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届南京零模小说阅读霍桑《亲情》文本分析

导语

这次南京市零模现代文阅读Ⅱ采用的是美国作家霍桑的短篇小说《亲情》,结构精巧,感人至深。命题者慧心妙手,剪裁得当。不过,当我看到所谓参考答案时,突然觉得自己做了假阅读,感觉又回到了三年前。

不过,三年前那篇小说就是个《故事会》的水平,题目出得再烂也无所谓,所以那篇指谬文章只算是吐槽甚至恶搞。这次的小说确实是好文章,值得好好讨论。

这次《参考答案》中的第9题答案可以认为是命题者对于小说情节的理解:

9.玛丽被深夜敲门声惊醒,意味着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走出悲痛;玛丽得知喜讯后,不知是梦是醒,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迷惘;玛格丽特在玛丽的泪珠下猛然苏醒,暗示在亲情的慰藉下将重新恢复原来的生活。(每点2分)

按此答案,文中梦到自己丈夫未死的是弟媳玛格丽特,而兄嫂玛丽得到的喜讯是真实的。

但原文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

可手刚一挨玛格丽特的脸就发抖,一颗泪珠也坠落到她的脸上,于是她猛然苏醒。

玛格丽特是躺着睡着的姿势,所以泪珠坠落到的当然是玛格丽特的脸。但后面猛然苏醒的“她”是不是玛格丽特呢?

现实中,我们不一定被脸上滴到的水惊醒,即使感到异常,也是缓缓醒来,不至于“猛然”。更何况上文的描述中,玛格丽特正在熟睡,“年轻的脸蛋儿红扑扑,樱唇半开半闭,露出生动的笑容”。

我门认为结尾“猛然苏醒”的是身为兄嫂的玛丽。

投票箱

情节架构

玛格丽特前面一直未睡,遇到客栈老板报信,再到后面玛格丽特想去告知嫂嫂但最终“没有惊动嫂嫂”,都是真实发生的。文章前面说“玛丽默默忍受伤痛,很快就坠入梦乡”,玛格丽特去玛丽房中看时,玛丽“脸上有平静的满足”,也是睡着的状态。

文章从“夜更深,玛丽猛然惊醒”开始,是对玛丽梦境的叙述。这里先写惊醒,而后听到敲门声又是“迷迷糊糊”,说明惊醒不是因为敲门声。那么这里的“猛然惊醒”是突兀的切换,是隐藏的虚实转换。粗看是由梦境到现实,实则是转入梦境。如果看未删节的原文,这里的伏笔更加充分:

夜更深,玛丽猛然惊醒,一场栩栩如生的梦把她带入虚幻的生活。不过,她只记得最迷人时,梦却醒了。睡意一如晨霭罩在她头上,好一会儿都不知自己身归何处。迷迷糊糊听到两三阵急促热烈的敲门声。

 原文先说梦醒,又说依旧有睡意,表面上是由梦到醒,其实是由梦入梦的层套梦境。我们也常常做这样的梦:梦到自己考上北大,突然被考试结束铃声惊醒,发现自己在考场上睡着,然后一惊之下,才真正醒来。

这篇小说的后半就是设计了这样一个梦中梦。开始的“玛丽猛然惊醒”只是玛丽脱离第一层梦境,这个梦醒于最迷人时,可能是梦到丈夫归来。结尾处的“她猛然苏醒”是玛丽彻底脱离梦境。

玛丽“猛然苏醒”的原因是梦中自己的眼泪滴到了玛格丽特的脸上,可能会弄醒玛格丽特,而让玛格丽特面对死亡与悲恸。梦中的这滴泪触及了玛丽的深层心理,足以使她从梦中惊醒。这比玛格丽特被滴到脸上的眼泪弄醒,更加合理。

环境描写

小说的环境描写也在暗示真实和虚幻的情节。

玛格丽特看到的屋外环境是这样的:

但见门前有盏灯笼,红彤彤地照着,灯光融入附近一滩滩水洼之中,而其余一切都被沉沉黑夜所笼罩。

玛丽看到的屋外环境则是这样的:

狂风暴雨已经过去,月亮高悬,照亮头顶破碎的云团,照亮脚下黝黑潮湿的房屋。地上那一滩滩的雨水,微风吹来,便发出扭曲的银光。

玛格丽特所见更接近真实的黑夜场景,玛丽所见则过于明亮,“月亮高悬”和“扭曲的银光”应该都是暗示梦境。

细节设置

一处细节也说明玛丽是处于梦境。

在明确为现实的叙述中,有一段对于房间门的交代:

两兄弟成亲时,收入微薄,仅够维持生计,所以只能住在一起,共用客厅,只对与客厅相连的两间卧室各自享有特权。两位未亡人,用柴灰盖住炉中余火,将一盏点着的灯放上炉台,各自回房。两间卧室的门都没关。两妯娌并未同时入梦。

之前关上房门是为了保护两对夫妻各自的隐私,现在两位丈夫都不在了,妯娌俩一方面无心关门,一方面互相为对方担心,所以不关房门,以便看得到对方情况。原文写得更具体:

两间卧室的门都没关,所以相互能看见对方卧室的一部分,以及未拉上帐幔的卧床。

后文玛格丽特得到喜讯后去玛丽那里,是这样写的:

她气喘吁吁飞一般奔向嫂嫂床边,可才到卧房门口又打住了。

再后面玛丽得到喜讯去玛格丽特那里,是这样写的:

打开她卧室的门,这门是夜来关上的,但没上闩。

显然玛丽所见的卧室门不是现实中的。

结局冲力

如果结尾揭示之前玛格丽特所见都是虚幻,就是在给出玛丽的幸福的同时撕破了玛格丽特的幸福,一喜一悲,此起彼伏,相互抵消,毫无意义。至于答案所说“暗示在亲情的慰藉下将重新恢复原来的生活”,完全是无中生有,反而说明,如果认为最后苏醒的是玛格丽特,文章是戛然而止、有头无尾的。

小说先写玛格丽特得到喜讯,让读者对之后玛丽所得喜讯毫无疑问,从而期待妯娌两团圆的结局。但结尾又用梦醒戳破玛丽的幸福,这才造成冲击效果。

主题推进

玛格丽特是个性格热烈急躁的人,她在得到喜讯后一度奔向嫂嫂床边,但到房门口又打住,决定明天再说。这是清醒中的理性控制住了急躁的性格,已能说明“亲情”的主题。

如果要把亲情的主题再推进一步,就只能向梦境推进。梦境是人潜意识的展示,能反映人的深层心理。玛丽在梦中仍在顾及弟妹的感受,最后梦的惊醒不是因为幸福来得太快,而是因为担心惊醒弟妹的美梦,说明对于弟妹的担心已经胜过对于丈夫的期盼,或者至少说明在梦中解除了失去丈夫的心理创伤后,对弟妹的担心已经成为第一位的了,这就把“亲情”这一主题推到了极致。

深层心理

霍桑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本小说创设的梦境也符合潜意识理论。

作为前追求者的斯蒂芬半夜去敲寡妇门,在现实中是很不合理的——他完全可以让他的母亲去报信。斯蒂芬在梦中出现,说明了玛丽在失去丈夫后,潜意识中期待伴侣角色的出现。但在梦中,玛丽对于斯蒂芬是严词拒绝的。而正因为是在梦中,更有力地说明了玛丽对去世丈夫的爱。当然,这一设计并不是本小说的重点,因为小说的主题是“亲情”而不是“爱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八种梦境预示大病降临,有这些情况的请一定要提前就医!
小说评介|《梦》的解析
霍桑小说改编影片《红字》
霍桑
玛丽玛格丽特 作品
如何评价小仲马的代表作《茶花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