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个辞了老总去创业的谁谁谁,现在做些什么呢?

辞职年年有,这两年特别多。无需刻意留心,每隔一段时间就能看到地产高管辞职创业的新闻。

“你生命的前半辈子或许属于别人,活在别人的认为里。那把后半辈子还给你自己,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这句话,或许能概括高管们离职时的心态。这些在业内早已功成名就的职业经理人,在事业高峰之际选择开辟另外一个山头。这是房地产最坏的时候,却是地产人创业最好的时候。

不打工,去创业

2015年初,万科高级副总裁、北京公司董事长毛大庆宣布离职创业。自毛大庆打出第一发子弹起,地产高管们的离职潮就拉开了序幕。

毛大庆与优客工场

后来的故事,就是一连串备受瞩目的房企大佬相继出走:前世茂副总裁蔡雪梅、前中海副总裁曲咏海、原阳光城总裁陈凯、原新华都地产总裁赵男男etc。

地产人创业的黄金时代,真的来了。

对职业经理人来说,地产这行无所谓上半场下半场。如果上半场打得很费力,下半场就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业绩压力有苦难言。如果一开始就建立起了大比分的领先,那么下半场就只是继续看着别人陪跑。当人人都在说中年危机,牛逼闪闪的想着要自我超越,陪跑的还不如利用手上现有的资源,自主创业杀出一条生路。

跳出行业来回头看,房地产的市场逻辑早已经变了。过去把房子盖完就行,现在房子不再稀缺,地产商自持的越来越多,原来野蛮生长的那套已经行不通了,现在讲究软实力。

拿了地建产业园区,光有产业园这个壳还不够,能找到合适的企业入驻更重要。要做商业地产,修个综合体很容易,盘活品牌店吸引客流不容易。自持的住宅已经不让卖了,把盖好的房子租出去并且盈利,才是真牛逼。

这些软实力和商业理念,都在一个个地产高管手里。个人离开组织后,同样能够迅速另起炉灶。

创业缺钱吗?这个时代不缺钱。空前的资产荒,缺的是好项目和好团队。投资一个靠谱的职业经理人,比投一块地来的回报要高得多。

有了资金支持,地产人创业就有了最后的助推力。行业内前困后堵,而行业外给了充分的土壤和空间,辞职创业水到渠成。

样本,还是标本?

地产人创业去了哪?从转型方向看,大家的选择惊人地一致。

互联网、金融,毫无疑问是地产人创业最受欢迎的两个领域。逻辑很好理解:互联网 大行其道,房地产业也无可避免,而在资本为王、规模致胜的时代,地产跟金融本来就相伴相生。

但是,这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创业走到最后,剩下的少之又少。有统计数据说,过去7年,诞生了几万个跟地产相关的创业项目,其中活了3年以上的,不到1/100。

最典型的一种失败是:过于迷恋互联网模式,毫无节制地烧钱。比如之前风行一时的社区O2O。基本上,O2O项目的思路大同小异:先靠烧钱把人拉过来,积累了用户再去考虑盈利模式。

这种思路只有一半靠谱。BAT同样是先有规模后有盈利模式,但BAT的核心费用是前期的研发费用,用户积累到一定规模后,边际成本基本为零。O2O完全不同,开始服务以后,每一单服务都要人工介入,配送、服务,这些成本会持续不断地产生,用户越多,需要的费用越多。钱都烧完了,盈利还只画了个饼。

活得好的创业项目,最少都有一个基础模式来维持稳定的现金流。比如联合办公或者青年公寓,本质上的优势在于可以用较低成本拿下空间,然后通过运营实现溢价;做房地产自媒体,也是在广告收入满足了创业者最基本的诉求之后,才有后面的社群变现。

相反,如果一开始就没想好怎么赚钱,可能永远都不能赚钱。

第二种误区是,创业者都希望尽可能做“轻”,试图通过平台整合房屋资源,不想有线下团队和资源,比如做房屋搜索引擎、做在线房产评估、做看房服务、做短租服务。

但是,大量的这种项目都不太成气候。房子不是标品,交易过程时间长而且复杂,只有线上没有线下的项目注定了很难成功。另一方面,中国的信用体系不够完善,所以airbnb此类在国外风生水起的模式,在国内就水土不服了。

避开巨头,就是机会

创业成功的那一小撮地产人,总能找出些共同特质。

在碧桂园、万科和恒大们的突飞猛进下,这些新创公司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深耕细分市场。如从万科离开的毛大庆创办优客工场,主攻联合办公和众创空间领域,盘活存量办公物业;从世茂辞职后蔡雪梅做Elab,主要研发的是基于C2B的整体房地产解决方案;曲咏海离开中海后选择介入创投。

蔡雪梅

房地产行业整体分工越来越细化,很多细分市场,巨头做不了或者不屑于做,这为地产人创业提供了原始的孵化环境。未来的地产企业,要么是几千上万亿的巨型房企,要么是区域性、或占据产业链条某一环的的小而美的企业,如长租公寓、新型办公、地产基金、地产大数据等领域都是这些地产高管创业的重要方向。

另一个不偶然的巧合是,创业者们圈子的力量,会激发出更多的可能性。

无论是毛大庆还是蔡雪梅,背靠大树好乘凉,老东家对他们的创业项目都有投资。毛大庆辞职创业,万科不仅要投资,还在北京某项目率先试行社区服务品牌V-LINK,而合作方正是毛大庆的优客工场。蔡雪梅辞职创办的新公司,据传也得到了世茂董事局副主席许世坛的投资。

再举一例,毛大庆在正式公布创业之前,就已经有天使投资找上门,两个月内签了10个项目,他身后的阵容堪称豪华:沈南鹏、李开复、汪静波、徐小平……有创投圈大佬加持,毛大庆在宣布创业之前,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毛大庆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一句话,“我(创业)没有失败的可能性。”在地产圈内的多年积累,其深厚的人脉关系和强悍的资源集聚能力,非普通创业者可比拟。旧资源与新资源的交叉,可能性无限大。

说在最后。离职创业,失败有之,标杆有之。每一个想创业的地产人,都需要扪心自问一句,是什么成就了自己,个人能力还是平台力量?找准自己的坐标,才不会登高跌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万科副总裁毛大庆请辞,要为创业者提供软硬件服务支持
联合办公变形记[2017房地产市场大预测]
邀来中国创投圈半壁江山,这两个地产老兵要洗牌众创空间
传毛大庆春节后将从万科离职 自述转型期CEO的3种活法
在“地产+”的路上,复星、首创、毛大庆都做对了什么
毛大庆:创业,根本停不下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