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里花香·落叶木本花卉篇》#梅花独先天下春
userphoto

2024.02.28 天津

关注

梅花独先天下春

汪鹤年

在中华民族的花卉王国中,最为文人雅士所崇尚的可说非梅花莫属,而人们看重的便是它傲雪迎春的风骨。南朝诗人何逊爱它“冲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的豪气;唐代诗人崔道融喜其“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的高洁;元代诗人杨维帧则以“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诗句,真实地表达出人们对其斗雪凌寒,悄然报春的礼赞。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梅树是原产我国的土著一族,属蔷薇科李属,多为落叶小乔木,株高约5~10米,枝干苍劲,树形优美,树皮呈古铜色或灰褐色。常于早春先叶而开,花出五瓣,原种多为白色或水红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淡黄、彩斑等花色;其香或清洌,或浓郁。民国九年《龙岩县志》在叙及当地物产时,对梅树的描述就非常到位:“梅,落叶乔木。高二三丈,叶广椭圆形或卵形,有尖端,多锯齿。早春先叶开花,香气甚高,花冠五瓣,色有白、淡红、红等,亦有重瓣者。”民国徐珂《清稗类钞》的叙述则较为详尽:“梅为落叶乔木,早春开花,色有红、白二种。白者初开时微带绿色,亦谓之绿萼梅。叶后花而生,卵形而尖,边有锯齿。果实味酸,立夏后熟,生者青色,谓之青梅,熟者黄色,谓之黄梅。”

白梅

红梅

梅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各地,在大巴山、秦岭等地还有野生树种。它寿命很长,是有名的花中寿星,我国不少地区尚有千年古梅,湖北黄梅县一株植于1600多年前的晋梅,至今仍岁岁作花。梅花又有“清友”“清客”等美称。自宋以后,人们又先后将松、竹、梅称作“岁寒三友”,将梅、兰、竹、菊誉之为“四君子”。

梅分果梅和花梅两大系统,果梅花多单瓣,花后结果,按果实的颜色差异,可分为青梅、白梅等类型。而花梅多重瓣,花后一般不结果,故多用于观赏。我们通常所说的梅花是指用于观赏的花梅。梅花可分为真梅系、杏梅系、樱李梅系、山桃梅系等四大品系,如今其品种已达300多种。

果梅

花梅

梅花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花木。在中国至少有七千年以上的种植历史,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就曾出土过7500年前的梅核。春秋时期野梅已被引种驯化成家梅,《诗经·小雅·四月》即有“山有嘉卉,侯栗侯梅”之咏。至迟从西汉开始,梅花就已成为人们喜爱的观赏花卉,据刘歆《西京杂记》载,在西汉的皇家园林上林苑就种植有朱梅、紫叶梅、紫花梅、同心梅、丽枝梅、燕梅、猴梅等多种梅树。

汉末,这种赏梅风习已在民间广为流行。为观赏的方便,在当时的成都街道两旁都植有梅树,扬雄《蜀都赋》中便有“梅李罗生”的描述。到南北朝时,赏梅甚至成为一种时尚。北周庾信《咏画屏风诗》中“今朝梅树下.定有咏花人”的诗句,即是时俗风景的写照。

梅花的品种,在宋代有了进一步的增加,仅范成大《梅谱》中收录的就有江梅、早梅、官城梅、消梅、古梅、重叶梅、绿萼梅、百叶缃梅、红梅、鸳鸯梅、杏梅等11个品种。除“其实圆小松脆,多液无滓”的消梅和“结实甚扁,有斓斑色,全似杏”的杏梅为果梅品种,其他均为观赏价值较高的花梅。明人《遵生八笺》中又增加了照水梅、千瓣白梅、墨梅等三种罕见的梅花名品:“寻常红白之外,有五种:如绿萼,蒂纯绿而花香,亦不多得;有照水梅,花开朵朵向下;有千瓣白梅,名玉蝶梅;有单瓣红梅;有练树接成墨梅。皆奇品也,种种可观。”

其中,花呈白色的江梅因是遗核野生,不经栽接而成,又有野梅之名。它一般多见于山间水滨,花虽稍小而疏瘦,但其香最清,独具一种荒寒清绝之趣。杜甫就描绘过它清绝疏瘦,俏立江滨的风姿:“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江梅

早梅因花发于冬至前,较其他品种为早,故得“早”名。明道源“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的诗句,就绘写出其冲寒而开的傲态。

早梅

因久历风日,“其枝樛曲万状,苍藓鳞皴,封满花身”的古梅,在宋代诗人史文卿笔下,也别具一种雅趣:“樛枝半着古苔痕,万斛寒香一点春。总为古今吟不尽,十分清瘦似诗人。”

古梅

一般的梅花萼片皆呈绛紫色,而绿萼梅却以萼片纯绿,枝梗亦青而独异于众品,因有“九疑仙人萼绿华”的美誉。清骆绮兰曾讴歌过“梅格已孤高,绿萼更幽绝。古干盘瘦蛟,数朵点苍雪。尤爱未开时,碧意枝头结”的绿萼奇趣。明人张大复还亲眼目睹过一种“千叶绿梅”的风采,他在《梅花草堂笔谈》中就描画过其“奇香鲜绿,英英逼人;燃灯照之,光态浮莹”的丰姿神韵。

绿萼梅

百叶缃梅以叶至二十余瓣,心色微黄,花头差小而繁密为特征。南宋陆游笔下即有“香似海沉黄似酒,不禁风雪最迟开”的诗吟。

百叶缃梅

红梅呈粉红色,繁密和香味都与杏相类似。其开花的时间多与江梅同步,故常呈现出红白相映的园林初春绝景。“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就是苏轼摹绘出的红梅图谱。

红梅

鸳鸯梅即多叶红梅,以“花头甚丰,叶重数层,盛开如小白莲”为明显特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重叶梅,被时人誉之为“梅中之奇品”。宋代吴澄诗中将其称作“叠叶梅”:“罗浮梦断杳无踪,冰雪仙姿两两逢。缟袂怯单寒后袭,粉妆嫌薄晓来浓。迎风一笑知颜厚,临水相看见影重。道眼只将平等视,玉环飞燕总天容。”

鸳鸯梅实际上就是多叶红梅,其特点是花朵轻盈,重叶数层,且有一蒂而结双果的妙处,故被时人视之为梅之尤物。元冯子振对其神韵即有过“并蒂连枝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的勾画。

鸳鸯梅

此外,梅尧臣所写“莫怪寒梅独多叶”的“重台梅花”;朱淑真描画的“缀雪融酥各自芳,两般颜色一般香”的“二色梅”;雅琥吟诵的“去年呵笔赋寒梅,又见仙家二月开”的“二月梅”等,无不有力地烘托出宋代梅花家族的洋洋大观。

不过,尽管梅花品种繁多,风采各异,但诗人们最喜爱的似乎还是它红白相映的奇趣和笑傲冰雪的风骨。

因有些梅花品种花发于冬季,且独具一种冰清玉洁,幽淡雅丽的逸韵,故诗人们常有意将梅花与雪放在一起去加以审视。唐戎昱爱其与雪相映的奇趣:“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唐释齐己喜其伴雪而开的果敢:“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韦庄似乎更侧重于“一枝春雪冻梅花”的冰清玉洁。宋杨万里还别出蹊径,以“三日东风入万家,草间残雪不留些。儿童道是雪犹在,笑指梅花作雪花”的风趣之笔,将儿童的天真,雪梅一体的风韵勾勒无遗。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暗送幽香是梅花的最大特色之一。其香虽不浓烈,但它淡淡的幽香却清雅宜人,飘逸出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入帘飞雪带梅香”(宋秦观),还是“客行满山雪,香处是梅花”(宋陈与义),抑或是“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都无一例外地散发出沁人心魄的淡淡梅香。元代诗人王冕还在吟咏白梅的诗作中,极为夸张地写出了“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的梅花神韵。唐黄櫱禅师以至有过“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断言。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在梅与雪之间,诗人们似乎已很难将其绝然分开。宋代诗人卢梅坡就有难分伯仲之慨:“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当然,历代的文人雅士们最在乎的还是它不畏霜雪,凌寒送香的壮烈情怀。宋陈亮就极力推崇其“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的风骨;王十朋还因其乐与冰雪相守的秉性,将其誉之为迎春第一枝:“园林尽摇落,冰雪独相宜。预报春消息,花中第一枝。”

预报春消息,花中第一枝

甚至因爱屋及乌的缘由,梅花的枝干也成为人们眼中最亮丽的风景。清人龚自珍即有“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上,正则无景;以疏为贵,密则无态”一说,充分肯定了梅枝所独有的审美价值。而且,愈是老干古枝,愈显得苍劲遒健,生机盎然。宋代,以梅妻鹤子而名闻于世的孤山隐士林逋《山园小梅》,就传神地状写出一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梅花姿态,成为千古公认的咏梅绝唱。杨万里的“月摇横水影,雪带入瓶枝”,谢宗可的“最是黄昏堪画处,横斜清浅傍溪桥”等吟咏,也将水滨梅影刻画得栩栩如生。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在诗人的笔下,似乎连山禽寒雀都对梅花青眼有加。宋蔡襄在记后庭梅花盛开的诗作中就有“迎腊梅花无数开,旋看飞片点青苔。幽香粉艳谁人见,时有山禽入树来”的歌吟。宋杨万里也捕捉到梅影寒雀的生动画面:“梅花寒雀不须摹,日影描窗作画图。寒雀解飞花解舞,君看此画古今无。”

时有山禽入树来

色、香、韵、格齐备的梅花可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故而,踏雪赏梅理所当然地成为诗人们最热衷的活动形式。仅从宋人的诗作中便可见一班:韩绛“赖有椒汤共卯酒,不妨和雪看梅花”,描写的是诗人雪中把酒赏梅的情景;杨万里“春风略不扶人醉,月到梅花最末稍”,则是酒后踏月赏梅的生动写照;王安石“风亭把盏酬孤艳,雪径回舆认暗香”,写的是醉归途中的赏梅之乐;戴昺以至有过“狂歌归秉烛,惊怪走儿童”狂放之举。陆游更嗜梅如痴,如果说“放翁欲作梅花谱,蜡屐搘筇日日来”,尚只是牵肠挂肚的话,那么“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则分明已是魂牵梦萦,无法自拔了。其《梅花》诗更传神地勾画出自己走马成都街头观赏梅花,如醉如痴的儿童情态:“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阳宫到浣花溪。”

不妨和雪看梅花

梅花不仅为诗人所爱,许多画家也对它情有独钟,从宋代起,梅竹就在画坛上形成一种独立的画科,而墨梅成为最习见的绘画形式,与之相映的题画诗也别有意趣。宋陈与义《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即表达出磊落不羁的胸襟:“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元王冕《墨梅》更成为直抒心灵的浩歌:“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甚至成为游子的精神寄托,时时见之于诗吟。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一句问话勾起的该有多少乡思?南北朝时,与范晔相善的陆凯通过驿使传送给这位友人的竟只是一枝梅花:“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其中的深情厚意,又有几人能够体会?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可以说,梅花的诸多妙处,恐怕只有它的知音方能懂得。不然,宋人李孝光就不会道出“折花非为添题品,要看春从何处来”的心声。与他同代的刘翰甚至声称要“自锄明月种梅花”了——而这种意象雄奇,想落天外的诗意般的浪漫,怕是只有梅花才承载得起!

自锄明月种梅花

选自汪鹤年《诗里花香·落叶木本花卉篇》,梅花诗选及注释略。(共108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说花影】凌寒飘香,占尽风情的红梅
文科好东西
咏梅古诗经典荟萃
疏影横斜-----国画梅花百图欣赏
古代咏梅短诗300首(上)
【古代赞梅诗词】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