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7常州一模作文解析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作文试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我们所处的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包容,然而特立独行要承受压力,在群体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塑造成他人希望的样子,甚至抛弃是非去换取归属感。

       材料从人文主题上看是讨论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当今包容的时代前提下,特立独行的人层出不穷,这些人在光鲜潇洒的背后,受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低调地混迹于人群中,不惜迎合群体,改变自我,甚至放下是非,以乡愿处事。

       题目贴合时代,直面矛盾,有一定的思辨价值。同时,指向性较为明显,用“甚至”递进一层,引导考生选择坚持独立思考,追求自我个性的角度来立意,从阅卷情况看来,几乎没有偏离材料的现象。

       学生围绕群体的要求和个体的独立之间的矛盾,大致从四个方面立论:

坚持自我,反抗群体意志;

离群索居,逃避群体意志;

改造众生,引领群体意志;

合理从众,融入群体意志。

        四种立意都有合理之处,其中选择第一种和第四种的学生最多。

       集中的问题是对几个核心概念的理解有失偏颇。

       首先是对“归属感”的理解,学生普遍对其做出了功利性的解读,比如认为这是趋炎附势,为了私利;或是为了立足社会,生活所迫;还有说是为了成功而积累人脉。其实归属感有其非功利性,它是人的本质需求,即被群体接纳的需求,这是从人的本能和“类”的本质生发而来。仅仅把归属感理解为低俗的利益需求,则文章没有“两难”,只能偏于一端,难得佳作。

       其次是对“压力”的理解,学生往往把压力看做不被群体接纳,或遭到迫害,或是无法获得社会资源。这些理解都有现实依据,但还不够全面,如亲人的期待,身份的焦虑,自我价值的确认等等,都可以算作压力的来源。压力不仅可以是消极的,也可以是积极的。

       还有对“是非”的理解,学生大多强调“心中的是非”、“是非之心”、“道德的底线”等等似是而非的说辞。其实语焉不详,甚至前后龃龉。可以让学生思考,是非观究竟是先验的还是经验的?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通过讲评的实践来看,学生是可以探究出是非观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同时也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将是非观的相对性虚无主义化,不要用变化的绝对性否定静止的相对性。

       最核心的概念是群体与个人之间关系。由于材料的倾向性比较明显,很多学生在线性思维的定式下,把群体看做个人的对立面,认为群体是压制个性的,是不利于个人成长与成功的。因此要反抗群体,逃离群体,视为洪水猛兽,但又意识到个人似乎也不能完全独立生存,便发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感。其实是学生对群体和个人的关系没有深入的思考。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群体的巨大作用,群体是人类生存的方式,是人类发展的保障。人必须以“类”的方式存在,因此,作为个人是群体中的个人,这是必须明确的。也是学生往往会忽略的。群体最初的目的是保护个体,那么个体为了维护群体的运行,必须让渡部分权利,这也是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因此个人与群体是共生的,是互相妥协的,是可以保持和谐的。

       但是群体在发展演变过程中难免会异化,变成压迫个人、束缚个人的存在。群体也有可能向着庸俗化的方向发展,如《乌合之众》中提到的群体的平庸,或是劣币驱除良币,走向低级,走向堕落。

       正因为如此,个人的特立独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才显得尤为重要,个人的独立思想能够对群体的偏离起到纠正的作用,从而保证群体的良性运转。

       总之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应该是互相博弈,互相妥协,互相成全。以群压人,则人亡群散;以人凌群,则群散人亡。道理不难理解,那究竟如何才能做到个人与群体的平衡、和谐地共存呢?

       想要阐释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借鉴严复先生转述的“群己权界”理论。群界即公共领域,在此领域内,个人要服从集体的意志(如法律、道德、校规等),任何人都不得凌驾于集体之上,其最高原则是民主,以多数人的意志形成的集体意志为旨归。己界即私人领域,在此领域内,个人只对自己负责,享有绝对的自由意志,任何集体和个人都不得干涉其自由(如择业自由、恋爱自由等)。只有将个人和群体的领域划分清楚,才能厘清关系,并行不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己界和群界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从现实来看,己界在不断扩大,这是众多特例独行的先行者不断斗争争取来的,也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标志。

       总而言之,个人是该同化于群体,还是该保持特立独行,不是一个零和的博弈,而是一个区分不同领域,可以兼顾并存的现实需求。在公共领域,个人应该符合群体的期待,以维护群体的凝聚,获得归属感;在私人领域,个人就要特立独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发展自己的个性,追求独立的价值。因此个人与群体只要能明确权界,互相理解和尊重,那么题目中所言的“两难”困境是可以也是应该得到比较完美的解决的。

公众号ID:jlzxzwxp

 

金中语文

    为学生立心,

    为教师立命,

    为语文继绝学,

    为教育开太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作文冲刺辅导‖徐州高三学生作文评点暨高考作文关键词解读以及结合关键词审题立意细化落实详细指导!
作文指导:群
期末作文|“我们”中的“我”
《浪潮》电影 评论
​火热的陪伴式学习直播,唏嘘的“播而不上岸”
20191031教学手记——作文究竟是怎样写出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