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年不见老仙翁:苏轼凭吊恩师写下一词,感慨人生如梦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正月,大文豪欧阳修来到了扬州,成为这里的最高长官——扬州知州。

扬州自古繁华,欧阳修在这里生活的十分舒适惬意。在一次踏春赏景时,欧阳修来到扬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侧、蜀岗的中峰上,他登高远眺,江南大地,风景如画,美不胜收。远处的真州、润州和金陵(今江苏仪征、镇江、南京市)也隐隐在目。

欧阳修心想:“何不在此地建一堂,让人们在赏景之余,可以放松休息一下呢?”想到就干,于是欧阳修下令,召集工匠在此地修建了一堂。建好之后,欧阳修坐在堂中,南望远处群山,正好与堂前的栏杆相持平,欧阳修灵机一动,就取名为“平山堂”。他还在堂前亲手种植了一株垂柳,留作纪念。

当盛夏来临,欧阳修经常带领一批文人墨客来到平山堂,登高避暑,品酒赏景,吟诗作赋。兴致高涨之时,欧阳修就提笔在墙上挥毫写诗,他作为一名书法家,当真是满壁纵横千万字,字字犹如龙蛇飞动。

这样快活的日子仅过了短短的一年,欧阳修就离开了扬州,被调任颍州知州。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欧阳修的知心好友刘敞(字原甫)要离京外调,出任扬州知州。欧阳修当然要为好友设宴饯行,在酒席上,欧阳修向好友介绍了八年前他在扬州建造平山堂的情景,乘着酒兴,欧阳修还当场赋词一首,为刘敞送行: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欧阳修夸赞好友是一位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还建议年轻自己十二岁的好友,趁着现在年轻,赶快及时行乐吧,不要像我,这个坐在酒樽前、白发苍苍的老头。

嘉祐二年(1057年)的正月,满腹经纶、德高望重的欧阳修知礼部贡举,也就是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在这场考试中,欧阳修录取了一大批后来都赫赫有名的人才,如苏轼、苏辙、张载、程颢、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等等,因此这一榜也被后人称为科举考试的千年第一榜。

在这些人中,最让欧阳修欣赏的就是苏轼,他在读完苏轼的考试论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后,不禁欣喜的说道:“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老先生还准确的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那时候,考生考中进士之后,要对主考官称门生。就这样,苏轼成为了欧阳修的得意门生。

作为老师,欧阳修对苏轼是倾囊相授,一再指点,并且大力称赞、推介苏轼。每当苏轼有新作问世,欧阳修会立刻向其他同僚展示,一时间,苏轼的声名大噪。以至于宋仁宗赵祯谈论起苏轼、苏辙兄弟,都高兴地说道:“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

对于自己的恩师,苏轼是十分的感激、尊重欧阳修。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被外放为杭州通判,在赴任的途中,他与苏辙一起特意绕道去了一趟颍州,专门探望已经致仕在家的欧阳修。他们在颍州逗留了数日,陪同欧阳修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后,才告别赴任。

熙宁五年(1072年)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在颍州的家中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远在杭州的苏轼闻此噩耗后,泪如雨下,满怀悲痛。他精心为恩师写下《祭欧阳文忠公文》一文,表达自己无尽的哀思与缅怀。

元丰二年(1079年)的四月,苏轼由徐州调任湖州(今浙江吴兴)知州。在路过扬州的时候,他又想起了自己的恩师,就第三次登上平山堂。前两次分别是苏轼在赴杭州任通判时、去密州任知州时。

在平山堂内,恩师当年亲手种植的那棵垂柳已经枝繁叶茂,春风吹拂着嫩绿的柳枝,发出哗哗的声响,仿佛是恩师爽朗的笑声回荡在苏轼的耳旁。粉墙上,恩师的手迹赫然在目,那遒劲有力的墨迹依旧是龙蛇飞舞。

苏轼睹物思人,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想到了恩师的那首《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那是恩师送朋友来扬州,而如今恩师却已驾鹤西去,再也不能回来了。过了良久,苏轼拿出笔来,在恩师手迹的旁边,题写了一首凭吊恩师的词:

《西江月·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

词的意思是:我已三次经过这平山堂之下,这半辈子的光阴,在弹指之间就过去了。自从上次相聚,已有十来年没见到老先生了,只有墙上老先生的墨迹,仍是那样气势雄浑,犹如龙飞蛇舞。我禁不住在堂前高声吟咏老先生写出的那首诗歌,就想要凭吊“挥毫万字”的文章太守。不要说人死之后万事皆空。即使是活在世上,人生都不过是一场大梦。

词的首句“三过平山堂下”,是说苏轼已是第三次登临此堂了。“半生弹指声中”,是苏轼抚今追昔,叹息光阴流逝、岁月蹉跎,这为最后的感慨留下伏笔。

“十年不见老仙翁”,苏轼用“老仙翁”一词,充分表达出自己对欧阳修的尊敬仰慕之情。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曾与欧阳修欢聚,至今已过八年,“十年不见”是取其整数。“壁上龙蛇飞动”,是说欧阳修虽早已仙逝而去,但瞻仰壁间欧阳修的手迹,只觉龙蛇飞动。

词的上片讲述苏轼置身于平山堂,瞻仰了恩师的手迹,睹物思人,心中自然是思绪万千。

词的下片写苏轼目睹着堂前恩师手植的“欧公柳”,吟咏着恩师先前的诗歌,“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这两句都取自于欧阳修的《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既重现了当日恩师的风流自赏之态,又有恩师遗物仍留存世间,可堪告慰之意。

词的末句是苏轼的感慨,白居易在《自咏》一诗里写道:“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受佛家思想的影响更深,“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这两句显出他比白居易有着更深层的认识:恩师仙逝了,固然是万事皆空,而活在世上的我,又何尝不是在梦中呢?梦醒之后,终归要一切空无啊。

苏轼的这首凭吊之词,通过描绘他在平山堂的所见、所思,表达了他对恩师的缅怀之情,抒发了他人生如梦、万事皆空的感慨。

人生固然要积极进取,但免不了要经受各种磨难、挫折与打击,难免不会消极、落寞与悲哀,如何解脱呢?不妨怀有苏轼这样的人生态度吧,或许这样,人生才会淡然、释然,才会坦然面对任何的不利局面。

好友们,您是怎么认为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欧阳修和苏轼,文人心中最理想师生,苏轼此词为尊师重道的典范!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
一日词 |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苏轼三过“平山堂”,填词感念恩师,令人动容
苏轼悼念一代文宗欧阳修的词,写出人生如梦之叹
苏轼《西江月·平山堂》审美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