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知丨李學勤:有關春秋史事的清華簡五種綜述(下)

四、《管仲》

 

《管仲》簡,簡長約44.5釐米,現存簡30支,但從簡的折損和文句銜接的狀況看,兩處應有缺簡,惟不能判定少了幾支。


簡文自首至終採取齊桓公與仲父管仲問答的形式,通篇共有十二組問答,也就是十二個小段。這些小段前後連貫,例如第二段桓公問:“仲父,起事之本奚從?”管仲答:“從人。”第三段桓公即追問:“從人之道可得聞乎?”管仲回答說:


從人之道,趾則心之本,手則心之枝,目、耳則心之末,口則心之竅。心不正則趾逴 ,心不靜則手躁,心亡圖則目、耳野,心圖亡守則言不道。


實際解答第二、三段桓公的問題。各小段間就是這樣有連續的關係,構成一篇闡述治國之道的論文。



《管仲》這一篇,不見於傳世本《管子》。眾所周知,傳世本《管子》一書,是經由西漢晚期的劉向編定的。當時劉向所撰敘錄說:


所校讎中《管子》書三百八十九篇,大中大夫卜圭書二十七篇,臣富參書四十一篇,射聲校尉立書十一篇,太史書九十六篇,凡中外書五百六十四篇,以校除複重四百八十四篇,定著八十六篇。


可知當時流傳的所謂《管子》書非常繁多。劉向所編的八十六篇本,到梁、隋時亡佚了《謀失》、《正言》、《封禪》、《言昭》、《修身》、《問霸》、《牧民解》、《問乘馬》、《輕重丙》、《輕重庚》等十篇;及至宋時,又亡佚《王言》一篇。清華簡《管仲》不合於現存《管子》,看其內容也不似《管子》亡佚篇目,應該是八十六篇之外的佚書。


仔細考察,《管仲》簡文同傳世《管子》的一些篇章還是有一定關係的。這表現在簡文中若干專用詞語,在本篇裏未作闡釋,卻見於《管子》書中。比如簡文第六段裏管仲說:


正五紀,慎四稱,執五度,修六政。


這幾個以數字標舉的範疇,簡文沒作解釋,我們讀不懂,但是“四稱”一詞確見於傳世《管子》。《管子》的“短語”部分有《四稱》篇,戴望《管子校正》云“四稱”“謂稱有道之君、無道之君,有道之臣、無道之臣” 。該篇也是桓公、管仲問答的體裁,與《管仲》相似,兩者彼此有關,是很可能的。

 

五、《子儀》

 

《子儀》簡,簡長約41.5釐米,現存簡20支,從簡的殘損和文句銜接情況看,有兩處缺簡,所失簡數不好確定。


簡文有關春秋時期一次著名戰役,即殽之戰。戰役經過詳見《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即秦穆公三十三年,晉襄公元年,公元前627年。晉國在殽(簡文作

)奇襲,全殲秦軍,是當時的重大事件。


《子儀》簡從秦國“既敗於殽”說起,篇首一段記述秦穆公在國內施行惠民政策,激勵大眾,重新組建軍隊,“取(訓僅)及七年,車逸(訓超)於舊數三百,徒逸於舊典六百。”按秦穆公在位共39年,這裏說的“七年”是他自殽之戰後的最後七年。


不過《子儀》的主要內容並不是概述穆公這七年的事蹟,而是集中描寫他在殽之戰後,爲了要對抗晉國,轉而謀求與南方的楚國聯盟,他將長期囚禁在秦國的楚國重臣申公鬥克(字子儀,簡文作子義)釋放,舉行隆重的禮儀送回楚國,以此向楚成王示好。簡文敘述的,便是穆公送行時的種種情節。


子儀被秦國俘獲,事見《左傳》僖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35年),傳文云:


秋,秦、晉伐鄀,楚鬥克、屈禦寇以申、息之師戍商密……秦師囚申公子儀、息公子邊以歸。


自那時到秦穆公送他歸楚,子儀的囚禁生活已經有12年了。


秦穆公送子儀歸楚,見於《左傳》文公十四年的追述:


初,鬥克囚于秦,秦有殽之敗,而使歸求成。


清華簡《系年》第八章講得更詳細些:


(晉)襄公親率師禦秦師於

(崤),大敗之。秦穆公欲與楚人爲好,焉脫申公義(儀),使歸求成。

 

大家知道,在殽之戰以前,秦、晉兩國曾多年交好,這時歸於決裂,秦國轉而求盟於楚,是政局的一大轉變,對後來的歷史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


《子儀》簡文所記穆公送子儀的具體時間是不難估定的,因爲秦、楚這次結盟,楚國一方是楚成王。這一點,文獻中有明確證據。一個證據是《左傳》成公十三年載晉厲公命呂相絕秦,書中云:


……是以有殽之師,猶願赦罪于(秦)穆公。穆公弗聽而即楚謀我。天誘其衷,(楚)成王隕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於我。


另一個證據是宋代發現的秦惠文王時的“詛楚文”,其中說:


昔我先君穆公及楚成王,是僇力同心,兩邦若壹,絆以婚姻,衿以齋盟,曰世萬子孫毋相爲不利,親仰大沈厥湫而質焉。


都表明結盟的是楚成王。按如前述,殽之戰發生於公元前627年,到第二年,即秦穆公三十四年,楚成王四十六年的十月,成王就被弑身亡了。因此,《子儀》穆公送子儀這件事,只能在穆公三十三年四月殽之戰到三十四年十月之間,是沒有疑問的。



在簡文裏,秦穆公對與楚結盟的政治目的,講得頗爲坦率。他說:“君及不穀專心戮力,以左右諸侯,則何爲而不可?”但是在送行典禮中,穆公和子儀多用詩歌和譬喻的形式,互相溝通和表達。從這一方面來說,《子儀》簡還可從文學史的角度來研究。這裏試舉歌詠中的一個例子,如下列幾句:


汧可(兮)非非,渭可(兮)滔滔,楊梄(柳)可(兮)依依,亓(其)下之

(浩浩)。


汧、渭都是秦國的河流。“非非”的“非”是幫母微部字,在此我認爲應讀爲明母同部的“浘”。《詩·邶風·新台》有“河水瀰瀰”,《韓詩》作“浘浘”,是形容流水盛滿之貌。這幾句詩歌,“非”、“依”押微部韻,“滔”、“浩”押幽部韻,用韻可以說是精嚴的。


 

本文原刊於《文物》2016年第3期

 


信息來源:中西書局

微刊小編:Manu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李学勤:有关春秋史事的清华简五种综述(下)
秦穆公的故事
【闲话春秋】之一百零二:千里袭人,未有不亡
秦晋殽之战经过
文言百练:左传·僖公三十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崤之战》左丘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