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现代表达——中国舞剧的未来之路
userphoto

2016.05.01

关注


现在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达,全球化语境已经使得我们所要面对的创作元素、面对的观众开始越来越相似,但是越是地球村,自我文化的独特性才显得更加的重要。

在这种全球化的过程中,文化可以说是最为有利也是最为有力的工具,甚至是武器。我并不认为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只能被动的接受,全球化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西学东渐,也并非一味地只是“学习”西方“拿来”西方。

在我看来,地球村不是一个课堂,我们和世界的关系也不仅仅局限在老师和学生这一种关系上。世界变得越来越像一个俱乐部,而每个国家都会会员,如何能够获得尊重,如何能够和更多的人进行交流,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对于中国舞剧的未来之路上,我是思考是: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东方故事,展现东方审美,传达东方哲学。



世界听得懂的语言


现在绝对是一个有意思的时代,甚至旧有世界的很多规则和壁垒正在消融的过程之中,而新的规则和权威也还在逐步建立的过程之中。目前正处于一个动态成型的过程里,这个过程拥有无限的契机和可能性。

以语言为例,曾经由于日不落帝国的全球扩张,使得英语一度几乎已经成为了世界的通用语言。但目前看来,这并非唯一的可能,因为世界的格局正在变化,世界变得更加多元,也提供了更多文化生长发展的空间。




翻译软件



从舞蹈来说,我们一直使用了两套语言系统,其一是西方古典芭蕾的舞蹈语言体系,包括现在的现代舞语言体系其实就其根源也是源于芭蕾体系。

另外就是一套我们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建立起来的“我们的舞蹈语言体系”——诸如所谓的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等。

这套所谓的“我们的”舞蹈语言体系其实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我们的”,甚至我也不认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舞蹈语言体系”。他更像是一个翻译软件,将我们的舞蹈元素按照西方舞蹈语言体系的规则进行了翻译,

而这种翻译,在很多时候都并不是贴切的。这很像用翻译软件翻译中国的古典诗词,最好的结果是“形似”,语法正确,句子通顺,可惜的是,这种直译往往使得意境全无。


以现存的中国“古典舞”为例,在建国之初,我们舞蹈界的前辈们以巨大的热情和想象力,将东西方的两个身体文化的集大成者进行了组合,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而且在当时,也的确起到了非常正面和积极的作用。

这个创举就是所谓的中国“古典舞”——上半身是中国的戏曲(京剧为主)、武术,下半身是古典芭蕾。而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基本上是建立了一整套以西方芭蕾审美为标准的翻译体系,用这套翻译体系来翻译我们的民族元素,并形成了相应的教学、表演体系。这个体系也严重地影响了中国舞剧,直到今天。


很多时候,你都会感觉到这种“翻译”的生硬,所以在后来的“中国古典舞”体系中又开发出了“身韵”课,在我看来,这其实是某种程度的反思,我们的前辈在思考,东方的人体和西方的人体到底有哪些不同?东方的表达和西方的表达到底有哪些区别?

“身韵”好像一剂润滑剂,使得上身戏曲下身芭蕾的这个中国古典舞不再那么像个机器人了,他圆润灵活了很多。

但我想说的是,可惜的是,这种思考和尝试在后来变得更加的稀少,除去后来的敦煌舞派和汉唐古典舞学派又有些尝试之外,绝大部分的中国舞蹈界已经习惯和安然于这些语言和体系之中了。

而在这些舞蹈语言和舞蹈思维结构下的中国舞剧,无论如何看起来都好像一个西方舞剧的赝品。


就其根源来说,其实是文化属性的不同,甚至是冲突的。例如芭蕾美学讲究“开绷直”,这是西方的几何审美,基督教精神,骑士风度等等一脉相传的。而中国文化中讲求的是“圆曲收”,讲求的是留白,讲究的是意境。

所以各位没有觉得中国舞剧中大量古典人物都显得雷同而僵硬吗?因为塑造这些角色的语言就不是他们的“母语”。


东方的身体原本就和西方的身体不同,东方的身体文化也完全和西方的身体文化不同,西方身体文化的代表是以古希腊为代表的,

而东方的身体文化代表呢?作为东方最主要的大国,作为东方文明的源头国,可惜我们的身体文化却远远落后于印度、日本甚至是韩国。这是巨大的遗憾,也是巨大的契机。



寻找真正属于我们的语言


所以,在今天,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困难的,但是从根本上必须要去做的事,就是要重新寻找真正属于我们的舞蹈语言,建立真正属于我们的舞蹈体系,最后才可能打造出属于我们的舞剧作品,

而最终这些属于我们的舞蹈、舞剧作品才能够代表中国文化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对外输出,形成文化意识形态的对外输出,为我们在国际文化俱乐部中赢得真正的关注与尊敬。


这非常困难,但是这才是根本之道。台湾的云门舞集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他们就是我所说的这种可能性的一个最好案例,这也就是他们为什么会获得国际的认可,长期以来,成为代表东方舞蹈的一个制高点。


开发出属于我们的舞蹈语言是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学习借鉴西方的方式方法,但绝对不是毫无保留的全盘照搬。

第二步就是要让世界听得懂。这个层面,比起前面来说相对简单一点。因为这不是一个从无到有创造的问题,而是一个翻译技巧的问题,同时由于全球化的进程使得未来的年轻人生活的世界的相同性会越来越高,所以,很多新的语言,例如网络语言已经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共同语言。

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更加纯熟地掌握这些语言的技巧,从而能够使得他们为我所用,准确贴切地翻译表达东方文化的微妙和意境。


在舞蹈方面,主要体现在现代舞这个部分。而国内的现状是,过于依赖西方的现代舞,使得一种原本应该是工具的东西,原本应该是解放思想的方法论的东西,变成了另外一种所谓的传统、门派和桎梏。

这也与国内的英语学习非常相似,我们学成的英语往往完全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运用,如果我们学习了一种语言,不是增加了沟通的便利,反而是限制了我们的交流,那绝对是个南辕北辙的误会了。我们应该学习的是这种语言作为工具的使用,更高级的层次是学习如何制造工具。现代舞及其相关的思维模式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也极具潜力的“舞蹈工具”。

这些年无论是小的舞蹈作品还是大的舞剧,但凡创作者能够合理使用这种“工具”,最后创作出来的作品都能够出乎意料的有意思。所以,我们应该研究这些工具,未来才能生产和制造出更多的舞蹈工具来。



东方故事、东方审美、东方哲学


文化很多时候也很像时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物极必反,天道循环。西方文明在经历了近百年的飞速发展之后,终于开始了反思,因为他们突然发现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单纯依靠科学得以解释得以解决。

而这个时候,他们开始重新把目光投向了东方。所以我们也完全无需妄自菲薄,这里面其实不存在孰优孰劣的区别,就好像阴和阳,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而我们的问题是,我们得真正清楚我们自己拥有什么。


我曾经说过现在舞蹈的创作,其实是以今天为原点,所谓现代舞是以未来为题材为想象,而“古典”舞则是以过去为题材为想象。

由于古代舞蹈没有影像记录甚至也少有舞谱记录,使得我们中国的舞蹈,使得我们东方的身体更深层地藏匿于烟波浩渺的文化之中。

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具体怎么跳,怎么编,但是可以告诉你方向,可以告诉你方法。


我们拥有巨大的历史宝库,这宝库之丰富之巨大绝对超出你的想象,而如今我们舞蹈界对于这个宝库的利用基本处于连门还没有完全打开的地步

我的建议是我们应该进行断代史的研究,而研究的线索是美学,研究的方法是汉唐古典舞所使用的方法。

如果我们去看看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其实他已基本帮我们把这些功课的题目和内容都拟定好了,如果我们的院校,我们的业内人士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进行研究,就会觉得这宝库的奥妙。


但对于舞蹈来说,比较难的是,最后如何将这些美学的研究,这些感悟到的意象变成具体的舞蹈。

在这方面我认为舞蹈界最有益的尝试就是汉唐古典舞学派,他们考察学习汉画像等文物上的形态,进行提炼,提炼出造型,又根据当时的文化虚拟出造型与造型之间的流动,形成符合当时审美特征和审美气质的节奏和韵律来,从而演化出以历史为想象基础的舞蹈创作,其中的代表作就是风靡大江南北的女子群舞《踏歌》。


同样在如何体现东方哲学的方面,我们的古典文学其实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剧本原型,如果我们能够真正静下心来研读这些经典,真正摸索其中的东方智慧,再结合全新的舞台手段,我想我们一定会创造出很多惊艳世界的作品来的。

不信你去看看《牡丹亭》,几百年前我们就有了《盗梦空间》,不信你去看看《山海经》,那难道不是我们的魔兽世界吗?更不要提诸如四大名著这样的鸿篇巨著了。

但在对于经典文学的处理上,我们一定要谨慎,也一定要想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今时今日我们要以一个什么样的角度来重新解读这些名著,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排一遍,意义真的不大,如果仅仅是那样,我们不会比电影电视更具有优势。



未完待续




配图来源于伊朗摄影师 Hossein Zare




文章版权归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舞种的风格与个性-
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艺术人才资助项目《汉唐古典舞创作人才培养》学员心得分享(十四)
山高水长——谈孙颖的“汉唐古典舞”和他的当代艺术贡献
古典舞三大流派
古典舞剧《粉墨》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
中国舞蹈界顶级作品,惊艳全世界!错过真是太可惜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