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人墓碑记》中“大中丞” 、“抚吴” ​二词考释辨正

《五人墓碑记》中“大中丞” 、“抚吴”  二词考释辨正

苏州甪直中学  陆强

摘要: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五人墓碑记》句“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中,“大中丞”、“抚吴”两词的注释翻译,普遍存在不当不到之处。本文通过对“大中丞”这一官职历代沿革的考察,以及对明代巡抚制度的探溯、职官别称的梳爬、相关督抚记录的检求,明确“大中丞”的真正指意,进而详辨“大中丞”与后文“中丞”之区别以及其中寄寓的作者用意。同时,又通过对明代巡抚设置特点、称谓方式的辨析,以及应天巡抚驻地的考稽,从而驳正“明无苏州巡抚”之论,并阐明“抚吴”的确切含义。

关键词:中丞、大中丞、巡抚、苏州巡抚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五人墓碑记》中,“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一句,配套参考书译作“当时以大中丞身份作苏州巡抚的是魏忠贤的私党毛一鹭”,对此,质疑、商榷、辨正者甚夥①,大较而言,问题主要集中在“大中丞”与“抚吴”两词的释义上。关于“大中丞”一词,论者多指出“中丞”即是都察院之副都御史或佥都御史,明代例为巡抚之加官。更有进而探溯与汉代御史中丞之相承相应关系者,论说可谓详备。然而,令人叹惋的是,对于“大中丞”一词中的“大”字,一概未作深究,等闲放过。那么,其中“大”字究竟当作何解?此处“大中丞”与后文提到的“中丞”有无差别?笔者以为,有必要一究底里。关于“抚吴”一词,有论者②以为译作“作苏州巡抚”实误,并据《明史·职官志》及《明实录》加以驳正,指出明代并无“苏州巡抚”一职,毛一鹭当时担任的实为“应天巡抚”,苏州不过是其辖地而已,并拟译为“当时以大中丞职衔(或身份)(做应天巡抚)巡抚苏州的人是魏忠贤的私党。”诚然,此说于史有征。但是,亦非全无可议之处。而其拟译,更有可商榷处。

清代巡抚,对下通常自称“部院”,其中的“部”,指的是“兵部”,而“院”指的是“都察院”,因为清代巡抚,遵循旧例,多半兼兵部右侍郎及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而所谓的“旧例”,即是肇始于明代的巡抚制度。据《明史·职官志》载:“巡抚之名,起于懿文太子巡抚陕西。永乐十九年,遣尚书蹇义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安抚军民。以后不拘尚书、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事毕复命,即或停遣。初名巡抚,或名镇守,后以镇守侍郎与巡按御史不相统属,文移窒碍,定为都御史巡抚,兼军务者加提督,有总兵地方加赞理或参赞,所辖多、事重者加总督。他如整饬、抚治、巡治、总理等项,皆因事特设。其以尚书、侍郎任总督军务者,皆兼都御史,以便行事。”又据清人梁章钜《称谓录·巡抚》载:“正统十四年,命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邹来学,巡抚顺天、永平二府、紫荆等关。景泰五年,命副都御史李宾巡抚顺天、永平二府。天顺元年,革不行。成化二年,复以佥都御史阎本巡抚顺天、永平,兼巡抚河间、保定。十七年,又命副都御史杨浚巡抚,增大名、顺德、广平凡八府。今巡抚之称中丞,盖沿于此。”综上可知,自明正统十四年以降,巡抚即多带都御史衔。而明代创设的都御史一职,其功能大体承继了汉唐以来的御史中丞以及治书侍御史之职。据《明史·职官志》载:“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而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载: “御史大夫……有两丞, 秩千石。 一曰中丞, 在殿中兰台, 掌图籍秘书, 外督部刺史, 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 举劾按章。” 又汉应劭撰、清孙星衍辑《汉官仪》卷上载:“治书侍御史:宣帝尝幸宣室,斋居而决狱事,令侍御史二人治书,后置,秩六百石。”前后对比,显然,都御史的“纠劾百司”、“提督各道”之职因袭自御史中丞,而“辩明冤枉”之职又承继自治书侍御史。而治书侍御史在隋唐时期,由于避讳的原因,又曾改称御史中丞,如《旧唐书·职官志》载:“贞观二十三年六月,改治书侍御史为御史中丞。”又《通典·职官》载:“御史中丞,旧持书侍御史也。初,汉宣帝元、凤中,感路温舒尚德缓刑之言……令侍御史二人持书,持书御史起于此也。……凡天下诸谳疑事,掌以法律,当其是非。”因此,统而言之,明代的都御史之职即可略等于汉唐的御史中丞。而古人受儒家思想熏陶,崇古情结浓重,言必称古,自不待言;典章制度,也喜以古况今。其中,尤以士人渊薮的官场为甚。难怪清人阮葵生曾感慨:“嘉、隆后士大夫文字好古,官名称谓概多从古称。”因此,都御史在当时官场上、士人间,通常习称为御史中丞或省称为中丞。如明人赵贞吉《与赵浚谷中丞书》、王九思《与中丞刘养和书》等。

明代的都御史,具体包括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左佥都御史、右佥都御史六种官职。如《明史·职官志》二《都察院》载:“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而这六种官职在当时是否都能通称为中丞呢?一般来讲,只有副、佥都御史才能被称作中丞,如明张志淳《南园漫录》卷九《都御史》载:“今之左右副都御史,即汉之御史中丞也。又谓之宫正。今之左右佥都御史,汉、唐、宋初无此官,故亦通称为中丞。”又明黄一正《事物绀珠》卷八《称谓部》上《都察院称谓类》载:“佥法、判法、中丞,三称佥都。”而左、右都御史通常被称作御史大夫,如明张岱《夜航船》卷六《选举部·官制》载:“左都御史,以其为御史之率,故曰御史大夫。”又清梁章钜《称谓录》卷一四《都察院》载:“左、右都御史。李日华《官制备考》:明初,设御史台,改中丞。不久,准汉御史大夫,设左、右都御史。”因为左、右都御史权位最高,相当于自汉以来的御史大夫。而据《明实录·天启五年》载:“正月乙亥,(升)大理寺少卿毛一鹭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可见,毛一鹭巡抚应天时,所带的宪衔是右佥都御史,因此,课文中三次称其为中丞确是名副其实的。然而,为何要在第一次称其为中丞前冠一“大”字呢?课文注释者及一般论者一概轻易放过,未作深究,完全没有给出可供参考的释义。笔者经眼所及,惟龚延明主编的《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中,在词条“大中丞”下有所涉及,原释义如下:“巡按御史别称,中丞加'大’,以更显其尊。明张溥《七录斋集》之《五人墓牌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此释义及引《五人墓牌记》中“大中丞”为例实是失当。首先,前文已述及,毛一鹭当时的宪衔为右佥都御史,而非归其统属的巡按御史(巡按御史即监察御史),因此,大中丞并不能指巡按御史。其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一句,从文法上看,乃是客观陈述毛之官衔职守,即所谓“史笔”也,自不必加恭维语;从句势上讲,后言“魏之私人”已暗寓憎嫌,如推尊其职位,何前褒而后贬?从情感上说,毛一鹭实乃酿成五人就义之首恶,张溥作碑记以旌扬五人,自必痛恨毛一鹭,焉能遣敬词而反抬其身价?综上种种,释义所谓“中丞加'大’,以更显其尊”云云并非。那么,大中丞之“大”字究竟作何解释呢?笔者以为,此处“大”字,实是称诸中丞中相对权位大者,在当时,具体指的是左、右副都御史。如明吴昭明等《五车霏玉》卷五《百官部·御史》载:“大中丞:左、右副都。”又明黄一正《事物绀珠》卷八《称谓部》上《都察院称谓类》载:“南宪、丞宪、佐法、大中丞,以上称左、右副都。”

然而,由此也疑窦顿生。前文已述,毛一鹭时任右佥都御史,在当时,可别称为中丞,但不可径称为大中丞。这又该如何解释呢?其实,毛一鹭巡抚应天期间,所带的最高宪衔并非右佥都御史,而是右副都御史。据《明实录·天启六年》载:“九月己卯,(升)巡抚应天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毛一鹭为南京兵部右侍郎。”  可见,毛一鹭在天启六年九月加兵部右侍郎衔时,所带宪衔已由右佥都御史进为右副都御史,而根据史传通例,往往以任职期间最高官衔来代指其所有资历,因此,文中在述及职守时称其为大中丞。由此也可推知, 后文两次称其为中丞,而不加“大”字,实有用意。其一,应是直陈其职,即当时毛一鹭犹是右佥都御史,故但称中丞。其二,暗示毛一鹭晋升原因。据后文可知,直至五人就义,毛仍为右佥都御史,而据明姚希孟《开读始末》载:“是年七月,弃吴民颜佩韦等五人于市。”又《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苏州府部》亦载。由此推算,毛之擢升为右副都御史,仅在八、九月间,料来当是处置周顺昌、颜佩韦等五人得力而被提拔。其三,春秋笔法,隐辨忠奸。周公被逮,五人就义,而所由使者却加官进位。前后相较,一字之著,而孰为忠义?孰为奸佞?不言自明。

“抚吴”一词,在文中是否只能译作“(做应天巡抚)巡抚苏州”,而不能如配套参考书那样译作“作苏州巡抚”呢?显然,此论未免偏狭。确实,据《明史·职官志》统计,共得巡抚之地三十一处,分别为:广东、浙江、福建、河南、山西、山东、陕西、四川、湖广、江西、广西、云南、贵州、凤阳、应天、顺天、保定、辽东、宁夏、甘肃、延绥、南赣、偏沅、宣府、大同、天津、登莱、安庐、密云、淮扬、承天,外加等同于巡抚的郧阳抚治及松潘赞理,总计三十三处③。由此而论,明代似乎只有应天巡抚,并无苏州巡抚。然而,所谓的三十三地巡抚,乃是明代定制常设之职,其中并不包括一时因事而遣的巡抚,比如嘉靖年间,为加强海防,抵御倭寇而增设的苏松巡抚,如《明史》卷十八《世宗本纪》载:“八月壬辰,苏松巡抚都御史曹邦辅败倭于浒墅。”又卷二百五《张经列传》载:“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又比如天启年间,为对付后金而专设的广宁巡抚,如《明史》卷二百五十九《熊廷弼列传》载:“乃进化贞右佥都御史巡抚广宁。”又《皇清开国方略》卷五载:“先是,六月己卯,明广宁巡抚李维翰遣通事一人、从者五人及前送书者一人至。”而在明代,巡抚诸府者,往往但称其首府,比如应天巡抚,其实巡抚的是江南诸府。如《明史》卷二百三《欧阳铎列传》载:“历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又卷二百二十三《朱衡列传》载:“三十八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苏州诸府。”又比如保定巡抚,其实巡抚的是保定、正定、河间、顺德、大名、广平六府。如《明史》卷一百五十九《陈泰列传》载:“三年,兼巡抚保定六府。”而上述苏松巡抚中的“苏”,其实指的就是苏州。如循上例的话,其在明代,完全有可能称作苏州巡抚。因此,我们不能贸然断言明无苏州巡抚之称。况且,所谓的三十三地巡抚,乃是《明史·职官志》中的官定称法,但并不能排除其在当时的官场、士林以及民间的其他称法。即以应天巡抚为例,其在明代又曾称为南畿巡抚,如《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九载:“适南畿巡抚周忱亦在京师。”又《明史》卷一百八十二《王恕列传》载:“遂命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畿。”还被称作江南巡抚,如《明史·食货志》载:“于是江南巡抚周忱与苏州知府况钟曲计,减苏粮七十余万。”又卷一百八十七《何鉴列传》载:“弘治六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江南,兼理杭嘉湖三府。”当然,也可称为苏州巡抚,因为据《明史·职官志》载:“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等府一员,……驻苏州。万历中,移驻句容。已复驻苏州。”可知明代应天巡抚长驻苏州,故而当可别称为苏州巡抚。如清陈鼎《东林列传》载:“苏州巡抚建于虎丘,曰普惠。”而其中的苏州巡抚,据《明史》卷二百四十五《周顺昌列传》载:“其地即一鹭所建忠贤普惠祠址也。”可知即是毛一鹭。又《四库全书总目·传记类存目·〈历代内侍考〉提要》载:“一公,天启末苏州巡抚一鹭之兄也。”由是言之,毛一鹭巡抚应天时,即可称为苏州巡抚。而苏教版配套参考书译为“作苏州巡抚”,可能也缘于此。

当然,基于严谨考虑,自可译“抚吴”之“抚”为“作应天巡抚”,或作动词“抚慰”、“巡抚”讲,但自不可兼有二义。像有论者译作“(做应天巡抚)巡抚苏州”,则“抚”字究属何义?因此,必作取舍。而若作取舍,笔者以为,当取前义。具体理由如下:首先,“抚吴”一词紧承“大中丞”之后,而“大中丞”乃述其宪衔,后自当接以职守为妥。其次,明天启时,应天巡抚早已成专任定制,此处大可不必追本溯源,作动词“抚慰”、“巡抚”讲。若循名责实,则明代知府、知州、知县之“知”字,皆当作动词“主持”、“执掌”讲,那么,凡遇此等官职,难道都译作“主持某府(某州)(某县)”吗?再次,若作“抚慰”、“巡抚”讲,则“抚吴”成动宾短语,即名词“吴”为动词“抚”之动作对象,且是其唯一对象。而根据史实,明代应天巡抚通常统辖江南十府,苏州府不过是其中一府而已,焉能以偏概全,悖于旧史?而若释作“做应天巡抚”,则“抚吴”成动补结构,即名词“吴”前省略一介词“于”,补入调整后,可译作“在苏州做应天巡抚”,如此,则苏州仅成为其驻地,而不再是其唯一统辖地。且前文已述,苏州确为应天巡抚之驻地,也完全符合史实。概而言之,译文若求信、达,宜译为“在苏州做应天巡抚”。

综上可知,关于课文《五人墓碑记》中,“大中丞”与“抚吴”两词,无论是课文注释者,还是一般论者,都难免有不当不到之处。故笔者不揣浅陋,勉力考释辨正之。当然,才识疏拙,舛谬之处,自是不免 ,恳祈于方家高明不吝指正。又前文偏于考证,行文难免繁琐,今撮其要,更次列如下,以期读者一目了然:

①明代的都御史兼具汉代的御史中丞和唐代的御史中丞(即治书侍御史)的职能,故可别称为御史中丞,或省称为中丞。

②明代的都御史包括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其中,一般只有左、右副都御史,才能别称为大中丞。

③《五人墓碑记》中,大中丞代指的是右副都御史,中丞代指的是右佥都御史。这两者的差别说明了毛一鹭巡抚应天期间,所带宪衔的先后变动情况,也由此暗示了毛一鹭晋升的原因和暗含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④在当时,应天巡抚应可别称为苏州巡抚。苏教版配套参考书译“抚吴”为“作苏州巡抚”自有其依据。

⑤根据原文语境及明代官制、史实,“抚吴”一词宜译为“在苏州做应天巡抚”。

注释:

①详见曹海东《关于<五人墓碑记>的一个问题》、陆精康《<五人墓碑记>献疑》、张志善《<五人墓碑记>词语注释析疑》、杨丽平《<五人墓碑记>一处注释之商榷》等。

②指杨丽平《<五人墓碑记>一处注释之商榷》一文中的观点。

③详见《明史》卷七十三《职官志二》。

欢迎大家留言

       本期微信将选出一则优秀留言,向作者赠送的是鲁迅文学奖历史散文精选集(或金陵中学新近一期《学生习作选》)——

    《东林悲风》

    作    者:夏坚勇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8年4月

公众号ID:jlzxzwxp

金中语文

    为学生立心,

    为教师立命,

    为语文继绝学,

    为教育开太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明代的巡抚制度
翦伯赞:释《儒林外史》中提到的科举活动和官职名称
巡抚
明会要 卷三十一 职官三 ~ 卷三十五 职官七
明清两朝的监察机构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三—— 金门寨村四门张氏文化(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