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篇文章帮你理清高中各类文言判断句

古代汉语的语法,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充分的文言阅读积累和专业知识储备才能学习、研究。这对高中生而言难度太大,也没有必要。所以,我们在此发布的系列文章,主要是站在高中阶段实用的角度去选择一部分基础知识进行讲解,所举例句也基本来自教材。希望这些文章,能够使同学们对古代汉语的语法有个较为明确的认识,对以后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帮助。

古汉语判断句的

结构特征和表意类型

陆平(南京市金陵中学)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这里说的性质分为两个方面:

语法方面: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

意义方面:判断句对主语代表的事物作出解释判断。

我们先从语法特征说起。

我们以一个典型的判断句为例: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翻译成现代汉语为

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子。

比较古今汉语,我们可以发现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结构特征:

1

现代汉语中,有判断词“是”在句中起判断作用,而古汉语不用“是”表示判断,而是用名词(“旧南阁子”)作谓语。

2

为了加强判断语气,在谓语的后面用句尾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

3

由于主谓均是名词,容易被误解为修饰限定关系,所以在主谓间作停顿,强调其主谓关系。在标点上,往往在加逗号表示停顿。

课本中类似的句子有:

李斯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先大母婢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要特别说明的是:所字结构,使“存”“为作”这样的动词名词化了;“大底”只是副词,不是判断词。

古汉语是没有标点的,所以为了强调这种停顿,往往在主语后加上“者”字强调停顿,形成……者,……也”的结构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要强调的是,古今汉语的差别在于有没有判断词。当句中有“是”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是判断词,而是“这”的意思。比如: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寡人之过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直不百步耳,亦走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苏轼《赤壁赋》)

“这”的意思也可以用“斯”“此”表达。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用兵之效也。(苏洵《六国论》)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诚后死者之羞也。(孙文《〈黄花冈烈士事略〉序》)

肯定判断不用“是”,但会用副词加强肯定语气,如“乃”“即”“唯”等。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下面来讨论判断句的表意特征

最简单的一种判断句,是用谓语对主语的性质进行判断,作出进行解释或分类,类似于下定义。比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其次常见的是因果关系。在较为复杂的复句中,谓语是在解释主语叙述的情况发生的原因。例如: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杜牧《阿房宫赋》)

用来表达结果和原因的分句有时不止一个,这就需要我们找到因果的切分点。这个切分点有时有“者”提示,有时没有。这种句子在议论的文章中往往是重要的逻辑结点,需要注意。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有些判断句表达一种主观认识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杜牧《阿房宫赋》)

死生,昼夜事也。(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还有些判断句表示比喻修辞。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并不是同一事物,甚至不属于同一类别,在逻辑上不能构成判断。但是通过判断句的形式,构成了比喻关系,类似于现代汉语修辞中的暗喻。例如: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霸》)

小练习

欢迎留言讨论

公众号ID:jlzxzwxp

钟楼语文

    为学生立心,

    为教师立命,

    为语文继绝学,

    为教育开太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人教版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 句式
2014年高考备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上)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小升初古文学习 需要巧记
怎样学习文言文(一) 欧阳思源
高中语文文言文完全复习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