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电图:“零基础”到有序阅读
心电图、血气分析、胸片阅读是内科医生三大基本功。心电图是临床工作中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其操作技术与阅读技巧应为各科医生所掌握。然而,由于心电图术语繁多,又涉及复杂的心脏电生理知识,因此一直是医学学习的难点。
本文力求从最基本的心电图的波段含义开始入手,由浅入深地讲解概念,熟悉各个导联的含义,再了解正常心电图、基础异常改变、疾病特有表现。从而使读者能够从“零基础”入门,看懂简单的心电图。最后列表总结各疾病的特点,并提出一种心电图阅读顺序。
一.各波段含义(从P开始,依照字母顺序向后排,QRSTU)
1.P波:心房除极
【Ta波:心房复极,通常看不到,房室传导阻滞时可见】
2.PR段(实为PQ段):心房复极、房室传导
3.QRS波群:心室除极
第一个向上的波为R波(不是说最高的波是R波),R波左边为Q波,右边为S波。出现两个向上的波则第二个记为R’。若无向上的波记为QS波
超过0.5mV(竖5小格)大写,低于0.5mV小写
4.ST段:心室早期缓慢复极
【J点:QRS波群终末与ST段起始的交点】
5.T波:心室晚期快速复极
6.U波:产生机制未明
7.PR间期:心房除极至心室除极的过程
8.QT间期:心室除极至心室复极的过程
【“间期”包括了“波”和“段”】
【横小格为0.04s,横中格为0.2s,竖小格为0.1mV,竖中格为0.5mV】
二.导联
1.肢体导联:右臂(R)、左臂(L)、腿(F)组成了Ⅰ、Ⅱ、Ⅲ、aVR、aVL、aVF
(aVR反映右心室,其余左心室)
【aVF夹在Ⅱ、Ⅲ中间,因此图像介于Ⅱ、Ⅲ】
2.胸导联:“红黄绿棕黑紫”的顺序,组成V1~V6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平乳头)(右心室)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右心室)
V3:V2和V4的中点(室间隔、附近左右心室)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交点(室间隔、附近左右心室)
V5:左腋前线与V4水平(左心室)
V6:左腋中线与V4水平(左心室)
V7:左腋后线与V4水平(后壁)
V8:左肩胛线与V4水平(后壁)
V9:左脊旁线与V4水平(后壁)
V3R~V6R:V3~V6的右侧对称处(用于小儿右心病变)
三.正常心电图
(一)按波段
1.P波:
①方向:向量方向左、前、下,结合导联方向图,aVR向下,Ⅰ、Ⅱ、aVF、V4~6向上,其余均可。 V1可有双向P波,先右心房除极,再左心房除极
②时间:<0.12s(3小格)
③振幅:<0.3mV(3小格)
2.QRS波群:
①方向:Ⅰ、Ⅱ主波向上,aVR主波向下,其他肢体导联均可。V1、V2主波向下(R/S<1),V3、V4的R/S波振幅相等,V5、V6主波向上(R/S>1)。V1~6的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降低
②时间:0.06~0.10s(1.5~2.5小格)
③振幅:R波V1<1.0mV(2大格)、aVR<0.5mV(1大格),否则右心室肥大。R波V5<2.5mV(5大格)、aVF<2.0mV(4大格),否则左心室肥大。QRS波群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绝对值相加在肢体导联不应都<0.5mV,胸导联不应都<0.8mV,否则为低电压
3.ST段:上抬(等电位线至ST上缘)、下移(等电位线至ST下缘)都不超过0.1mV(1小格),V1~V3上抬可稍高
【有些正常人某些导联J点抬高,紧跟高耸T波,称早期复极,如上图V2~4】
4.T波:
①方向:Ⅰ、Ⅱ、V4~6向上,aVR向下,其余均可。若V1向上,其余胸导联均应向上
②振幅:在胸导联可高达1.5mV(3大格)
5.U波:T波后0.04s(1小格)内出现的小振幅波(<1小格),方向与T波一致,V2、V3明显
6.PR间期:时间0.12s(3小格)~0.20s(5小格)
7.QT间期:时间0.32s(8小格)~0.44s(11小格),校正的QTc=QT/√RR
8.PP或RR间期:0.6s(3大格)~1.0s(5大格)
(二)按导联
Ⅰ:都为正向
Ⅱ:都为正向,各波振幅大于Ⅰ、aVF
aVR:都为反向
V1:QRS主波向下,R波V1~V6递增;可有双向P波;T波若正向,V2~V6的T波皆应正向
V2:QRS主波向下,T波可能高
V3:R波与S波振幅大致相等,T波可能高,U波明显
V4:R波与S波振幅大致相等,P波、T波正向
V5:都为正向
V6:都为正向
四.基础改变
(时间延长主要为传导阻滞,振幅增大主要为器质性肥大)
1.P波:
①方向:逆行P波:aVR向上,Ⅱ、Ⅲ、aVF向上,表明异位起搏
②时间:>0.12s(3小格),左心房肥大、房内传导阻滞
③振幅:>0.3mV(3小格),右心房肥大
2.QRS波群:
①时间:>0.12s(3小格),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室内差异传导、室性起搏)
②振幅:
R波V1>1.0mV(2大格)、aVR>0.5mV(1大格),右心室肥大
R波V5>2.5mV(5大格)、aVF>2.0mV(4大格),左心室肥大
QRS波群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绝对值相加在肢体导联都<0.5mV,胸导联都<0.8mV,为低电压
③病理性Q波:时间>0.04s(1小格),振幅>1/4 R波,表明心肌梗死及其他
④电轴:目测法看Ⅰ、Ⅲ导联,尖对尖(Ⅰ下Ⅲ上)电轴右偏,背对背(Ⅰ上Ⅲ下)电轴左偏
电轴偏向包括有如下含义:
心室肥大:左室肥大电轴左偏,右室肥大电轴右偏
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电轴左偏,左后分支阻滞电轴右偏
心室肌坏死硬化:电轴偏向正常心肌(病变心肌的反方向)
⑤钟向转位:V3、V4 R/S波振幅相等,V1~V6的R/S逐渐增大
当V1、V2 R/S波振幅相等,为逆钟向转位,左室肥大(都变成左室的图形)
当V5、V6 R/S波振幅相等,为顺钟向转位,右室肥大(都变成右室的图形)
3.ST段:
ST段压低,为心肌缺血、心肌损伤,及低血钾、洋地黄、预激综合征等
ST段抬高且弓背向上,为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室壁瘤
ST段抬高且弓背向下,为急性心包炎
4.T波:
①方向:T波倒置:Ⅰ、Ⅱ、V4~6的T波向下,<0.5mV(1大格),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T波深倒置:0.5mV~1.0mV(2大格)
T波巨大倒置:>1.0mV(2大格),肥厚型心肌病、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等
②振幅:T波低平:<1/10 R波,心肌缺血
T波高尖:高血钾、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急性心梗进展期
5.U波:出现在非V2、V3导联,低血钾
6.PR间期:
PR间期延长:>0.20s(1大格),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缩短:<0.12s(3小格)预激综合征、房室交界性心律
7.QT间期:
QT间期延长:男>0.45s(11格),女>0.46s(11格半),长QT综合征,及心肌缺血损害、心室肥大、室内传导阻滞、低血钾等
QT间期缩短:<0.39s(10格),短QT综合征,高血钙、洋地黄效应等
五.心电图诊断疾病及临床意义
1.心房肥大:
①右心房肥大:先心病法洛四联症、房间隔缺损,肺心病
②左心房肥大:二尖瓣狭窄等
③双心房肥大:先心病、扩张型心肌病
2.心室肥大:
①右心室肥大:肺心病、二尖瓣狭窄、肺动脉狭窄、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
②左心室肥大:高血压、冠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病变、心肌病
③双心室肥大: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疾病、扩张性心肌病、室间隔缺损
3.心肌缺血:
①心脏病:冠心病、冠脉夹层、冠脉炎、心肌桥等
②非心脏病:贫血、缺氧、甲亢、嗜铬细胞瘤
【心内膜下心肌比心外膜下心肌易缺血,左心室比右心室易缺血】
4.心肌梗死:
①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冠脉完全堵塞,ST段抬高
②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冠脉部分堵塞,ST段不抬高,肌钙蛋白升高
③不稳定性心绞痛:冠脉部分堵塞,ST段不抬高,肌钙蛋白不升高
【冠脉血栓堵塞后20分钟开始不可逆损伤,左心室壁内1/3;3~6小时透壁性梗死】
5.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高钾血症
6.药物效应:洋地黄效应、洋地黄中毒
7.起搏器
8.心律失常:
①窦性心律失常:窦速、窦缓、窦性不齐、病窦综合征
②期前收缩(早搏):房早、室早、交界早
③室上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动过速
④室速
⑤扑动与颤动:房扑、房颤、室扑、室颤
⑥房室传导阻滞:一度、二度(莫氏Ⅰ型/文氏、莫氏Ⅱ型)、三度
⑦室内传导阻滞:右束支、左束支、多分支
⑧预激综合征
⑨逸搏、逸搏心律
六.简明疾病表现(只挑选最特异表现)
1.心房肥大:
①右心房肥大:
P波高于0.25mV(2格半),看Ⅱ,称“肺型P波”(时间延长被左心房除极掩盖)
V1可出现双向P波
②左心房肥大:P波时间>0.12s(3小格),看Ⅱ,称“二尖瓣型P波”
③双心房肥大:时间振幅都>3小格,V1出现双向P波
2.心室肥大:
①右心室肥大: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V5、V6 R/S波振幅相等)
振幅R波V1>1.0mV(2大格)、aVR>0.5mV(1大格)
②左心室肥大:电轴左偏,逆钟向转位(V1、V2 R/S波振幅相等)
振幅R波V5>2.5mV(5大格)、aVF>2.0mV(4大格)
③双心室肥大:R波V1、V5振幅均增大
3.心肌缺血:
①稳定型心绞痛(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暂时性ST段压低
②变异性心绞痛(透壁性心肌缺血,由冠脉痉挛所致):暂时性ST段抬高,随后T波倒置
4.心肌梗死:
①基本改变:缺血→损伤→坏死
⑴缺血:先心内膜下心肌,对侧高尖T波
再心外膜下心肌(透壁性),本侧T波倒置
QT间期延长
⑵损伤:本侧ST段抬高
⑶坏死:本侧病理性Q波
②分期改变:进展期/超急性期(<6h)、急性期(6h~1周)
愈合期/近期/亚急性期(1周~1月)、陈旧期(>1月)
⑴进展期:T波高尖(缺血)→ST段斜形抬高(损伤),并与T波相连
⑵急性期:病理性Q波(坏死)、ST段抬高(损伤)、T波倒置(透壁性缺血)
⑶愈合期:病理性Q波不变,ST段抬高渐回落,T波倒置渐浅
⑷陈旧期:病理性Q波不变,ST段及T波正常,也可能T波低平或持续倒置
③定位:
导联
定位
供血冠脉
导联
定位
供血冠脉
Ⅱ、Ⅲ、aVF
下壁
右冠脉或回旋支
V1、V2
前间壁
前降支
Ⅰ、aVL、V5、V6
侧壁
前降支的对角支或回旋支
V3、V4
前壁
前降支
Ⅰ、aVL
高侧壁
前降支的对角支或回旋支
V1~V5
广泛前壁
前降支
V5、V6
前侧壁
前降支的对角支或回旋支
V7~V9
正后壁
回旋支或右冠脉
④不稳定性心绞痛:ST段压低
⑤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段压低,超过12小时;可伴T波倒置;不出现病理性Q波
5.电解质紊乱:
①低血钾:
⑴U波增高,或TU融合、双峰,看V2、V3导联
⑵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
⑶QT-U间期延长
⑷严重低血钾可伴频发多源性室早、尖端扭转型室速
②高血钾:
⑴钾>5.5mmol/L,QT间期缩短,T波高尖
⑵钾>6.5mmol/L,QRS波群增宽,PR间期延长(>1大格),R/S变小,ST段压低
⑶钾>7.0mmol/L,P波增宽、振幅减小
⑷钾>8.5mmol/L,P波消失
⑸钾>10.0mmol/L,QRS波群缓慢、越来越大,甚至与T波融合为正弦波
⑹高血钾可引起窦缓、停搏、室颤等
6.药物效应:
①洋地黄效应:QT间期缩短,ST-T鱼钩样改变
②洋地黄中毒:二联律/三联律室早、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
7.起搏器:具起搏信号,为短暂(<1小格)、与基线垂直的线状信号(钉样)
七.心律不齐表现
1.窦性心律失常
①窦性心律:激动起于窦房结:aVR向下,Ⅰ、Ⅱ、aVF、V4~6向上
②窦速:窦性心律,PP/RR间期<0.6s(3大格,100次),罕有超过180次/min
③窦缓:窦性心律,PP/RR间期>1.0s(5大格,60次),罕有少于40次/min
④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相邻PP/RR间期差异>0.12s(3小格)
⑤窦性停搏:长时间无P波,长PP间期与正常窦性PP间期无整数倍数关系;可有逸搏
⑥病窦综合征:窦房结病变致其功能减退
⑴持续窦缓,PP/RR间期>1.2s(6大格)
⑵窦性停搏
⑶窦房阻滞
⑷慢快综合征:窦缓与室上速交替出现
⑸双结病变:累及房室交界区,窦房阻滞+房室阻滞
2.期前收缩
①房性早搏:
⑴提前出现P'波,PR间期>0.12s(3小格)(房室交界处仍在不应期)
⑵QRS波群形态正常
⑶不完全代偿间歇: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波间距<正常两倍PP间期(房早的异位起搏处距窦房结近,可影响窦房结)
【若房早P'波形态不一,联律间期不等,则激动来自不同处,称多源性房早,往往是房颤先兆】
②室性早搏:
⑴提前出现QRS波,>0.12s(3小格)(室内传导较缓慢)
⑵T波方向与主波方向相反(从异位起搏处开始复极)
⑶完全代偿间歇: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波间距=正常两倍PP间期(室性起搏不影响窦房结)
【若QRS波群形态不一,联律间期不等,则激动来自不同处,称多源性室早,易引发室速、室颤】
③交界性早搏:发生在房室结、希氏束
⑴提前出现QRS波群,形态正常
⑵QRS波群之前或之后出现逆行P'波,或与QRS波群重叠
⑶大多为完全代偿间歇
3.室上性心动过速:
①PP/RR间期0.24s(6小格,250次)~0.4s(2大格,150次),突发突止,绝对规则
②QRS波群正常
③可出现ST段压低、T波倒置(因心动过速致相对缺血)
4.室性心动过速:
①一系列室早(连续3次及以上),RR间期0.24s(6小格,250次)~0.6s(3大格),律齐或略不齐
②QRS波群宽大畸形,>0.12s(3小格),T波方向与主波方向相反
③房室分离: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窦房结慢于心室肌,且只能控制心房)
④心室夺获:正常QRS波群提早出现,且伴P波(窦性激动偶可避过心室不应期,引起正常QRS波群)
⑤室性融合波:QRS波群提早出现,且伴P波,形态介于正常与室性异位QRS波群(心室夺获时,室性异位激动同时激动了部分心肌)
【尖端扭转型室速:QT间期延长,QRS波群不断扭转其主波方向(多形性室速的一种)】
5.扑动与颤动
①心房扑动:
⑴扑动波(F波):连续大锯齿状,无等电位线,振幅间隔一致,Ⅱ、Ⅲ、aVF明显
⑵频率:0.17s(4小格,350次)~0.25s(6小格,240次)
⑶以固定房室比例(2:1或4:1)下传,心室率规则
⑷P波消失,QRS波群正常
②心房颤动:
⑴颤动博(F波):低振幅基线颤动,振幅间隔不断变化
⑵频率:0.10s(2格半,600次)~0.17s(4小格,350次)
⑶心室率绝对不规则
⑷P波消失,QRS波群正常
③心室扑动:
⑴连续规则的大振幅波,不能区分QRS波群、ST段与T波
⑵频率:0.24s(6小格)~0.30s(1个半大格)
④心室颤动: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极不规则的低小波,振幅越来越低
6.房室传导阻滞:
①一度阻滞:PR间期>0.20s(1大格);QRS波群正常且伴随在每个P波后
②二度Ⅰ型:
⑴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
⑵直到1个P波后脱漏QRS波群,PR间期缩短,之后逐渐延长
③二度Ⅱ型:
⑴PR间期恒定,可正常或延长
⑵数个P波后可出现一个QRS波群脱漏,形成3:2、4:3、5:4等比例阻滞
【Ⅰ型阻滞部位在房室结、希氏束,Ⅱ型阻滞部位在蒲肯野纤维】
④三度阻滞:
⑴完全性房室分离:P波与QRS波群互不相关
⑵心房率>心室率,PP间期相等
⑶QRS波群为逸搏心律,分交界性(较稳定)、室性(不稳定,<40次/min)
7.室内阻滞:
【正常状态先室间隔右向左除极,然后总体向左除极(左室比右室电量大)】
【根据QRS波群的时限是否>0.12s而分为完全性与不完全性束支阻滞】
①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⑴QRS波群>0.12s(3小格),前面正常,后面宽大
⑵V1的QRS波群为rsR'或M型
【先室间隔左向右除极,再向左除极左心室,最后经心室肌缓慢向右除极右心室】
②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⑴QRS波群>0.12s(3小格),开始即有改变
⑵V1导联的QRS波群为rS或QS型
⑶V5导联的QRS波群的R波粗钝或有切迹
【室间隔除极变为右向左,而后经心室肌缓慢向左除极左心室(右心室除极被左心室掩盖)】
8.预激综合征:
①预激波(δ波):旁路绕过房室结快速激动心室形成,与QRS波群融合使其粗钝增宽
②PR间期<0.12s(3小格)(心室被提前激动,即预激)
③QRS波群>0.12s(3小格)(与δ波融合产生)
④ST-T继发改变,如T波倒置
⑤A型:左房-左室预激,QRS波群主波在右胸导联V1、左胸导联V5均向上
B型:右房-右室预激,QRS波群主波在右胸导联V1向下、左胸导联V5向上
9.逸搏、逸搏心律:
【连续3个及以上的低位起搏点控制的心搏为逸搏心律,少于3个为逸搏,是高位起搏点停搏的代偿】
【与早搏形态类似,但逸搏延后出现,早搏提前出现】
①房性逸搏、逸搏心律:
⑴P'R间期>0.12s(3小格),各导联P'波方向与起搏位置有关
⑵频率:1.0s(5大格,60次)~1.2s(6大格,50次)
⑶QRS波群正常
②交界性逸搏、逸搏心律:
⑴P'R间期<0.12s(3小格)或RP'间期<0.20s(1大格),P'波也可能隐藏于QRS波群
⑵频率:1.5s(7大格半,40次)~3.0s(15大格,20次),基本规律出现
⑶QRS波群正常
③室性逸搏、逸搏心律:
⑴宽大畸形QRS波群, 0.12s(3小格)~0.16s(4小格)(室内传导较缓慢)
⑵频率:1.0s(5大格,60次)~1.5s(7大格半,40次),规律出现
⑶T波方向与主波方向相反(从异位起搏处开始复极)
【若频率>40次/min,称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
八.疾病表现总结
P波
PR间期
QRS波群
QT间期
ST-T
心率
其他
右心房肥大
振幅高(Ⅱ)
左心房肥大
时间长(Ⅱ)
双心房肥大
时间长、振幅高(Ⅱ)
右心室肥大
R波高(V1、aVR)
电轴右偏
顺钟向转位
左心室肥大
R波高(V5、aVF)
电轴左偏
逆钟向转位
双心室肥大
R波高(V1、V5)
稳定性心绞痛
暂时ST压低
变异性心绞痛
暂时ST抬高
→T波倒置
不稳定性心绞痛
暂时ST压低
非ST段抬高性心梗
无病理性Q波
ST压低,可有T波倒置
心梗进展期
T波高尖→ST抬高,ST-T融合
心梗急性期
病理性Q波
ST抬高、T波倒置
心梗愈合期
病理性Q波
ST抬高、T波倒置
与之前对比
心梗陈旧期
病理性Q波
T波正常或倒置
低血钾
延长
ST压低、T波倒置
U波(V2、V3)
高血钾
消失
延长
QRS宽大畸形
延长或缩短
T波高尖
QRS与T波融合
洋地黄效应
缩短
鱼钩样
起搏器
钉样
窦速
窦缓
窦性心律不齐
病窦综合征
慢快综合征
房早
提前,时间长
形态正常
不完全代偿间歇
交界早
逆行或融入QRS
提前、形态正常
完全代偿间歇
室早
提前、宽大畸形
T波与QRS相反
完全代偿间歇
室上速
形态正常
可ST压低、T波倒置
室速
宽大畸形
T波与QRS相反
房室分离
房扑
F波(Ⅱ、Ⅲ)
形态正常
P波2:1或4:1下传
房颤
F波(Ⅱ、Ⅲ)
心室率不规则、形态正常
室扑
QRS与T波融合
室颤
心室率不规则
一度房室阻滞
延长
形态正常
P波都能下传
二度Ⅰ型阻滞
逐渐延长→脱漏→逐渐延长
二度Ⅱ型阻滞
恒定→脱漏→恒定
三度房室阻滞
逸搏
房室分离,PP间期恒定
右束支阻滞
时间长、rsR'或M型(V1)
左束支阻滞
时间长、rS或QS型(V1)、R波粗钝或切迹(V5)
预激A型
缩短
宽大畸形,V1上、V5上
T波倒置
预激B型
缩短
宽大畸形,V1下、V5上
T波倒置
房性逸搏
逆行P波
延长
形态正常
交界性逸搏
逆行P波
缩短
形态正常
室性逸搏
宽大畸形
T波与QRS相反
九.心电图阅读顺序
1.电轴(Ⅰ、Ⅲ)与钟向转位(V1V2、V3V4、V5V6)
电轴左偏:看R波振幅高(V5、aVF)、逆钟向转位→左室肥厚
电轴右偏:看R波振幅高(V1、aVR)、顺钟向转位→右室肥厚
2.P波(Ⅱ)
振幅高→右心房肥厚
时间长→左心房肥厚
振幅高+时间长→双心房肥厚
3.心率(PP间期、RR间期)
快:窦速、室上速、室速、房扑、房颤、室扑、室颤
慢:窦缓、病窦、逸搏心律
不齐:窦性心律不齐、早搏
窦速:窦性心率,100~150次/min,PP间期2大格~3大格
室上速:绝对规则,150~250次/min,RR间期6小格~2大格
房扑:P波2:1或4:1下传,240~350次/min,PP间期4小格~6小格
房颤:心室率不齐,350~600次/min,PP间期2小格半~4小格
室速:QRS波群宽大畸形
室扑、室颤:很容易区分
窦缓:窦性心律,40~60次/min,PP间期5大格~7大格半
病窦综合征:是否有慢快综合征、双结病变
房性逸搏:PR间期>0.12s(3小格),50~60次/min,PP间期5大格~6大格,QRS波群正常
交界性逸搏:PR间期<0.12s(3小格),20~40次/min,RR间期7大格半~15大格,QRS波群正常
室性逸搏:QRS波群宽大畸形
窦性心律不齐:相邻PP/RR间期差异>0.12s(3小格)
房早:PR间期>0.12s(3小格),不完全代偿间歇
交界早:PR间期<0.12s(3小格),完全代偿间歇
室早:QRS波群宽大畸形
4.PR间期
PR间期延长: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缩短:预激综合征
一度房室阻滞:P波都能下传
二度Ⅰ型阻滞:PR间期逐渐延长→脱漏→逐渐延长
二度Ⅱ型阻滞:PR间期恒定→脱漏→恒定
三度房室阻滞:P波都不能下传,房室分离
预激A型:心率正常,QRS波群宽大畸形,主波V1上、V5上
预激B型:心率正常,QRS波群宽大畸形,主波V1下、V5上
5.QRS波群
宽大畸形:室性(室早、室速、室扑、室性逸搏心律)、心梗、高血钾、预激综合征
病理性Q波: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下一步定位诊断
波群形态(V1、V5):束支阻滞
低电压
【高血钾:特异性较差】
左束支阻滞:V1 QS型、V5 R波粗钝或切迹,时间长(>3小格)
右束支阻滞:V1 rsR'或M型,时间长(>3小格)
6.ST段与T波
仅ST段压低: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不易鉴别,需动态观察及其他检查】
ST段抬高:变异性心绞痛、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7.其他
U波(V2、V3):低血钾(QT间期延长,ST段压低)
鱼钩样:洋地黄效应(QT间期缩短)
钉样:起搏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Lyu-心电图基本知识和大纲13种波形的解读有感(附图)
怎么看心电图
巧读心电图
心电图的基本操作和识别精要
临床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常见心电图分析
【诊断学总结】心电图检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