货,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董廷瑶(1903年-2002年),号幼幼庐主。著名中医临床家、儿科学家。1903年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少年时随父学医,刻苦研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领悟颇深,常能引经据典临床发挥。熟谙《小儿药证直诀》、《幼幼集成》等儿科名著,取其精华,灵活运用。既精于儿科,又能旁及内科、妇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最终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术理论和治疗法则,成为“董氏儿科”奠基人。


董廷瑶一生行医80多年,诊疗上百万人次,精心诊治疑难危症,活人无数。他以精湛医术、高尚医德,为广大儿童的健康呕心沥血,在中医界享有崇高声誉,与北京刘弼臣有“南董北刘”之称。


董廷瑶的学术思想,主要是临床“证治九诀”(明理、识病、辨证、求因、立法、选方、配伍、适量、知变)、“推理论病”及“推理论治”的观点。在诊断上,特别重视强调儿科之望诊,其中尤以面色、舌苔、形态等为主要内容。他所提出的“轻、巧、简、活、廉、效”儿科六字要诀,是指导后辈之原则。


他还借鉴前人经验,提出了许多儿科疾病新的治疗法则,如对治疗外感热病的“开门逐盗”法、治疗小儿麻疹的“活血透疹”法、治疗小儿复发性肠套叠的“活血理气”法,创制“熊麝散”治疗腺病毒肺炎、“暖脐散”治疗小儿肠麻痹、“董氏定惊丸”治疗发热惊厥、“董氏镇痫汤”治疗小儿癫痫,等等,这些疗法对儿科疑难重症十分有效。


董廷瑶家学渊源深厚,年少精研医籍,深悟《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等医典的意义,加上70余年临床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再度升华,其理论更臻于完善。他指出,“父母育儿诚难,医师治小儿病尤难。因为小儿啼哭无常,疾病痛痒不能自诉,且脏腑柔弱,饥饱冷暖不知自护,易感外邪或内伤饮食,病则易寒易热,用药一或不当,变化突起多端。凡为医者应该以幼吾幼之心,推而及于他人之幼,将病儿当作自己孩子般爱护。看病时要专心一意,全神贯注,不能有丝毫懈怠。尤其小儿脏气清灵,药效敏捷,随拨随转,一有药误,祸患无穷也,所以峻烈之剂不可轻投。”为此他特别撰写了中医“儿科用药六字诀”告诫学生。


1.儿科用药六字诀


一曰“轻”。首先是处方应轻,如外感风寒,表实用麻黄汤,表虚投桂枝汤,一以散寒,一以和营,则邪祛表和,其热自解。若是感受风温风热,则投桑菊、薄荷、荆防、银翘之类辛凉解肌,疏化即可退热。此即轻可去实之轻也。其次是用量宜轻,小儿胃肠娇嫩,生长发育全赖脾胃生化之源,况百病以胃气为本。若药量过重易犯胃气,胃气一耗,能使胃不受药,于病不利又伤儿体正气。


二曰“巧”。古人治病每多巧思,往往于前医所用方中加药一味,即可获效。如徐灵胎治一呕吐患者,前医曾用二妙散不效,徐加茶子四两煮汤服之遂愈。此因其病为“茶积”,故用茶子煮汤为引经药也。董廷瑶教导学生说:“人参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在宁波行医时,曾治一富商之7个月婴儿,因泻剧而虚脱,已弃置于地。董廷瑶适路过其门,家长强请他进视,以决其死否。按腹尚温,诊脉不得,启口观舌则有啼声,知其虽脱未绝,即嘱购野山参一钱,家属购归急炖服。次日来报,儿已活矣。再经治疗得以回生,致谢不已。此人参活人之一事也。但服之不合其证,或不得其法,补药亦能害人。曾有一富孀子,年18岁,因出门创业,慈母意欲儿体健壮,因不谙服法,将家藏一两野山参一次炖服。自此胸闷烦扰不已,三昼夜不食不寐。其母焦急万分,急送医院救治,知是服人参致病,除补液以外别无他法。归家又求治于董廷瑶。董廷瑶嘱其急购生莱菔二斤,捣汁予服,连食两天,下大量宿粪。此因莱菔能解人参之补益作用,泻下之后病恙得以解化,困顿即祛,调理而安。此乃审因论治,巧思妙用又一事例也。


三曰“简”。医之治病用药切忌芜杂,芜杂则药力分散,反会影响疗效。有医者以为病之不愈,乃因药量不足,进而倍之,或以为药味不敷,也每增之,这是舍本逐末,犹如拔苗助长,适得其反也。董廷瑶强调,前辈名哲处方用药,每多三、五、七味,对证发药,虽危重之候,获效亦迅速。应之临床实验,确是如此。


四曰“活”。中医治病首重灵活。同一病也,既有一般又有特殊。如果见症治症,不分主次,不知变化,笼统胶着,甚或按图索骥,对号入座,慢性病或可应付,急性病则必误时机。幼儿弱质,病症变化更快,朝虽轻而暮可转重。医者当见微知著,病变方药亦变,则可减少误差,而操必胜之券也。


五曰“廉”。董廷瑶平生用药从不滥施昂贵之品,亦不以珍珠、人参、鹿茸来取宠于达官贵人或有钱富室,并且处处为劳动人民着想。由于处方价廉,往往令病家初多疑之,终则奇之。事实上医师治病,以草木之偏性,来纠正人身之偏盛,但求疗疾,毋论贵贱。只有力求价廉效高及时愈病,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病家。


六曰“效”。病人对医生的要求,主要是望其病速愈。医师为病人治疾,最重要的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处处有推己及人的想法,所谓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轻病人则驾轻就熟较易见效;重病人则因其变化多端而需思索周到,尽情关切,力求治愈。这也是医师应树立的崇高宗旨。然“效”之一字,不是唾手可得的,必须谙之于医理,娴之于实践,更须有仁者之心,灵变之术,方可无负于人民赋予的崇高职责。


2.治从内外五原则


董廷瑶在数十年临床中,素以疗效神速著称。当学生叩问原由时,他坦然告之,除勤学苦研经典外,还要多在临床磨炼,强调治病必求于本,探寻发病的原因,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内经》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对临床确有重要启示作用。


原则一:“从内之外者,调其内”。由于内部病因影响到外部发生病症,则内是本外是标,只要针对内因治疗,则外部因受内因影响所发生的病症自能痊愈。曾治杨姓少女,19岁,面目轻度黄染,胸闷纳呆呕吐,精神疲乏,由于病情增剧急诊入院。发热38.8℃,神志昏迷,狂躁不安,皮肤明显黄染,两侧瞳孔放大,对光反射消失,有肝臭味。血液化验检查:麝香草酚浊度试验8U,锌浊度试验6U,脑磷脂胆固醇试验阳性,胆红质4mg,黄疸指数45U,谷草转氨酶大于200,谷丙转氨酶大于400,尿三胆试验均阳性,非蛋白氮28.5克。诊断为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肝坏死、肝性昏迷。经西医用麸氨酸钠、激素、抗生素等抢救两天,效果不显,病情继续发展,昏迷不醒。第三天请董廷瑶会诊,辨证此系湿热蕴盛发为黄疸,且已化火蕴毒病变速剧,4天来邪热已传里,热结阳明,灵窍被蒙,神志昏迷,狂躁肢搐,肤目均黄,睛不了了,腹满便秘已有5天,小溲短赤,脉象数实,舌苔黄腻,舌质红绛,显系阳明腑实证。症情危急,非釜底抽薪,急下存津,难以挽救。急选大剂白虎合大承气汤直折泻火,再加紫雪丹辟瘟解毒。两剂药后,泻下深褐色宿粪大半盂,热势即退,神志顿清,面目黄疸渐退,目睛明了,且饥而索食,续进清利之剂而愈。董廷瑶解释:“这一病儿湿热火毒壅盛于内,已呈阳明腑实,火毒是本;神昏狂躁,黄疸是标,用泻实清里以去内热,热祛神清黄退而病愈。”


原则二:“从外之内者,治其外”。外因影响内部发生病变,则外因是病本,内部变化是病标。只需治疗外因,内部的病变豁然自愈。曾治两岁女孩翁某,咳嗽10天,发热6天,体温持续在39℃~40℃之间,收入病房。听诊:两肺有湿罗音。诊断:支气管肺炎。用抗生素后发现口腔溃烂及厌食,故停西药,转求中医治疗。患儿高热,舌红苔黄,口腔糜烂,汗出不彻,咳呛不畅气急,便闭,小溲短赤,脉数带浮。此乃风热犯肺,法当辛凉解肌,宗叶氏辛凉轻剂。药用淡豆豉、银花、连翘、黑山栀、黄芩、大力子、瓜蒌仁、杏仁、薄荷、芦根。两剂后得汗热清,咳嗽亦爽,舌红苔薄,便秘得通,小溲通长。肺热渐解,仍须清肺。药用桑叶、枇杷叶、连翘、大力子、杏仁、竹茹、芦根、橘皮、前胡、甘草。两剂后热平咳减,口糜亦瘥。再以清肺化痰和胃3剂而安。董廷瑶教曰:“这一病儿由于风热犯肺,邪从外入,外邪不解,肺热难清。故予辛凉解肌,汗出热清,咳瘥口和。”正符合第二条的内容。


原则三:“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病由内起发展至外部,恰遇外邪入侵,成为内外合邪的局面。在症状上似乎外病较重,但仍需从内因治本着手,然后再治外因的标病。徐姓女孩,14个月,因高热咳嗽而入院,诊断为支气管炎、佝偻病,曾用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等,治疗一周,高热虽降,低热不清,请中医会诊。患儿疳积已久,形销骨立,毛发焦枯,舌苔厚腻,便泄酸臭,腹部膨满,继因外感而发热咳嗽,迁延不愈。病因疳积在先,复感外邪而发热,法须以消疳健脾、扶元培本为主。选党参、焦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姜半夏、五谷虫、青皮、神曲、佛手。服药三剂,热退腹软,胃纳亦馨,咳爽神安。因形体仍瘦,便下溏薄,再拟扶脾以固其本,续服三剂,诸恙均和。董廷瑶认为病儿的发热咳嗽,虽由外邪引发,但疳积已久,则脾虚肺弱,抗御无力。表象上似乎外症较重,实际上内因是病本,外症是病标。西医用抗生素后高热虽降,低热不清,故仍需治疗内因本病,方能解决外因标病,扶正逐邪,也即符合第三条的内容。


原则四:“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即有外因影响内部的,先除外因再调治其内。乔某,女,3个月大,出生后持续泄泻,最多日泻20余次,大便如蛋花汤,有时色绿夹奶块,无脱水症,小溲亦通,舌苔薄润,形神较软,药治无效。因此考虑到泻在儿身,根在母乳,于是检查乳母的蹲踞、踝膝反射等,试验为阳性,知乳母有隐性脚气病存在,故儿患“脚气性泄泻”。遂令停乳,暂饮米汤,待泻愈后人工喂养。但久泻伤脾,先予温扶中土。药用炮姜、焦山楂、炒麦芽、煨木香、陈皮、焦白术、党参、清甘草,3剂后大便即成条。此病例外因致泻是病之本,内症泄泻是病之标。分析此类泄泻,婴儿病因不明,故诸药无效。婴儿消瘦,家长忧心如焚,到处求医。董廷瑶经过长期细察,最后悟出病根在母身,母乳导致婴儿泄泻,方获治法而愈。所以为医者不仅要学识渊博,更要有巧思灵感,触类旁通而有创新。


原则五:“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是说患者症状单纯,只有里证或表证,且发病后表证未影响到内部,或里证未影响到外部,只需针对目前主症进行治疗即可。


文章:董幼祺;王霞芳;封玉琳;丁惠玲;董继业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编辑:谭政 陆怿韵


“上医网”app(andriod版)正式上线,方便您在手机中更方便的寻找到——上医网。


【我们有点丑】

我们的力量还很弱小,我们的app还有很多不足,

页面太丑,使用不畅,ios版还在审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非遗 | 董氏儿科医术:儿科治病用药贵在轻灵
仁寿县一九六五年度中医学徒考试题四答案
董廷瑶(中医大师儿科泰斗) 小儿阳虚高热案(肺炎)
董廷瑶儿科临证“九要”浅识
名老中医经验集-董廷瑶
董廷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