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博“玉润中华”展和《鸿门宴》中的“玦”

高中经典课文《鸿门宴》中有“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的情节。课下注解把“玉玦”解释为“环形有缺口的佩玉”。但这种玦实为耳饰。在战国至秦汉作为佩玉的玦,是拉弓时戴于右手大拇指以钩弦之玦(又称为抉、韘(shè))演化而来。“玦”音同“决”,可表示决断、决绝。

这次南博“玉润中华”展中的多件展品,充分展示了耳饰之玦和钩弦之玦的区别,以及钩弦之玦的演变过程,可以确证《鸿门宴》中的“玦”是韘形佩。(本文中未注明出处的图片均摄自南博展览)

环形有缺口的玉饰多见于长江流域的史前文化遗址。因为这类玦有时出土于人头两侧,表明是用作耳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国古代玉饰文化的演变 中华博物 鉴藏讲座
古玉说·琳琅满目的装饰玉器
【鉴宝知识】礼仪玉和葬玉(下)
唐代玉器的主要特点
[转载]大起大落的秦汉玉器
古玉界:给没去过上博与南博的藏友过过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