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元和小姐,你究竟爱不爱顾传玠?

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写她的故事。


她这一辈子,接近传奇,也近乎荒诞。


她叫凌海霞。



△凌海霞晚年照片


她是海门士绅凌见之的女儿,小时候,她一直不开口说话,被家里人当做哑巴。一直到九岁,她躲在阁楼里看书,看到一段动情之处,忽然大声读了出来——她被自己吓坏了,捂着胸口,久久看着后花园的花朵。


家里人一直觉得这位小姐太奇怪,但父亲是开明的士绅,坚持女孩子也要受教育,仍旧让她去念书。16岁,她勉强成为了小学一年级学生。大家想,认两个字,过两年就可以嫁人了。


然而两年内,她完成了小学毕业,然后又一口气上了六年师范学校。


她仍旧是晚熟而奇怪的女子,平时少言寡语,一转眼,她三十岁了。


三十岁的凌海霞,得到了一份工作——去苏州乐益女中当舍监。


乐益女中的校长很有名,乐益女中也出了四个很有名的学生,校长是这四个女生的父亲——张冀牖。四个女学生,便是鼎鼎大名的张氏四姐妹。


凌海霞很喜欢张家的女孩子们,“见他们灵巧活泼,深觉可爱”,其中,她尤其喜欢张家的大女儿张元和。



△1924年,左起为张允和、凌海霞、表婶和张元和


张元和那时15岁,比凌海霞小15岁。


张家四姐妹里,张元和的戏份大概是最小的。她如同一个大家闺秀一般,很少表露自己的情感。实际上,在张家,张元和是最受宠爱的。


作为长女,她吃奶一直吃到五岁。有一次,她和奶妈万干干坐在床上,她打了一下奶妈的手背,奶妈还了一下手,两人就这样你一下我一下,突然,元和跳下床,转身说“我上楼告诉大奶奶”,然后径直走出去上楼。带张兆和的奶妈慌了,对万干干说:“奶大姐,大毛姐(指元和)去告诉大老太,那还得了,她是大老太的眼珠子,你一定会挨骂的。”万干干说,元和不会真的去的。结果两个人一看,果然,元和在转弯处待着,等着她来拉自己。


张元和是张家的宝贝,在家里,她的玩具是最多最先进的。她很早就在学校里出了名,妹妹们都羡慕她,觉得她什么都好,什么都美。


认识凌海霞时的张元和,刚刚失去了最疼爱她的祖母和母亲,她渴望爱。而凌海霞对她的体贴与关心,张元和十分感动。她和凌海霞结为金兰姐妹,张元和喊凌海霞的哥哥凌宴池为干哥哥。


对于张元和来说,凌海霞是姐姐,也是母亲。



△张家四姐妹与父亲


但很快,乐益女中的其他老师们不乐意了。她们觉得凌海霞对于张元和的关心是怪异的(为什么怪异。。。。。我也不知道,我没查到内幕),反正,大家表示不愿意和凌海霞做同事。这时候,乐益女中的校长是韦均一,就是张元和的后妈。


张家四姐妹中,数张元和与自己的后妈关系最差,这能够理解。因为韦均一嫁到张家时,其他妹妹们年纪还小,但张元和那时已经是一个懂事的少女,后妈比她只大7岁。


张爱玲听到自己有后妈的消息时,第一反应是“那女人就在眼前,伏在铁栏杆上,我必定把她从阳台上推下去”,张元和的反应,可以理解。



△张家四姐妹与继母,右一位张元和


张元和那时只听凌海霞的话,而作为后妈的韦均一看到凌海霞,简直没有好气,面对同事对凌海霞的指责,韦均一顺水推舟,把凌海霞解聘了。


凌海霞回到故乡海门,父亲凌见之和兄长凌宴池出钱,给她捐建了一所以她命名、并让她当校长的学校。先设刺绣班和简师班,后发展为初中3个班,小学6个班,均收女生及部分寄宿生。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凌海霞是称职的。她设立青年妇女补习班,为贫苦失学女子教书,并且提倡勤工俭学,兼营饲养蜜蜂,增加学校收入。她慷慨解囊,以自己的积蓄资助贫苦女子入学。


但我确实也看不太懂她对张元和的那份感情。



△元和


1931年,张元和从上海大夏大学文学院毕业后,到北京读燕京大学研究院,住在凌宴池夫妇家里。父亲张冀牖把张元和叫回苏州,希望她回乐益女中教书。但是张元和与继母韦均一有隙,于是接受了凌海霞的邀请,到海门任教员。


这时候,张元和24岁,大家都在等着,这位著名的“皇后”(张元和在学校里的花名)会花落谁家呢?


凌海霞对张元和进行了非常严厉的管教,对众多追求张元和的男士全部阻挡在外,旁人进入张元和的房间,必须经过她的“政审”,审查通过才行。这样一来,张元和忽然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过了4年这样可怕的半囚禁生涯,张元和终于不干了,她递交了辞呈,回到了苏州,在一段时间里,她没有和凌海霞联系。但之后,两个人又恢复了关系。


1936年,回到苏州的张元和在昆山救火会的一场义演上,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叫顾传玠。



顾传玠


这不是张元和第一次见顾传玠,对于昆曲爱好者来说,顾传玠的名字是闻名遐迩的。事实上,她一听到义演上有顾的名字,立刻就打电话给父亲,因为当时顾已经离开舞台很久,而父亲最爱看顾传玠演的《见娘》。“父亲雇了汽车,带宗弟、寅弟、寰弟、宁弟及宁弟的家庭老师等,浩浩荡荡到昆山来欣赏昆剧。” 

  

在昆山的演出中,张元和两次登台,在两出不同的戏里扮演小生。顾传玠自然看到了她的演出。随后他上台扮演了两个最重要的男主角,即《惊变》中的唐明皇和《见娘》中的小官生王十朋。 据说,因为久不上台,顾传玠觉得很累,不肯多演一场。但后来,还是却不过情面,加了一出《太白醉写》。上台前,顾在台下背诵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个时候,他突然卡住了。元和就那样不由自主接了句:“一枝红艳露凝香……” 


这大概就是前世缘订。



△你们猜猜哪个是张元和,哪个是顾传玠


这天的《太白醉写》,张元和在台下看得如痴如醉。她说,当时高力士念完唐明皇的圣旨之后,扮演李白的顾传玠本来应该即刻登场。但他没有,一两秒的沉寂与莫名其妙的猜测之后,后场传来一声悠扬如金玉的,醉中带醒、醒时似醉的长拖扬转的“领旨”——正是这一声“领旨”,扣住了张元和的心扉。


昆山义演之后,顾传玠回到上海,张元和仍旧呆在苏州。两个人虽然有意,能够在一起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原因非常简单,顾传玠是戏子。


1937年“八一三”之后,上海危急,在四川的张允和给元和写信,催促她尽快来四川和家人团聚。张元和的回信是:


我现在是去四川还是上海一时决定不了,上海有个人对我很好,我也对他好,但这件事是不大可能的事。


这件事指的是结婚,这个人指的是顾传玠。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一个名门闺秀、大学生,和一个昆曲演员之间的悬殊地位,使他们的结合引起来自各方面的舆论,这确实给了张元和很大的精神压力。张允和的胆子历来不小,张兆和与沈从文是她撮合,卞之琳追求张充和,也是她居中调停,面对大姐的犹豫,张允和马上代行家长职责:


此人是不是一介之玉?如是,嫁他!


1939年4月21日,上海的小报上纷纷刊登“张元和下嫁顾传玠”。这一年,张元和已经三十岁了,她与顾传玠在上海大西洋餐厅结婚。由于张元和娘家人都不在上海,张元和邀请父亲的朋友、自己的老师胡山源作为介绍人,显然,她想遵守传统,渴望像正常人的程序那样与顾传玠成婚。生逢乱世,但他们内心安定欣喜。这一点,从当时两人拍摄的结婚照即可见一斑,很多人看了啧啧称赞:一对璧人。



△张元和夫妇结婚照


但家族中的许多人,仍旧反对这对夫妇的结合。周有光回忆过一件事:“我有一个非常有钱的亲戚,是上海一个银行的董事长。这位大银行家也是考古学家,自己在上海有一栋七层楼的房子,最高一层放的全是他的古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甲骨文。我和张允和结婚后就去上海拜访老长辈,受到了他的热情接待。我早年搞经济学,在大学教书,因此他很看重我。但是,张元和与顾传玠结婚后一起去看他,他不见,搞得张元和很尴尬。这个例子说明,张元和结婚晚就是因为封建思想严重的年代看不到艺术家的价值,看不起演员。” 


长期掉线的凌海霞在哪里?事实上,她非常反对张元和的婚事,认为顾完全配不上张元和。不过,张元和的婚礼,她终究还是参加了。



△左起:顾传玠、沈从文和周有光


张元和对凌海霞始终心存感激,婚后,她们依旧交往甚密。顾传玠换了很多事情做,炒股票、做经纪人,事业并未有多大的起色。这辈子,除了唱戏,他似乎什么也不在行。


1940年5月26日,张元和生了一个女儿。“手和脚都很漂亮。”顾传玠说,“女儿可贵,应以双玉为名,取名顾珏。”


在生女儿之前,张元和已经流产两次。来看望张元和的凌海霞说,张元和太辛苦了,应该好好坐月子。她提议把顾珏和奶妈带去她在上海的住所居住,让张元和好好调理身体。张元和当时也没想太多,就答应了。


然而,诡异的是,凌海霞再也没有把顾珏还给顾传玠夫妇。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她居然自作主张,将顾珏改名凌宏,并且叫孩子管她叫“爹爹”。


顾传玠非常恼火,据说张元和虽然“不以为然”,却对丈夫说,就算是送给海霞姐的礼物吧。后来,还是元和的婆婆劝他们:“女孩子长大总要改姓的,姓凌也无妨。”


1949年初,顾传玠前往海门调查地产状况,准备置办农场,养奶牛、养蚕、种植油桐,但计划很快因为战争形势而泡汤。在这期间,顾传玠忽然生出念头,决定要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他坚决要走,原因至今是个谜,就连张元和也未能完全理解,她的兄弟姐妹们都在此地,她不明白丈夫为什么如此坚持。


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随之而去。


张元和说,她一辈子,都受小时候母亲给她讲的《女儿经》影响,比如不爱说话,比如追从丈夫。



△张元和夫妇


去台湾的船票非常难弄,顾找到朋友上海卫戍司令,弄到了六张(据说每张一两金子)。当时凌海霞和顾珏因为火车路断,仪式没有成行。后来元和几次写信,催促凌海霞带着孩子到台湾,凌海霞都没有答应,原因是舍不得母亲。


是真的舍不得母亲吗?谁也不知道。


1956年10月,沈从文出差到苏州,他来看望凌海霞。这时候,为了养家糊口,凌海霞早就不办学校了,她先养“安哥拉”兔,不过兔毛长得不好,卖不出去,只好当菜吃了。凌海霞却一点也不沮丧,因为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正好没有肉吃。后来又开始种茉莉,花朵卖八角二分一两,计有二百朵。结果到了收购处,发现人家要的数量是定量的,多了只有送入垃圾堆,最后只卖了七百盆,其他的都送去垃圾箱。凌海霞接着养鸡,又养医院实验用的白老鼠,一房子小煤油箱搁得密密的,一千多只小白鼠在里面蹦跳,最后都失败了……


1962年,被改名为凌宏的顾珏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北京。1965年4月,凌海霞来北京,为的是顾珏的婚事——那时候,顾珏已经26岁,还未成婚。沈从文眼中的凌海霞,虽然年过七旬,依旧谈笑风生,游西山只想爬上山顶“鬼见愁”,因无人奉陪,只好作罢,后来还是到了碧云寺白塔顶上,气不喘,面不改色,不服老。待了半年,顾珏的婚事没有着落,凌海霞又回到了苏州。


1966年,凌海霞在苏州去世;同年,她最讨厌的顾传玠在台湾去世。

  

 而她当年几乎是半抢回来的养女顾珏,在分别31年后,才在美国见到生母张元和。


关于张元和与顾传玠的感情,为合肥四姐妹做传的金安平写道:“顾传玠去世三十五年来,元和对他的感情始终没有改变。她从来不会在背后说丈夫的坏话——我们甚至不知道他是否有什么坏习惯——而且她也从来不谈夫妻之间的私事……一谈到顾传玠,她总是坚持照着固定的脚本来讲,从来不被扰乱。她提到顾传玠时,多半与昆曲相关。”她不爱说自己和丈夫的故事,也许是源于作为一个闺秀的性格使然吧。据说,丈夫去世之后,张元和复出票戏,演的是《长生殿》里的唐明皇,演到“埋玉”一折,感慨不已:“我埋的不是杨玉环,而是顾传玠这块玉呀!”


有时候,我总是忍不住在想,她爱的究竟是顾传玠,还是昆曲。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



李舒 出品 | 微信号:shxsy2015

山河小岁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顾传玠与张元和 — 传之不朽期天听,玠本无瑕佩我宣
她与继母恶交,婚后两次流产,却将女儿送友人,相见时已分离31年
大姐张元和: 相逢曲苑花初发(二)
名门贵女张元和下嫁戏子顾传玠,闺蜜凌海霞却因嫉妒霸占独女31年
两度流产她终于产下一女,却被友人抢走,母女再见却已是31年后
张元和与顾传玠:走到一起或许只为昆曲,女儿被闺蜜抢占31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